第2章 轰炸机(3 / 9)
96陆攻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4400千米的航程,这已经超过了美国的b-17。该机服役后成为侵华战争中的主力轰炸机,从日本本土飞往中国内陆,对中国抗日前线以及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实施了长期轰炸,可谓罪行累累。但抗战初期,96陆攻经常以小规模出击,在中国空军的反击下战损率高达60%。
96陆攻服役不久,三菱公司将其进一步改良,于1939年试飞了后继机型一式陆攻,并于1941年正式服役。该机长20米,高6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428千米,航程更是超过了6000千米。该机标志性特征便是其从头到尾几乎一个直径的桶装机身,不仅简化了工艺,降低了自重,还增大了机身空间,还方便了机内人员来回走动。首批服役的一式陆攻(g4m1)可携带1枚800千克的鱼雷或炸弹,头部、背部、左右舷窗各有1挺7.7毫米机枪,机尾还有1门20毫米机炮,几乎每个方向都可以开火。
一式陆攻各型二战期间共生产了2200余架,成为日本海军重型轰炸机主力,直到战争结束前还在生产。
偷袭菲律宾
菲律宾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3时40分,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接近尾声,日军企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而进攻东南亚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美军总部立刻将这个恐怖的消息告知驻菲律宾美国远东司令部麦克阿瑟将军,警告他防止日军进攻菲律宾,尤其是马尼拉西北面最重要的克拉克机场。
美国远东航空兵司令布里尔顿自上任以来便感觉到日本人的杀气,他立刻建议麦克阿瑟抢先下手,用所有b-17去轰炸日军在中国台湾的港口和机场。但当时,美军既没有驻台日军的布防图或航空侦察照片,又缺乏为b-17护航的远程战斗机,轰炸计划只能搁置。最可悲的是,参谋长萨瑟兰将军建议派巡逻机去台湾侦察的建议也被麦克阿瑟晾在了一边。
麦克阿瑟之所以一误再误,是因为他坚信日本倾尽全力偷袭了珍珠港之后,4个月之内根本没有能力进攻菲律宾。可惜,日本人将这4个月缩短到了10个小时。此时,驻台湾日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500余架零式战斗机以及96陆攻、一式陆攻等轰炸机枕戈待旦。为了提升零式战斗机的航程,日本在本土赶制了专用副油箱,连夜送往台湾,轰炸机也都加满了汽油,挂上了炸弹。
早上9点,美军在马尼拉北部雷达发现了日军飞机,马上开始保护克拉克机场—战斗机起飞拦截,b-17轰炸机则躲了出去。结果,日本的首批32架轰炸机目标是吕宋岛北部的碧瑶机场和图盖加拉奥机场。美国战斗机扑了个空。布里尔顿再度提出进攻要求,而麦克阿瑟还是让萨瑟兰先侦察,同时做好打击准备。
中午11点30分,美军的b-17轰炸机、p-40巡逻机都返回了克拉克机场加油挂弹,为日军制造了一个大型露天军火库。就在此时,日军的主力飞机来了,可美军的机组人员正在吃饭备战,连报务员和指挥官都不例外,导致美军雷达站的空袭警报不管是发电报还是打电话,都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克拉克的任何一个人。等到电话接通时,一起好像都已经晚了。
12点35分,日军编队铺天盖地地来到克拉克上空。美军仓皇升空的战机完全不是日机的对手,而且高炮部队的炮弹80%以上都是失效的哑弹,防空火力形同虚设。“零式”几乎失去了歼击机的作用,直接变成对地攻击机开始向机场的各种设施疯狂扫射。2架b-17油箱随即爆炸,整个机场陷入一片火焰。日本的轰炸机从容不迫地检查着地面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架飞机都乖乖地上西天,油库、办公楼、修理厂等地无一幸免。美军总共损失了104架飞机,死亡80人,拱手让出了制空权,而日本仅损失了7架“零式”。
值得一提的是,和偷袭珍珠港时美国几架航母都在外头遛弯一样的幸运,菲律宾克里克机场的17架b-17也逃过了一劫。这还是要感谢充满忧患意识的布里尔顿,他发现美军最强大的b-17几乎都停在缺乏防空的克拉克机场,而且在日本轰炸机的攻击范围之内,于是在11月21日建议麦克阿瑟转移b-17至日军航程以外。1500人花了2周时间在代尔蒙特开辟出了一条b-17跑道,只可惜这里太小了,只救了一半b-17。
当天,日军就攻占了吕宋岛北面的巴坦群岛,开始对菲律宾实施登陆作战。不到10天,美军剩余的战斗机就在日军的攻势下损失殆尽,对方完全掌握了菲律宾的制海制空权。布里尔顿带着他藏起来的b-17和仅剩的4架战斗机黯然离开了菲律宾。经此一役,96陆攻和一式陆攻成为了盟军的死敌。
炸沉英国巨舰
