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16节(3 / 4)
心里得出了这个数字,周家人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气,知道开铺子赚钱,可也没想到会这么赚钱啊,就算还要刨除掉成本,剩下的利润依旧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前几天在进货的时候,大哥就帮忙把铺子里的货物种类、数量都清点了一遍,结合进价和标注好的卖价,再加上推出这个送木梳的优惠活动所耗费的银钱,总体上来说,杂货铺的利润大概在两成半左右,所以,今天大概能赚不到一两半的银子。”
涉及到银钱,周二柱的思路很是清晰,像周大新那样清点货物的举动是很必要的,免得最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遗失了某样货物,而导致账本上的数目完全对不上。
就算能够真正落在周二柱手里的银子比起方才要大打折扣,可是,一两多的银子在过去的周家,仍旧只有每年卖粮食、杀猪的时候才能看到,其他时候,周家三兄弟的口袋里更多的还是以零散的铜板为主。
周三全不免有些羡慕,他自家的豆腐生意还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呢,要是能像二哥家这样就好了,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毕竟,杂货铺的货物种类多,每家每户总有缺那么一两样需要添置的,可是豆腐这种东西,吃也行,不吃也行,没有豆腐,还可以有白菜、萝卜代替,所以,他心知肚明,豆腐生意决计不可能像杂货铺今天的生意这样红火的。
“一两半的银子的确不少,不过,若是你们想着天天都能赚这么多,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杂货铺里卖的东西大多都是每户人家买了之后能用上许久的,大家都是精打细算着过日子的人,不到把东西完全用坏了的地步,是绝对不肯再掏钱买新的。
长宁提出来的这个优惠活动,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以最快地速度把周家杂货铺的招牌给打了出去,让附近的人家只要家里面有需要添置的东西,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周家杂货铺。
可是,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今天这么一番动作,恐怕有不少人为了硬生生地凑够一百文好拿到白得的木梳,把家里未来几个月才会需要添置的东西也一并买了,所以,之后的一个月里,铺子的生意就绝对没有今天这般红火了,像今天这样,也不过是一桩子买卖罢了。
所以啊,老二,就算铺子里接下来的这几天生意会不怎么样,你也得多学着思考,想想别人家的杂货铺乃至卖其他东西的铺子都是怎么经营的,同样都是杂货铺,同样的价格,除了距离远近,你的周家杂货铺还能有什么样的好处能够让大家来选择你这一家呢?这个问题,不止是你,还有老三,都得好好想一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才是做生意的学问。”
还是那句话,周老爷子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儿,可是到底有这大半辈子的阅历在,有些事情,总归是一通百通的,像他方才所说的这番话,归根结底,放在现代也不过是用“核心竞争力”这五个字来概括而已。
当然,老爷子之所以会这样说,也不过是怕老三会看着这笔银钱眼热,觉得大房帮助二房更多一些,导致伤了兄弟间的和气罢了。
不过,这番话到底是引起了周家三兄弟以及周长宁的若有所思,特别是周大新,他在这郡城里迟迟找不到酒楼掌柜的活计,归根结底,不还是因为他懂的东西和别人一般无二甚至比别人还要弱上一筹吗?要是他能有一门别人没有的本事,那些个酒楼的东家还不得争相聘请他?就连自家儿子的白糖方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是因为别人拿不出这样的白糖方子,所以,在买方与卖方市场当中,才会是周长宁占据了主动权,就连半成的分红这样的要求,齐家不是也得乖乖答应吗?
