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运输机(2 / 10)
第二批空降部队的运送则更为混乱。原计划在20日中午马上派出增援部队,直到16时,大部分飞机还在机场,后来才断断续续地到达克里特岛上空,空投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由于起飞时间的延误,空降部队没有得到战斗机的空中掩护,损失更为惨重。原计划在雷西姆农机场东西两侧降落并向中心进攻的伞兵第2团由于着陆过于分散,团长、团部以及直属的两个连降落在澳大利亚军阵地,死伤过半,直至黄昏也没有夺取目标机场。
终于,经过德军的激烈攻击,马拉马机场南部制高点107高地的守军失去了与机场的联系,于5月20日下午撤离高地。午夜,一只不足600人的德军残余部队决心背水一战,却登上了已经无人驻守的107高地,进而控制了马拉马机场。有了宝贵的机场,德军的ju-52机群在21日相继安全降落,送来了大批后续部队,德军实力明显增强,最终于1941年6月2日完全占领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历时12天,是二战中唯一一次以空降部队为主实施的进攻战役,使传统的“平面”登陆战役模式“立体化”。德军俘虏了近万名希腊残军,驻守该岛的英联邦军队从海上逃离。然而,德军损失飞机220架,其中包括179架ju-52运输机,总计伤亡6500余人,占全部兵力的1/3,其精锐的第7伞降师人员伤亡3/4,克里特岛也被德军称为“伞兵的坟墓”。
空运炼狱霍姆尔
除了空降,ju-52运输机在二战期间几乎参加了德军所有的空中运输行动,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2月中旬对德米扬斯克被围德军实施的空运补给。那时,德军有6个师共约10万人被苏军包围在德米扬斯克地带,于是,德军不惜血本地从欧洲、非洲等各个战区调集了大量ju-52等飞机,在3个月时间里,冒着恶劣的寒冬天气,以损失数百架运输机和数百名空勤人员的代价,为被包围的部队运送了面包、武器、弹药、汽油等各种物资近2.5万吨,平均每天276吨,同时运送了数万名伤员和补充兵员。可以说,正是空运使这6个师摆脱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然而,同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一样,德军对王牌运输机ju-52的盲目信任和对空运的过度依赖也将德军拖入了地狱之门。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起了旨在摧毁苏联政权的“巴巴罗莎”行动,并在行动初期取得了节节胜利。然而到了1941年冬,在西伯利亚严寒中长大的苏联人开始反攻,无数德军开始陷入包围。在洛瓦季河与昆压河交汇处,有一大片难以穿行的沼泽地,霍姆尔小镇就坐落在其间的一块硬土地上。它不仅是唯一一条穿越沼泽的陆地桥,还是两条南北向与东西向道路的交叉点。1941年冬,约5500名德军被围困在霍姆尔镇。由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命令“防守至最后一人”。
德军原计划定期组织武装运输队为霍姆尔守军送去食物、弹药、马匹饲料等补给,但苏军滑雪部队很快就封锁了道路,而且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都无法在冰封的道路上前进,步兵在齐腰深的雪地里根本难以完成支援任务,镇中守军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ju-52。最初,德军采用直接空投的方式,但由于空投落点不准确,大量物资反而落到了苏军手里。德军被迫在两军之间的“无人区”修建一条临时机降跑道供ju-52起落,以运来援兵、物资并接走伤员。
此时,霍姆尔德军只控制2平方千米的地域,缺乏天然保护,完全处于苏军炮火覆盖范围之内,而ju-52降落时必须低空穿过敌军阵地上空,目标巨大且速度缓慢的ju-52成了苏军的好靶子,第一次降落时便遭受了严重损失,整条跑道变成了ju-52的墓地。战役初期派往霍姆尔的91架ju-52,在降落过程中几乎都遭到了苏军防空火力的猛烈打击,有27架在行动中损毁。如此高昂的代价迫使德国空军不得不改用低成本的滑翔机。然而,苏军的炮火射击使降落的滑翔机几乎无法再度起飞,变得有去无回。
随着苏军包围圈的进一步缩小,滑翔机也无法降落,德军只能重新使用ju-52空投补给箱。德军每天大约空投60个补给箱,大多都直接投给了苏军或投到了德军无法抢回的地方。面对“无人区”的补给箱,苏军和德军都垂涎欲滴,很多士兵在抢夺过程中失去了生命。最终德军拿到的补给少得可怜,食物远远低于最低配额。尽管如此,陷于包围的德军依旧凭借机智和意志打退了苏军的数次进攻。到了1942年2月下旬,德国守军在包围圈外援兵的不懈帮助下,逐渐收复了失地,ju-52又可以继续起降,运来补给并送走重伤员。在5月5日清晨,守卫的德军终于突破了苏军防线,结束了霍姆尔长达105天的围困。
围绕霍姆尔小镇而展开的攻守大战给苏德两军都带来了巨大损失,无数苏军在此长眠,很多被困德军染上了致命的斑疹伤寒,最终病死或长期留在医院里。而双方对霍姆尔的争夺并未停止,德军直至1944年2月全面撤退才放弃霍姆尔。