日军把美国空军从菲律宾炸跑以后,又开始轰炸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机场。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3.5万吨“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2.65万吨“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为主力,于12月8日傍晚从新加坡出发,沿马来西亚北上支援远东舰队,阻止日军船队在马来西亚登陆。
12月9日,日军的侦察机和潜艇已经发现了英国舰队的行踪并准备袭击,但等到轰炸机编队飞过来时,只看到一片茫茫大海而不见舰船踪影。第二天,9架96陆攻开始进行大规模搜索,终于在11点45分找到了英军舰船,于是立刻招来80余架96陆攻和一式陆攻。鱼雷、炸弹如雨点般降落在“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上,英军指挥官菲利普斯向新加坡紧急请求空中支援,而数枚鱼雷和炸弹已经击中了两艘巨舰,海水顺着洞口滚滚而入。支援飞机的影子还没看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已经开始沉没了,仅损失了4架飞机的日军扬长而去,开创了战争史上首次仅凭飞机在茫茫海上找到并击沉战列舰的战例。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日军以难以想象的空战效率将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驻菲律宾空军和英国远东舰队炸得一塌糊涂,由此开始了席卷东南亚的进攻步伐。
一式陆攻和日本零式等战机一样,具有装甲薄、易空中着火的缺陷,而且改进效率无法与美国相比,到了战争后期,越来越力不从心。1945年8月18日,河边虎四郎代表日本政府乘一式陆攻从本土飞往伊江岛,向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投降,全机涂成白色,并画有绿十字标志,这也是一式陆攻的最后一次飞行。
2.5 b-17“空中堡垒”:欧洲上空的战神
二战结束后,当有人问德军将领什么武器对德军威胁最大时,得到的最多回答便是东线的苏联t-34坦克和西线的美国b-17战略轰炸机。在慕尼黑审判中,德国空军元帅戈林被问到什么时候预感到战争的失败时,他不假思索地表示,是看到庞大的b-17机群出现在德国上空的时候。b-17对德军、对二战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据统计,二战期间,b-17一共在欧洲战场共投掷了约64万吨弹药,超过所有美军轰炸机投弹量的40%。b-17“飞行堡垒”不仅成为二战期间最著名的轰炸机,而且还树立了轰炸机在诸多方面的新标杆,所开辟的战略轰炸思想对未来作战影响深远。
生于忧患
在一战结束后,军用飞机及相关技术纷纷转为民用,世界航空工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轰炸机却因缺少现实需求而进展缓慢。与此趋势不同的是,美国从未忽视过轰炸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时世界上热衷于轰炸机研制的少数国家之一。
1934年,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多发中型远程轰炸机的研制计划,要求时速达到322千米,最大载弹量超过1吨,航程超过3000千米,可担负美国东西两条海岸线的防御任务。美国各大飞机公司摩拳擦掌,其中波音公司的四发设计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1935年7月,样机在试飞时获得了一致好评。《西雅图时报》记者理查德威廉联在报道中称该机为“空中堡垒”,随后,这个名字便被波音公司正式采用。在此之后的几年间,美国一边小规模生产,一边进行改进,直到1941年9月b-17e首次试飞成功,该机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全副武装的巨型弹药库
b-17长22.8米,高5.8米,翼展31.6米。该机机翼下吊挂4台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是人类第一架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全金属四发轰炸机。虽然一战期间俄国的“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也装备4台发动机,但由于技术限制,此后的轰炸机多为双发,少数为三发,甚至美军的招标书上也偏好双发,但大胆的四发设计为b-17提供了强劲动力,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最高载弹量8吨,远远超出同时代其他轰炸机。
b-17升限达1万米,时速约480千米,甚至超过了同时代很多战斗机。其最大航程接近5500千米,超过了德国、日本等国主力轰炸机的2倍,能以最大载荷轻松地从英国飞到的本土实施轰炸。此外,b-17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增压座舱的飞机之一,使乘员可以在相对舒适的驾驶环境中完成数小时的飞行,大大提升了作战人员的士气和状态。
