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节(1 / 4)
裴太后老泪纵横,“我一守寡老妇人,无非是夫在从夫,子在从子罢了。今皇帝一去,痛我心肝。”裴太后多精的人哪,纵是初初被皇帝儿子的死打击的一时厥了过去,如今的裴太后却是比任何人都要清醒的。一个成熟的政客,在没有弄清楚形势之前,是不会做任何决断的。
裴太后眼泪汪汪的对大皇子道,“你是皇家长孙,今你父罹难,你可要给你弟弟们做出个表率啊。”
大皇子那泪水也是不要钱似的往下淌,“还得祖母教我。”
“我不知政要,不过,皇帝南巡前,令内阁郑相辅政,他总是个忠心的。”裴太后哽咽道,“再者,平郡王乃我老亲家,更是你外公,他亦是信得过的。”如果大皇子留心就能知道,裴太后说的这些话,与景安帝南巡前交待大皇子的话简直如出一辙,只是换了几个字而已。只是,大皇子并未留心。
既裴太后如此吩咐,大皇子便宣了郑相一行人进来,内阁几位留京之人,悉数到了。以郑相为首,大家皆是一幅天塌下来的哀凄样,原本,皇帝陛下突然离逝,这与天塌也没什么不同了。大家进来先是一通哭,哭完后,还得商量大事,裴太后道,“你们皆是国朝忠臣,皇帝,万乘之尊,今不过南巡,便江西遇难,这样的事,自古至今,闻所未闻!不要告诉哀家,这是意外!”毕竟是亲儿子,饶是裴太后这样冷心冷肠之人,谈及儿子遇害之事,犹是伤痛不已,再次落泪。裴太后看向大皇子,挽着大皇子的手对郑相等人道,“皇帝南巡前,将京中之事交予大郎,你们皆是内阁重臣,眼下如何,还得你们与大郎商议。哀家,哀家又有什么主意呢。”裴太后说着,又是一通哭。平皇后等人亦跟着哭泣不已。
裴太后望着大皇子,泪眼婆娑又千叮万嘱,“大郎,你可要查清楚害你父的贼人,为你父报仇血恨啊!”
“是!孙儿谨遵皇祖母懿旨!”
“好了,你父皇的事要紧……”裴太后双眼泪流,拍拍大皇子的手背,“记住,任何时候,咱们皇家都不能乱,别辜负了你父皇对你的期望。”
“孙儿在皇祖母身边服侍。”大皇子将头埋在裴太后膝上,裴太后轻轻抚摸他的后颈,哽咽道,“此时此刻,在哀家身边服侍,不过小孝。你父遇难,你身为长子,不主持政务,难道,要叫你年幼的弟弟们主持吗?他们又懂什么呢?你不把朝廷撑起来,又让我们靠谁去呢。”
裴太后说着劝着,大皇子方与诸臣去了。
大皇子虽则被裴太后交待了一应政务皆由他主持,但,如今父皇遇难,大皇子仿似全无主意,事无巨细,大皇子都要请教皇祖母。奈何裴太后被皇帝儿子遇难之事打击的,竟一病不起。如此,大皇子也不好再拿这些事扰了皇祖母养病,只得自己做主了。
大皇子也请来了平郡王请教政务,眼下,除了给大行皇帝治丧,便是查大行皇帝死因之事了。平郡王认为,当召在外诸藩王回京奔丧。内阁郑相对此亦无意见,但大皇子有心腹前文长史与前工部尚书汪尚书,以及大皇子的亲四舅平琳极力反对,此三人皆认为,眼下第一要务便是:请大殿下以嫡长身份登基。
至于如何登基,那就要从如何查明陛下死因说起了。
第396章 帝位之四
大皇子其实不大信赖郑相等人,不过,他还是信赖自己外公的。只是,外公也不晓得怎么了,不知是不是上了年岁,怎么这会儿就张罗着藩王进京?郑相一向与秦凤仪关系不错,可外公是自己亲外公啊,又不是秦凤仪的外公,难不成老糊涂了?
大皇子委实想不通这一点。
其实,大皇子真是想错了郑相,就是郑相此举,也是出自公心,而非私意。郑相与秦凤仪那点子关系,在秦凤仪没挖他孙女婿的时候,就是寻常关系。郑相毕竟是首辅,虽则与藩王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也不会主动与藩王交恶,而秦凤仪是个自来熟的性子,除了秦凤仪特讨厌的人,如大皇子外,其他能相处得来的,秦凤仪都挺亲热。但俩人真没什么私交,哪怕是孙女婿升职升到了南夷市舶司主管,郑相的立场依旧是景安帝的忠心首辅,而不是秦凤仪的狗腿子。
可大皇子就是觉着,郑相与秦凤仪交好。
大皇子想不通的事,他四舅也想不通,平琳回家还与他爹抱怨呢,“陛下突然崩逝,眼下最要紧的,莫不于国不可一日无君。倘藩王来京,京城各种势力交杂,殿下的大事怕要耽搁。爹,殿下一向待咱家亲近,眼下,还是大事要紧啊。”
平郡王一直没有在大皇子身上下重注,便是这个缘故,大皇子的耐性委实太差,原以为这些年已经有所转变,不想,一遇大事,还是这般沉不住气。可,这个时候,大皇子只差一步,平郡王也不好再委婉着,毕竟,这是自己嫡亲的外孙,能伸手扶一把还是要伸手扶一把的。平郡王道,“现下的大事,只有一件,先迎大行皇帝回京,为大行皇帝举哀发丧。至于其他,大殿下何需要急,大殿下本就是嫡长皇子。”
平琳道,“爹,我们也该提前预备着些。”
平郡王淡淡道,“你要预备什么?”
