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碧海风情(15 / 16)
穿过绿荫掩映的小径,沿着古朴的石阶一路向上,就是圣佩特罗堡的最高处了。站在这里,整个宿务城尽收眼底。不过,这里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清冷,没有独自登高的寥落,有的只是尽收美景、畅享异域风情的惬意舒畅。
圣佩特罗堡为西班牙登陆后所建的堡垒,呈三角形布局,三面都设置炮台。
待到日落时分,圣佩特罗堡会散发出别样风情。似火的晚霞萦绕古堡之上,为整个古堡镀上红铜色外衣,古朴的石质建筑顿然闪烁出金属光泽。城堡内,总会有本地居民在此轻拨吉他,弹奏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情的歌曲。美妙的旋律缱绻温柔,如同一位美丽的西班牙少女,正在轻轻诉说着岁月。此情此景,感受古堡的庄严肃穆,联想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游人不禁陶醉于此,乐不思归。
马拉卡南宫:巴石河畔的混血贵族
马拉卡南宫坐落在马尼拉巴石河北岸,是全国政治中心。菲律宾历代总统均在此起居及处理政务。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意义,譬如白宫之于美国,中南海之于中国。
◎菲律宾“白宫”
和圣佩特罗堡类似,马拉卡南宫自建成之日起,就经历了多重风波。它几经易主,多历修缮,“门第”越来越高,由一处贵族别墅发展为现在的总统府。
从外表看,马拉卡南宫不算巍峨雄伟,黑色栅栏门搭配白色围墙,宫外草木郁郁葱葱,宫内并立林荫大道两旁的椰子树摇曳着东南亚风情,显得格外清净秀丽。很难相信,这座貌似沉静低调的建筑,竟然尘封了如许之多的历史记忆。
邮票上的马拉卡南宫
马拉卡南宫修建之初,仅是一位贵族的花园别墅。它被主人卖给西班牙上校,又被上校献给当时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政府。西班牙殖民者看中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巨资修缮后,将其作为接待本国高级官员的俱乐部。因受到官员们一致好评,不久之后,这里又成为政要大员们的避暑山庄。
马尼拉地震后,原西班牙总督府邸顿成废墟。西班牙殖民政府决定将总督府邸迁至马尼卡南宫。至此,马拉卡南宫正式走近政治中心。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战败。接续殖民统治的美国仍将此作为总督府邸。作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政权中心,马尼卡南宫的建筑风格兼收两国所长,成为东西风格兼具的混血宠儿。不过,它的外表仍保持着西班牙建筑的原型。
菲律宾共和国素有“接见人民日”的传统。在这一天,马拉卡南宫中门大开,总统在此接见各界民众代表。非接见日时,民众也可以自由出入这里。不过,为了不影响政务,游客们只能参观昔日总统的办公大楼及下榻场所。
◎马科斯夫妇的奢靡生活
历任总统中,要数费迪南德·马科斯夫妇居住在马拉卡南宫的时间最为长久。自他1965年当选总统,到1986年出逃国外,共在马拉卡南宫度过约20年的时间。马科斯夫妇性好享乐,私人生活极尽奢华。这一点,在他们对马拉卡南宫卧室的布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科斯夫妇
这对夫妇有各自的私人卧房,门上分别写有“国王卧室”和“王后卧室”的字样,表现出他们野心勃勃的独裁统治。马科斯总统向来重视养生,他将卧室布置成小型医院。各种急救设施、药品一应俱全,足以应付各类突发疾病。卧室内留有一架价值不菲的宝马牌汽车模型,据说,这是马科斯送给孙子的礼物,当时价格就已达到7000美元。
马科斯夫人极之爱美。她卧室附带的洗手间内,镀金的洗脸池金光闪闪,洗手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名贵香水。马科斯夫人在卧床边设有氧气瓶,笃信每晚吸入氧气即可青春常驻。最让人惊叹的是她的衣帽间。这里挂满四季服饰及配套皮包、鞋子,款式之多,设计之精美,直可媲美世界任何一家著名商场。
不过,再奢华的享受也挽回不了逐渐流失的威望。马科斯生活上的穷奢极欲和政治上的独裁专断,很快导致民心涣散,众叛亲离,最终落得流亡国外的下场。
华人历史博物馆:菲裔华人的传奇史
华人历史博物馆由菲律宾华侨华人共同兴建。他们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以极高的效率建起这座凝结着全体华人期望与心血的建筑。刻在大门入口横幅板上的话语,贴切地描述出他们建立博物馆的初衷:“见证华人在菲律宾的传奇。从寓居者到华裔菲人,这是他们的故事,这是我们的故事。”
◎见证华人奋斗史
迈入博物馆,熟悉的中华元素无处不在,带游客追溯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可感可叹的奋斗历程。
华人历史博物馆再现了华人赴菲的经过以及奋斗的心酸。
华人历史博物馆内华人雕塑:拨算盘的人。
