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第三封信?(2 / 2)
落款毫不意外是殷秋实,最下面还有行不起眼的小字:
“顺便一提,他们已经忘记两年前的事了。”
陶桃当即了然,扣过纸板警觉地左右看去,没有大爷的踪影,也没有冲天的犬吠。
放心地松了口气,又有点儿怅然若失。
她到底是希望环境有变化,万事向前看,还是一切照旧,如梦当晚?
摇摇头,自己说不明白,更没工夫去思考,手里还有个天大的难题亟待解决——
送信的人到底是谁?
除了酒吧服务生提过的微妙刀疤脸以外,没有任何线索。
而且殷秋实是什么时候买的枣,不会是生前吧?大半年过去了,那枣还能吃吗,送信的人家里不会长满蛀虫吗!
哎,等一下,送信的人?
陶桃忽然感到哪里不对,急忙重读两遍,发现线索明明白白写的是“送花的人”,而不是“送信的人”。
明明信比花重要,但关键词竟是后者?
这肯定不是想当然,也不是随手乱写。
殷秋实捣鼓解谜游戏多年,设计关卡向来一丝不苟,每句线索都要精雕细琢,有时候是藏头诗,有时候是拆合字,有时候是借代双关。
譬如说“龙舌兰日出”除了指那杯酒,还指代两人因这棵树被围追堵截后,又劫后余生般压了半宿马路,只溜达到天明。
那是他们第一次手牵手看日出。
令人怀念的双关语。陶桃低下头,小心翼翼地摩挲那朵桔梗花,害怕不小心将物证揉碎。
送花的人,看到这四个字,率先想到的就是外卖小哥和花店配送员。
但答案会这么简单吗?花店员工脸上会有刀疤,会犯事儿?
至于外卖小哥,那就是纯粹的大海捞针了。
难道是亲朋好友?陶桃逐一排查名单。
周楠对此一无所知,别的朋友她不认识,父母亲戚……不会是殷秋实的父母吧?
陶桃想起某部具有相似桥段的爱情电影。
电影中,替亡夫给妻子送信的,正是妻子的母亲。 ↑返回顶部↑
“顺便一提,他们已经忘记两年前的事了。”
陶桃当即了然,扣过纸板警觉地左右看去,没有大爷的踪影,也没有冲天的犬吠。
放心地松了口气,又有点儿怅然若失。
她到底是希望环境有变化,万事向前看,还是一切照旧,如梦当晚?
摇摇头,自己说不明白,更没工夫去思考,手里还有个天大的难题亟待解决——
送信的人到底是谁?
除了酒吧服务生提过的微妙刀疤脸以外,没有任何线索。
而且殷秋实是什么时候买的枣,不会是生前吧?大半年过去了,那枣还能吃吗,送信的人家里不会长满蛀虫吗!
哎,等一下,送信的人?
陶桃忽然感到哪里不对,急忙重读两遍,发现线索明明白白写的是“送花的人”,而不是“送信的人”。
明明信比花重要,但关键词竟是后者?
这肯定不是想当然,也不是随手乱写。
殷秋实捣鼓解谜游戏多年,设计关卡向来一丝不苟,每句线索都要精雕细琢,有时候是藏头诗,有时候是拆合字,有时候是借代双关。
譬如说“龙舌兰日出”除了指那杯酒,还指代两人因这棵树被围追堵截后,又劫后余生般压了半宿马路,只溜达到天明。
那是他们第一次手牵手看日出。
令人怀念的双关语。陶桃低下头,小心翼翼地摩挲那朵桔梗花,害怕不小心将物证揉碎。
送花的人,看到这四个字,率先想到的就是外卖小哥和花店配送员。
但答案会这么简单吗?花店员工脸上会有刀疤,会犯事儿?
至于外卖小哥,那就是纯粹的大海捞针了。
难道是亲朋好友?陶桃逐一排查名单。
周楠对此一无所知,别的朋友她不认识,父母亲戚……不会是殷秋实的父母吧?
陶桃想起某部具有相似桥段的爱情电影。
电影中,替亡夫给妻子送信的,正是妻子的母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