景安帝已死,平琳身为大皇子最亲近舅舅,胆子也大了不少,平琳颇是敢说,轻声道,“自然是殿下登基的事。”
哪怕在平郡王看来,外孙子的皇位已有五成把握,但,看着这个四儿子仍是不住的灰心,平郡王道,“大行皇帝以孝治天下,三年不改父道,方为孝。所以,没有比大行皇帝发丧更要紧的事,包括大殿下登基之事。”你爹遗体还没弄回来呢,还有外头晾着哪,你能登基么?
平琳愈发觉着父亲古板,道,“爹,我不是说不给大行皇帝发丧,我是说,先待大殿下登基,再召藩王回京,岂不更是稳妥。爹你也晓得,镇南王权掌西南,一向不驯。”
平郡王气的,跟谁说话都没这么费劲过。怎么别人家的儿子都是一点就通,偏生他家这个就是榆木疙瘩,平郡王低声道,“殿下一旦登基,镇南王焉会还朝?”
平琳到底没蠢到家,此方明白父亲深意,“父亲的意思是,先用大行皇帝发丧之事令镇南王还朝,拿下镇南王后,再拱卫大殿下登基?”
这还用说吗?
平郡王不是没有私心,他的私心让他在大皇子有机会问鼎皇位时,必然要推大皇子一把,也必然会为大皇子考虑。郑相等人是什么意思他不晓得,但在平郡王看来,这是最好的,召镇南王还京的时机了。
平琳去宫里与大皇子商议他爹这主意,大皇子倒也愿意毕其功于一役,然后,大皇子想了个蠢主意。当平郡王知晓这个蠢主意的时候,问罪三皇子的诏书已然由六皇子带往了江西去,便是想追回都难了。平郡王当下跌足长叹,待去宫里求见大皇子时,大皇子一幅理所当然的模样,“豫章王随驾帝侧,父皇遇难,我召豫章王来京问个明白。” ↑返回顶部↑
裴太后眼泪汪汪的对大皇子道,“你是皇家长孙,今你父罹难,你可要给你弟弟们做出个表率啊。”
大皇子那泪水也是不要钱似的往下淌,“还得祖母教我。”
“我不知政要,不过,皇帝南巡前,令内阁郑相辅政,他总是个忠心的。”裴太后哽咽道,“再者,平郡王乃我老亲家,更是你外公,他亦是信得过的。”如果大皇子留心就能知道,裴太后说的这些话,与景安帝南巡前交待大皇子的话简直如出一辙,只是换了几个字而已。只是,大皇子并未留心。
既裴太后如此吩咐,大皇子便宣了郑相一行人进来,内阁几位留京之人,悉数到了。以郑相为首,大家皆是一幅天塌下来的哀凄样,原本,皇帝陛下突然离逝,这与天塌也没什么不同了。大家进来先是一通哭,哭完后,还得商量大事,裴太后道,“你们皆是国朝忠臣,皇帝,万乘之尊,今不过南巡,便江西遇难,这样的事,自古至今,闻所未闻!不要告诉哀家,这是意外!”毕竟是亲儿子,饶是裴太后这样冷心冷肠之人,谈及儿子遇害之事,犹是伤痛不已,再次落泪。裴太后看向大皇子,挽着大皇子的手对郑相等人道,“皇帝南巡前,将京中之事交予大郎,你们皆是内阁重臣,眼下如何,还得你们与大郎商议。哀家,哀家又有什么主意呢。”裴太后说着,又是一通哭。平皇后等人亦跟着哭泣不已。
裴太后望着大皇子,泪眼婆娑又千叮万嘱,“大郎,你可要查清楚害你父的贼人,为你父报仇血恨啊!”
“是!孙儿谨遵皇祖母懿旨!”