斯大林格勒的空运悲歌
1942年6月28日,纳粹德国等轴心国发起了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起初,德军以快速的攻势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占领了城内绝大多数地区。然而,苏军集结了约250万的兵力,在11月19日发起了反攻,突破了轴心国军队临时建立起来的防御线,于11月23日合围了斯大林地区共计约20万的轴心国军队。希特勒命令被围德军就地坚守,由ju-52空运给养。
此时,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对包围圈进行空运既需要挑战风雪交加的天气,又需要穿越苏军高射炮的强大火力以及战斗机的拦截,ju-52脆弱的防空能力再度凸显。此外,德国空军ju-52数量已经严重不足,不得不调用he-111轰炸机等难以胜任运输任务的飞机,使此次大规模空运补给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斯大林地区的守军条件越来越艰苦。
1942年12月16日,苏军实施第二次进攻,温度已降到零下45摄氏度,德军士兵根本无法在苏联冬季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徒步突破苏军战线,利用机械化部队突围也因严重缺乏汽油而无法实施。苏军很容易通过结冰的伏尔加河进行地面补给,而德国的飞机还没离开地面,全身就穿上了冰衣。安全降落的ju-52等飞机平均每天只能为德军送来几十吨物资,这一数字远远低于每日最低所需的700~800吨。
被围德军迅速消耗了取暖燃料、食品、御寒衣物、医疗用品等必需物资,慢慢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口粮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时时面临着冻伤、伤寒和痢疾的威胁,每天有数千人因为饥饿、严寒和疾病而死去。过于疲惫与饥饿的士兵甚至无法卸下运输机运来的补给品。1943年1月,苏联发起了新一轮攻势,德军可用的出发基地和降落机场相继失陷。1月24日晚,苏军攻陷了最后一条临时小型跑道,德军的空运补给完全中断。2月2日,被围德军向苏军投降,9.1万轴心国士兵被俘。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为空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共损失了近270架ju-52运输机,占苏德战线上ju-52总数的1/3,空运中还损失了约170架he-111轰炸机以及数十架其他各种飞机,约1000名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丧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在二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从根本上扭转了苏联与德国的总体力量对比,是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ju-52总产量超过4800架,大部分都在残酷的二战中损毁。余下的ju-52仍在一些国家使用,其中瑞士空军于1938年装备的ju-52直至1984年才退役。
雨果容克斯
雨果容克斯是德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工业企业家,在研制航空发动机和全金属飞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近百年来“德国制造”声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容克斯于1859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赖特。在莱特兄弟的飞机上天时,他已经是一名资深热力学专家。此后不久,他开始着手研制全金属飞机,因为他坚信只有金属才能突破天然成长出来的木材所受到的尺寸、形状等限制,而且不受天气影响,必将成为未来主流飞机机体结构。1915年,他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属飞机j-1,虽然较为笨重,但成为了航空史上的里程碑产品。此后,容克斯不断改进金属结构,将机体铁制外蒙皮改为轻薄的铜铝合金,增加了波纹形状来减少阻力,并将机翼改到机身底部来提升安全性,奠定了全金属飞机结构的基础。
1895年,容克斯成立了容克斯公司,最初主要生产锅炉和发动机,一战后开始研制和生产运输机,并于1919年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运输机f-13,可乘坐2名机组和4名乘客,到1932年底共生产了350架,成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飞机。1932年,容克斯公司研制成功并大批生产ju-52大型运输机,在民用客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容克斯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和和平主义者。在1934年ju-52大获成功时,他因反战而被纳粹政府赶出了自己的公司,1935年2月3日逝世于慕尼黑附近的高亭。
