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彪悍人生 完结+番外_第197章(2 / 2)
第199章 番外2
华夏朝将新的一年作为华夏元年,新年刚过,华夏朝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自上而下
新帝先改了上朝制度,谁折腾出来的那么一早就要开始上朝的,有这时间还不如去校场上活动一下筋骨,于是任性的皇帝取消了每日的上朝制度,改为廷议,时间也延后,实行朝八晚五的工作日制度,暂定每六日休息一日。
廷议的地点也不在金銮殿,而是放在隔壁,大家排排坐,由内阁主持。目前内阁有十人组成,第一任首辅这文诚公贺锡禹,任期五年,起初新帝还会日日参加廷议,可一段时间之后,每日廷议之时,大臣就看到只有皇夫一人到来,身后并没有陛下的身影。
贺云章很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陛下是和他一起出来的,不过半路上便分开了,阳哥儿带着人直奔军营去了,非常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抛下了一干大臣,贺云章一早知道阳哥儿的性子,所以也没有多劝人留下来。
至于阳哥儿时常缺席廷议会不会导致手中大权旁落,在阳哥儿在位时贺云章并不担心这一点,阳哥儿的皇位不是由祖辈传承下来,需要与大臣及各个势力妥协的,而且凭完全的武力夺取并震慑住整个朝堂的,只要阳哥儿始终牢握兵权,能有多少人生出异心?就算有异心也不是阳哥儿的对手,再说他这个皇夫也不是摆设。
至于以后的皇帝情形会如何?贺云章转动手上的扳指,阳哥儿说得对,靠人治弊端太大,不如完善制度,只是制度的建立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不断地摸索改进,只要在他和阳哥儿退位之前将整个框架大致建立起来就可以了,他们总不可能将后人几百年上千年的事情都考虑周全了,后人的事还是让后人继续努力去吧。
贺锡禹忙走过来,刚要行礼就被贺云章扶住,贺锡禹忙压低声音问:“陛下又没来?你没跟陛下说?”
贺云章摊手说:“兵部的事情也一大堆,陛下现在重点抓的就是兵部这一块,这里的事情陛下相信我们能处理好。”
贺锡禹作为内阁首辅又能说什么?能跑去硬把陛下拖过来?如今陛下不出席廷议跟以前的皇帝不上朝又不一样,说陛下不勤政吧,可陛下每日早出晚归,忙碌起来不见人影的,他们只能通过皇夫与太上皇将话转达给陛下,而且大方向给出了,陛下不出席廷议似乎影响并不是很大,当然如何他们手里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内还没成效的话,就等着陛下发威吧。
可要说陛下勤政,就没见过这么懈怠政事的陛下,也不怕被下面的臣子揽权,好吧,这话贺锡禹也只能放在心里想一想,还真没几个人敢这么做,好在廷议有皇夫和太上皇盯着,也不怕出岔子。
大家各就各位,贺锡禹轻咳一声说:“那我们今天的廷议就开始吧,先说说关于学院招生的情况……”
金海县由简乐阳创办的学院迁了一半的人到京城,并将学院的模式也照搬过来,命名为皇家学院,为华夏朝培养人才,并将逐步地向各地推广开来,只是这学院与其他的书院模式有些不同,作为新生事物自然遭到不少人的排斥,只是当这模式与今后的科举相挂钩时,一众学子又慌张起来,还有不少文人试图联合起来向陛下施压。
只是如果施压有用的话,陛下就不是如今的陛下了,与此同时,由陛下亲自牵头的皇家军事学院已经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陛下一个下令,各军营里迅速选拔出表现出色的兵士送来了军事学院,为了这个名额有些军营里可是打破了头,谁都知道,送进来将要接受陛下的亲自调、教,虽说很辛苦,可只要熬出了头,绝对脱胎换骨啊。
