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运输机(4 / 10)
柏林空运的主要指挥官就是曾指挥过“驼峰空运”的滕纳少将,最初使用c-47运输机,后来便以200余架效率更高的c-54运输机为主力。c-54远程军用运输机由美国原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绰号“空中霸王”,由dc-4型民航飞机改装而成,于1942年2月首次试飞,共生产了1200余架,一直服役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c-54装有4台活塞螺旋桨式发动机,载重量达到10吨,货仓地板经过强化处理,左侧有一个宽大的货舱门,并配有货仓绞车。相比c-47运输机,c-54航程较远,载重量更大,装卸更便捷,是二战后期主要的远程运输机,也曾作为美国罗斯福总统和英国丘吉尔首相的专机,并开辟了首个跨越北大西洋的正规空中航线,长期保持平均每天20次航班的飞行纪录。在“柏林空运”中,c-54更是大显身手,成为了主力“挑夫”。
坚持到底的胜利
虽然“柏林空运”是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展开的,但整个过程进行得紧张而有序。为了缓解机场压力,西柏林修建了一座新机场,即特加尔机场,194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哈弗尔河被用作水上机场,西德境内的另外11个机场也全部用来进行空运任务。每天空运的物资从2000吨增加到12000吨,比封锁前的地面快递运输量还要大。在运输高峰期,柏林上空呼啸着各种运输机,几乎每分钟都有一架飞机起降。从西德法兰克福到西柏林的空中,有上下重叠、间隔150米、共5层的飞行路线同时并用。
苏联在这一史无前例的大空运面前不得不认输,在1949年5月12日解除了地面的封锁。9月30日,空运行动全部结束。在此次空运行动中,西方国家出动了近28万架次运输机,空运了230多万吨物资,耗资数百亿美元。仅4月16日一天之内就有1398架次飞机运输过12940吨物资。其中,美军参加空运的319架飞机总飞行时间约60万小时,英军的140架飞机总飞行时间约12万小时,澳大利亚、南非和新西兰也派飞机参加过空运行动。在空运行动中,有65名空、地勤人员因空中相撞等事故丧生。
“柏林空运”为柏林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证明了和平时期的军事空运可以支撑一座百万人口大都市,这也充分展现了美英两国的实力,也显示了战略空运的重要性。
可想而知,西柏林人民对此次空运是非常感激的。柏林市区有一座专门为此修建的“柏林空运”纪念碑。1998年,在“柏林空运”50周年之际,该纪念碑边放满了鲜花,当年使用的主要机场(法兰克福机场、特加尔机场、柏林加图机场等)均开放作为历史展览。德国青年交响乐团编排了题为“感谢你,美国”的音乐会,在美国进行巡回演出。美国作者沃尔特斯博伊恩写道:“我们无准备而投入,冒着战争的危险,却赢得了这场赌博。这仅仅是因为,苏联以为他们的封锁会使我们从柏林撤军,但是他们终于为我们空运所体现的实力所震慑。”
4.6 c-130“大力神”:现代运输机鼻祖
随着二战的结束,滑翔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空运任务完全交给了运输机。在此后的70余年间,各种新机不断更新换代,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c-130“大力神”运输机,它以合理而富有革命性的设计被广为认可和使用,在世界航空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
横空出世
在史无前例的“柏林空运”之后,各国更加认识到运输机在和平时期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重要性。于是,美国空军在1951年向各大飞机制造公司发出了研制新型运输机的技术招标,要求细节包括:运送92名步兵或64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时,航程必须达到1980千米;最大载重需达到13608千克,能够运载当时美军大多数的装甲车辆、火炮和卡车等大型货物;货舱主舱门设计应能使车辆直接进入,必须有空投伞兵用的侧舱门;可在土质或钢板平铺的简易跑道上进行短距起降;为了能进行低空低速空投,必须能在225千米/小时的低速条件下做稳定的掠地飞行;能在一台发动机失灵的情况下正常飞行。
