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节(1 / 3)
后者小跑着往灶台处,将一直温在上头的年糕给取来,再由店家亲自交到欧阳修手里。
“陆公这几日虽是休沐,但因天冷的很,过了午时才会来集市逛逛。我原想着替他留着的,”店家笑眯眯道:“看你如今顺路,索性托你帮着捎带过去,省得煨上太久,卖相不佳。”
欧阳修愣了一愣,下意识地就要往怀里掏钱付账,却被店家粗鲁地推开了:“快去快去!”
欧阳修被推得一个趔趄,只得将这硬塞来的年糕给收下了。
他好歹在前些年曾随恩师远赴吐蕃出使,沿途增长了不少见闻,大幅开阔了眼界。乍来了这繁华锦绣的京师,虽颇感目不暇接,面上好歹是绷住了。
只是他勉强能绷住架子,根本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仆,可就憋不住了:一边紧紧拽住行李,一边双目大睁地东看西瞧,时不时还难抑惊叹的叹息。
欧阳修看他满脸惊奇,不免想到数年前初到吐蕃时的自己,宽容地笑了笑,便也不催他,只在拥挤的人流中慢慢前行。
当他们拐入相府所在的大街上时,车马人流骤减,刚回过神来的小仆,就又被这些威严庄重的府邸给震慑了。
这些达官显贵的宅邸虽是气派豪奢,在曾在屡经扩建、日渐宏大的陆氏义庄住过好一阵子的欧阳修眼里,并不足以叫他心生惊奇。
他谨慎地边走边瞧,每路过一处大门,便要对一对上头牌匾,没出三所,就找着‘陆府’了。
“郎主已然等候多时,”门前守着的,有一员是曾见过欧阳修的陆家旧仆,一眼就认出了他,热情迎接道:“行李请交给他们,郎君快随我往书房去罢。”
欧阳修不料恩师早已在等候着了,吃惊之余,也顾不得客气,忙不迭地依言放下行李,跟在他身后,快步朝书房的方向赶。
他此次进京赶考,除非是要自找麻烦,否则当然不可能住到相府里去。
但陆辞身为恩师,自将他稍嫌窘迫的家境充分考虑到了,老早就将他安排在早年购置的私宅之中。
且因陆氏义庄的开设,原本家徒四壁的欧阳家条件也逐渐有所改善,随着妹妹渐渐长成,随娘亲时不时接些轻松活计到家里来做,不说富贵,至少温饱得以保障。
而最大头的念书开销,则是全由陆辞给他免了。
因家里日渐轻松,总算能攒下些钱来,这次一概交到他手里,供他进京赶考。
而经过陆辞这些年的言传身教,本就天资卓绝的欧阳修早非昔日的穷乡小子比得,一回到家乡,即潜心苦读,为保证万无一失,他宁可错过了上回贡举。
此次赴解试时,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竟是一举夺下解元之位,彻底将之前因落韵脚而与榜单失之交臂的耻辱给洗刷干净了。
欧阳修得知恩师这番周道安排后,心下自是万千感激,嘴上总算学会不做无谓推辞了。
他很是清楚,家人多年来的积蓄并不多,用来支付路费的,已是一笔庞大数额,若真要住到店里去,那怕是只能住最次的店,终日被吵闹声扰,歇都歇不好,更何况是做最后阶段的温习?
既已承了那般大的恩惠,日后奋力报答便是,就不必推辞这桩了。
在往书房去的途中,欧阳修猛然想起什么,赶紧从书箱里翻出这阵子做的几篇文章,还有两篇关于时策的心得体会,准备一会儿就请教陆辞。
刚将文章拿到手里,便已到书房了。
不等下仆轻叩门扉,陆辞的声音已从里头传了出来:“永叔到了?进来罢。”
许久未被点名的欧阳修不知为何,猛一激灵,赶紧推门入内。
“学生见过陆公。”
欧阳修将书箱放在脚边,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
“许久不见,我这关门弟子,却还是这一板一眼的脾性。”
陆辞含笑摇头:“来坐。” ↑返回顶部↑
“陆公这几日虽是休沐,但因天冷的很,过了午时才会来集市逛逛。我原想着替他留着的,”店家笑眯眯道:“看你如今顺路,索性托你帮着捎带过去,省得煨上太久,卖相不佳。”
欧阳修愣了一愣,下意识地就要往怀里掏钱付账,却被店家粗鲁地推开了:“快去快去!”