容克斯公司最终被纳粹政府接管。在一片扩军备战的浪潮中,ju-52完全转向军事目的。此后,容克斯公司研制成功了ju-87和ju-88轰炸机,也是德国空袭盟国的行动中最出名的军用飞机。二战后,容克斯公司进行了重组并于1969年并入梅塞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财团(mbb),容克斯这一名字就此终结。
4.3 c-47“空中列车”:大放异彩的盟军明星战机
c-47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空军广泛使用的军用运输机,绰号“空中列车”,又称为“达科塔”和“信天翁”。该机由美国原道格拉斯公司生产,自战前广为使用的民用机dc-3改装而来,可装载2.3吨货物,是同盟国军队空运物资和兵员的主力机型,产量超过10000架,在数量上可谓“运输机之最”。
盟军主力
前面提到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可谓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惨重的伤亡使德军丧失了信心和能力,在二战期间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空降作战。与此相反的是,这场战役引起了各同盟国对空降部队的重视,英美等国纷纷加紧建设自己的空降力量。
慧眼识珠的英国空军率先发掘了c-47在空降方面的价值。相比于当时同盟国所用的其他机型,c-47尤其适于空降伞兵。
c-47长19.4米,高5.2米,翼展29.1米,机身短粗,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一次可装载27名全副武装的伞兵,而德国的ju-52一次可运送的伞兵数量不到15名。此外,c-47也可以像ju-52一样拖拽滑翔机,因此很快被配备到空降部队中。c-47所执行的最艰巨的使命也是二战后期的空中突击行动,包括诺曼底空降、“市场-花园”行动、“大学”行动等,还包括了突出部之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太平洋战役、新几内亚战役、缅甸战役等。
二战结束后,c-47是运载美军回国的主力机型,在美国空军一直服役到越南战争时期,曾被改装为ac-47炮艇机(被称为“喷火魔龙”或“鬼影”)、rc-47侦察机、sc-47搜救机等多个特种型号。直至今天,在少数国家仍可见到c-47的身影。 ↑返回顶部↑
终于,经过德军的激烈攻击,马拉马机场南部制高点107高地的守军失去了与机场的联系,于5月20日下午撤离高地。午夜,一只不足600人的德军残余部队决心背水一战,却登上了已经无人驻守的107高地,进而控制了马拉马机场。有了宝贵的机场,德军的ju-52机群在21日相继安全降落,送来了大批后续部队,德军实力明显增强,最终于1941年6月2日完全占领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历时12天,是二战中唯一一次以空降部队为主实施的进攻战役,使传统的“平面”登陆战役模式“立体化”。德军俘虏了近万名希腊残军,驻守该岛的英联邦军队从海上逃离。然而,德军损失飞机220架,其中包括179架ju-52运输机,总计伤亡6500余人,占全部兵力的1/3,其精锐的第7伞降师人员伤亡3/4,克里特岛也被德军称为“伞兵的坟墓”。
空运炼狱霍姆尔
除了空降,ju-52运输机在二战期间几乎参加了德军所有的空中运输行动,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2月中旬对德米扬斯克被围德军实施的空运补给。那时,德军有6个师共约10万人被苏军包围在德米扬斯克地带,于是,德军不惜血本地从欧洲、非洲等各个战区调集了大量ju-52等飞机,在3个月时间里,冒着恶劣的寒冬天气,以损失数百架运输机和数百名空勤人员的代价,为被包围的部队运送了面包、武器、弹药、汽油等各种物资近2.5万吨,平均每天276吨,同时运送了数万名伤员和补充兵员。可以说,正是空运使这6个师摆脱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然而,同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一样,德军对王牌运输机ju-52的盲目信任和对空运的过度依赖也将德军拖入了地狱之门。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起了旨在摧毁苏联政权的“巴巴罗莎”行动,并在行动初期取得了节节胜利。然而到了1941年冬,在西伯利亚严寒中长大的苏联人开始反攻,无数德军开始陷入包围。在洛瓦季河与昆压河交汇处,有一大片难以穿行的沼泽地,霍姆尔小镇就坐落在其间的一块硬土地上。它不仅是唯一一条穿越沼泽的陆地桥,还是两条南北向与东西向道路的交叉点。1941年冬,约5500名德军被围困在霍姆尔镇。由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命令“防守至最后一人”。
