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3 / 14)
其次,伊-16使用了全封闭式座舱。早期的战斗机飞行员都坐在一个敞开或半敞开的座舱里面,有些机型在面前增设一个玻璃风挡。可以想象,即使在风和日丽的时候,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疾风、高空带来的寒冷等不利条件都会对飞行员产生极大的影响,更别说天气恶劣的时候了,因此,他们不得不以牺牲视野为代价而带上挡风眼镜,以牺牲灵活性为代价而穿上厚厚的飞行服。然而,所有这些对抗措施都不如伊-16所设计的全封闭式驾驶舱,后来的机型还增加了有利高空飞行的供氧设备,飞行员再也不必承受露天驾驶的痛苦,可以舒适地驾驶飞机进行空战。为了进一步保护飞行员,伊-16还为驾驶舱增设了防护措施,在座位后面安装了一块防弹钢板,后来还使用了防弹玻璃座舱罩,大大降低了空战飞行员的伤亡率,可谓是最人性化的创新。
此外,伊-16还首次使用了可收放式起落架。之前的飞机起落架是固定不动的,与双翼机上的翼尖支柱一样,是飞机速度提升的重要阻碍之一,而且如果起落架在空战中受损,飞机降落还要承担更多风险。伊-16设计的起落架可手动收回,起飞后,飞行员摇动手柄40余次,将起落架收回机翼,降落时松开手柄,起落架便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放开。虽然方法繁冗原始,但实现了机身的光滑平整,有利于飞行速度的提升。
悬臂式下单翼、全封闭式装甲驾驶舱、可收放式起落架在今天看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结构,甚至是我们心目中战斗机的标准元素,但这些都是在80年多前由波尔卡波夫在伊-16上率先实践的。此后,战斗机几乎无一例外地沿袭了这些重要设计,我们不得不敬佩波尔卡波夫的天分和伊-16的鼻祖地位。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在作战初期,以佛朗哥为首的国民军得到了纳粹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支持。德国支援的ju-52运输机运送了大量兵员和武器,西班牙共和国军老旧的nid-52歼击机完全不是德国he-51战斗机的对手,眼睁睁地看着德机在天空畅行。11月15日,苏联政府派出了航空志愿队支援共和国军,475架伊-16成为主力战机抵达西班牙,同伊-15一起配合作战,迅速夺回了空中优势。直到1938年,德国将时速超过500千米的大马力型me-109送达西班牙,空战局势再度扭转。
伊-16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价格低廉,各型总计生产7500架,是20世纪30年代产量最高的战斗机。虽然伊-16在1940年以后的二战中已经无法对抗各国配备的更先进战机,但它作为一种承上启下、富有诸多重要创新的过渡机型,见证了苏联航空工业腾飞的开始,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机。
1.5 me-109:德意志之鹰
me-109(bf-109)歼击机作为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使用的主力歼击机,从二战爆发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从欧洲战场一直飞翔到非洲战区,几乎参加了德军所有战斗,是德国空军的中坚力量。
劫后重生
一战结束后,饱尝德国飞机和飞行员之苦的协约国再也不希望看到那支强大的德国空军,于是在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中明确禁止德国制造各种飞机,并取消德国空军。德国约1.6万架飞机被交出或销毁,飞机制造业被迫终止。然而几年后,曾经为此弹冠相庆的协约国就忘了疼,慢慢放松了对德国的限制,允许其发展一些民用机型,苏联甚至与德国在飞机制造方面展开了合作。德国的航空工业依靠过去强大的技术储备,在强烈的复仇主义民族情绪中逐渐复兴。
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开始了军备大扩张。希特勒死党之一戈林在一战期间曾为一名王牌飞行员,二战期间成为纳粹德国的空军元帅,此时则成为建设空军的中坚力量。于是,飞机制造厂纷纷恢复生产,各种军用飞机的研制也被列入日程,ju-87、he-111、hs-123等二战主力机型都在1935~1937年定型生产。me-109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me-109由巴伐利亚公司飞机设计师梅塞斯密特主持研制。虽然在过去10余年间,德国航空业的几近停滞,而国外航空业正蓬勃发展,梅塞斯密特仍然依靠着自有积累和国外资料,于1935年7月研制出样机。在试飞时,该机成功地向右做了21次盘旋上升,再向左做了17次,并从7500米的高空垂直向下俯冲,在接近地面的一瞬间改向升空。这些惊险的特技动作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风光无限