看兵部各项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着,内阁的众位大臣也着急得很,他们要是太落后了岂不是显得太无能?而且陛下还把工部一把抓,时常往工部里钻,如今工部可不好进,没有真本事光会之乎者也的全部被踢出去的,现在里面的人大多是随陛下从金海县迁回来的,但又不能不让人服气,无论是造船还是铺路建筑还有玻璃橡胶甚至兵器制造研发,都将原来工部的那些吃干饭的官员甩了十八条街,听说目前工部又要有大动作。
所以有这样的陛下作对照,内阁的压力大得很,根本没有被陛下放权大权在握的优越感,陛下说了,这一届不行,换下一届,总能找到干实事的官员,所以他们身后有根无形的鞭子时刻在抽打他们,工作效率史无前例的高。
不管有多少人反对,学院还是开办起来了,并不愁招收不到学生,虽然有反对的人,可依旧有大票的人家要将家里的孩子往学院里送,如今这朝廷完全由陛下说了算,陛下说了科举要改,增加新的考试科目,那就必须进学院学习,只有跟着陛下走才有出路,跟着那些酸腐文人才是一条路走到黑,看不到光明未来的。
晚上简乐阳从皇家军事学院里回来,贺云章在宫里等着他一起用晚膳,不回来吃的话会有人送个信到宫里来。夫夫俩一起吃了晚膳,又手牵手往简爹简娘那里转了一圈闲聊了会儿,便被老夫妻俩将他们赶回去。
简娘如今的太后娘娘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操心道:“你说说,这朝堂上的事忙起来没完没了,什么时候都没个头,阳哥儿什么时候才有空生个孩子下来?他倒是一点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太后娘娘并不总是深居宫中,时常走出去,简乐阳见他娘喜欢,依旧将善堂这一块交给他娘全权负责了,战事刚结束,有不少流离失所的家庭,所以简娘白日要忙的事情也不少,有她带头,京城里的其他贵夫人也不好意思干坐在家里不走出家门,这接触的夫人多了,时常有人在她耳边念叨小皇孙的事。 ↑返回顶部↑
华夏朝将新的一年作为华夏元年,新年刚过,华夏朝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自上而下
新帝先改了上朝制度,谁折腾出来的那么一早就要开始上朝的,有这时间还不如去校场上活动一下筋骨,于是任性的皇帝取消了每日的上朝制度,改为廷议,时间也延后,实行朝八晚五的工作日制度,暂定每六日休息一日。
廷议的地点也不在金銮殿,而是放在隔壁,大家排排坐,由内阁主持。目前内阁有十人组成,第一任首辅这文诚公贺锡禹,任期五年,起初新帝还会日日参加廷议,可一段时间之后,每日廷议之时,大臣就看到只有皇夫一人到来,身后并没有陛下的身影。
贺云章很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陛下是和他一起出来的,不过半路上便分开了,阳哥儿带着人直奔军营去了,非常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抛下了一干大臣,贺云章一早知道阳哥儿的性子,所以也没有多劝人留下来。
至于阳哥儿时常缺席廷议会不会导致手中大权旁落,在阳哥儿在位时贺云章并不担心这一点,阳哥儿的皇位不是由祖辈传承下来,需要与大臣及各个势力妥协的,而且凭完全的武力夺取并震慑住整个朝堂的,只要阳哥儿始终牢握兵权,能有多少人生出异心?就算有异心也不是阳哥儿的对手,再说他这个皇夫也不是摆设。
至于以后的皇帝情形会如何?贺云章转动手上的扳指,阳哥儿说得对,靠人治弊端太大,不如完善制度,只是制度的建立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不断地摸索改进,只要在他和阳哥儿退位之前将整个框架大致建立起来就可以了,他们总不可能将后人几百年上千年的事情都考虑周全了,后人的事还是让后人继续努力去吧。
贺锡禹忙走过来,刚要行礼就被贺云章扶住,贺锡禹忙压低声音问:“陛下又没来?你没跟陛下说?”