心底藏着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导致饭桌上的众人都很是沉默,唯独五岁多尚且不知愁滋味的周长平一个人抱着自己的小碗吃得欢乐。
二房这边,杂货铺剩下的日子就要清闲了许多,不管怎么说,铺子每日的收益不仅赚回了租金,也能保证周二柱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还能余下一点儿银钱,都被杨氏攒了起来,只等着打听到合适的私塾便送周长平去读书识字,而在这之前,往往都是由周长宁这个现下闲来无事的堂兄代替行使夫子之责的。
也正因为如此,就算周长宁是他一贯喜爱的堂兄,近些日子周长平也忍不住想着法儿地躲着堂兄走;与他相反的是杨氏,杨氏嫁人之前也是个格外爽利的姑娘,嫁人这么些年,反倒是和周二柱越来越像了,在外面也越发沉默寡言起来。
不过,自从开了杂货铺以后,另一个好处就是无论是周二柱还是杨氏出于要和客人打交道的需要,都不得不勉强自己多和外人交谈起来,杨氏也就恢复了些许还在娘家时候的本性,由于周长宁自告奋勇地暂且带着小堂弟读书一事,杨氏心里说不出有多么感激呢。
因着这件事,接下来的几日二房都是在大房这边用晚饭的,杨氏从杂货铺回来,就算再累也不忘去厨房里帮林氏的忙,话里话外也多有捧着林氏之意,林氏自然知道她这是为何如此,为了让她安心,并不拒绝,反而态度越发温和,倒让妯娌两个的关系越发好了起来。
当然,就算是教小堂弟读书,周长宁也并没有一天到晚都待在家里,若是给小堂弟已经布置好了要背书的作业,他便会走上一段路去三叔家也瞧一瞧。
两位叔叔都是亲的,也都对他很是不错,周长宁自然不能厚此薄彼,在二叔家的杂货铺生意进入正轨以后,对三叔家的豆腐生意也不免多投入了几分关注。
这几日,尽管已经万事俱备了,但是周三全仍旧未曾开始卖豆腐,而是不断试验着能做出口感较好的豆腐的最佳比例,没办法,此前,周三全虽然知道做豆腐的工序,也帮着村人上手过两三次,但是真要拿出去卖,那可不得在熟练掌握了全部工序以后再精益求精些?说到底,周老爷子那晚的话还是在他心里头多少留下了些许影响的。
至于用黄豆做成的其他豆制品,倒是没有什么难度,周三全主攻体力活儿,更加细致一些的活计都是由李氏来完成的,她是个心思细密的人,而且厨艺在周家三个儿媳妇当中也是居于首位的那一个,所以,做起豆制品来,反而比周三全掌握的进度还要快一些。
也因此,近几日周三全和李氏光是为了解决那些个试验品豆腐,就已经快要厌倦这个味道了,而周长宁今日过来,也是因着想起来有一个办法能够替他们解决这个难题,不仅如此,若是做得好的话,还能够成为周三全家里豆腐生意的“独门秘方”,也能为他们带来不少客人呢。
第五十一章 再见
时下, 人们买豆腐回去要么做汤,要么烧菜,总之, 都得二次加工才成, 而周长宁的这个办法,却可以让人们买了现成的带回家就可以吃了。
带着自己提前好几天便在自家院子里捣鼓出来的东西,周长宁来到了三叔家, 他今日为了干活更方便些, 并没有穿显示出读书人文雅身份的长衫,而是换上了一身粗布衣服,挽起衣袖来,便在周三全夫妻俩的注视下开始制作起腐乳来。
整个工序并不算复杂, 有周三全夫妻俩帮忙, 周长宁很快便做完了,见他盖上了盖子,把罐子抱起来径直放在了小院子里右厢房外面的屋檐下,那里是一处通风阴凉的地方,周三全这才将信将疑地道:“长宁, 这就可以了吗?这豆腐都没煮也没蒸的, 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地晒一晒就熟了呢?更何况,上面还有一层发霉的东西,这真的能吃吗?不会有人买回去吃坏了肚子找上门来吧?”
也容不得周三全这样不信任, 一则周长宁此前也基本上没进过几次厨房, 他下意识地就以为周长宁对吃食上的事情应该是一窍不通的才对,二则, 这样制作豆腐的方法对他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 也大大超出了他的认知。
“三叔, 您就放心吧,保证好吃!这豆腐还得大概二十天才能好,左右,也就是这么一罐子,咱们先试试水,要是你觉得好卖了咱们再做,总之,在别家暂时研究不出来方子的情况下,你这里可就是独门生意,只要有人觉着好吃,不都得上你这里来买吗?”