洛克希德公司很快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了空军的原型机制造试验合约。第一架生产型c-130a于1955年4月完成首次试飞,1956年12月开始交付美国空军的战术空运联队。该机长29.8米,高11.7米,翼展40.4米,载重近16吨,与过去的运输机相比,可谓名符其实的“大力神”。
革命性设计
c-130被航空界所称道的并不是它超越已有机型的载重量,而是其立足于战术空运的合理设计,许多创新元素被之后的绝大多数运输机沿用至今,堪称现代运输机的“模板”。下面,就让我们近距离观赏一下c-130的精美构造。
c-130率先装备了涡轮螺旋桨(涡桨)发动机,是涡桨式军用运输机的代表机型。二战以前研制的飞机大多使用活塞式发动机,利用汽油、柴油等燃料产生的热力推动活塞往复运动,用产生的压力驱动螺旋桨,但推进效率在飞行速度高时急剧下降,限制了飞机速度的提升。随后,人们开发了涡轮喷气(涡喷)发动机,燃料产生的气流推动涡轮旋转驱动飞机前进,大大提升了飞行速度,但耗油量大,成本过高。而涡桨发动机同时增加了螺旋桨,其中的涡轮不仅带动压气机,还驱动螺旋桨旋转,含有剩余能量的燃气流从尾喷口喷出,也产生少量推力。涡桨发动机推进效率较高,耗油率低,非常适用于运输机和轰炸机。自c-130诞生以后,20世纪50年代的军用运输机大多采用了涡桨发动机。
c-130还首创了高单翼布局,也就是机翼位于离地距离较高的机身上方。二战时的飞机多为中低翼布局,这样可以缩短起落架的高度,便于制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乘客。今天的大部分客机仍然采用这一结构,我们可以透过机窗看到下方的机翼。但对于运输机来说,随着吨位和体积的不断提高,位于机翼处的螺旋桨和发动机越来越大,机翼和机身越来越重,需要增大离地距离来保证安全性,这不仅增加了装卸货物的难度,也对机身和起落架的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下,高单翼布局既可以为螺旋桨和挂在机翼下方的发动机留出足够的离地距离,又使得机身能贴近地面,便于货物装卸。因此,高单翼布局被战后大多数运输机所沿袭,至今仍无突破。
c-130的另一个精巧之处是它的主起落架舱。顾名思义,起落架指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滑行用的支撑结构,也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机轮(一个或多个)及附属结构。早期飞机的起落架是固定的,影响了飞机速度;后来将起落架收起到机身或机翼内,但占用了宝贵的主机身空间。c-130将收起的起落架藏入机身左右两侧旁突起的流线形舱室内。虽然突起的起落架舱增加了飞行阻力,但它使得起落架既能随意收放,又不会占用宝贵的主机身空间,保证了货舱的整体性以及主机身结构的连续性,满足了高载重运输机对强度的要求。同时,这种设计使左右主轮距较宽,便于飞机在不平坦的跑道上安全起降。而在简易跑道上的稳定性正是战术运输机所必备的基本性能。
此外,c-130巧妙地将大型货舱门设在机身尾部,由上下两片组成。在地面装卸货物时,宽大的货舱口使大型货物可以随意进出,而且下片舱门可以与地面相连接,形成一个方便的装卸坡道。货舱门在空中也可以打开,成为很好的空中货物空投和人员空降平台。尤其是在掠地投放货物时,飞机贴近地面飞行,后舱门打开,连在货物(或货盘)上的钩子从后舱门放出,与地面空投场上的钢索啮合,货物被直接拖出机舱,滑行30米后停下;如果增加了条带式降落伞,掠地空投的货物重量可达11吨。其实,这种机尾货舱门的结构源于二战中的滑翔机,在运输机中被c-123首次使用,但将其完善推广的却是c-130,此后的运输机几乎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这一设计。
正是由于c-130具有科学的结构和稳定的性能,该机被近70个国家所使用,改型多达数十种。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c-130的外形却几乎没有变化。2012年1月,第2400架c-130交付,“大力神”成为美国最成功、最长寿、生产最多的现役运输机。由此可见,c-130可谓是一个历史奇迹,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现代运输机的鼻祖。
特战恩德培
