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章(11 / 1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也要看情形,请老板做主。”
  “杨乃武是不是到你们店里买过砒霜?”
  问到这一句,杨小桥有些紧张,不过他马上记起“老奶奶”——爱仁堂上上下下对钱姚氏的称呼——的告诫:“一字入公门,九牛拨不转”,到了公堂上,说话要小心!慢一点不要紧,想停当了再说,切忌慌忙,忙中有错。因此,他定一定神答道:“我不清楚。”
  “浙江来的公事上说,杨乃武到你们店里买药,是你接待的,所以送你到京来做人证,你怎么不清楚呢?”
  “老爷,是这样的。”杨小桥慢条斯理地答说,“那天杨秀才上门,是我招呼。后来我们东家看杨秀才一表人才,上前搭话,才知道他就是杨秀才,新科举人,请到店堂里吃茶,就没有我的事了。”
  “嗯,嗯!”翁曾桂问,“那么,在你手里买了点什么药呢?”
  “记得是一包豆寇,一瓶诸葛行军散。”
  “你们东家有没有卖砒霜给杨乃武?”
  “我没看见。”杨小桥说,“想来不会的。”
  “为什么呢?”
  “爱仁堂从来不卖砒霜给陌生人的。”
  翁曾桂觉得该问的都问到了,细想一遍,还有日期要问:“杨乃武到你们店里买药,是哪一天?”
  “记不得了!大概是十月初,天气很热。”
  “以后有没有来过?”
  “没有。”
  “好!你先站在一边。我提杨乃武上来,你不要开口!等我问你,你再说。”
  于是铁索锒铛地提上一个人来,杨小桥一看,两只眼就睁大了。越看越困惑,双眼乱眨,便待呼喊,却为翁曾桂摇手止住了。
  这是特意试验。因为翁曾桂亦已听说,杨家在爱仁堂很下了功夫,而杨小桥的供词,果然对杨乃武有利,怕是预先串通好的,所以特为提个不相干的重犯来试杨小桥。见此光景,不必多问,便知杨小桥是真的见过杨乃武的,所以翁曾桂挥挥手,命差役仍将原犯带回。
  第二次提上堂来的,才是杨乃武的正身。手铐已经除去,神态平常,不像个囚犯。
  “杨乃武,”翁曾桂指着杨小桥问,“你认不认识这个人?”
  杨乃武定睛一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面善得很!”他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你倒仔细想一想。”
  杨乃武攒眉苦思,好久,好久,突然间眉掀目扬,欣快地说:“想起来了,他就是仓前爱仁堂药店的伙计。”
  “不错!”翁曾桂吩咐,“杨乃武还押,杨小桥带下去。传钱姚氏上堂。”
  照律例,若非万不得已,不传妇女上公堂。如今是钱家老奶奶自告奋勇,挺身作证,情形特殊,所以问官颇为优遇。等白发皤皤的钱姚氏上堂,特为给她一个坐垫。
  “你娘家姓姚,夫家姓钱?”翁曾桂问。
  “是!”
  “钱姚氏,”翁曾桂先作一番开导,“杨乃武的案子,本来是传你儿子来作证的,你儿子有病,你这么大年纪,千里迢迢肯来吃一趟辛苦,实在难得。不过,打官司跟亲戚朋友有啥纠纷去调解是不同的,情面上的话用不着,要讲真人实事,有一句说一句。只要你说的是真话,决不会难为你证人。你听得懂我的话吗?”
  翁曾桂的话带着江南的口音,钱姚氏完全听得懂,却故意答说:“有几句听不懂。”
  “如果有听不懂的,你马上就问。”翁曾桂看了看案卷说,“你有两个儿子,叫啥名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