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54节(1 / 4)
说到这陶成道,也是个奇人。
此人本命陶广义,是元末的一婺城书长,一身学问却对儒道并无太大兴趣,反而一心钻研炼丹修仙,许是他在炼丹上着实没什么天分,可谓屡炼屡炸,也许是炸炉炸多了,这人便将兴趣转到了爆炸的艺术上,开始钻研起了火药。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他的家乡婺州路后,此人携徒弟将其在火药上的先进技艺献上,帮助洪武帝夺了天下,后洪武帝便赐名“成道”,以祝福他早日完成心愿,因其才能,他在洪武初年一路上升到兵部侍郎,只不过后来许是觉得从政之路影响了他搞发明的速度,在洪武中期辞官在家专心搞研究去了。
原本这样的人才会在国家的有意隐藏下做一辈子暗地里的英雄,只有等到后人翻阅史籍之时才会发现他的存在,但天才总是不甘于寂寞的,五年前这位陶老先生搞了件大事,将他的大名传遍了五湖四海——他决意征服天空。
就和所有对于天空充满向往的先人一样,老先生对如何上天也充满了幻想。
他从纸鸢上得到灵感,认为只要将自己送到一定的高空,就能和纸鸢一样借助风的力量在空中翱翔,所以他手持巨大的纸鸢坐在绑了四十七支火箭的飞车上,试图借由火箭点燃时候的推进力将他送到高空之中。
他也的确成功了,第一批发射的火箭的确将他送到了高处,但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剩余的火箭自行点燃,火势飞速蔓延到纸鸢上,最后这场人类征服高空的第一次实验以这位老人被葬在万家山上告终,他虽失败了,却将上天的梦想以及可能性留在了旁人心里。
木白在听闻了他的死讯之后遗憾了很久,直感叹为何没有提早相认,他虽然被封锁了很多现代的科学知识,但起码也知道正确的飞行动作是用翅膀平着飞而不是直挺挺上天啊。
上天当然也没问题,现代的新闻里动不动就有各种火箭上天,但问题是用火箭下不来啊。而且人家火箭是铁包肉,哪有老先生这样肉包铁得上的。
只是再惋惜,错过还是错过了,他也只能托人送去一柱清香,遥祭一番这位在这个时代尚有着这样的大胆敢想又敢于尝试的老人,
“……这样,只要他送来改进,你便发他赏银,若是父皇那儿不好说,你就走我的私库。”木白沉吟片刻后笑着摇了摇头:“宜之,面对擅发明的人才,不怕他们念头多,就怕他们的念头不够多啊,多鼓励一下也是好事,民间多人才嘛。”
蹇瑢不知他心中感叹,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便应了声诺,隔壁吵吵嚷嚷,着实没什么聊天的兴头,众人刚准备结账走人,就听隔壁一阵噼里啪啦的巨大动静,有着丰富经验的众人立刻判断出这显然是有人掀了桌。
木白的小伙伴们立刻十分熟练得护到了他的面前,为他挡住可能出现的墙破、屏风瘫倒、玻璃撞碎等各种意外,而这次,隔壁显然还是比较和平的,在一阵巨响之后就归于平静。
只听了一声低沉的男低音低吼一声,“你们咋不干脆出去打一架,谁赢听谁的呢?吵个球球,烦死了,说了半天都没个重点,老子想个法子把你俩都供上行了吧!”
“不就是要线吗?老子多去找些人,或者是找工匠多造些黄婆机,但是咱可把话说好了,别等老子把线造出来,你们吃不下,你们要是吃不下的话,老子把线塞你们嘴里!”