为了充分满足对高空远程战略轰炸的实际需要,b-17率先装备了雷达瞄准具诺顿轰炸仪。该设备利用机械式计算机与陀螺仪,快速、精确地计算飞机航速、炸弹投放时间与位置。后来的b-17投弹瞄准具还与自动驾驶仪相联,在轰炸时控制飞机,保持稳定的航向与航速,从而使b-17不仅可以在夜间和云层上进行高空轰炸,还可达到俯冲轰炸的精确度。今天看来,这不过就是一种原始的弹道计算机,无法与后来的精确制导武器相提并论,但在当时,已经构成相当威力。因此,诺顿轰炸仪在被作为美军高级机密,起飞前由帆布包裹着送到飞机上,着陆后即刻拆除,拆装过程都要有武装卫兵的监督,机组人员被俘前也需要将诺顿轰炸仪破坏。
装满炸药的b-17无疑是一座巨大的空中弹药库,飞到哪里都是敌方的首选目标,而且在当时缺少空中加油的环境下,很难用战斗机对远程任务进行持续护航。为了提升战场生存能力,b-17在机身四周安装了13挺12.7毫米机枪,没有任何射击死角,是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轰炸机。b-17还经常大规模编队飞行,仅成百上千挺机枪就构成了密集的空中火力网。此外,该机在油箱、驾驶舱等重要位置安装了总重高达4吨以上的装甲钢板,并采用了自封闭油箱,使飞机在被火力击中后很少发生空中爆炸并能安全返航。1943年6月6日,一架b-17在太平洋战场上被5架日军战斗机拦截,b-17不仅用自身火力打下2架日机,还背负着累累弹伤平安返航。
鉴于b-17的良好性能,该机也被改装为照相侦察、海上救生、空中运输等特种飞机。其中,xyb-40利用b-17的庞大机体,安装了30多挺机枪,备弹量高达10万发,为b-17轰炸机群实施全程伴飞护航。bq-7“投掷者”遥控无人轰炸机去除了b-17上不必要的仪表和武器,配备了更多炸弹,接近目标时飞行员跳伞脱离飞机,由其他飞机遥控撞击目标,算是一种原始的制导炸弹。
纳粹军工终结者
二战中,b-17的身影遍布欧洲、太平洋、北非、苏联等各个战区,但其最辉煌的一页还是书写在欧洲战场上。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轴心国宣战,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及其主力战机b-17进驻英国,与英军一起,对德国军火工业和能源设施实施了长达3年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在此之前,英军轰炸机只能趁着夜色摸到德国上空投弹,战略效果相当有限,还造成大量平民伤亡。b-17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德国昼间的宁静。 ↑返回顶部↑
96陆攻服役不久,三菱公司将其进一步改良,于1939年试飞了后继机型一式陆攻,并于1941年正式服役。该机长20米,高6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428千米,航程更是超过了6000千米。该机标志性特征便是其从头到尾几乎一个直径的桶装机身,不仅简化了工艺,降低了自重,还增大了机身空间,还方便了机内人员来回走动。首批服役的一式陆攻(g4m1)可携带1枚800千克的鱼雷或炸弹,头部、背部、左右舷窗各有1挺7.7毫米机枪,机尾还有1门20毫米机炮,几乎每个方向都可以开火。
一式陆攻各型二战期间共生产了2200余架,成为日本海军重型轰炸机主力,直到战争结束前还在生产。
偷袭菲律宾
菲律宾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3时40分,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接近尾声,日军企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而进攻东南亚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美军总部立刻将这个恐怖的消息告知驻菲律宾美国远东司令部麦克阿瑟将军,警告他防止日军进攻菲律宾,尤其是马尼拉西北面最重要的克拉克机场。
美国远东航空兵司令布里尔顿自上任以来便感觉到日本人的杀气,他立刻建议麦克阿瑟抢先下手,用所有b-17去轰炸日军在中国台湾的港口和机场。但当时,美军既没有驻台日军的布防图或航空侦察照片,又缺乏为b-17护航的远程战斗机,轰炸计划只能搁置。最可悲的是,参谋长萨瑟兰将军建议派巡逻机去台湾侦察的建议也被麦克阿瑟晾在了一边。
麦克阿瑟之所以一误再误,是因为他坚信日本倾尽全力偷袭了珍珠港之后,4个月之内根本没有能力进攻菲律宾。可惜,日本人将这4个月缩短到了10个小时。此时,驻台湾日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500余架零式战斗机以及96陆攻、一式陆攻等轰炸机枕戈待旦。为了提升零式战斗机的航程,日本在本土赶制了专用副油箱,连夜送往台湾,轰炸机也都加满了汽油,挂上了炸弹。
