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建称自己没有杀沈铭阳,那年谭元元两次三番想去找他,他都避开不见,后来,他的确是联系了王青泽,让他在天南想办法盯紧谭元元,别让她真的搞到什么东西,尤其是从沈铭阳那边。
  王青泽满口答应了,可没过几天,他就又来了电话,说沈铭阳死了,李建问他怎么会走到这步?王青泽说,那天晚上他们在湖边发生了争执,沈铭阳坚持要自首,他不死不行了。
  周时很头大,因为李建说得这些,在王青泽那边被完全推翻。
  王青泽的供词是,他说那天是李建让他把人约出来的,当天晚上,他们两人和沈铭阳在湖边一起见了面,李建听说沈铭阳要去自首,就很愤怒,并威胁沈铭阳,说如果他真要这么做,今天晚上肯定不会放他离开这里,沈铭阳没有听李建的,坚持要自首,但保证不会把他们二人透露出去,李建不信,于是起了杀心,趁沈铭阳不注意,把他推进了湖里。
  又是和之前一样,互相指认,可沈铭阳这件事,现在是彻彻底底找不到任何证据了,原本当年就已经定性为失足落湖,这说明沈铭阳的身上和现场都没有明显的他杀痕迹,时隔这么多年,就更不可能再查到什么了。
  所以谁说的是真的呢?
  张立阳说,他偏向王青泽的供词,因为王青泽说得更为详细,像是真实发生的经过,也符合李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点。
  但周时觉得,如果是李建干的,杀一个也是死,杀两个也是死,唐宛的死他都认了,又何苦在乎再多一个沈铭阳呢?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再也没有了往下推进的可能。
  沈铭阳固然不是清清白白的,但他的错误应该由法律来审判,而不是枉死湖中,然而,眼下的情况看来,他的死亡,恐怕永远都将是个迷。
  ***
  定案那天,孟开良和万老先生在赵博生的陪同下,一起到刑警队自首。
  周时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了。
  回想起第一次见孟开良的那天,是在谭元元的死亡现场,当时孟开良垂头丧气地将双手伸到警方跟前,手铐“咔嚓”扣上的那一声响,就如同按响了发射的开关,他们庞大的翻案计划正式开启。
  如今,虽然中间走了不少弯路,还牺牲了一名警察,但对于孟开良和谭元元来说,他们的计划已经取得了成功,谭满将被还以清白,谭满的父母,也将恢复之前的荣光,被掩埋 15 年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可谭元元和孟开良的障眼法是什么,还得孟开良亲自来解答。
  “其实也没什么,都是元元想出来的。”孟开良语气难得的柔和,没有戾气,没有戏谑,再加上案子已破,心情显然更好了。
  “原本也没打算走这一步的,但你可能也发现了,我们其实什么都没查到,只是偶然听见了王青泽和他岳父的对话,那时我们的确以为胜利在望,我们跟着王青泽跟了很久,把他的过往也查了个七七八八,连他当时跟死者唐宛交往过也查出来了,却始终没有找到证据证明案发那天他去过丰阳一中。唐宛的同学们都不清楚当晚她为什么外出,这个你应该也知道,不然当年警方就能摸到王青泽这条线了,不至于错把谭满当凶手。”说到这,孟开良抬头看了眼周时:
  “一年前的时候,我们本打算把我们了解的情况一股脑都告诉你,赵警官把我们拦下了,他说我们知道的这些没有任何作用,王青泽的对话也只有我一个人听到,就是当面去问,他们也绝不会承认,警方更不可能根据一家之言就重启旧案,别搞不好被他们报复。所以说,我和元元这么多年,等于做了无用功。还给谭满清白,是元元活下去的救命良药,可惜我始终无法帮她找到。”
  “那么后来呢,是什么让谭元元把自己作为药引子的?”
  孟开良笑了笑,是命。
  命不久矣的命。
  一年半前,谭元元胸口持续性疼痛,吃了几副药,也没有缓解,孟开良催着带她去医院,她总是不去,直到实在疼得无法忍受了,一查,乳腺癌。
  孟开良后来经常想,谭元元得了这个病,或许跟她常年抑郁的状态分不开,拿到病情报告的那天,孟开良躲在医院的角落哭得不能自已,他们经历了这么多艰辛,他好不容易把谭元元从深渊里拉出来,可她怎么又要弃他而去了?
  他想着,要不然就把报告撕掉吧,不能让谭元元知道,他得让她振作,他得让她积极治疗,还有救的,肯定还有救的。
  再一抬头,就见谭元元已经站在了他的面前,没等他反应过来,她劈手就把报告抢了过去,面色平静地看完,又还给了孟开良,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谭元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孟开良没回家,就在门外守着她。第二天清早,谭元元神色如常地走出来,为孟开良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待孟开良喝下碗里最后一口粥,她郑重其事地对他说:我有一个计划,求你帮我最后一次,这一次之后,你就可以永远的远离我这个麻烦的人了,你要开始你自己人生,好好过好后半辈子。
  谭元元打算以自己的死,引出谭满的旧案,她说反正早晚都要死的,不如死的更有价值一些。
  那天,孟开良记得自己愤怒地摔碎了手里的碗,他第一次在谭元元面前发了脾气,很大的脾气,他以为他的愤怒会让谭元元收回那些荒谬的想法,可最后他发现,他拿谭元元一点办法都没有。
  她坚持的东西,到死都不会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