me-109长8.8米,高3.6米,翼展9.8米,为全金属结构,配有一台活塞发动机及一副3叶螺旋桨,在速度上达到了活塞螺旋桨式飞机的最高水平,可达600千米/小时以上,而且其卓越的爬升能力超越了同时代所有歼击机,飞行性能在二战期间名列前茅,能进行高难度的水平盘旋及垂直机动,而且不易陷入螺旋状态。因此,该机在高速性和灵活性两个歼击机最重要指标上都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此外,me-109设计合理,结构坚固,工艺简单,因此成本较低,非常适于大批量制造,这些正合德国当局的胃口。新成立的德国空军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选定为新一代战斗机。事实也证明了梅塞斯密特的远见卓识。虽然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拥有德国数倍人口、资源与国力,但无论是在战争初期还是战争末期,me-109在西线对英美和东线对苏联的战场上,都没有丧失数量优势。
me-109相继推出a、b、c、d、e等各型,共计生产3.3万架,占德国二战时期全部战斗机数量的60%。其中,1941年推出的g型时速高达619千米,航程720千米,飞行高度达1.2万米,装有2挺13毫米口径机枪和3门20毫米口径机炮,生产2.16万架。
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初,伊比利亚半岛上空呼啸着苏联和德国、意大利的各种战机,其中苏联凭借性能优异的伊-15、伊-16夺取了空中优势。然而,到了1938年,天空中出现了时速超过500千米的德国me-109,它们经常组成双机或4机编队在空中巡逻,好像凶猛的老鹰一样击落了一架架曾不可一世的苏联飞机,制空权随即回到德国手中。
在二战初期,me-109的技术性能明显超出了其他各国的主力战机,而且德国的战争对手们多为挪威、丹麦等小国,空军本就较为虚弱,因此取得了节节胜利。在1939年9月的波兰闪击战和1940年5月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作战中,me-109完胜对手的pzl、福克、莫拉纳索尔尼埃、德瓦丁内、“飓风”、寇蒂斯“鹰”等各色战机,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霸主。me-109也造就了二战中德国多位王牌飞行员,如埃里希哈特曼曾驾驶me-109击落敌机352架,格哈德巴克霍恩战绩为301架,京特勒尔、瓦尔特诺沃提尼、威廉巴茨等飞行员都击落过200架以上敌机……
优势丧失
me-109的风光无限在1940年7月德国攻击英国本土的“不列颠战役”中终结了。
首先,英国已经配备了性能上与me-109不相上下的“喷火”式战斗机,面对远程奔袭的me-109,可谓以逸待劳,因为后者需要穿过英军严密的对空雷达探测系统,已经占不到很多便宜。其次,me-109固有的航程缺陷在跨越英吉利海峡后凸显出来。从法国起飞的me-109在理论上仅能在英国上空停留短暂的时间,而实际情况下,为轰炸机护航的me-109无法采用最佳的航线、高度和速度,在天气恶劣时需要绕云飞行,遇到战斗时耗油量也需要增加,受伤的飞机返航时几乎全部被海水吞没。更为不利的是,损耗严重的me-109得不到有效补给,梅塞施密特公司每月最多能提供200架me-109,而英国每月能生产出440~490架战斗机,德军很快失去了数量优势。
在此期间,英军还采取了“田忌赛马”的战术:尽量回避与性能相似的me-109缠斗,直接攻击自卫能力薄弱的轰炸机。一时间,德军轰炸机大损,无法实现空袭英国的战略构想。于是,德国开始使用me-109挂弹执行轰炸任务,在初期确实收到了奇效。7月成功攻击了英国舰队,8月又轰炸了英国海岸的雷达天线塔和内陆的马特鲁斯哈姆战斗机基地,9月还成功偷袭了伦敦市区。可以想象,智商正常的英国人很快就识破了德军的伪装,再也不会轻视那些身材娇小的战斗机,而负重的me-109在灵活性和速度上大打折扣,变成了英军的“肥肉”,这种“轻型轰炸机”战术也告一段落。
到了1940年以后,同盟国相继研发出时速超过600千米的新型歼击机,me-109的空中优势进一步缩减,甚至完全消失。
例如,在1941年6月22日开辟的对苏东线战场上,德军投入了上万架me-109。当时,苏军的主力战机伊-15和伊-16在me-109面前毫无反击之力,第51战斗机联队仅在开战当天就击落苏军飞机114架,第54战斗机联队在开战后1个多月的时间里击落苏军飞机623架。凭借着突然性和飞机性能优势,德国空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夺取了制空权。此时,苏联已经研制出可与me-109匹敌的拉-3式歼击机。面对德军的猖狂,愤怒的苏联人马上加速了拉-3的生产,并相继研制出拉-5、拉-7超越me-109的机型,最终将德国人从苏联上空彻底赶走。