1976年6月27日,法国航空公司的一架a300客机从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飞往巴黎的过程中,突然被恐怖分子劫持到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机场,并扣留了106人(主要为以色列人)为人质,要求换取关押在以色列、法国等地的53名恐怖分子。可以想象,以色列国内乱成一团,外交官们忙着与恐怖分子谈判拖延时间,军方则在筹划如何实施武力营救。最终,以色列分析了肯尼亚、美国中央情报局等各方提供的情报,决定偷袭恩德培机场,甚至以惊人的速度建造了一座恩德培机场实物模型进行最后的演练。
恩德培距离以色列约3500千米,c-130单程飞行需要7.5小时。由于以色列特殊的地缘环境,乌干达周边和沿途各国几乎都是以色列的敌人,不仅无法为其提供加油服务,甚至不会允许以色列飞机经过它们的领空。乌干达的恐怖分子具有十足的安全感,因为全世界人都想不到以色列会从空中进入恩德培,而且还要带走100多名毫无战斗力的人质。而为了特种作战需要,以色列不得不运送数百名突击队员、数量作战车辆和各种轻重武器到恩德培,还要留出装载人质返回的空间,因而只能选用速度慢、自卫能力弱的c-130运输机。
7月3日下午,4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运载了5组共280名突击队员,另有1架由c-130改制而来的kc-130加油机实施空中加油,1架c-130通信机专门负责无线电通信。从蒂朗海峡到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之间长达数千千米的航线上,都是反犹太的阿拉伯国家控制范围,因此,“大力神”们被涂上民航标志,不仅无法配备护航战斗机,还要关闭无线电,冒险进行15米以下高度的掠地飞行,从而避开周边的雷达侦测。
由于恩德培机场每半小时就会有一架航班进出,第一架飞机于23点01分顺利降落,并没有引起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军方的怀疑。为了靠近候机楼,缩短冲锋距离,飞机甚至驶出了跑道,而且一边滑跑一边打开货桥式后舱门。刚一停稳,面涂迷彩、等候已久的突击队员们就乘着吉普车、装甲车奔向各自目标。几分钟内,吉普车上的火舌迅速逼退了乌干达士兵,以色列的“陶”式导弹将停机坪上的乌干达战斗机炸成一片火海。突击队员们抵达了关押人质的候机楼,用以色列的希伯来语大喊“卧倒”,听不懂的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士兵傻傻地不知所措,马上成为了突击队员的活靶子,纷纷倒在雨点般的子弹下。
所有行动都按原计划顺利完成。战斗期间,所有c-130发动机都没有关机,由十几名突击队员守护,以备随时起飞。40分钟后,满载人质的c-130相继离开恩德培,经肯尼亚返回以色列。整个行动仅有4人死亡,包括1名以色列指挥官和3名人质。此次时间紧迫、路途遥远、局势复杂的成功突袭不仅震惊了乌干达,也令全世界称赞,成为“教科书”式的营救行动。
4.7 “百变长寿”的c-130
正如上文所述,c-130“大力神”为现代运输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可谓航空史上最重要的一种运输机。其完美的设计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过去数十年里,c-130的百变身影活跃在气象探测、搜索救援、空中加油和极地科考等多个领域,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c-130家族的成员。
空运空降主力
c-130家族中从事空运空降的主力成员包括c-130a、c-130b、c-130e、c-130h等运输型号。其中,c-130a是第一种生产型,1955年4月7日首次试飞,1956年12月交付使用,1959年2月停产,共生产231架。之后的c-130b改进型更新了发动机、螺旋桨、起落架、油箱等结构,提高了航程、载重等指标,共生产230架。c-130e远程型进一步提高了载油量,增加了航程,共生产510架,是c-141交付使用前美国进行越洋运输的重要机型,在越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战术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及加拿大、伊朗、哥伦比亚、土耳其、巴西、瑞典和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都使用了该机型。c-130h加大功率型更换了性能更加优异的发动机,一次即可空投92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或24个总重近20吨的集装箱,是美军目前使用的主要战术运输机,也是主要出口型号。c-130j是c-130家族的最新型,在多方面进行了现代化更新。2010年9月,由美国加州玛丽埃塔工厂生产的第200架c-130j交付使用。