早上9点,美军在马尼拉北部雷达发现了日军飞机,马上开始保护克拉克机场—战斗机起飞拦截,b-17轰炸机则躲了出去。结果,日本的首批32架轰炸机目标是吕宋岛北部的碧瑶机场和图盖加拉奥机场。美国战斗机扑了个空。布里尔顿再度提出进攻要求,而麦克阿瑟还是让萨瑟兰先侦察,同时做好打击准备。
中午11点30分,美军的b-17轰炸机、p-40巡逻机都返回了克拉克机场加油挂弹,为日军制造了一个大型露天军火库。就在此时,日军的主力飞机来了,可美军的机组人员正在吃饭备战,连报务员和指挥官都不例外,导致美军雷达站的空袭警报不管是发电报还是打电话,都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克拉克的任何一个人。等到电话接通时,一起好像都已经晚了。
12点35分,日军编队铺天盖地地来到克拉克上空。美军仓皇升空的战机完全不是日机的对手,而且高炮部队的炮弹80%以上都是失效的哑弹,防空火力形同虚设。“零式”几乎失去了歼击机的作用,直接变成对地攻击机开始向机场的各种设施疯狂扫射。2架b-17油箱随即爆炸,整个机场陷入一片火焰。日本的轰炸机从容不迫地检查着地面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架飞机都乖乖地上西天,油库、办公楼、修理厂等地无一幸免。美军总共损失了104架飞机,死亡80人,拱手让出了制空权,而日本仅损失了7架“零式”。
值得一提的是,和偷袭珍珠港时美国几架航母都在外头遛弯一样的幸运,菲律宾克里克机场的17架b-17也逃过了一劫。这还是要感谢充满忧患意识的布里尔顿,他发现美军最强大的b-17几乎都停在缺乏防空的克拉克机场,而且在日本轰炸机的攻击范围之内,于是在11月21日建议麦克阿瑟转移b-17至日军航程以外。1500人花了2周时间在代尔蒙特开辟出了一条b-17跑道,只可惜这里太小了,只救了一半b-17。
当天,日军就攻占了吕宋岛北面的巴坦群岛,开始对菲律宾实施登陆作战。不到10天,美军剩余的战斗机就在日军的攻势下损失殆尽,对方完全掌握了菲律宾的制海制空权。布里尔顿带着他藏起来的b-17和仅剩的4架战斗机黯然离开了菲律宾。经此一役,96陆攻和一式陆攻成为了盟军的死敌。
炸沉英国巨舰
日军把美国空军从菲律宾炸跑以后,又开始轰炸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机场。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3.5万吨“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2.65万吨“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为主力,于12月8日傍晚从新加坡出发,沿马来西亚北上支援远东舰队,阻止日军船队在马来西亚登陆。
12月9日,日军的侦察机和潜艇已经发现了英国舰队的行踪并准备袭击,但等到轰炸机编队飞过来时,只看到一片茫茫大海而不见舰船踪影。第二天,9架96陆攻开始进行大规模搜索,终于在11点45分找到了英军舰船,于是立刻招来80余架96陆攻和一式陆攻。鱼雷、炸弹如雨点般降落在“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上,英军指挥官菲利普斯向新加坡紧急请求空中支援,而数枚鱼雷和炸弹已经击中了两艘巨舰,海水顺着洞口滚滚而入。支援飞机的影子还没看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已经开始沉没了,仅损失了4架飞机的日军扬长而去,开创了战争史上首次仅凭飞机在茫茫海上找到并击沉战列舰的战例。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日军以难以想象的空战效率将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驻菲律宾空军和英国远东舰队炸得一塌糊涂,由此开始了席卷东南亚的进攻步伐。
一式陆攻和日本零式等战机一样,具有装甲薄、易空中着火的缺陷,而且改进效率无法与美国相比,到了战争后期,越来越力不从心。1945年8月18日,河边虎四郎代表日本政府乘一式陆攻从本土飞往伊江岛,向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投降,全机涂成白色,并画有绿十字标志,这也是一式陆攻的最后一次飞行。
2.5 b-17“空中堡垒”:欧洲上空的战神
二战结束后,当有人问德军将领什么武器对德军威胁最大时,得到的最多回答便是东线的苏联t-34坦克和西线的美国b-17战略轰炸机。在慕尼黑审判中,德国空军元帅戈林被问到什么时候预感到战争的失败时,他不假思索地表示,是看到庞大的b-17机群出现在德国上空的时候。b-17对德军、对二战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据统计,二战期间,b-17一共在欧洲战场共投掷了约64万吨弹药,超过所有美军轰炸机投弹量的40%。b-17“飞行堡垒”不仅成为二战期间最著名的轰炸机,而且还树立了轰炸机在诸多方面的新标杆,所开辟的战略轰炸思想对未来作战影响深远。
生于忧患