德国人也不甘示弱,想出各种方法扭转颓势。为了对抗袭击德国本土的轰炸机,他们曾在me-109上装备可自爆的250千克炸弹,在轰炸机上空1000米处投掷,成功炸毁了几架同盟国飞机,但这种粗糙的方法无法准确掌握投弹时间、高度及引爆时间,命中率非常有限,反倒限制了战斗机本身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很快就被放弃了。后来,德军又在me-109上加装21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对轰炸机进行弹幕轰击,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了进行夜间作战,德军借助探照灯使me-109冲击敌方的夜航轰炸机,并成立了夜战联队,但这种战术依旧过于原始,根本无法适应复杂的气象条件或作战环境。
与二战末期的纳粹德国一样,me-109最后的反抗收到的成效越来越可怜,盛极一时的“德意志之鹰”伴随着纳粹德国的衰落而消亡,三万余架me-109多在战争中消耗殆尽。随着战斗机的更新换代,me-109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世界头号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
埃里希哈特曼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歼击机飞行员,曾击落过352架敌机,可谓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哈特曼于1922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魏斯扎赫城,自幼热爱飞行,14岁开始驾驶滑翔机,1939年加入德国空军。参战初期,哈特曼表现平平,甚至错误百出,险些丧命。但从1942年末开始,他突然开了窍,很快便取得了惊人战绩。1943年8月17日,哈特曼击落了个人的第80架敌机,10月29日击落了第150架,1944年7月1日击落了第250架,8月24日击落了第300架。
苏联曾悬赏1万卢布索取哈特曼的人头,然而毫无结果。哈特曼曾在自己的me-109机头上涂上一个好像黑郁金香花心的箭头,苏联飞行员称其为“南方黑色魔鬼”,一见到这个标志就望风而逃,竟使哈特曼一度没有对手,被迫与队友更换座机才能继续战斗,结果,任何登上特殊标识的飞行员都失去了接敌机会,最后,哈特曼只好将其擦掉。
哈特曼的战绩多在德国军事态势转劣的二战后期取得,战果中还包括数架问世于二战末期、性能上完胜me-109的美制p-51战斗机。能在如此险恶的空战中全身而退,充分显示了他在战场上的冷静沉着和个人技术的无与伦比。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那天,他击落了第352架敌机,之后被苏联判处25年徒刑。 ↑返回顶部↑
此外,伊-16还首次使用了可收放式起落架。之前的飞机起落架是固定不动的,与双翼机上的翼尖支柱一样,是飞机速度提升的重要阻碍之一,而且如果起落架在空战中受损,飞机降落还要承担更多风险。伊-16设计的起落架可手动收回,起飞后,飞行员摇动手柄40余次,将起落架收回机翼,降落时松开手柄,起落架便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放开。虽然方法繁冗原始,但实现了机身的光滑平整,有利于飞行速度的提升。
悬臂式下单翼、全封闭式装甲驾驶舱、可收放式起落架在今天看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结构,甚至是我们心目中战斗机的标准元素,但这些都是在80年多前由波尔卡波夫在伊-16上率先实践的。此后,战斗机几乎无一例外地沿袭了这些重要设计,我们不得不敬佩波尔卡波夫的天分和伊-16的鼻祖地位。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在作战初期,以佛朗哥为首的国民军得到了纳粹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支持。德国支援的ju-52运输机运送了大量兵员和武器,西班牙共和国军老旧的nid-52歼击机完全不是德国he-51战斗机的对手,眼睁睁地看着德机在天空畅行。11月15日,苏联政府派出了航空志愿队支援共和国军,475架伊-16成为主力战机抵达西班牙,同伊-15一起配合作战,迅速夺回了空中优势。直到1938年,德国将时速超过500千米的大马力型me-109送达西班牙,空战局势再度扭转。
伊-16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价格低廉,各型总计生产7500架,是20世纪30年代产量最高的战斗机。虽然伊-16在1940年以后的二战中已经无法对抗各国配备的更先进战机,但它作为一种承上启下、富有诸多重要创新的过渡机型,见证了苏联航空工业腾飞的开始,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机。