有趣的特种机型
除了空运空降型,c-130还发展了众多有趣的特种机型。 ↑返回顶部↑
坚持到底的胜利
虽然“柏林空运”是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展开的,但整个过程进行得紧张而有序。为了缓解机场压力,西柏林修建了一座新机场,即特加尔机场,194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哈弗尔河被用作水上机场,西德境内的另外11个机场也全部用来进行空运任务。每天空运的物资从2000吨增加到12000吨,比封锁前的地面快递运输量还要大。在运输高峰期,柏林上空呼啸着各种运输机,几乎每分钟都有一架飞机起降。从西德法兰克福到西柏林的空中,有上下重叠、间隔150米、共5层的飞行路线同时并用。
苏联在这一史无前例的大空运面前不得不认输,在1949年5月12日解除了地面的封锁。9月30日,空运行动全部结束。在此次空运行动中,西方国家出动了近28万架次运输机,空运了230多万吨物资,耗资数百亿美元。仅4月16日一天之内就有1398架次飞机运输过12940吨物资。其中,美军参加空运的319架飞机总飞行时间约60万小时,英军的140架飞机总飞行时间约12万小时,澳大利亚、南非和新西兰也派飞机参加过空运行动。在空运行动中,有65名空、地勤人员因空中相撞等事故丧生。
“柏林空运”为柏林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证明了和平时期的军事空运可以支撑一座百万人口大都市,这也充分展现了美英两国的实力,也显示了战略空运的重要性。
可想而知,西柏林人民对此次空运是非常感激的。柏林市区有一座专门为此修建的“柏林空运”纪念碑。1998年,在“柏林空运”50周年之际,该纪念碑边放满了鲜花,当年使用的主要机场(法兰克福机场、特加尔机场、柏林加图机场等)均开放作为历史展览。德国青年交响乐团编排了题为“感谢你,美国”的音乐会,在美国进行巡回演出。美国作者沃尔特斯博伊恩写道:“我们无准备而投入,冒着战争的危险,却赢得了这场赌博。这仅仅是因为,苏联以为他们的封锁会使我们从柏林撤军,但是他们终于为我们空运所体现的实力所震慑。”
4.6 c-130“大力神”:现代运输机鼻祖
随着二战的结束,滑翔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空运任务完全交给了运输机。在此后的70余年间,各种新机不断更新换代,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c-130“大力神”运输机,它以合理而富有革命性的设计被广为认可和使用,在世界航空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
横空出世
在史无前例的“柏林空运”之后,各国更加认识到运输机在和平时期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重要性。于是,美国空军在1951年向各大飞机制造公司发出了研制新型运输机的技术招标,要求细节包括:运送92名步兵或64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时,航程必须达到1980千米;最大载重需达到13608千克,能够运载当时美军大多数的装甲车辆、火炮和卡车等大型货物;货舱主舱门设计应能使车辆直接进入,必须有空投伞兵用的侧舱门;可在土质或钢板平铺的简易跑道上进行短距起降;为了能进行低空低速空投,必须能在225千米/小时的低速条件下做稳定的掠地飞行;能在一台发动机失灵的情况下正常飞行。
洛克希德公司很快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了空军的原型机制造试验合约。第一架生产型c-130a于1955年4月完成首次试飞,1956年12月开始交付美国空军的战术空运联队。该机长29.8米,高11.7米,翼展40.4米,载重近16吨,与过去的运输机相比,可谓名符其实的“大力神”。
革命性设计
c-130被航空界所称道的并不是它超越已有机型的载重量,而是其立足于战术空运的合理设计,许多创新元素被之后的绝大多数运输机沿用至今,堪称现代运输机的“模板”。下面,就让我们近距离观赏一下c-130的精美构造。