德军原计划定期组织武装运输队为霍姆尔守军送去食物、弹药、马匹饲料等补给,但苏军滑雪部队很快就封锁了道路,而且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都无法在冰封的道路上前进,步兵在齐腰深的雪地里根本难以完成支援任务,镇中守军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ju-52。最初,德军采用直接空投的方式,但由于空投落点不准确,大量物资反而落到了苏军手里。德军被迫在两军之间的“无人区”修建一条临时机降跑道供ju-52起落,以运来援兵、物资并接走伤员。
此时,霍姆尔德军只控制2平方千米的地域,缺乏天然保护,完全处于苏军炮火覆盖范围之内,而ju-52降落时必须低空穿过敌军阵地上空,目标巨大且速度缓慢的ju-52成了苏军的好靶子,第一次降落时便遭受了严重损失,整条跑道变成了ju-52的墓地。战役初期派往霍姆尔的91架ju-52,在降落过程中几乎都遭到了苏军防空火力的猛烈打击,有27架在行动中损毁。如此高昂的代价迫使德国空军不得不改用低成本的滑翔机。然而,苏军的炮火射击使降落的滑翔机几乎无法再度起飞,变得有去无回。
随着苏军包围圈的进一步缩小,滑翔机也无法降落,德军只能重新使用ju-52空投补给箱。德军每天大约空投60个补给箱,大多都直接投给了苏军或投到了德军无法抢回的地方。面对“无人区”的补给箱,苏军和德军都垂涎欲滴,很多士兵在抢夺过程中失去了生命。最终德军拿到的补给少得可怜,食物远远低于最低配额。尽管如此,陷于包围的德军依旧凭借机智和意志打退了苏军的数次进攻。到了1942年2月下旬,德国守军在包围圈外援兵的不懈帮助下,逐渐收复了失地,ju-52又可以继续起降,运来补给并送走重伤员。在5月5日清晨,守卫的德军终于突破了苏军防线,结束了霍姆尔长达105天的围困。
围绕霍姆尔小镇而展开的攻守大战给苏德两军都带来了巨大损失,无数苏军在此长眠,很多被困德军染上了致命的斑疹伤寒,最终病死或长期留在医院里。而双方对霍姆尔的争夺并未停止,德军直至1944年2月全面撤退才放弃霍姆尔。
斯大林格勒的空运悲歌
1942年6月28日,纳粹德国等轴心国发起了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起初,德军以快速的攻势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占领了城内绝大多数地区。然而,苏军集结了约250万的兵力,在11月19日发起了反攻,突破了轴心国军队临时建立起来的防御线,于11月23日合围了斯大林地区共计约20万的轴心国军队。希特勒命令被围德军就地坚守,由ju-52空运给养。
此时,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对包围圈进行空运既需要挑战风雪交加的天气,又需要穿越苏军高射炮的强大火力以及战斗机的拦截,ju-52脆弱的防空能力再度凸显。此外,德国空军ju-52数量已经严重不足,不得不调用he-111轰炸机等难以胜任运输任务的飞机,使此次大规模空运补给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斯大林地区的守军条件越来越艰苦。
1942年12月16日,苏军实施第二次进攻,温度已降到零下45摄氏度,德军士兵根本无法在苏联冬季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徒步突破苏军战线,利用机械化部队突围也因严重缺乏汽油而无法实施。苏军很容易通过结冰的伏尔加河进行地面补给,而德国的飞机还没离开地面,全身就穿上了冰衣。安全降落的ju-52等飞机平均每天只能为德军送来几十吨物资,这一数字远远低于每日最低所需的700~800吨。
被围德军迅速消耗了取暖燃料、食品、御寒衣物、医疗用品等必需物资,慢慢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口粮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时时面临着冻伤、伤寒和痢疾的威胁,每天有数千人因为饥饿、严寒和疾病而死去。过于疲惫与饥饿的士兵甚至无法卸下运输机运来的补给品。1943年1月,苏联发起了新一轮攻势,德军可用的出发基地和降落机场相继失陷。1月24日晚,苏军攻陷了最后一条临时小型跑道,德军的空运补给完全中断。2月2日,被围德军向苏军投降,9.1万轴心国士兵被俘。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为空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共损失了近270架ju-52运输机,占苏德战线上ju-52总数的1/3,空运中还损失了约170架he-111轰炸机以及数十架其他各种飞机,约1000名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丧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在二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从根本上扭转了苏联与德国的总体力量对比,是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ju-52总产量超过4800架,大部分都在残酷的二战中损毁。余下的ju-52仍在一些国家使用,其中瑞士空军于1938年装备的ju-52直至1984年才退役。
