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390节(3 / 4)
距离1980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不出意外的话,内地方面应该已经就港岛问题开始考虑和准备了。
只要历史不发生大的变化,那么中英谈判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到那时候英国人为了在港利益,肯定会采取某些手段,而汇丰作为香港最大的银行,必然会受到波及。
那个时间点,就是霍耀文大规模收购汇丰股票的时机。
现在与包船王合作,只不过是为了提前打入内部,好能在汇丰低谷时,了解内部的信息,从而一步步的攻克。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强者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苏维尔是这样,汇丰想来也是如此。
“老板您的意思是?”霍耀文说的云里雾里,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可尹文曜琢磨了半天,愣是不明白这句话和老板的自信源自于何处?
是,老板是有钱,尹文曜作为霍耀文财务投资公司第二把手,对老板资产上的了解不比戴维德少多少。
不提和记黄埔、寰宇集团这两个大公司,光霍耀文在国外投资的苹果公司,今年就赚了差不多几千万美元。而且按照如今的趋势,苹果公司的势头凶猛,一旦上市恐怕又是一个庞然大物。
可这些都是固定资产,现金方面,各个集团和公司加上霍耀文的私人账户,顶天了数亿美元。这些钱的确不少,但对比汇丰这座牢牢占据香港百来年的银行大鳄来说,也只能说还可以。
毕竟汇丰可是占据香港三分之一的银行客户,甚至还持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份,就连老板的和记黄埔,汇丰银行都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股份。
霍耀文摇摇头道:“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只要密切关注汇丰股市和董事局高层的波动就行了,特别是要关注好汇丰大班沈弼的一举一动。”
对于汇丰这位大班沈弼,霍耀文接触过几次,对方虽然看起来很好相处,也因为支持华人资本的各项举措,受到不少华商的信赖,可霍耀文对其没什么好感。
沈弼是一位很成功的银行家、投机者,他上任的这六七年时间,看似是借助汇丰银行出台了不少对华商的优惠措施。
可实际上,还是因为沈弼比大部分在港的英国人明白,随着时代的进步,本土华商资本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
不提另外一个时空小李子借助沈弼收购了和记黄埔,光如今真实发生的包船王收购九龙仓,沈弼在其中可是出了大力气。为了能帮包船王顺利收购九龙仓,他抵着怡和洋行和董事局的压力,凑齐十几亿资金贷给了包船王。
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华商资本。
而沈弼这一步棋,也的确是下对了。
在70-80年代早期,被后世人称为汇丰银行沈弼的时代,华商逐渐控制了香港的经济,沈弼无疑是香港华人经济的幕后重要推手,也成就了普通人对汇丰的情结。
十几年后很多人都将汇丰股票视作情怀,买股票送人成为上等礼物,并像传家宝一样传给下一代,当汇丰股价下跌时,一些铁粉散户自发地在低价接手。
可惜,这只不过是大部分人的一厢情愿,汇丰的初衷从来不是扶持华商,沈弼自己教育下属:“两条船,一条是英资的,一条是华资的。无论是谁的,我们肯定在那条更安全的船上继续行驶。”
从这点就看得出,沈弼这位熟悉香港人情世故的英国人,是一位很成功的银行家和投机者,从不带一丝私人情感经营银行。所以对于沈弼和汇丰而言,为了金钱和安全,他们可以不择手段。
这就不难解释能跟沈弼尿到一壶里的小李,说出“在商言商”这句话了。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眨眼的功夫,一个礼拜的时间悄然流逝,期间霍耀文把写完的《权游》第五部 发给了英国的利脱。让利脱帮忙整理文稿然后在各国出版。
说起《权游》,经过七八年的时间,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一百多个国家出版,四部作品早在今年初,就已经突破了《魔戒三部曲》当初创下的奇幻作品销量记录,拔高到了4亿册的惊人销量。
并在霍耀文寰宇集团、英国埃文书商经理人公司的运作下,《权游》已经逐步向漫画、广播、舞台剧等方面衍生。
至于影视方面,最近英国bbc电视台有意获得这本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权,想要拍摄一部《权游》的电视剧。
只不过跟《魔戒》一样,里面的奇幻和庞大的战争画面,不是如今的特效技术可以实现的。哪怕《权游》比《魔戒》少了很多奇幻因素,多了不少王权更迭的剧情,依旧还是现在的技术无法达到的。
所以bbc电视台刚提出来,霍耀文知道后直接一口回绝了。别看bbc一向以精致、严谨闻名,但在制作影片上,他们的强项还是纪录片。 ↑返回顶部↑
只要历史不发生大的变化,那么中英谈判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到那时候英国人为了在港利益,肯定会采取某些手段,而汇丰作为香港最大的银行,必然会受到波及。
那个时间点,就是霍耀文大规模收购汇丰股票的时机。
现在与包船王合作,只不过是为了提前打入内部,好能在汇丰低谷时,了解内部的信息,从而一步步的攻克。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强者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苏维尔是这样,汇丰想来也是如此。
“老板您的意思是?”霍耀文说的云里雾里,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可尹文曜琢磨了半天,愣是不明白这句话和老板的自信源自于何处?
