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3 / 4)
现在这片坡地最适合种的,就是比较抗干旱的高粱、辣椒、大豆之类。
不过这年头种子难买,弄来弄去就这么零星的几样,不是白菜萝卜就是土豆红薯,像高粱、大豆这种北方主产的作物种子,西南方其实很难弄到的。就算弄到了,也会因为品种不同,水土不一样,种出来差强人意。
辣椒倒是抗旱,只可惜,在土地无比金贵的年代里,让周家人种辣椒,简直痴人说梦。
不过周燕还是争取了一番,想种一些花生试试水,周老太太便不顾自家那口子的脸色,给她留了一角大概有五十米宽的地儿种。
这花生种子是周建国这几年做行商,从云南带回来给大家当零嘴吃得。周燕一直没舍得吃,种在空间的土地里,从最初不过十来颗的种子,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近千斤。每颗花生颗粒饱满,又大又甜。
有被灵泉滋润过的好种子在,周燕当然也想让家里人尝尝。反正这是沙地,也不需要费什么功夫去照看,定时锄草施肥灌水,到时候能收多少花生,全看老天爷了。
忙活完自留地,各人又忙各人的去了。大人们依旧到队上下农活儿挣工分,孩子们则在家里帮着喂养鸡鸭,做做作业,预备着明天上学。
周燕也不例外,虽说她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搁在建国前,她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娘。可现在刚因为饥/荒好几年,耽误了不少孩子读书。所以像周燕这么大年纪还在读初中的学生不再少数。
当然,周燕比较例外,一般来说,像她这个年纪,家里还让她来读初中本就是很奇葩的一件事。
毕竟像她这么大年纪,家里还让读书的,一般都是男孩子。可没谁愿意浪费自家的钱和时间,供这么大的闺女在学校玩。
另一件事就是,周燕只读了一年小学,就直接跳到了初三,今年准备初考,拿个初中毕业证……
对于她这种骚操作,周家人和学校老师,除了两个大写的牛叉外,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形容她。
因为今年开春晚,周燕要读的初中在月波镇上,又经历一波初中老师重新编制,拖到三月份才报名。周燕便收拾行李,准备明天去月波初中报道。
第43章 043
因为离初中太远的缘故, 方圆几个村镇, 就只有月波镇有初中。周燕上课不能来回住家里, 于是便在镇上租赁了一个空房子, 开始独居。
其实一开始, 周燕是真没想过,读个初中, 居然还能让她过上自由的小日子。
作为整个月波镇唯一的初中, 里面接收的学生大概不下三百人。别看三百人不多,放在那个年代,一个小镇有三百多人读初中,已经算是周遭村民觉悟高让孩子们读书,一件不得了的事。
因为地处偏僻, 整个月波镇就镇子和下水村地势平坦些,其他的村子都是山地,因此前来读书的学生都不容易。学校便起了宿舍, 供这些来回不便的学生住宿。
不过这住宿条件不大好, 是那种土坯茅草房, 多年没怎么修整的那种, 一间屋子打通铺睡上十来个学生,采光条件也不好, 屋里一大股霉味儿。吃饭热水神马的,还得自己找柴煮, 有些家里条件好的,就自个花钱在镇上租个屋儿, 拿粮食找老师或者学校外的邻居搭个伙儿。
周燕虽说跳级到初三,想尽快毕业拿到初中毕业证,但因为现在读的是下半期,老师怀疑她成绩的真假,劝说她多读一年再考试。
周老太太想着她要在这里读上一年半,住这样条件的屋子不得住出毛病来,便主动给她了租了一间青砖瓦房的屋子,方便她读书。
一开始,周老太太和孙梅都想住在镇上,给她煮饭烧水神马的照顾她。
周燕通通回绝了,开玩笑!她好不容易才过上梦寐以求的独居生活,她又不是小孩子了,都已经成年了,还让她们来照顾像什么话儿!