欧阳修被推得一个趔趄,只得将这硬塞来的年糕给收下了。
他好歹在前些年曾随恩师远赴吐蕃出使,沿途增长了不少见闻,大幅开阔了眼界。乍来了这繁华锦绣的京师,虽颇感目不暇接,面上好歹是绷住了。
只是他勉强能绷住架子,根本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仆,可就憋不住了:一边紧紧拽住行李,一边双目大睁地东看西瞧,时不时还难抑惊叹的叹息。
欧阳修看他满脸惊奇,不免想到数年前初到吐蕃时的自己,宽容地笑了笑,便也不催他,只在拥挤的人流中慢慢前行。
当他们拐入相府所在的大街上时,车马人流骤减,刚回过神来的小仆,就又被这些威严庄重的府邸给震慑了。
这些达官显贵的宅邸虽是气派豪奢,在曾在屡经扩建、日渐宏大的陆氏义庄住过好一阵子的欧阳修眼里,并不足以叫他心生惊奇。
他谨慎地边走边瞧,每路过一处大门,便要对一对上头牌匾,没出三所,就找着‘陆府’了。
“郎主已然等候多时,”门前守着的,有一员是曾见过欧阳修的陆家旧仆,一眼就认出了他,热情迎接道:“行李请交给他们,郎君快随我往书房去罢。”
欧阳修不料恩师早已在等候着了,吃惊之余,也顾不得客气,忙不迭地依言放下行李,跟在他身后,快步朝书房的方向赶。
他此次进京赶考,除非是要自找麻烦,否则当然不可能住到相府里去。
但陆辞身为恩师,自将他稍嫌窘迫的家境充分考虑到了,老早就将他安排在早年购置的私宅之中。
且因陆氏义庄的开设,原本家徒四壁的欧阳家条件也逐渐有所改善,随着妹妹渐渐长成,随娘亲时不时接些轻松活计到家里来做,不说富贵,至少温饱得以保障。
而最大头的念书开销,则是全由陆辞给他免了。
因家里日渐轻松,总算能攒下些钱来,这次一概交到他手里,供他进京赶考。
而经过陆辞这些年的言传身教,本就天资卓绝的欧阳修早非昔日的穷乡小子比得,一回到家乡,即潜心苦读,为保证万无一失,他宁可错过了上回贡举。
此次赴解试时,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竟是一举夺下解元之位,彻底将之前因落韵脚而与榜单失之交臂的耻辱给洗刷干净了。
欧阳修得知恩师这番周道安排后,心下自是万千感激,嘴上总算学会不做无谓推辞了。
他很是清楚,家人多年来的积蓄并不多,用来支付路费的,已是一笔庞大数额,若真要住到店里去,那怕是只能住最次的店,终日被吵闹声扰,歇都歇不好,更何况是做最后阶段的温习?
既已承了那般大的恩惠,日后奋力报答便是,就不必推辞这桩了。
在往书房去的途中,欧阳修猛然想起什么,赶紧从书箱里翻出这阵子做的几篇文章,还有两篇关于时策的心得体会,准备一会儿就请教陆辞。
刚将文章拿到手里,便已到书房了。
不等下仆轻叩门扉,陆辞的声音已从里头传了出来:“永叔到了?进来罢。”
许久未被点名的欧阳修不知为何,猛一激灵,赶紧推门入内。
“学生见过陆公。”
欧阳修将书箱放在脚边,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
“许久不见,我这关门弟子,却还是这一板一眼的脾性。”
陆辞含笑摇头:“来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