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节(1 / 2)
她也露出了笑容,又给徐循行了一礼,便起身告辞。
一直侍奉在侧的韩女史也有几分好奇,“也不知宸妃会做到哪一步,才算是无愧于心。”
“你觉得呢?”徐循反问。
韩女史寻思片刻,“会过来求问您,在奴婢看,已算是无愧于心了。”
“是啊,不过她自己觉得怎么才能算,那就不知道了。”徐循也叹了口气,“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就这个无愧于心,心之如何,也是千奇百怪,谁能说得清楚呢。便是我自己,到我这个年纪,觉得现在已算是无愧于心了,可若是年轻时,只怕即使知道于事无补,那话也非得说出来才是甘心吧。”
“也没准真就给说成了。”韩女史半开玩笑——多少还是带了点希冀,“毕竟,宸妃如后宫,便如当年孙贵妃如后宫……”
一样都是处处特出,宠冠后宫,真要计较的话,也都是曾有被立为皇后的大希望。若是后宫女子能够干预朝政的话,也必定是要这样的妃嫔,才够资格了。
徐循却是摇了摇头,“说不成的。先皇和大郎有极大的不同,这一点你不明白。”
“却又不同在何处?”韩女史也有几分好奇。
“先皇的心里有很多人,当年后宫风云,不是因为他爱得太少,恰恰是因为他爱得太多了。”徐循轻轻地叹了口气。“皇帝心里,却只有自己,后宫熙和,不是因为他爱得够多,而是因为他谁都不爱……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人,始终都只有他自己。他永远都只能看得到自己,这样的人,又如何会听得进别人对他的评价?万氏多半也是心知肚明,她若去劝,只怕要折损不少情分……该做到哪一步才算是无愧于心,就看她自己了。”
不数日,宫中果然传出消息——万宸妃因触怒皇帝,被罚闭门思过三月。当然,较之徐循当时直接被打发去南内的做法,此等处置,已算是轻纵了。
连万宸妃都是这么个待遇,宫中再无人敢于相劝,朝臣更是早死心了,三军郊祀,太庙誓师……皇帝就这样顺畅地踏上了前往成功的旅程,带走了京城附近的绝大多数精锐,去实现他心中扬威于国门之外的梦想。
事后算来,他的美梦连二十天都没有做满。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土木堡事变的动机肯定不是我解读的这样,我这还算是给英宗美化了点,事实真相可能要更为愚蠢,更没逻辑更糟心|
第284章
皇帝出征,郕王监国,这也是多年来的惯例,自不必多说什么。至于后宫的女人们,还和以往一样照常度日,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变化,顶多因为皇帝亲征,各自都减了华服装饰,以示对国家战事的支持。太后也不大能频繁出游、看戏了,没事的时候得老实在宫里呆着,关注一下战事的进展。
当然了,在皇帝都出征的情况下,后宫中有心娱乐的人也不多。皇后从出征以后就吃起了长素,万宸妃被关了禁闭,周妃带了皇长子也是谨守门户,宫里一反往常笙歌处处的热闹,安静得连喘气都嫌大声。就连徐循也减少了出门的次数,没事只在宫里闲坐着——现在善化大长公主也不好日日进宫,郕王又要监国,她也见不了什么人,没事就和韩女史、赵嬷嬷等人闲聊一番,也都是随意打发时间,心思都是牵挂在外头的战事上。
这一次出去,所有了解皇帝的人都是预算会有一败的,不过还是有信心在如此多名将的环绕下,即使败也只可能是小败,不会有什么伤筋动骨的损失。不过即使如此,徐循心里也难免有些淡薄的希望:哪怕是会助长皇帝的自以为是也好,但若是能够旗开得胜的话……
虽然不切实际,但心中依然放不下这个想法,她也不往太后跟前去——以太后的性格,在她跟前,必定是强作若无其事,也许还会说出许多丧气话,也就不必勉强凑在一起彼此败兴了。留她一人在宫中,也许太后还能放开一点,放下故作无谓的面具,可以面对自己和皇帝之间复杂的关系。——虽然打从皇帝亲政以后,她对皇帝的态度就再没改过,但心中是否已对这儿子彻底失望,完全放下了母子情,却不是徐循可以揣测得了的。
不过,再是心急如焚也好,战争始终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此大战,没有两三个月更是很难得个结果。就是现在,也都还不知道有没有遇到敌人呢。算来出兵不过才十多日,也许还没走到前线都是难说的。
徐循不信佛,也不觉得念佛对于战局会有什么帮助,她很明白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个结果。但这并不代表她的心情便会十分宁静——这种明确的认识,只能让她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无力。事情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现在回头看来都觉得迷糊得不成,从文臣到内廷,没有人做了不该做的事——都是合情合理、合乎大义,可谁也没想到结果就会是这样,天下江山的稳定,忽然间就押到了一场仗的输赢上。
会赢的吧?