1.5 me-109:德意志之鹰
me-109(bf-109)歼击机作为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使用的主力歼击机,从二战爆发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从欧洲战场一直飞翔到非洲战区,几乎参加了德军所有战斗,是德国空军的中坚力量。
劫后重生
一战结束后,饱尝德国飞机和飞行员之苦的协约国再也不希望看到那支强大的德国空军,于是在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中明确禁止德国制造各种飞机,并取消德国空军。德国约1.6万架飞机被交出或销毁,飞机制造业被迫终止。然而几年后,曾经为此弹冠相庆的协约国就忘了疼,慢慢放松了对德国的限制,允许其发展一些民用机型,苏联甚至与德国在飞机制造方面展开了合作。德国的航空工业依靠过去强大的技术储备,在强烈的复仇主义民族情绪中逐渐复兴。
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开始了军备大扩张。希特勒死党之一戈林在一战期间曾为一名王牌飞行员,二战期间成为纳粹德国的空军元帅,此时则成为建设空军的中坚力量。于是,飞机制造厂纷纷恢复生产,各种军用飞机的研制也被列入日程,ju-87、he-111、hs-123等二战主力机型都在1935~1937年定型生产。me-109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me-109由巴伐利亚公司飞机设计师梅塞斯密特主持研制。虽然在过去10余年间,德国航空业的几近停滞,而国外航空业正蓬勃发展,梅塞斯密特仍然依靠着自有积累和国外资料,于1935年7月研制出样机。在试飞时,该机成功地向右做了21次盘旋上升,再向左做了17次,并从7500米的高空垂直向下俯冲,在接近地面的一瞬间改向升空。这些惊险的特技动作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风光无限
me-109长8.8米,高3.6米,翼展9.8米,为全金属结构,配有一台活塞发动机及一副3叶螺旋桨,在速度上达到了活塞螺旋桨式飞机的最高水平,可达600千米/小时以上,而且其卓越的爬升能力超越了同时代所有歼击机,飞行性能在二战期间名列前茅,能进行高难度的水平盘旋及垂直机动,而且不易陷入螺旋状态。因此,该机在高速性和灵活性两个歼击机最重要指标上都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此外,me-109设计合理,结构坚固,工艺简单,因此成本较低,非常适于大批量制造,这些正合德国当局的胃口。新成立的德国空军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选定为新一代战斗机。事实也证明了梅塞斯密特的远见卓识。虽然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拥有德国数倍人口、资源与国力,但无论是在战争初期还是战争末期,me-109在西线对英美和东线对苏联的战场上,都没有丧失数量优势。
me-109相继推出a、b、c、d、e等各型,共计生产3.3万架,占德国二战时期全部战斗机数量的60%。其中,1941年推出的g型时速高达619千米,航程720千米,飞行高度达1.2万米,装有2挺13毫米口径机枪和3门20毫米口径机炮,生产2.16万架。
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初,伊比利亚半岛上空呼啸着苏联和德国、意大利的各种战机,其中苏联凭借性能优异的伊-15、伊-16夺取了空中优势。然而,到了1938年,天空中出现了时速超过500千米的德国me-109,它们经常组成双机或4机编队在空中巡逻,好像凶猛的老鹰一样击落了一架架曾不可一世的苏联飞机,制空权随即回到德国手中。
在二战初期,me-109的技术性能明显超出了其他各国的主力战机,而且德国的战争对手们多为挪威、丹麦等小国,空军本就较为虚弱,因此取得了节节胜利。在1939年9月的波兰闪击战和1940年5月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作战中,me-109完胜对手的pzl、福克、莫拉纳索尔尼埃、德瓦丁内、“飓风”、寇蒂斯“鹰”等各色战机,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霸主。me-109也造就了二战中德国多位王牌飞行员,如埃里希哈特曼曾驾驶me-109击落敌机352架,格哈德巴克霍恩战绩为301架,京特勒尔、瓦尔特诺沃提尼、威廉巴茨等飞行员都击落过200架以上敌机……
优势丧失
me-109的风光无限在1940年7月德国攻击英国本土的“不列颠战役”中终结了。