雨果容克斯
雨果容克斯是德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工业企业家,在研制航空发动机和全金属飞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近百年来“德国制造”声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容克斯于1859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赖特。在莱特兄弟的飞机上天时,他已经是一名资深热力学专家。此后不久,他开始着手研制全金属飞机,因为他坚信只有金属才能突破天然成长出来的木材所受到的尺寸、形状等限制,而且不受天气影响,必将成为未来主流飞机机体结构。1915年,他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属飞机j-1,虽然较为笨重,但成为了航空史上的里程碑产品。此后,容克斯不断改进金属结构,将机体铁制外蒙皮改为轻薄的铜铝合金,增加了波纹形状来减少阻力,并将机翼改到机身底部来提升安全性,奠定了全金属飞机结构的基础。
1895年,容克斯成立了容克斯公司,最初主要生产锅炉和发动机,一战后开始研制和生产运输机,并于1919年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运输机f-13,可乘坐2名机组和4名乘客,到1932年底共生产了350架,成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飞机。1932年,容克斯公司研制成功并大批生产ju-52大型运输机,在民用客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容克斯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和和平主义者。在1934年ju-52大获成功时,他因反战而被纳粹政府赶出了自己的公司,1935年2月3日逝世于慕尼黑附近的高亭。
容克斯公司最终被纳粹政府接管。在一片扩军备战的浪潮中,ju-52完全转向军事目的。此后,容克斯公司研制成功了ju-87和ju-88轰炸机,也是德国空袭盟国的行动中最出名的军用飞机。二战后,容克斯公司进行了重组并于1969年并入梅塞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财团(mbb),容克斯这一名字就此终结。
4.3 c-47“空中列车”:大放异彩的盟军明星战机
c-47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空军广泛使用的军用运输机,绰号“空中列车”,又称为“达科塔”和“信天翁”。该机由美国原道格拉斯公司生产,自战前广为使用的民用机dc-3改装而来,可装载2.3吨货物,是同盟国军队空运物资和兵员的主力机型,产量超过10000架,在数量上可谓“运输机之最”。
盟军主力
前面提到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可谓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惨重的伤亡使德军丧失了信心和能力,在二战期间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空降作战。与此相反的是,这场战役引起了各同盟国对空降部队的重视,英美等国纷纷加紧建设自己的空降力量。
慧眼识珠的英国空军率先发掘了c-47在空降方面的价值。相比于当时同盟国所用的其他机型,c-47尤其适于空降伞兵。
c-47长19.4米,高5.2米,翼展29.1米,机身短粗,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一次可装载27名全副武装的伞兵,而德国的ju-52一次可运送的伞兵数量不到15名。此外,c-47也可以像ju-52一样拖拽滑翔机,因此很快被配备到空降部队中。c-47所执行的最艰巨的使命也是二战后期的空中突击行动,包括诺曼底空降、“市场-花园”行动、“大学”行动等,还包括了突出部之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太平洋战役、新几内亚战役、缅甸战役等。
二战结束后,c-47是运载美军回国的主力机型,在美国空军一直服役到越南战争时期,曾被改装为ac-47炮艇机(被称为“喷火魔龙”或“鬼影”)、rc-47侦察机、sc-47搜救机等多个特种型号。直至今天,在少数国家仍可见到c-47的身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