以时下人们的知识水平,周长宁也很难用语言去解释清楚豆腐发酵变成腐乳的原理,所以,对于周三全的怀疑,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三叔三婶赚的可都是辛苦钱,这一罐子豆腐拿出去卖也能卖上一些铜板呢。 ↑返回顶部↑
“前几天在进货的时候,大哥就帮忙把铺子里的货物种类、数量都清点了一遍,结合进价和标注好的卖价,再加上推出这个送木梳的优惠活动所耗费的银钱,总体上来说,杂货铺的利润大概在两成半左右,所以,今天大概能赚不到一两半的银子。”
涉及到银钱,周二柱的思路很是清晰,像周大新那样清点货物的举动是很必要的,免得最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遗失了某样货物,而导致账本上的数目完全对不上。
就算能够真正落在周二柱手里的银子比起方才要大打折扣,可是,一两多的银子在过去的周家,仍旧只有每年卖粮食、杀猪的时候才能看到,其他时候,周家三兄弟的口袋里更多的还是以零散的铜板为主。
周三全不免有些羡慕,他自家的豆腐生意还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呢,要是能像二哥家这样就好了,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毕竟,杂货铺的货物种类多,每家每户总有缺那么一两样需要添置的,可是豆腐这种东西,吃也行,不吃也行,没有豆腐,还可以有白菜、萝卜代替,所以,他心知肚明,豆腐生意决计不可能像杂货铺今天的生意这样红火的。
“一两半的银子的确不少,不过,若是你们想着天天都能赚这么多,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杂货铺里卖的东西大多都是每户人家买了之后能用上许久的,大家都是精打细算着过日子的人,不到把东西完全用坏了的地步,是绝对不肯再掏钱买新的。
长宁提出来的这个优惠活动,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以最快地速度把周家杂货铺的招牌给打了出去,让附近的人家只要家里面有需要添置的东西,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周家杂货铺。
可是,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今天这么一番动作,恐怕有不少人为了硬生生地凑够一百文好拿到白得的木梳,把家里未来几个月才会需要添置的东西也一并买了,所以,之后的一个月里,铺子的生意就绝对没有今天这般红火了,像今天这样,也不过是一桩子买卖罢了。
所以啊,老二,就算铺子里接下来的这几天生意会不怎么样,你也得多学着思考,想想别人家的杂货铺乃至卖其他东西的铺子都是怎么经营的,同样都是杂货铺,同样的价格,除了距离远近,你的周家杂货铺还能有什么样的好处能够让大家来选择你这一家呢?这个问题,不止是你,还有老三,都得好好想一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才是做生意的学问。”
还是那句话,周老爷子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儿,可是到底有这大半辈子的阅历在,有些事情,总归是一通百通的,像他方才所说的这番话,归根结底,放在现代也不过是用“核心竞争力”这五个字来概括而已。
当然,老爷子之所以会这样说,也不过是怕老三会看着这笔银钱眼热,觉得大房帮助二房更多一些,导致伤了兄弟间的和气罢了。
不过,这番话到底是引起了周家三兄弟以及周长宁的若有所思,特别是周大新,他在这郡城里迟迟找不到酒楼掌柜的活计,归根结底,不还是因为他懂的东西和别人一般无二甚至比别人还要弱上一筹吗?要是他能有一门别人没有的本事,那些个酒楼的东家还不得争相聘请他?就连自家儿子的白糖方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是因为别人拿不出这样的白糖方子,所以,在买方与卖方市场当中,才会是周长宁占据了主动权,就连半成的分红这样的要求,齐家不是也得乖乖答应吗?