一直沉默不做声的第三方,原来是个暴躁老哥啊。
木白眨了眨眼睛,注意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他扭头看向边上的众人:“黄婆机……是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陶成道却有此人,不过这个故事有一点点争议。
飞天的故事并不在中国的典籍中记载,而是从西方传来的,西方人说十四世纪初的时候中国有这么个人,并且奉其为“世界航空第一人”,还在月球上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不过那个名字叫“wan hoo”
这个故事传到国内之后,国人怎么找都没有找到相关故事,“wan hoo”翻译应该是万户,但万户这个军职在明朝并不存在,又猜测是不是王虎之类的名字,后来在各种记载中找到了陶成道,从时间、身份、经历来说都觉得是他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过万户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释,只能说可能明初的时候可能还沿用了一段时间元朝时候的行政机构?毕竟陶成道献上火器的时候还在元朝,当时的洪武帝就是个造反势力的小头头,一时口花花封了个万户也不是没可能(ps,万户的等级差不多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了)所以理论来说,真有这么个万户的话,历史应该不会完全没有记载。
或者也有可能是这位火药天才的名声被朝廷有意隐藏了,但被明初来到大明的外邦商人目睹了这次事件,总不可能是老外把一个大名头送给中国,那不是他们的作风= =
这次事件有个典故叫“万户飞天”,事情的真相可能需要考古资料来证实了,不过说实在的,华夏向着天空挑战的人还真不少,只是他们大部分都没留名字。
幸好他们的精神从没有断绝。
惊!小白的任务失败原因不是因为织毛衣啊!!毛衣古代是真的有啊!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只是我们的先人在试探中放弃了毛衣这个东西。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效率还是成品,梭织的织布比起针织的毛衣都要方便太多了,这速度和效率就不是一个概念的,尤其在提花机发明之后,只要按照顺序,小白都能织出稳定的花纹,而没有花纹的普通粗布更是效率高。
在织机没有普及的时候,羊毛昂贵、国内的羊又是山羊,山羊毛硬,做毛毡子、垫子还行,做衣服穿上三分钟就得磨破皮肤,而且大家应该都有经验,毛衣制品一旦勾线了就会扯下来一大片,但是寻常的布料如果勾坏了,它还能稳定住一个形状,这就是针织和梭织的差异之一。
而等到有棉花的时候,因为纺纱技术效率低,棉线和毛线是互相争抢市场的存在,比起毛线肯定选棉线,所以毛衣也就是个小冷门。
所以不是我们没有发明毛衣,而是我们有更好的,没必要选择这个。
第172章 ↑返回顶部↑
此人本命陶广义,是元末的一婺城书长,一身学问却对儒道并无太大兴趣,反而一心钻研炼丹修仙,许是他在炼丹上着实没什么天分,可谓屡炼屡炸,也许是炸炉炸多了,这人便将兴趣转到了爆炸的艺术上,开始钻研起了火药。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他的家乡婺州路后,此人携徒弟将其在火药上的先进技艺献上,帮助洪武帝夺了天下,后洪武帝便赐名“成道”,以祝福他早日完成心愿,因其才能,他在洪武初年一路上升到兵部侍郎,只不过后来许是觉得从政之路影响了他搞发明的速度,在洪武中期辞官在家专心搞研究去了。
原本这样的人才会在国家的有意隐藏下做一辈子暗地里的英雄,只有等到后人翻阅史籍之时才会发现他的存在,但天才总是不甘于寂寞的,五年前这位陶老先生搞了件大事,将他的大名传遍了五湖四海——他决意征服天空。
就和所有对于天空充满向往的先人一样,老先生对如何上天也充满了幻想。
他从纸鸢上得到灵感,认为只要将自己送到一定的高空,就能和纸鸢一样借助风的力量在空中翱翔,所以他手持巨大的纸鸢坐在绑了四十七支火箭的飞车上,试图借由火箭点燃时候的推进力将他送到高空之中。
他也的确成功了,第一批发射的火箭的确将他送到了高处,但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剩余的火箭自行点燃,火势飞速蔓延到纸鸢上,最后这场人类征服高空的第一次实验以这位老人被葬在万家山上告终,他虽失败了,却将上天的梦想以及可能性留在了旁人心里。
