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2 / 4)
这时候就能看出士气的作用了,赵云一败,河北兵卒的士气顿时下降了一个档次,心中戚戚不安,连神勇无敌的赵将军都败了,我们能挡住吗?对面可是三个人呢,夏侯惇,曹仁、曹休全都是勇冠三军的大将……
战场上最好别想那么多,想得越多,死的就越快。死得越快,士气就越低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曹兵则没那么多想法,保持阵型,向前冲就是了。
不到半个时辰,河北兵卒就被压的探不出头来,已经有十几处外围营盘被夏侯惇三人攻破了,如果不是赵云带领亲兵亡命逆袭,大营早就失守了。
但救火队员赵云也坚持不了多久,亲兵疲于奔命,能坚持多长时间都不好说。
其实夏侯惇三人能这么快突破赵云的大营,赵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连续的斗智斗力,调兵遣将,让赵云疏忽了对自己大营的防御问题。从内心深处将,赵云很高傲的认为,夏侯惇和曹休根本不敢出城和自己决战,也算是被夏侯惇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骄兵必败,赵云此次失败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无能为力,大规模的兵团战争,将个人的武勇降低到最低点。确实现在赵云冲杀出去也能斩杀数十、乃至上百敌军,可那有什么用,数十人,上百人,也就是沧海之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
而且赵云也不敢出营逆袭,周泰伤势未愈,还要统领水军,赵云必须留下主持大局。至于赵统等人,还没有独挡一军的能力。
眼见大营烟火四起,手下兵卒又士气低落,赵云只能长叹一声,厉声喝道:“来人,给周泰传令,命周泰速速带领水军撤兵……十……二十里,然和立即组织兵卒修建防御工事,抵挡曹军!”
传令兵匆匆而去,赵云又高声喝道:“赵统听令……你速速带领五千兵卒,携带粮草,沿汉水后撤,协助周泰修建防御工事,不得有误。”
赵统领兵匆匆退去,赵云环视一眼战场,把马良叫到身边,低声说道:“马良,你马上调集三千骑兵待命,一旦大营失守,你整理好军中文书,速速带领中军撤退,赵某则带领三千骑兵断后。”
马良本打算说赵将军你乃三军主帅,不宜冒险,还是马良带领三千精骑断后吧!但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实在不是那块料,只能悻悻而退。
这可不是马良妄自菲薄,断后这种工作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要求很简单,一要悍不畏死,而要武力高强,马良是否悍不畏死不好说,但武力高强肯定是和他绝缘的,所说断后怎么看都是赵云、许褚这累猛将的活计。
赵云连续下了几道命令,不管这些命令事后看是否正确,但对于现在来说,无异于给大营防守雪上加霜。
首先,周泰带领水军撤退以后,夏侯惇等人再也不用顾忌侧翼的威胁,可以全力猛攻赵云的大营。
其次,赵统和马良德军东也间接影响到河北兵卒的决心,兵卒不都是傻子,赵统和马良收拾东西跑路的心思不能瞒过有心的兵卒。
河北兵卒不免产生这样的心理:都要跑路了,死守下去还有意义吗?这和兵卒素质无关,再训练有素的军队也一样!
第五百章最后的决战1
见到赵云有撤兵的意图,曹仁再次增兵,将夏侯惇大营,南郑城中所有的兵卒都征调出来,就是身上有轻伤的兵卒都不例外,这一万多兵卒黑压压的跟在三路军队后面,呐喊连连,直奔赵云的大营杀去。
面对潮水一样的操兵,河北兵卒彻底支持不住了,不到半个时辰,赵云的防线就全面崩溃,被曹仁三人杀入大营。
好在赵云早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带领三千精骑拼死挡在大部队后面,这才避免了被曹军屠杀的厄运。
但是也仅仅如此而已,赵云的军队还是被曹仁三人撵的跟丧家之犬没什么两样,顺着汉水没命的逃跑,周泰建造那几座大营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被曹军一突即破。兵卒几乎刚占道防线后面,就见到赵云浑身浴血的身影。
一连撤退了五十余里,河北兵卒这才安下营来,回头看看,城固县已经近在眼前了,赵云真是欲哭无泪。
一定要注意,河北兵卒能安下大营,并不因为曹兵不敢追击了,也不是赵云的叁仟精骑死命抵挡,震慑住了曹兵,更不是曹军怕城固县的廖化接应赵云原因是曹兵也累了,也要停下脚步埋锅造饭。
赵云十分郁闷,没道理啊,曹仁不是在洛阳和主公大战吗,怎么跑到汉中来了,尼玛就不怕洛阳失手吗?还有太史慈,张辽,李儒,你们几个都跟猪一起睡了,这么一个大活人跑了你们都不知道?