韩女史提到这场战争,居然也是这样犹疑不定的论调,“必定是会赢的。”
“世上哪有必胜的战争?”徐循叹了口气。“不过,应该会赢的吧——输不起啊。”
因为输不起,所以只能赢。怀抱着这样的心情,岂非是如在薄冰面上行走一般战战兢兢?在这样的心境里,人特别容易后悔——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论战争结果如何,其实已经是输了。
即使无数次对自己说,当年的选择不过是锦上添花,有她没她影响不了大局,可即使如此,那沉重的负担还是压得徐循喘不上气,再多的理由,也难以排遣她沉重的心情。
肯定是他啊,名分就是他……规矩就是如此?谁能改变,谁也不能改变。
天下万民的福祉,就是因为那些冠冕堂皇的规矩,系于这样一个人身上,不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勋戚妃嫔,都受限于这些轻飘飘的规矩,没有任何人能改变,反而还要去攻击有心改变的人。当皇帝成为皇帝的那天起,也许就注定了今日的结果,在他亲政以后,再没有人能阻止他的胡作非为,所有人都只能看着他谵妄的狂舞、昏热的豪赌。
每一次帝位传承,都要再来一次这样的赌博,连着掷出好点数的几率有多小?掷坏一次,便是今日的情形,徐循终于可以理解文皇帝等人为什么崇佛了,其实他们心里多数也是心知肚明吧,又有谁会相信真有什么天命,什么江山万年,谁真的在为后代考虑。谁都是得过且过,拆东墙补西墙,靠着运气挣扎过活,这世上根本没有人有什么大气魄,真为天下带来盛世,只是偶然有两个幸运儿,有那份天资和运气,偶然令百姓的生活好过上一星半点罢了。什么真命天子,什么绝地天通、天人感应,说到底,不都是在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除了开疆拓土奠定王朝的高皇帝、文皇帝以外,余下那几位皇帝,不是因为他们厉害,他们配得上那个位置才成为皇帝,说穿了……不过运气好而已。蠢材也不会因为做了皇帝就高深莫测起来,一举一动就值得深思、分析,就变得大有道理,永远正义……多数情况下,蠢材做了皇帝,也只会变得更蠢,更惹人厌,而所有人能做的,也不过只有忍而已。
忍吧,寻欢作乐吧,别去想那些让人不高兴的事儿了,天那么大,就是塌了也塌不到自己身上,想这些多累?不如饮酒簪花,片晌贪欢,还能博个风流美誉。 ↑返回顶部↑
一直侍奉在侧的韩女史也有几分好奇,“也不知宸妃会做到哪一步,才算是无愧于心。”
“你觉得呢?”徐循反问。
韩女史寻思片刻,“会过来求问您,在奴婢看,已算是无愧于心了。”
“是啊,不过她自己觉得怎么才能算,那就不知道了。”徐循也叹了口气,“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就这个无愧于心,心之如何,也是千奇百怪,谁能说得清楚呢。便是我自己,到我这个年纪,觉得现在已算是无愧于心了,可若是年轻时,只怕即使知道于事无补,那话也非得说出来才是甘心吧。”
“也没准真就给说成了。”韩女史半开玩笑——多少还是带了点希冀,“毕竟,宸妃如后宫,便如当年孙贵妃如后宫……”
一样都是处处特出,宠冠后宫,真要计较的话,也都是曾有被立为皇后的大希望。若是后宫女子能够干预朝政的话,也必定是要这样的妃嫔,才够资格了。
徐循却是摇了摇头,“说不成的。先皇和大郎有极大的不同,这一点你不明白。”
“却又不同在何处?”韩女史也有几分好奇。
“先皇的心里有很多人,当年后宫风云,不是因为他爱得太少,恰恰是因为他爱得太多了。”徐循轻轻地叹了口气。“皇帝心里,却只有自己,后宫熙和,不是因为他爱得够多,而是因为他谁都不爱……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人,始终都只有他自己。他永远都只能看得到自己,这样的人,又如何会听得进别人对他的评价?万氏多半也是心知肚明,她若去劝,只怕要折损不少情分……该做到哪一步才算是无愧于心,就看她自己了。”
不数日,宫中果然传出消息——万宸妃因触怒皇帝,被罚闭门思过三月。当然,较之徐循当时直接被打发去南内的做法,此等处置,已算是轻纵了。
连万宸妃都是这么个待遇,宫中再无人敢于相劝,朝臣更是早死心了,三军郊祀,太庙誓师……皇帝就这样顺畅地踏上了前往成功的旅程,带走了京城附近的绝大多数精锐,去实现他心中扬威于国门之外的梦想。
事后算来,他的美梦连二十天都没有做满。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土木堡事变的动机肯定不是我解读的这样,我这还算是给英宗美化了点,事实真相可能要更为愚蠢,更没逻辑更糟心|
第284章
皇帝出征,郕王监国,这也是多年来的惯例,自不必多说什么。至于后宫的女人们,还和以往一样照常度日,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变化,顶多因为皇帝亲征,各自都减了华服装饰,以示对国家战事的支持。太后也不大能频繁出游、看戏了,没事的时候得老实在宫里呆着,关注一下战事的进展。