c-130率先装备了涡轮螺旋桨(涡桨)发动机,是涡桨式军用运输机的代表机型。二战以前研制的飞机大多使用活塞式发动机,利用汽油、柴油等燃料产生的热力推动活塞往复运动,用产生的压力驱动螺旋桨,但推进效率在飞行速度高时急剧下降,限制了飞机速度的提升。随后,人们开发了涡轮喷气(涡喷)发动机,燃料产生的气流推动涡轮旋转驱动飞机前进,大大提升了飞行速度,但耗油量大,成本过高。而涡桨发动机同时增加了螺旋桨,其中的涡轮不仅带动压气机,还驱动螺旋桨旋转,含有剩余能量的燃气流从尾喷口喷出,也产生少量推力。涡桨发动机推进效率较高,耗油率低,非常适用于运输机和轰炸机。自c-130诞生以后,20世纪50年代的军用运输机大多采用了涡桨发动机。
c-130还首创了高单翼布局,也就是机翼位于离地距离较高的机身上方。二战时的飞机多为中低翼布局,这样可以缩短起落架的高度,便于制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乘客。今天的大部分客机仍然采用这一结构,我们可以透过机窗看到下方的机翼。但对于运输机来说,随着吨位和体积的不断提高,位于机翼处的螺旋桨和发动机越来越大,机翼和机身越来越重,需要增大离地距离来保证安全性,这不仅增加了装卸货物的难度,也对机身和起落架的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下,高单翼布局既可以为螺旋桨和挂在机翼下方的发动机留出足够的离地距离,又使得机身能贴近地面,便于货物装卸。因此,高单翼布局被战后大多数运输机所沿袭,至今仍无突破。
c-130的另一个精巧之处是它的主起落架舱。顾名思义,起落架指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滑行用的支撑结构,也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机轮(一个或多个)及附属结构。早期飞机的起落架是固定的,影响了飞机速度;后来将起落架收起到机身或机翼内,但占用了宝贵的主机身空间。c-130将收起的起落架藏入机身左右两侧旁突起的流线形舱室内。虽然突起的起落架舱增加了飞行阻力,但它使得起落架既能随意收放,又不会占用宝贵的主机身空间,保证了货舱的整体性以及主机身结构的连续性,满足了高载重运输机对强度的要求。同时,这种设计使左右主轮距较宽,便于飞机在不平坦的跑道上安全起降。而在简易跑道上的稳定性正是战术运输机所必备的基本性能。
此外,c-130巧妙地将大型货舱门设在机身尾部,由上下两片组成。在地面装卸货物时,宽大的货舱口使大型货物可以随意进出,而且下片舱门可以与地面相连接,形成一个方便的装卸坡道。货舱门在空中也可以打开,成为很好的空中货物空投和人员空降平台。尤其是在掠地投放货物时,飞机贴近地面飞行,后舱门打开,连在货物(或货盘)上的钩子从后舱门放出,与地面空投场上的钢索啮合,货物被直接拖出机舱,滑行30米后停下;如果增加了条带式降落伞,掠地空投的货物重量可达11吨。其实,这种机尾货舱门的结构源于二战中的滑翔机,在运输机中被c-123首次使用,但将其完善推广的却是c-130,此后的运输机几乎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这一设计。
正是由于c-130具有科学的结构和稳定的性能,该机被近70个国家所使用,改型多达数十种。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c-130的外形却几乎没有变化。2012年1月,第2400架c-130交付,“大力神”成为美国最成功、最长寿、生产最多的现役运输机。由此可见,c-130可谓是一个历史奇迹,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现代运输机的鼻祖。
特战恩德培
1976年6月27日,法国航空公司的一架a300客机从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飞往巴黎的过程中,突然被恐怖分子劫持到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机场,并扣留了106人(主要为以色列人)为人质,要求换取关押在以色列、法国等地的53名恐怖分子。可以想象,以色列国内乱成一团,外交官们忙着与恐怖分子谈判拖延时间,军方则在筹划如何实施武力营救。最终,以色列分析了肯尼亚、美国中央情报局等各方提供的情报,决定偷袭恩德培机场,甚至以惊人的速度建造了一座恩德培机场实物模型进行最后的演练。