“好了,你父皇的事要紧……”裴太后双眼泪流,拍拍大皇子的手背,“记住,任何时候,咱们皇家都不能乱,别辜负了你父皇对你的期望。”
“孙儿在皇祖母身边服侍。”大皇子将头埋在裴太后膝上,裴太后轻轻抚摸他的后颈,哽咽道,“此时此刻,在哀家身边服侍,不过小孝。你父遇难,你身为长子,不主持政务,难道,要叫你年幼的弟弟们主持吗?他们又懂什么呢?你不把朝廷撑起来,又让我们靠谁去呢。”
裴太后说着劝着,大皇子方与诸臣去了。
大皇子虽则被裴太后交待了一应政务皆由他主持,但,如今父皇遇难,大皇子仿似全无主意,事无巨细,大皇子都要请教皇祖母。奈何裴太后被皇帝儿子遇难之事打击的,竟一病不起。如此,大皇子也不好再拿这些事扰了皇祖母养病,只得自己做主了。
大皇子也请来了平郡王请教政务,眼下,除了给大行皇帝治丧,便是查大行皇帝死因之事了。平郡王认为,当召在外诸藩王回京奔丧。内阁郑相对此亦无意见,但大皇子有心腹前文长史与前工部尚书汪尚书,以及大皇子的亲四舅平琳极力反对,此三人皆认为,眼下第一要务便是:请大殿下以嫡长身份登基。
至于如何登基,那就要从如何查明陛下死因说起了。
第396章 帝位之四
大皇子其实不大信赖郑相等人,不过,他还是信赖自己外公的。只是,外公也不晓得怎么了,不知是不是上了年岁,怎么这会儿就张罗着藩王进京?郑相一向与秦凤仪关系不错,可外公是自己亲外公啊,又不是秦凤仪的外公,难不成老糊涂了?
大皇子委实想不通这一点。
其实,大皇子真是想错了郑相,就是郑相此举,也是出自公心,而非私意。郑相与秦凤仪那点子关系,在秦凤仪没挖他孙女婿的时候,就是寻常关系。郑相毕竟是首辅,虽则与藩王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也不会主动与藩王交恶,而秦凤仪是个自来熟的性子,除了秦凤仪特讨厌的人,如大皇子外,其他能相处得来的,秦凤仪都挺亲热。但俩人真没什么私交,哪怕是孙女婿升职升到了南夷市舶司主管,郑相的立场依旧是景安帝的忠心首辅,而不是秦凤仪的狗腿子。
可大皇子就是觉着,郑相与秦凤仪交好。
大皇子想不通的事,他四舅也想不通,平琳回家还与他爹抱怨呢,“陛下突然崩逝,眼下最要紧的,莫不于国不可一日无君。倘藩王来京,京城各种势力交杂,殿下的大事怕要耽搁。爹,殿下一向待咱家亲近,眼下,还是大事要紧啊。”
平郡王一直没有在大皇子身上下重注,便是这个缘故,大皇子的耐性委实太差,原以为这些年已经有所转变,不想,一遇大事,还是这般沉不住气。可,这个时候,大皇子只差一步,平郡王也不好再委婉着,毕竟,这是自己嫡亲的外孙,能伸手扶一把还是要伸手扶一把的。平郡王道,“现下的大事,只有一件,先迎大行皇帝回京,为大行皇帝举哀发丧。至于其他,大殿下何需要急,大殿下本就是嫡长皇子。”
平琳道,“爹,我们也该提前预备着些。”
平郡王淡淡道,“你要预备什么?”
景安帝已死,平琳身为大皇子最亲近舅舅,胆子也大了不少,平琳颇是敢说,轻声道,“自然是殿下登基的事。”
哪怕在平郡王看来,外孙子的皇位已有五成把握,但,看着这个四儿子仍是不住的灰心,平郡王道,“大行皇帝以孝治天下,三年不改父道,方为孝。所以,没有比大行皇帝发丧更要紧的事,包括大殿下登基之事。”你爹遗体还没弄回来呢,还有外头晾着哪,你能登基么?
平琳愈发觉着父亲古板,道,“爹,我不是说不给大行皇帝发丧,我是说,先待大殿下登基,再召藩王回京,岂不更是稳妥。爹你也晓得,镇南王权掌西南,一向不驯。”
平郡王气的,跟谁说话都没这么费劲过。怎么别人家的儿子都是一点就通,偏生他家这个就是榆木疙瘩,平郡王低声道,“殿下一旦登基,镇南王焉会还朝?”
平琳到底没蠢到家,此方明白父亲深意,“父亲的意思是,先用大行皇帝发丧之事令镇南王还朝,拿下镇南王后,再拱卫大殿下登基?”
这还用说吗?
平郡王不是没有私心,他的私心让他在大皇子有机会问鼎皇位时,必然要推大皇子一把,也必然会为大皇子考虑。郑相等人是什么意思他不晓得,但在平郡王看来,这是最好的,召镇南王还京的时机了。
平琳去宫里与大皇子商议他爹这主意,大皇子倒也愿意毕其功于一役,然后,大皇子想了个蠢主意。当平郡王知晓这个蠢主意的时候,问罪三皇子的诏书已然由六皇子带往了江西去,便是想追回都难了。平郡王当下跌足长叹,待去宫里求见大皇子时,大皇子一幅理所当然的模样,“豫章王随驾帝侧,父皇遇难,我召豫章王来京问个明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