心底藏着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导致饭桌上的众人都很是沉默,唯独五岁多尚且不知愁滋味的周长平一个人抱着自己的小碗吃得欢乐。
二房这边,杂货铺剩下的日子就要清闲了许多,不管怎么说,铺子每日的收益不仅赚回了租金,也能保证周二柱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还能余下一点儿银钱,都被杨氏攒了起来,只等着打听到合适的私塾便送周长平去读书识字,而在这之前,往往都是由周长宁这个现下闲来无事的堂兄代替行使夫子之责的。
也正因为如此,就算周长宁是他一贯喜爱的堂兄,近些日子周长平也忍不住想着法儿地躲着堂兄走;与他相反的是杨氏,杨氏嫁人之前也是个格外爽利的姑娘,嫁人这么些年,反倒是和周二柱越来越像了,在外面也越发沉默寡言起来。
不过,自从开了杂货铺以后,另一个好处就是无论是周二柱还是杨氏出于要和客人打交道的需要,都不得不勉强自己多和外人交谈起来,杨氏也就恢复了些许还在娘家时候的本性,由于周长宁自告奋勇地暂且带着小堂弟读书一事,杨氏心里说不出有多么感激呢。
因着这件事,接下来的几日二房都是在大房这边用晚饭的,杨氏从杂货铺回来,就算再累也不忘去厨房里帮林氏的忙,话里话外也多有捧着林氏之意,林氏自然知道她这是为何如此,为了让她安心,并不拒绝,反而态度越发温和,倒让妯娌两个的关系越发好了起来。
当然,就算是教小堂弟读书,周长宁也并没有一天到晚都待在家里,若是给小堂弟已经布置好了要背书的作业,他便会走上一段路去三叔家也瞧一瞧。
两位叔叔都是亲的,也都对他很是不错,周长宁自然不能厚此薄彼,在二叔家的杂货铺生意进入正轨以后,对三叔家的豆腐生意也不免多投入了几分关注。
这几日,尽管已经万事俱备了,但是周三全仍旧未曾开始卖豆腐,而是不断试验着能做出口感较好的豆腐的最佳比例,没办法,此前,周三全虽然知道做豆腐的工序,也帮着村人上手过两三次,但是真要拿出去卖,那可不得在熟练掌握了全部工序以后再精益求精些?说到底,周老爷子那晚的话还是在他心里头多少留下了些许影响的。
至于用黄豆做成的其他豆制品,倒是没有什么难度,周三全主攻体力活儿,更加细致一些的活计都是由李氏来完成的,她是个心思细密的人,而且厨艺在周家三个儿媳妇当中也是居于首位的那一个,所以,做起豆制品来,反而比周三全掌握的进度还要快一些。
也因此,近几日周三全和李氏光是为了解决那些个试验品豆腐,就已经快要厌倦这个味道了,而周长宁今日过来,也是因着想起来有一个办法能够替他们解决这个难题,不仅如此,若是做得好的话,还能够成为周三全家里豆腐生意的“独门秘方”,也能为他们带来不少客人呢。
第五十一章 再见
时下, 人们买豆腐回去要么做汤,要么烧菜,总之, 都得二次加工才成, 而周长宁的这个办法,却可以让人们买了现成的带回家就可以吃了。
带着自己提前好几天便在自家院子里捣鼓出来的东西,周长宁来到了三叔家, 他今日为了干活更方便些, 并没有穿显示出读书人文雅身份的长衫,而是换上了一身粗布衣服,挽起衣袖来,便在周三全夫妻俩的注视下开始制作起腐乳来。
整个工序并不算复杂, 有周三全夫妻俩帮忙, 周长宁很快便做完了,见他盖上了盖子,把罐子抱起来径直放在了小院子里右厢房外面的屋檐下,那里是一处通风阴凉的地方,周三全这才将信将疑地道:“长宁, 这就可以了吗?这豆腐都没煮也没蒸的, 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地晒一晒就熟了呢?更何况,上面还有一层发霉的东西,这真的能吃吗?不会有人买回去吃坏了肚子找上门来吧?”
也容不得周三全这样不信任, 一则周长宁此前也基本上没进过几次厨房, 他下意识地就以为周长宁对吃食上的事情应该是一窍不通的才对,二则, 这样制作豆腐的方法对他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 也大大超出了他的认知。
“三叔, 您就放心吧,保证好吃!这豆腐还得大概二十天才能好,左右,也就是这么一罐子,咱们先试试水,要是你觉得好卖了咱们再做,总之,在别家暂时研究不出来方子的情况下,你这里可就是独门生意,只要有人觉着好吃,不都得上你这里来买吗?”
以时下人们的知识水平,周长宁也很难用语言去解释清楚豆腐发酵变成腐乳的原理,所以,对于周三全的怀疑,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三叔三婶赚的可都是辛苦钱,这一罐子豆腐拿出去卖也能卖上一些铜板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