木白在听闻了他的死讯之后遗憾了很久,直感叹为何没有提早相认,他虽然被封锁了很多现代的科学知识,但起码也知道正确的飞行动作是用翅膀平着飞而不是直挺挺上天啊。
上天当然也没问题,现代的新闻里动不动就有各种火箭上天,但问题是用火箭下不来啊。而且人家火箭是铁包肉,哪有老先生这样肉包铁得上的。
只是再惋惜,错过还是错过了,他也只能托人送去一柱清香,遥祭一番这位在这个时代尚有着这样的大胆敢想又敢于尝试的老人,
“……这样,只要他送来改进,你便发他赏银,若是父皇那儿不好说,你就走我的私库。”木白沉吟片刻后笑着摇了摇头:“宜之,面对擅发明的人才,不怕他们念头多,就怕他们的念头不够多啊,多鼓励一下也是好事,民间多人才嘛。”
蹇瑢不知他心中感叹,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便应了声诺,隔壁吵吵嚷嚷,着实没什么聊天的兴头,众人刚准备结账走人,就听隔壁一阵噼里啪啦的巨大动静,有着丰富经验的众人立刻判断出这显然是有人掀了桌。
木白的小伙伴们立刻十分熟练得护到了他的面前,为他挡住可能出现的墙破、屏风瘫倒、玻璃撞碎等各种意外,而这次,隔壁显然还是比较和平的,在一阵巨响之后就归于平静。
只听了一声低沉的男低音低吼一声,“你们咋不干脆出去打一架,谁赢听谁的呢?吵个球球,烦死了,说了半天都没个重点,老子想个法子把你俩都供上行了吧!”
“不就是要线吗?老子多去找些人,或者是找工匠多造些黄婆机,但是咱可把话说好了,别等老子把线造出来,你们吃不下,你们要是吃不下的话,老子把线塞你们嘴里!”
一直沉默不做声的第三方,原来是个暴躁老哥啊。
木白眨了眨眼睛,注意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他扭头看向边上的众人:“黄婆机……是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陶成道却有此人,不过这个故事有一点点争议。
飞天的故事并不在中国的典籍中记载,而是从西方传来的,西方人说十四世纪初的时候中国有这么个人,并且奉其为“世界航空第一人”,还在月球上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不过那个名字叫“wan hoo”
这个故事传到国内之后,国人怎么找都没有找到相关故事,“wan hoo”翻译应该是万户,但万户这个军职在明朝并不存在,又猜测是不是王虎之类的名字,后来在各种记载中找到了陶成道,从时间、身份、经历来说都觉得是他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过万户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释,只能说可能明初的时候可能还沿用了一段时间元朝时候的行政机构?毕竟陶成道献上火器的时候还在元朝,当时的洪武帝就是个造反势力的小头头,一时口花花封了个万户也不是没可能(ps,万户的等级差不多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了)所以理论来说,真有这么个万户的话,历史应该不会完全没有记载。
或者也有可能是这位火药天才的名声被朝廷有意隐藏了,但被明初来到大明的外邦商人目睹了这次事件,总不可能是老外把一个大名头送给中国,那不是他们的作风= =
这次事件有个典故叫“万户飞天”,事情的真相可能需要考古资料来证实了,不过说实在的,华夏向着天空挑战的人还真不少,只是他们大部分都没留名字。
幸好他们的精神从没有断绝。
惊!小白的任务失败原因不是因为织毛衣啊!!毛衣古代是真的有啊!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只是我们的先人在试探中放弃了毛衣这个东西。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效率还是成品,梭织的织布比起针织的毛衣都要方便太多了,这速度和效率就不是一个概念的,尤其在提花机发明之后,只要按照顺序,小白都能织出稳定的花纹,而没有花纹的普通粗布更是效率高。
在织机没有普及的时候,羊毛昂贵、国内的羊又是山羊,山羊毛硬,做毛毡子、垫子还行,做衣服穿上三分钟就得磨破皮肤,而且大家应该都有经验,毛衣制品一旦勾线了就会扯下来一大片,但是寻常的布料如果勾坏了,它还能稳定住一个形状,这就是针织和梭织的差异之一。
而等到有棉花的时候,因为纺纱技术效率低,棉线和毛线是互相争抢市场的存在,比起毛线肯定选棉线,所以毛衣也就是个小冷门。
所以不是我们没有发明毛衣,而是我们有更好的,没必要选择这个。
第172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