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节(2 / 4)
顾人仪还是想争取一下,“陛下,多行征伐,不仅大耗民财,而且战端一启,又是累累白骨。而我朝已先后征讨日本、吕宋、哈萨克汗国,短短几年兵事大兴,臣是担心几十年国力空耗于此,陛下的一番心血便白费了。”
他说的严重,但实际上这几个国家都是小国,这与汉武帝集中力量打匈奴可不一样,匈奴那是什么国力,打到最后当然是民生凋敝了。
换了其他一些小逼崽子国哪里需要,镖旗将军出一次兵能一起收拾了。
朱厚照的好运气就在于此,他是弘治皇帝的皇太子,内无阻碍,外无强敌,当皇帝二十多年了,收拾山河之后本就该开花结果。
“顾阁老,朕不想与你辩论圣人关于战争的看法,国家发动战争自然是有其坏处,也有其好处,朕知道,也明白,但不发动战争也同样如此。
如今《明约》施行还不到三年,真正要落地,非得倚仗天朝之威不可。若此次安南国变而大明不做反应,各藩属国定会生出各种各样的心思,到时候按下葫芦起了瓢,四方都有战火,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况且,朕今日说一句,宗主国是绝不可以害怕战争的,开始害怕的那一刻,不管当下的宴会多么盛大,都是落幕的开始。朕自信,这句话经得起千百年的历史检验。”
这就是正德二十二年之后皇帝对待战争的变化,
其实他有理由可能讲,比如说安南国接近边界,起内部纷争会影响广西,影响南洋的稳定,至少做生意做不下去嘛,甚至莫登庸此人既然是野心勃勃之辈,或许还会侵犯南边的占城国。
但这些理由,皇帝一个都不说。
实际上,其背后真正的理由,是他看到了棉纺织业的兴起,看到了中华大地开始出现了种植园与奴隶,这昭示着大明的资本主义道路开始了,所以它永远渴求市场。
在臣子们看来,皇帝就是文治武功到达顶峰,开始使用国力了,这和以往的帝王都一样。大唐鼎盛之时灭了多少国家?两只手都数不过来。那些都需要理由吗?
这种帝王的开拓进取之意是挡也挡不住的。
他就是命令户部开始准备钱,兵部开始征调粮草、火器和马匹,而一纸命令行到军机处,大军还能不动?
那不然叫什么实权皇帝。
至于文人书生反对,那是他们的事情。
旁人说这叫政治压力,朱厚照则不在意这些,到头来顾人仪还得老老实实去给他写讨贼檄文!
这样,国家机器就动了起来了。
但后面的事也麻烦,其中一个麻烦,就是南方多是卫所军队,并没有像新疆、河套和京师卫戍区那样的大军区,这也就代表缺少顶尖战力。
从北方调兵,这也是不可取的。
路途遥远倒是其次,关键是北人不适宜南方的气候。
这一点非常重要。
还有领兵出征的将军,也要好好挑选。
过了三日,
天子再召他们商议具体事项。
兵部尚书张经就说:“广西有十万大山,安南国北部与西北部也都是崇山峻岭,如此地形并不适宜大规模的精锐骑兵快速冲杀,而山路众多,又致使补给困难,朝廷倒是可以多屯子药、炮弹,但准备时间过短,必然数量有限,且一旦用光亦会有短缺的可能。”
物资当然可以通过不计成本的疯狂上人,用双腿运输。但灭这种小国需要考虑成本。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日本,当初朱厚照都不会那么愿意一下调出十万大军。
这次安南国,还用不着如此。
“此外,自正德初年以来,陆军学院对于如何在长城内外与蒙古骑兵作战多有研究,我军将士也更善于此道,可对于在山间密林间如何指挥布阵……有此经验的将领实在不多。”
“张尚书此言有道理,但也缺了一些道理。” ↑返回顶部↑
他说的严重,但实际上这几个国家都是小国,这与汉武帝集中力量打匈奴可不一样,匈奴那是什么国力,打到最后当然是民生凋敝了。
换了其他一些小逼崽子国哪里需要,镖旗将军出一次兵能一起收拾了。
朱厚照的好运气就在于此,他是弘治皇帝的皇太子,内无阻碍,外无强敌,当皇帝二十多年了,收拾山河之后本就该开花结果。
“顾阁老,朕不想与你辩论圣人关于战争的看法,国家发动战争自然是有其坏处,也有其好处,朕知道,也明白,但不发动战争也同样如此。
如今《明约》施行还不到三年,真正要落地,非得倚仗天朝之威不可。若此次安南国变而大明不做反应,各藩属国定会生出各种各样的心思,到时候按下葫芦起了瓢,四方都有战火,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况且,朕今日说一句,宗主国是绝不可以害怕战争的,开始害怕的那一刻,不管当下的宴会多么盛大,都是落幕的开始。朕自信,这句话经得起千百年的历史检验。”
这就是正德二十二年之后皇帝对待战争的变化,
其实他有理由可能讲,比如说安南国接近边界,起内部纷争会影响广西,影响南洋的稳定,至少做生意做不下去嘛,甚至莫登庸此人既然是野心勃勃之辈,或许还会侵犯南边的占城国。
但这些理由,皇帝一个都不说。
实际上,其背后真正的理由,是他看到了棉纺织业的兴起,看到了中华大地开始出现了种植园与奴隶,这昭示着大明的资本主义道路开始了,所以它永远渴求市场。
在臣子们看来,皇帝就是文治武功到达顶峰,开始使用国力了,这和以往的帝王都一样。大唐鼎盛之时灭了多少国家?两只手都数不过来。那些都需要理由吗?
这种帝王的开拓进取之意是挡也挡不住的。
他就是命令户部开始准备钱,兵部开始征调粮草、火器和马匹,而一纸命令行到军机处,大军还能不动?
那不然叫什么实权皇帝。
至于文人书生反对,那是他们的事情。
旁人说这叫政治压力,朱厚照则不在意这些,到头来顾人仪还得老老实实去给他写讨贼檄文!
这样,国家机器就动了起来了。
但后面的事也麻烦,其中一个麻烦,就是南方多是卫所军队,并没有像新疆、河套和京师卫戍区那样的大军区,这也就代表缺少顶尖战力。
从北方调兵,这也是不可取的。
路途遥远倒是其次,关键是北人不适宜南方的气候。
这一点非常重要。
还有领兵出征的将军,也要好好挑选。
过了三日,
天子再召他们商议具体事项。
兵部尚书张经就说:“广西有十万大山,安南国北部与西北部也都是崇山峻岭,如此地形并不适宜大规模的精锐骑兵快速冲杀,而山路众多,又致使补给困难,朝廷倒是可以多屯子药、炮弹,但准备时间过短,必然数量有限,且一旦用光亦会有短缺的可能。”
物资当然可以通过不计成本的疯狂上人,用双腿运输。但灭这种小国需要考虑成本。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日本,当初朱厚照都不会那么愿意一下调出十万大军。
这次安南国,还用不着如此。
“此外,自正德初年以来,陆军学院对于如何在长城内外与蒙古骑兵作战多有研究,我军将士也更善于此道,可对于在山间密林间如何指挥布阵……有此经验的将领实在不多。”
“张尚书此言有道理,但也缺了一些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