是,老板是有钱,尹文曜作为霍耀文财务投资公司第二把手,对老板资产上的了解不比戴维德少多少。
不提和记黄埔、寰宇集团这两个大公司,光霍耀文在国外投资的苹果公司,今年就赚了差不多几千万美元。而且按照如今的趋势,苹果公司的势头凶猛,一旦上市恐怕又是一个庞然大物。
可这些都是固定资产,现金方面,各个集团和公司加上霍耀文的私人账户,顶天了数亿美元。这些钱的确不少,但对比汇丰这座牢牢占据香港百来年的银行大鳄来说,也只能说还可以。
毕竟汇丰可是占据香港三分之一的银行客户,甚至还持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份,就连老板的和记黄埔,汇丰银行都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股份。
霍耀文摇摇头道:“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只要密切关注汇丰股市和董事局高层的波动就行了,特别是要关注好汇丰大班沈弼的一举一动。”
对于汇丰这位大班沈弼,霍耀文接触过几次,对方虽然看起来很好相处,也因为支持华人资本的各项举措,受到不少华商的信赖,可霍耀文对其没什么好感。
沈弼是一位很成功的银行家、投机者,他上任的这六七年时间,看似是借助汇丰银行出台了不少对华商的优惠措施。
可实际上,还是因为沈弼比大部分在港的英国人明白,随着时代的进步,本土华商资本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
不提另外一个时空小李子借助沈弼收购了和记黄埔,光如今真实发生的包船王收购九龙仓,沈弼在其中可是出了大力气。为了能帮包船王顺利收购九龙仓,他抵着怡和洋行和董事局的压力,凑齐十几亿资金贷给了包船王。
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华商资本。
而沈弼这一步棋,也的确是下对了。
在70-80年代早期,被后世人称为汇丰银行沈弼的时代,华商逐渐控制了香港的经济,沈弼无疑是香港华人经济的幕后重要推手,也成就了普通人对汇丰的情结。
十几年后很多人都将汇丰股票视作情怀,买股票送人成为上等礼物,并像传家宝一样传给下一代,当汇丰股价下跌时,一些铁粉散户自发地在低价接手。
可惜,这只不过是大部分人的一厢情愿,汇丰的初衷从来不是扶持华商,沈弼自己教育下属:“两条船,一条是英资的,一条是华资的。无论是谁的,我们肯定在那条更安全的船上继续行驶。”
从这点就看得出,沈弼这位熟悉香港人情世故的英国人,是一位很成功的银行家和投机者,从不带一丝私人情感经营银行。所以对于沈弼和汇丰而言,为了金钱和安全,他们可以不择手段。
这就不难解释能跟沈弼尿到一壶里的小李,说出“在商言商”这句话了。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眨眼的功夫,一个礼拜的时间悄然流逝,期间霍耀文把写完的《权游》第五部 发给了英国的利脱。让利脱帮忙整理文稿然后在各国出版。
说起《权游》,经过七八年的时间,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一百多个国家出版,四部作品早在今年初,就已经突破了《魔戒三部曲》当初创下的奇幻作品销量记录,拔高到了4亿册的惊人销量。
并在霍耀文寰宇集团、英国埃文书商经理人公司的运作下,《权游》已经逐步向漫画、广播、舞台剧等方面衍生。
至于影视方面,最近英国bbc电视台有意获得这本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权,想要拍摄一部《权游》的电视剧。
只不过跟《魔戒》一样,里面的奇幻和庞大的战争画面,不是如今的特效技术可以实现的。哪怕《权游》比《魔戒》少了很多奇幻因素,多了不少王权更迭的剧情,依旧还是现在的技术无法达到的。
所以bbc电视台刚提出来,霍耀文知道后直接一口回绝了。别看bbc一向以精致、严谨闻名,但在制作影片上,他们的强项还是纪录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