在一战结束后,军用飞机及相关技术纷纷转为民用,世界航空工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轰炸机却因缺少现实需求而进展缓慢。与此趋势不同的是,美国从未忽视过轰炸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时世界上热衷于轰炸机研制的少数国家之一。
1934年,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多发中型远程轰炸机的研制计划,要求时速达到322千米,最大载弹量超过1吨,航程超过3000千米,可担负美国东西两条海岸线的防御任务。美国各大飞机公司摩拳擦掌,其中波音公司的四发设计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1935年7月,样机在试飞时获得了一致好评。《西雅图时报》记者理查德威廉联在报道中称该机为“空中堡垒”,随后,这个名字便被波音公司正式采用。在此之后的几年间,美国一边小规模生产,一边进行改进,直到1941年9月b-17e首次试飞成功,该机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全副武装的巨型弹药库
b-17长22.8米,高5.8米,翼展31.6米。该机机翼下吊挂4台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是人类第一架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全金属四发轰炸机。虽然一战期间俄国的“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也装备4台发动机,但由于技术限制,此后的轰炸机多为双发,少数为三发,甚至美军的招标书上也偏好双发,但大胆的四发设计为b-17提供了强劲动力,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最高载弹量8吨,远远超出同时代其他轰炸机。
b-17升限达1万米,时速约480千米,甚至超过了同时代很多战斗机。其最大航程接近5500千米,超过了德国、日本等国主力轰炸机的2倍,能以最大载荷轻松地从英国飞到的本土实施轰炸。此外,b-17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增压座舱的飞机之一,使乘员可以在相对舒适的驾驶环境中完成数小时的飞行,大大提升了作战人员的士气和状态。
为了充分满足对高空远程战略轰炸的实际需要,b-17率先装备了雷达瞄准具诺顿轰炸仪。该设备利用机械式计算机与陀螺仪,快速、精确地计算飞机航速、炸弹投放时间与位置。后来的b-17投弹瞄准具还与自动驾驶仪相联,在轰炸时控制飞机,保持稳定的航向与航速,从而使b-17不仅可以在夜间和云层上进行高空轰炸,还可达到俯冲轰炸的精确度。今天看来,这不过就是一种原始的弹道计算机,无法与后来的精确制导武器相提并论,但在当时,已经构成相当威力。因此,诺顿轰炸仪在被作为美军高级机密,起飞前由帆布包裹着送到飞机上,着陆后即刻拆除,拆装过程都要有武装卫兵的监督,机组人员被俘前也需要将诺顿轰炸仪破坏。
装满炸药的b-17无疑是一座巨大的空中弹药库,飞到哪里都是敌方的首选目标,而且在当时缺少空中加油的环境下,很难用战斗机对远程任务进行持续护航。为了提升战场生存能力,b-17在机身四周安装了13挺12.7毫米机枪,没有任何射击死角,是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轰炸机。b-17还经常大规模编队飞行,仅成百上千挺机枪就构成了密集的空中火力网。此外,该机在油箱、驾驶舱等重要位置安装了总重高达4吨以上的装甲钢板,并采用了自封闭油箱,使飞机在被火力击中后很少发生空中爆炸并能安全返航。1943年6月6日,一架b-17在太平洋战场上被5架日军战斗机拦截,b-17不仅用自身火力打下2架日机,还背负着累累弹伤平安返航。
鉴于b-17的良好性能,该机也被改装为照相侦察、海上救生、空中运输等特种飞机。其中,xyb-40利用b-17的庞大机体,安装了30多挺机枪,备弹量高达10万发,为b-17轰炸机群实施全程伴飞护航。bq-7“投掷者”遥控无人轰炸机去除了b-17上不必要的仪表和武器,配备了更多炸弹,接近目标时飞行员跳伞脱离飞机,由其他飞机遥控撞击目标,算是一种原始的制导炸弹。
纳粹军工终结者
二战中,b-17的身影遍布欧洲、太平洋、北非、苏联等各个战区,但其最辉煌的一页还是书写在欧洲战场上。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轴心国宣战,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及其主力战机b-17进驻英国,与英军一起,对德国军火工业和能源设施实施了长达3年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在此之前,英军轰炸机只能趁着夜色摸到德国上空投弹,战略效果相当有限,还造成大量平民伤亡。b-17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德国昼间的宁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