于是,今儿看她收拾行李要走,周老太太和孙梅是一万个舍不得,在她耳边不断的唠唠叨叨,让她想吃啥就弄啥,不要舍不得花钱花粮票。
现在镇上供销社又开始供应米面肉菜了,让她想吃啥就拿粮票去换,她们有的是钱儿给她买粮票……
除了她们俩,家里所有孩子都眼巴巴的瞧着她看,尤其墩子二狗,前者是觉得她走了,家里没人三五不时的给糖给零食吃了,饭也没人做的比她好吃,舍不得她走。后者是她的跟屁虫,恨不得也跳级考上初中跟她一道去念书,一样舍不得她走。
搞得请假半天不上工,同样来送别的于玉莹忍不住笑:“瞧你多讨人喜欢,这一家子愁云惨雾,干脆你别去读书了,就呆在家里陪他们得了。”
对此,周燕只能无奈的笑了笑。她也觉得奇怪,她不过跟周家人是半路亲戚,他们咋就这么舍不得她呢?她也没做啥好事儿啊。
别怪她心境薄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家人再好,总会到分别的时候。而且以她这个年纪,早就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时候,把她看着这么紧,她真的好不自在啊。
和周家人道别,婉拒了她们要送去学校的好意,周燕终于踏上了独居的生活。 ↑返回顶部↑
不过这年头种子难买,弄来弄去就这么零星的几样,不是白菜萝卜就是土豆红薯,像高粱、大豆这种北方主产的作物种子,西南方其实很难弄到的。就算弄到了,也会因为品种不同,水土不一样,种出来差强人意。
辣椒倒是抗旱,只可惜,在土地无比金贵的年代里,让周家人种辣椒,简直痴人说梦。
不过周燕还是争取了一番,想种一些花生试试水,周老太太便不顾自家那口子的脸色,给她留了一角大概有五十米宽的地儿种。
这花生种子是周建国这几年做行商,从云南带回来给大家当零嘴吃得。周燕一直没舍得吃,种在空间的土地里,从最初不过十来颗的种子,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近千斤。每颗花生颗粒饱满,又大又甜。
有被灵泉滋润过的好种子在,周燕当然也想让家里人尝尝。反正这是沙地,也不需要费什么功夫去照看,定时锄草施肥灌水,到时候能收多少花生,全看老天爷了。
忙活完自留地,各人又忙各人的去了。大人们依旧到队上下农活儿挣工分,孩子们则在家里帮着喂养鸡鸭,做做作业,预备着明天上学。
周燕也不例外,虽说她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搁在建国前,她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娘。可现在刚因为饥/荒好几年,耽误了不少孩子读书。所以像周燕这么大年纪还在读初中的学生不再少数。
当然,周燕比较例外,一般来说,像她这个年纪,家里还让她来读初中本就是很奇葩的一件事。
毕竟像她这么大年纪,家里还让读书的,一般都是男孩子。可没谁愿意浪费自家的钱和时间,供这么大的闺女在学校玩。
另一件事就是,周燕只读了一年小学,就直接跳到了初三,今年准备初考,拿个初中毕业证……
对于她这种骚操作,周家人和学校老师,除了两个大写的牛叉外,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形容她。
因为今年开春晚,周燕要读的初中在月波镇上,又经历一波初中老师重新编制,拖到三月份才报名。周燕便收拾行李,准备明天去月波初中报道。
第43章 043
因为离初中太远的缘故, 方圆几个村镇, 就只有月波镇有初中。周燕上课不能来回住家里, 于是便在镇上租赁了一个空房子, 开始独居。
其实一开始, 周燕是真没想过,读个初中, 居然还能让她过上自由的小日子。
作为整个月波镇唯一的初中, 里面接收的学生大概不下三百人。别看三百人不多,放在那个年代,一个小镇有三百多人读初中,已经算是周遭村民觉悟高让孩子们读书,一件不得了的事。
因为地处偏僻, 整个月波镇就镇子和下水村地势平坦些,其他的村子都是山地,因此前来读书的学生都不容易。学校便起了宿舍, 供这些来回不便的学生住宿。
不过这住宿条件不大好, 是那种土坯茅草房, 多年没怎么修整的那种, 一间屋子打通铺睡上十来个学生,采光条件也不好, 屋里一大股霉味儿。吃饭热水神马的,还得自己找柴煮, 有些家里条件好的,就自个花钱在镇上租个屋儿, 拿粮食找老师或者学校外的邻居搭个伙儿。
周燕虽说跳级到初三,想尽快毕业拿到初中毕业证,但因为现在读的是下半期,老师怀疑她成绩的真假,劝说她多读一年再考试。
周老太太想着她要在这里读上一年半,住这样条件的屋子不得住出毛病来,便主动给她了租了一间青砖瓦房的屋子,方便她读书。
一开始,周老太太和孙梅都想住在镇上,给她煮饭烧水神马的照顾她。
周燕通通回绝了,开玩笑!她好不容易才过上梦寐以求的独居生活,她又不是小孩子了,都已经成年了,还让她们来照顾像什么话儿!
于是,今儿看她收拾行李要走,周老太太和孙梅是一万个舍不得,在她耳边不断的唠唠叨叨,让她想吃啥就弄啥,不要舍不得花钱花粮票。
现在镇上供销社又开始供应米面肉菜了,让她想吃啥就拿粮票去换,她们有的是钱儿给她买粮票……
除了她们俩,家里所有孩子都眼巴巴的瞧着她看,尤其墩子二狗,前者是觉得她走了,家里没人三五不时的给糖给零食吃了,饭也没人做的比她好吃,舍不得她走。后者是她的跟屁虫,恨不得也跳级考上初中跟她一道去念书,一样舍不得她走。
搞得请假半天不上工,同样来送别的于玉莹忍不住笑:“瞧你多讨人喜欢,这一家子愁云惨雾,干脆你别去读书了,就呆在家里陪他们得了。”
对此,周燕只能无奈的笑了笑。她也觉得奇怪,她不过跟周家人是半路亲戚,他们咋就这么舍不得她呢?她也没做啥好事儿啊。
别怪她心境薄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家人再好,总会到分别的时候。而且以她这个年纪,早就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时候,把她看着这么紧,她真的好不自在啊。
和周家人道别,婉拒了她们要送去学校的好意,周燕终于踏上了独居的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