贺云章摊手说:“兵部的事情也一大堆,陛下现在重点抓的就是兵部这一块,这里的事情陛下相信我们能处理好。”
贺锡禹作为内阁首辅又能说什么?能跑去硬把陛下拖过来?如今陛下不出席廷议跟以前的皇帝不上朝又不一样,说陛下不勤政吧,可陛下每日早出晚归,忙碌起来不见人影的,他们只能通过皇夫与太上皇将话转达给陛下,而且大方向给出了,陛下不出席廷议似乎影响并不是很大,当然如何他们手里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内还没成效的话,就等着陛下发威吧。
可要说陛下勤政,就没见过这么懈怠政事的陛下,也不怕被下面的臣子揽权,好吧,这话贺锡禹也只能放在心里想一想,还真没几个人敢这么做,好在廷议有皇夫和太上皇盯着,也不怕出岔子。
大家各就各位,贺锡禹轻咳一声说:“那我们今天的廷议就开始吧,先说说关于学院招生的情况……”
金海县由简乐阳创办的学院迁了一半的人到京城,并将学院的模式也照搬过来,命名为皇家学院,为华夏朝培养人才,并将逐步地向各地推广开来,只是这学院与其他的书院模式有些不同,作为新生事物自然遭到不少人的排斥,只是当这模式与今后的科举相挂钩时,一众学子又慌张起来,还有不少文人试图联合起来向陛下施压。
只是如果施压有用的话,陛下就不是如今的陛下了,与此同时,由陛下亲自牵头的皇家军事学院已经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陛下一个下令,各军营里迅速选拔出表现出色的兵士送来了军事学院,为了这个名额有些军营里可是打破了头,谁都知道,送进来将要接受陛下的亲自调、教,虽说很辛苦,可只要熬出了头,绝对脱胎换骨啊。
看兵部各项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着,内阁的众位大臣也着急得很,他们要是太落后了岂不是显得太无能?而且陛下还把工部一把抓,时常往工部里钻,如今工部可不好进,没有真本事光会之乎者也的全部被踢出去的,现在里面的人大多是随陛下从金海县迁回来的,但又不能不让人服气,无论是造船还是铺路建筑还有玻璃橡胶甚至兵器制造研发,都将原来工部的那些吃干饭的官员甩了十八条街,听说目前工部又要有大动作。
所以有这样的陛下作对照,内阁的压力大得很,根本没有被陛下放权大权在握的优越感,陛下说了,这一届不行,换下一届,总能找到干实事的官员,所以他们身后有根无形的鞭子时刻在抽打他们,工作效率史无前例的高。
不管有多少人反对,学院还是开办起来了,并不愁招收不到学生,虽然有反对的人,可依旧有大票的人家要将家里的孩子往学院里送,如今这朝廷完全由陛下说了算,陛下说了科举要改,增加新的考试科目,那就必须进学院学习,只有跟着陛下走才有出路,跟着那些酸腐文人才是一条路走到黑,看不到光明未来的。
晚上简乐阳从皇家军事学院里回来,贺云章在宫里等着他一起用晚膳,不回来吃的话会有人送个信到宫里来。夫夫俩一起吃了晚膳,又手牵手往简爹简娘那里转了一圈闲聊了会儿,便被老夫妻俩将他们赶回去。
简娘如今的太后娘娘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操心道:“你说说,这朝堂上的事忙起来没完没了,什么时候都没个头,阳哥儿什么时候才有空生个孩子下来?他倒是一点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太后娘娘并不总是深居宫中,时常走出去,简乐阳见他娘喜欢,依旧将善堂这一块交给他娘全权负责了,战事刚结束,有不少流离失所的家庭,所以简娘白日要忙的事情也不少,有她带头,京城里的其他贵夫人也不好意思干坐在家里不走出家门,这接触的夫人多了,时常有人在她耳边念叨小皇孙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