恩德培距离以色列约3500千米,c-130单程飞行需要7.5小时。由于以色列特殊的地缘环境,乌干达周边和沿途各国几乎都是以色列的敌人,不仅无法为其提供加油服务,甚至不会允许以色列飞机经过它们的领空。乌干达的恐怖分子具有十足的安全感,因为全世界人都想不到以色列会从空中进入恩德培,而且还要带走100多名毫无战斗力的人质。而为了特种作战需要,以色列不得不运送数百名突击队员、数量作战车辆和各种轻重武器到恩德培,还要留出装载人质返回的空间,因而只能选用速度慢、自卫能力弱的c-130运输机。
7月3日下午,4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运载了5组共280名突击队员,另有1架由c-130改制而来的kc-130加油机实施空中加油,1架c-130通信机专门负责无线电通信。从蒂朗海峡到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之间长达数千千米的航线上,都是反犹太的阿拉伯国家控制范围,因此,“大力神”们被涂上民航标志,不仅无法配备护航战斗机,还要关闭无线电,冒险进行15米以下高度的掠地飞行,从而避开周边的雷达侦测。
由于恩德培机场每半小时就会有一架航班进出,第一架飞机于23点01分顺利降落,并没有引起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军方的怀疑。为了靠近候机楼,缩短冲锋距离,飞机甚至驶出了跑道,而且一边滑跑一边打开货桥式后舱门。刚一停稳,面涂迷彩、等候已久的突击队员们就乘着吉普车、装甲车奔向各自目标。几分钟内,吉普车上的火舌迅速逼退了乌干达士兵,以色列的“陶”式导弹将停机坪上的乌干达战斗机炸成一片火海。突击队员们抵达了关押人质的候机楼,用以色列的希伯来语大喊“卧倒”,听不懂的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士兵傻傻地不知所措,马上成为了突击队员的活靶子,纷纷倒在雨点般的子弹下。
所有行动都按原计划顺利完成。战斗期间,所有c-130发动机都没有关机,由十几名突击队员守护,以备随时起飞。40分钟后,满载人质的c-130相继离开恩德培,经肯尼亚返回以色列。整个行动仅有4人死亡,包括1名以色列指挥官和3名人质。此次时间紧迫、路途遥远、局势复杂的成功突袭不仅震惊了乌干达,也令全世界称赞,成为“教科书”式的营救行动。
4.7 “百变长寿”的c-130
正如上文所述,c-130“大力神”为现代运输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可谓航空史上最重要的一种运输机。其完美的设计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过去数十年里,c-130的百变身影活跃在气象探测、搜索救援、空中加油和极地科考等多个领域,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c-130家族的成员。
空运空降主力
c-130家族中从事空运空降的主力成员包括c-130a、c-130b、c-130e、c-130h等运输型号。其中,c-130a是第一种生产型,1955年4月7日首次试飞,1956年12月交付使用,1959年2月停产,共生产231架。之后的c-130b改进型更新了发动机、螺旋桨、起落架、油箱等结构,提高了航程、载重等指标,共生产230架。c-130e远程型进一步提高了载油量,增加了航程,共生产510架,是c-141交付使用前美国进行越洋运输的重要机型,在越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战术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及加拿大、伊朗、哥伦比亚、土耳其、巴西、瑞典和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都使用了该机型。c-130h加大功率型更换了性能更加优异的发动机,一次即可空投92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或24个总重近20吨的集装箱,是美军目前使用的主要战术运输机,也是主要出口型号。c-130j是c-130家族的最新型,在多方面进行了现代化更新。2010年9月,由美国加州玛丽埃塔工厂生产的第200架c-130j交付使用。
有趣的特种机型
除了空运空降型,c-130还发展了众多有趣的特种机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