不敢骂李重,赵云嘴里嘟嘟囔囔,把太史慈等人挨个骂了个遍,由觉得不解恨,抡起长枪噼里啪啦一阵乱砸,这才长出了口气,渐渐静下心来。
这倒不是赵云受不起打击,没有几个武将打了败仗就要死要活的,关键是长时间的作战,无论兵卒还是将领,心理压力都很大,赵云也是借势缓解一下而已,不过却把四周的兵卒吓得噤若寒蝉。
冷静下来之后,赵云立即写了一封书信,命令斥候飞马报与李重。军情如火,无论是打了败仗,还是打了胜仗,赵云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让李重知道此事。
古代交通并不发达,但也要分情况对待,斥候的马术精良,昼夜奔驰,没过几天就把情报送到李重手中。李重只看了一眼,心中就翻起轩然大波,急忙招李儒、魏延等人前来议事,同事名人给太史慈和张辽送信,命令二人小心行事。 ↑返回顶部↑
战场上最好别想那么多,想得越多,死的就越快。死得越快,士气就越低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曹兵则没那么多想法,保持阵型,向前冲就是了。
不到半个时辰,河北兵卒就被压的探不出头来,已经有十几处外围营盘被夏侯惇三人攻破了,如果不是赵云带领亲兵亡命逆袭,大营早就失守了。
但救火队员赵云也坚持不了多久,亲兵疲于奔命,能坚持多长时间都不好说。
其实夏侯惇三人能这么快突破赵云的大营,赵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连续的斗智斗力,调兵遣将,让赵云疏忽了对自己大营的防御问题。从内心深处将,赵云很高傲的认为,夏侯惇和曹休根本不敢出城和自己决战,也算是被夏侯惇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骄兵必败,赵云此次失败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无能为力,大规模的兵团战争,将个人的武勇降低到最低点。确实现在赵云冲杀出去也能斩杀数十、乃至上百敌军,可那有什么用,数十人,上百人,也就是沧海之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
而且赵云也不敢出营逆袭,周泰伤势未愈,还要统领水军,赵云必须留下主持大局。至于赵统等人,还没有独挡一军的能力。
眼见大营烟火四起,手下兵卒又士气低落,赵云只能长叹一声,厉声喝道:“来人,给周泰传令,命周泰速速带领水军撤兵……十……二十里,然和立即组织兵卒修建防御工事,抵挡曹军!”
传令兵匆匆而去,赵云又高声喝道:“赵统听令……你速速带领五千兵卒,携带粮草,沿汉水后撤,协助周泰修建防御工事,不得有误。”
赵统领兵匆匆退去,赵云环视一眼战场,把马良叫到身边,低声说道:“马良,你马上调集三千骑兵待命,一旦大营失守,你整理好军中文书,速速带领中军撤退,赵某则带领三千骑兵断后。”
马良本打算说赵将军你乃三军主帅,不宜冒险,还是马良带领三千精骑断后吧!但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实在不是那块料,只能悻悻而退。
这可不是马良妄自菲薄,断后这种工作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要求很简单,一要悍不畏死,而要武力高强,马良是否悍不畏死不好说,但武力高强肯定是和他绝缘的,所说断后怎么看都是赵云、许褚这累猛将的活计。
赵云连续下了几道命令,不管这些命令事后看是否正确,但对于现在来说,无异于给大营防守雪上加霜。
首先,周泰带领水军撤退以后,夏侯惇等人再也不用顾忌侧翼的威胁,可以全力猛攻赵云的大营。
其次,赵统和马良德军东也间接影响到河北兵卒的决心,兵卒不都是傻子,赵统和马良收拾东西跑路的心思不能瞒过有心的兵卒。
河北兵卒不免产生这样的心理:都要跑路了,死守下去还有意义吗?这和兵卒素质无关,再训练有素的军队也一样!
第五百章最后的决战1
见到赵云有撤兵的意图,曹仁再次增兵,将夏侯惇大营,南郑城中所有的兵卒都征调出来,就是身上有轻伤的兵卒都不例外,这一万多兵卒黑压压的跟在三路军队后面,呐喊连连,直奔赵云的大营杀去。
面对潮水一样的操兵,河北兵卒彻底支持不住了,不到半个时辰,赵云的防线就全面崩溃,被曹仁三人杀入大营。
好在赵云早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带领三千精骑拼死挡在大部队后面,这才避免了被曹军屠杀的厄运。
但是也仅仅如此而已,赵云的军队还是被曹仁三人撵的跟丧家之犬没什么两样,顺着汉水没命的逃跑,周泰建造那几座大营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被曹军一突即破。兵卒几乎刚占道防线后面,就见到赵云浑身浴血的身影。
一连撤退了五十余里,河北兵卒这才安下营来,回头看看,城固县已经近在眼前了,赵云真是欲哭无泪。
一定要注意,河北兵卒能安下大营,并不因为曹兵不敢追击了,也不是赵云的叁仟精骑死命抵挡,震慑住了曹兵,更不是曹军怕城固县的廖化接应赵云原因是曹兵也累了,也要停下脚步埋锅造饭。
赵云十分郁闷,没道理啊,曹仁不是在洛阳和主公大战吗,怎么跑到汉中来了,尼玛就不怕洛阳失手吗?还有太史慈,张辽,李儒,你们几个都跟猪一起睡了,这么一个大活人跑了你们都不知道?
不敢骂李重,赵云嘴里嘟嘟囔囔,把太史慈等人挨个骂了个遍,由觉得不解恨,抡起长枪噼里啪啦一阵乱砸,这才长出了口气,渐渐静下心来。
这倒不是赵云受不起打击,没有几个武将打了败仗就要死要活的,关键是长时间的作战,无论兵卒还是将领,心理压力都很大,赵云也是借势缓解一下而已,不过却把四周的兵卒吓得噤若寒蝉。
冷静下来之后,赵云立即写了一封书信,命令斥候飞马报与李重。军情如火,无论是打了败仗,还是打了胜仗,赵云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让李重知道此事。
古代交通并不发达,但也要分情况对待,斥候的马术精良,昼夜奔驰,没过几天就把情报送到李重手中。李重只看了一眼,心中就翻起轩然大波,急忙招李儒、魏延等人前来议事,同事名人给太史慈和张辽送信,命令二人小心行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