当然了,在皇帝都出征的情况下,后宫中有心娱乐的人也不多。皇后从出征以后就吃起了长素,万宸妃被关了禁闭,周妃带了皇长子也是谨守门户,宫里一反往常笙歌处处的热闹,安静得连喘气都嫌大声。就连徐循也减少了出门的次数,没事只在宫里闲坐着——现在善化大长公主也不好日日进宫,郕王又要监国,她也见不了什么人,没事就和韩女史、赵嬷嬷等人闲聊一番,也都是随意打发时间,心思都是牵挂在外头的战事上。
这一次出去,所有了解皇帝的人都是预算会有一败的,不过还是有信心在如此多名将的环绕下,即使败也只可能是小败,不会有什么伤筋动骨的损失。不过即使如此,徐循心里也难免有些淡薄的希望:哪怕是会助长皇帝的自以为是也好,但若是能够旗开得胜的话……
虽然不切实际,但心中依然放不下这个想法,她也不往太后跟前去——以太后的性格,在她跟前,必定是强作若无其事,也许还会说出许多丧气话,也就不必勉强凑在一起彼此败兴了。留她一人在宫中,也许太后还能放开一点,放下故作无谓的面具,可以面对自己和皇帝之间复杂的关系。——虽然打从皇帝亲政以后,她对皇帝的态度就再没改过,但心中是否已对这儿子彻底失望,完全放下了母子情,却不是徐循可以揣测得了的。
不过,再是心急如焚也好,战争始终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此大战,没有两三个月更是很难得个结果。就是现在,也都还不知道有没有遇到敌人呢。算来出兵不过才十多日,也许还没走到前线都是难说的。
徐循不信佛,也不觉得念佛对于战局会有什么帮助,她很明白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个结果。但这并不代表她的心情便会十分宁静——这种明确的认识,只能让她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无力。事情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现在回头看来都觉得迷糊得不成,从文臣到内廷,没有人做了不该做的事——都是合情合理、合乎大义,可谁也没想到结果就会是这样,天下江山的稳定,忽然间就押到了一场仗的输赢上。
会赢的吧?
韩女史提到这场战争,居然也是这样犹疑不定的论调,“必定是会赢的。”
“世上哪有必胜的战争?”徐循叹了口气。“不过,应该会赢的吧——输不起啊。”
因为输不起,所以只能赢。怀抱着这样的心情,岂非是如在薄冰面上行走一般战战兢兢?在这样的心境里,人特别容易后悔——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论战争结果如何,其实已经是输了。
即使无数次对自己说,当年的选择不过是锦上添花,有她没她影响不了大局,可即使如此,那沉重的负担还是压得徐循喘不上气,再多的理由,也难以排遣她沉重的心情。
肯定是他啊,名分就是他……规矩就是如此?谁能改变,谁也不能改变。
天下万民的福祉,就是因为那些冠冕堂皇的规矩,系于这样一个人身上,不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勋戚妃嫔,都受限于这些轻飘飘的规矩,没有任何人能改变,反而还要去攻击有心改变的人。当皇帝成为皇帝的那天起,也许就注定了今日的结果,在他亲政以后,再没有人能阻止他的胡作非为,所有人都只能看着他谵妄的狂舞、昏热的豪赌。
每一次帝位传承,都要再来一次这样的赌博,连着掷出好点数的几率有多小?掷坏一次,便是今日的情形,徐循终于可以理解文皇帝等人为什么崇佛了,其实他们心里多数也是心知肚明吧,又有谁会相信真有什么天命,什么江山万年,谁真的在为后代考虑。谁都是得过且过,拆东墙补西墙,靠着运气挣扎过活,这世上根本没有人有什么大气魄,真为天下带来盛世,只是偶然有两个幸运儿,有那份天资和运气,偶然令百姓的生活好过上一星半点罢了。什么真命天子,什么绝地天通、天人感应,说到底,不都是在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除了开疆拓土奠定王朝的高皇帝、文皇帝以外,余下那几位皇帝,不是因为他们厉害,他们配得上那个位置才成为皇帝,说穿了……不过运气好而已。蠢材也不会因为做了皇帝就高深莫测起来,一举一动就值得深思、分析,就变得大有道理,永远正义……多数情况下,蠢材做了皇帝,也只会变得更蠢,更惹人厌,而所有人能做的,也不过只有忍而已。
忍吧,寻欢作乐吧,别去想那些让人不高兴的事儿了,天那么大,就是塌了也塌不到自己身上,想这些多累?不如饮酒簪花,片晌贪欢,还能博个风流美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