按照时间顺序,博物馆分为多个主题区:早期的接触,华人社会的形成,19世纪生活图景,抗日战士,有华裔血统的社会名人,华裔菲人与国家建设等等。每个主题区中,都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重现当年情景的文物以及颇具时代特征的人物塑像,尽最大可能还原当年情境,向游客倾诉真实的历史和生活。最别致的是,很多主题区还根据历史资料重造了当时的景物,更加直观地让游客了解菲律宾华人所经历的一切。
人物塑像大都由树脂塑成。众所周知,华人曾用“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闯荡天下,辛苦创业。再看塑像,剃头担子旁,手持剃刀的中年人紧抿嘴唇,神情专注;正在缝纫衣物的裁缝师傅深深弯腰,辛苦劳作……每一尊塑像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都栩栩如生。有力的手掌、坚毅的面庞、充满希冀的目光,从细节着眼,让人深刻感受到菲律宾华人在异乡打拼的艰难。
华人历史博物馆承载了菲律宾华人的历史和骄傲,这份骄傲是华人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更是华人对菲律宾经济、文化与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博物馆导游册上的一段话,说出了所有菲律宾华人的心声:“我们的血统虽是华人,但我们的根深扎在菲律宾的土地中,我们和菲国人民紧紧相连。为了菲律宾——我们的国,我们的家——我们贡献了辛勤的劳动和宝贵的生命,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菲律宾这块土地上的光荣子民’”。
◎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菲律宾历史的每个阶段,无论是文化领域还是经济、政治领域,都离不开华人的身影,存有不可磨灭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期间,旅菲华人与当地居民杂居、通婚。几代下来,他们与当地居民血脉相连,水乳交融,出现了无数兼具两国血脉的英雄人物。比如菲律宾国父、民族英雄黎刹,祖先就是中国福建省晋江市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的叶飞将军在菲律宾出生,身上流淌着来自菲律宾的母系血统。
早在冰川时期,居住在中国华南地区的部落就通过“陆桥”来到菲律宾群岛。到了15世纪,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商人长期往返中菲两地通商,相当一部分商人在此定居。他们为菲律宾带来丝绸、瓷器和比较先进的农具。直到如今,菲律宾很多食品和蔬菜的名称仍然保留着闽南语的古代发音。 ↑返回顶部↑
圣佩特罗堡为西班牙登陆后所建的堡垒,呈三角形布局,三面都设置炮台。
待到日落时分,圣佩特罗堡会散发出别样风情。似火的晚霞萦绕古堡之上,为整个古堡镀上红铜色外衣,古朴的石质建筑顿然闪烁出金属光泽。城堡内,总会有本地居民在此轻拨吉他,弹奏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情的歌曲。美妙的旋律缱绻温柔,如同一位美丽的西班牙少女,正在轻轻诉说着岁月。此情此景,感受古堡的庄严肃穆,联想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游人不禁陶醉于此,乐不思归。
马拉卡南宫:巴石河畔的混血贵族
马拉卡南宫坐落在马尼拉巴石河北岸,是全国政治中心。菲律宾历代总统均在此起居及处理政务。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意义,譬如白宫之于美国,中南海之于中国。
◎菲律宾“白宫”
和圣佩特罗堡类似,马拉卡南宫自建成之日起,就经历了多重风波。它几经易主,多历修缮,“门第”越来越高,由一处贵族别墅发展为现在的总统府。
从外表看,马拉卡南宫不算巍峨雄伟,黑色栅栏门搭配白色围墙,宫外草木郁郁葱葱,宫内并立林荫大道两旁的椰子树摇曳着东南亚风情,显得格外清净秀丽。很难相信,这座貌似沉静低调的建筑,竟然尘封了如许之多的历史记忆。
邮票上的马拉卡南宫
马拉卡南宫修建之初,仅是一位贵族的花园别墅。它被主人卖给西班牙上校,又被上校献给当时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政府。西班牙殖民者看中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巨资修缮后,将其作为接待本国高级官员的俱乐部。因受到官员们一致好评,不久之后,这里又成为政要大员们的避暑山庄。
马尼拉地震后,原西班牙总督府邸顿成废墟。西班牙殖民政府决定将总督府邸迁至马尼卡南宫。至此,马拉卡南宫正式走近政治中心。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战败。接续殖民统治的美国仍将此作为总督府邸。作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政权中心,马尼卡南宫的建筑风格兼收两国所长,成为东西风格兼具的混血宠儿。不过,它的外表仍保持着西班牙建筑的原型。