首先,英国已经配备了性能上与me-109不相上下的“喷火”式战斗机,面对远程奔袭的me-109,可谓以逸待劳,因为后者需要穿过英军严密的对空雷达探测系统,已经占不到很多便宜。其次,me-109固有的航程缺陷在跨越英吉利海峡后凸显出来。从法国起飞的me-109在理论上仅能在英国上空停留短暂的时间,而实际情况下,为轰炸机护航的me-109无法采用最佳的航线、高度和速度,在天气恶劣时需要绕云飞行,遇到战斗时耗油量也需要增加,受伤的飞机返航时几乎全部被海水吞没。更为不利的是,损耗严重的me-109得不到有效补给,梅塞施密特公司每月最多能提供200架me-109,而英国每月能生产出440~490架战斗机,德军很快失去了数量优势。
在此期间,英军还采取了“田忌赛马”的战术:尽量回避与性能相似的me-109缠斗,直接攻击自卫能力薄弱的轰炸机。一时间,德军轰炸机大损,无法实现空袭英国的战略构想。于是,德国开始使用me-109挂弹执行轰炸任务,在初期确实收到了奇效。7月成功攻击了英国舰队,8月又轰炸了英国海岸的雷达天线塔和内陆的马特鲁斯哈姆战斗机基地,9月还成功偷袭了伦敦市区。可以想象,智商正常的英国人很快就识破了德军的伪装,再也不会轻视那些身材娇小的战斗机,而负重的me-109在灵活性和速度上大打折扣,变成了英军的“肥肉”,这种“轻型轰炸机”战术也告一段落。
到了1940年以后,同盟国相继研发出时速超过600千米的新型歼击机,me-109的空中优势进一步缩减,甚至完全消失。
例如,在1941年6月22日开辟的对苏东线战场上,德军投入了上万架me-109。当时,苏军的主力战机伊-15和伊-16在me-109面前毫无反击之力,第51战斗机联队仅在开战当天就击落苏军飞机114架,第54战斗机联队在开战后1个多月的时间里击落苏军飞机623架。凭借着突然性和飞机性能优势,德国空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夺取了制空权。此时,苏联已经研制出可与me-109匹敌的拉-3式歼击机。面对德军的猖狂,愤怒的苏联人马上加速了拉-3的生产,并相继研制出拉-5、拉-7超越me-109的机型,最终将德国人从苏联上空彻底赶走。
德国人也不甘示弱,想出各种方法扭转颓势。为了对抗袭击德国本土的轰炸机,他们曾在me-109上装备可自爆的250千克炸弹,在轰炸机上空1000米处投掷,成功炸毁了几架同盟国飞机,但这种粗糙的方法无法准确掌握投弹时间、高度及引爆时间,命中率非常有限,反倒限制了战斗机本身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很快就被放弃了。后来,德军又在me-109上加装21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对轰炸机进行弹幕轰击,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了进行夜间作战,德军借助探照灯使me-109冲击敌方的夜航轰炸机,并成立了夜战联队,但这种战术依旧过于原始,根本无法适应复杂的气象条件或作战环境。
与二战末期的纳粹德国一样,me-109最后的反抗收到的成效越来越可怜,盛极一时的“德意志之鹰”伴随着纳粹德国的衰落而消亡,三万余架me-109多在战争中消耗殆尽。随着战斗机的更新换代,me-109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世界头号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
埃里希哈特曼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歼击机飞行员,曾击落过352架敌机,可谓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哈特曼于1922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魏斯扎赫城,自幼热爱飞行,14岁开始驾驶滑翔机,1939年加入德国空军。参战初期,哈特曼表现平平,甚至错误百出,险些丧命。但从1942年末开始,他突然开了窍,很快便取得了惊人战绩。1943年8月17日,哈特曼击落了个人的第80架敌机,10月29日击落了第150架,1944年7月1日击落了第250架,8月24日击落了第300架。
苏联曾悬赏1万卢布索取哈特曼的人头,然而毫无结果。哈特曼曾在自己的me-109机头上涂上一个好像黑郁金香花心的箭头,苏联飞行员称其为“南方黑色魔鬼”,一见到这个标志就望风而逃,竟使哈特曼一度没有对手,被迫与队友更换座机才能继续战斗,结果,任何登上特殊标识的飞行员都失去了接敌机会,最后,哈特曼只好将其擦掉。
哈特曼的战绩多在德国军事态势转劣的二战后期取得,战果中还包括数架问世于二战末期、性能上完胜me-109的美制p-51战斗机。能在如此险恶的空战中全身而退,充分显示了他在战场上的冷静沉着和个人技术的无与伦比。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那天,他击落了第352架敌机,之后被苏联判处25年徒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