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番外:生前身后名(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齐教授坐在演播厅里接受采访,主持人笑着问道:“齐教授,我们都知道杨佑作为齐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命运十分坎坷,那么上一期节目里钱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杨佑的生平,那么在您看来,应该怎么评价杨佑呢?”
  齐教授咳了一声,“这个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钱教授应该也讲了不少,那么我就从另一个角度来给大家解读一下。一般来看,凌朝的史书都把杨佑塑造成一个无能、平庸的君主形象,并且对他平定山东农民起义、杀山东世族,到末年罢免有才干的大臣,甚至是投降刘恒,啊,凌朝的史书基本上都在拿这些事情对杨佑进行评价,说他是昏君、是暴君,就应该被刘恒打败。但是事实上,我们看看他做的这些事情,农民起义,首先对一个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农民起义确实叫叛乱,所以你批判他也行,因为他确实有封建时代的限制性。但是他杀世族,其实是出于不同利益集团的考虑,杨佑想要任用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那么就会和世族产生矛盾,所以山东世族事件其实就是两个利益集团的冲突,杨佑本人十分倡导科举制,后来的凌高祖刘恒基本国策也是跟着杨佑下来的,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杨佑扫清了世族,凌高祖时期,科举制才能快速发展,选拔人才才彻底突破了家族和贵族等级的限制。所以你能说他杀世族到底是残暴还是聪明?
  他罢免大臣的时候已经是在刘恒围攻都城的时候了,读史书的时候我就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些被罢免的大臣,等他投降之后,绝大多数都被刘恒的哥哥刘慧推荐,进入了新的朝廷,我们说凌高祖时期的七大贤相,有五个都是杨佑的旧臣。而我们都知道,刘慧本人是忠于杨佑的,在杨佑的葬礼上当场自尽,所以他罢免官员到底有没有安排,你说没有安排我不太信。
  最后说一下他投降,很多人说他投降就是没有骨气,可是史书记载,当时都城不仅有人吃人,还出现了人肉市场,而当时杨佑和刘恒投降的条件是什么?是让刘恒不要屠城,不要随意杀他的旧臣,让刘恒调集粮草来供应骊都百姓生活。
  杨佑这个人其实是非常复杂,也很难评价的,就拿我们这次挖掘来说,应该说一个非常让人兴奋的就是杨佑墓穴里陪葬了许多书籍,而且都保存得不错,那么其中有一些书,是他的臣子,包括刘慧、卓信鸿等人给他写的个人小传。那么墓穴里还保留了很多书信,这些书信呢从杨庭在位的元康年间一直持续到杨佑投降的前一年。这些书信讲的是什么?主要都是北海将军杨遇春和杨佑的个人通讯,杨遇春大家都很熟悉,是大家很喜欢的将军,打仗很厉害,而且在两个朝代都是最受器重的武官。那么杨佑和杨遇春讲些什么呢,一般都是杨遇春把各地的军事情报汇报给杨佑,然后再让杨佑做批注。杨遇春还会把一些为人处世上的难点和杨佑抱怨,杨佑就写信给他支招,那么还有很多书信是两人单纯地闲聊,互相关系对方的身体健康,杨佑还会提醒杨遇春照顾一下当时在军中任职的杨言。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其实杨佑是一个很关心下属的皇帝,他也不是像史书里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事实上他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有见解。其实评价杨佑最权威的人,应该还是凌高祖刘恒,他本人是杨佑的臣子,后来又是他的对手。他给杨佑的谥号是什么呢?一开始是殇,早夭短命我们叫殇,杨佑确实是青年早逝,那么后来刘恒改成了贞,清白守节,大虑克就,不隐无屈就叫贞,贞不仅是说皇帝的能力,还是在夸奖皇帝的品格,而且当时没有一个大臣觉得这个谥号不妥当,说明了什么?说明即使是他的对手,也不觉得他是一个糟糕的人,甚至可以说杨佑是个非常有能力而且道德高尚的皇帝,这也是我们现在史学界的普遍认识。齐史中对杨佑也基本上是中性评价,因为他们如果不把杨佑贬低一些,那么刘恒的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把杨佑说得太低,所以到底该怎么评价杨佑,我觉得这就是答案。”
  台下一片掌声。
  ※※※※※※※※※※※※※※※※※※※※
  明天继续考古发现,我发现我脑洞好大,不得行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