菲律宾共和国素有“接见人民日”的传统。在这一天,马拉卡南宫中门大开,总统在此接见各界民众代表。非接见日时,民众也可以自由出入这里。不过,为了不影响政务,游客们只能参观昔日总统的办公大楼及下榻场所。
◎马科斯夫妇的奢靡生活
历任总统中,要数费迪南德·马科斯夫妇居住在马拉卡南宫的时间最为长久。自他1965年当选总统,到1986年出逃国外,共在马拉卡南宫度过约20年的时间。马科斯夫妇性好享乐,私人生活极尽奢华。这一点,在他们对马拉卡南宫卧室的布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科斯夫妇
这对夫妇有各自的私人卧房,门上分别写有“国王卧室”和“王后卧室”的字样,表现出他们野心勃勃的独裁统治。马科斯总统向来重视养生,他将卧室布置成小型医院。各种急救设施、药品一应俱全,足以应付各类突发疾病。卧室内留有一架价值不菲的宝马牌汽车模型,据说,这是马科斯送给孙子的礼物,当时价格就已达到7000美元。
马科斯夫人极之爱美。她卧室附带的洗手间内,镀金的洗脸池金光闪闪,洗手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名贵香水。马科斯夫人在卧床边设有氧气瓶,笃信每晚吸入氧气即可青春常驻。最让人惊叹的是她的衣帽间。这里挂满四季服饰及配套皮包、鞋子,款式之多,设计之精美,直可媲美世界任何一家著名商场。
不过,再奢华的享受也挽回不了逐渐流失的威望。马科斯生活上的穷奢极欲和政治上的独裁专断,很快导致民心涣散,众叛亲离,最终落得流亡国外的下场。
华人历史博物馆:菲裔华人的传奇史
华人历史博物馆由菲律宾华侨华人共同兴建。他们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以极高的效率建起这座凝结着全体华人期望与心血的建筑。刻在大门入口横幅板上的话语,贴切地描述出他们建立博物馆的初衷:“见证华人在菲律宾的传奇。从寓居者到华裔菲人,这是他们的故事,这是我们的故事。”
◎见证华人奋斗史
迈入博物馆,熟悉的中华元素无处不在,带游客追溯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可感可叹的奋斗历程。
华人历史博物馆再现了华人赴菲的经过以及奋斗的心酸。
华人历史博物馆内华人雕塑:拨算盘的人。
按照时间顺序,博物馆分为多个主题区:早期的接触,华人社会的形成,19世纪生活图景,抗日战士,有华裔血统的社会名人,华裔菲人与国家建设等等。每个主题区中,都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重现当年情景的文物以及颇具时代特征的人物塑像,尽最大可能还原当年情境,向游客倾诉真实的历史和生活。最别致的是,很多主题区还根据历史资料重造了当时的景物,更加直观地让游客了解菲律宾华人所经历的一切。
人物塑像大都由树脂塑成。众所周知,华人曾用“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闯荡天下,辛苦创业。再看塑像,剃头担子旁,手持剃刀的中年人紧抿嘴唇,神情专注;正在缝纫衣物的裁缝师傅深深弯腰,辛苦劳作……每一尊塑像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都栩栩如生。有力的手掌、坚毅的面庞、充满希冀的目光,从细节着眼,让人深刻感受到菲律宾华人在异乡打拼的艰难。
华人历史博物馆承载了菲律宾华人的历史和骄傲,这份骄傲是华人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更是华人对菲律宾经济、文化与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博物馆导游册上的一段话,说出了所有菲律宾华人的心声:“我们的血统虽是华人,但我们的根深扎在菲律宾的土地中,我们和菲国人民紧紧相连。为了菲律宾——我们的国,我们的家——我们贡献了辛勤的劳动和宝贵的生命,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菲律宾这块土地上的光荣子民’”。
◎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菲律宾历史的每个阶段,无论是文化领域还是经济、政治领域,都离不开华人的身影,存有不可磨灭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期间,旅菲华人与当地居民杂居、通婚。几代下来,他们与当地居民血脉相连,水乳交融,出现了无数兼具两国血脉的英雄人物。比如菲律宾国父、民族英雄黎刹,祖先就是中国福建省晋江市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的叶飞将军在菲律宾出生,身上流淌着来自菲律宾的母系血统。
早在冰川时期,居住在中国华南地区的部落就通过“陆桥”来到菲律宾群岛。到了15世纪,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商人长期往返中菲两地通商,相当一部分商人在此定居。他们为菲律宾带来丝绸、瓷器和比较先进的农具。直到如今,菲律宾很多食品和蔬菜的名称仍然保留着闽南语的古代发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