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别不好意思求助(1 / 3)
11
别不好意思求助
◎ 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许行的楚国人来到滕国,他和几十个门徒穿着粗麻织成的衣服,靠编草鞋、织席谋生,以能自耕自足、不求他人为乐,并据此指责滕国的国君不明事理。在许行看来,人不能依赖别人,不能向人求助,所以身为一个真正贤明的国君,他既要替老百姓服务,同时还要和老百姓一样自耕自食。如果自己不耕种而要别人供养,那就不能算是贤明的国君。
一个叫陈相的人把许行的所作所为及其主张告诉了孟子。
孟子问陈相:“许行一定只吃自己耕种收获的粮食吗?”
陈相回答:“是的。”
孟子接着又问:“那么,许行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他戴的帽子也是自己做的吗?他做饭的铁甑都是自己亲手浇铸的吗?他耕作用的铁器也都是自己亲手打制的吗?”
陈相说:“不,那些物品是他用米和草鞋交换的。”
孟子说:“既然如此,许行说的那些话就是毫无道理的嘛。”
许行主张自给自足,绝不开口求人,然而,通过孟子的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即使许行竭尽所能去自给自足,他仍然需要与人打交道,用自己种的粮食和编的草鞋去换取生活必需品。生活在社会之中,没有人能完全脱离他人的帮助,从不有求于人。
有的人性格比较内向,遇到难题时,就算再怎么走弯路、浪费时间,也不愿意开口麻烦别人。坚持独立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问题,就应该开口求助于别人。有些事对你来说很难,但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小事一桩,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大胆一点儿,麻烦对方一下呢?
四年前,小宇就读于一所设计学院,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毕业之前,一位来自上海著名企业的总裁来到他所在的大学做了一次演讲。那位总裁的演讲精彩极了,在场的许多学生都受到了鼓舞。小宇听过演讲之后感慨万千,同时也对那位总裁充满了敬佩之情。
这时,小宇忽然很想把自己亲手设计的图纸拿给那位总裁,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些指导意见。可是,他心里很犹豫:“这样做是不是太唐突了?如果我设计得不好,岂不是会被耻笑?”后来,他把心一横:“反正我们素不相识,就算设计得不好,也顶多被奚落几句。怕什么呢?”就这样,他大胆地把图纸递给了那位总裁,并希望他能给自己点评一下。
他把电话留给了那位总裁,几天之后,总裁打来电话,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设计受到了总裁的高度评价,对方还鼓励他继续努力,说他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没过多久,小宇面临毕业实习,而实习地正好在上海。他在上海没有亲戚朋友,唯一认识的就是那位总裁,小宇想让对方帮自己联系一家实习单位,可毕竟只有一面之缘,人家能愿意帮忙吗?小宇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再一次硬着头皮给那位总裁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总裁一口答应了,而且没过几天就通知他去一家著名的设计单位报到。实习期结束的时候,小宇表现出众,实习单位以高薪聘用他留在公司任职。小宇凭借出色的设计,很快就成了公司最器重的精英。
关系是走动出来的,要是你从不找别人帮忙,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当然也不好意思来麻烦你了。
在社交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很耐人寻味,人们称之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总结起来,这种效应说的是:人都喜欢帮助别人的感觉,因此,当你开口求助时,对方不但乐意帮忙,而且还会对你更有好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当时,他想和一位议员建立友好的关系,可不管他怎么示好,对方就是无动于衷。后来,富兰克林想了一个办法——开口向议员借一本绝版书。议员把书借给了富兰克林,更让人意外的是,从那以后,议员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客气,两个人渐渐成了好朋友,议员还表示,如果富兰克林有需要的话,可以尽管开口。
人都是渴望被需要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帮别人一点儿小忙是件很愉快的事。所以说,当你请人帮忙的时候,不是在给别人添麻烦,而是在增进双方的感情。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事都请人帮忙,如果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别给他人添麻烦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为他人着想。另外,总是请别人帮忙,久而久之,难免养成依赖别人的坏习惯,丧失人格上的独立。只要把握好这个度,请人帮忙就没什么难以启齿的。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是万能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互相帮助,这次别人帮了你一把,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你再帮他一把,这样不是很好吗?
◎ 求人办事,脸皮别太薄
出于工作、生活的需要,我们有时候需要找人办事,遇到好说话的人,事情可能很容易就办成了,遇到难缠的人,我们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碰钉子。脸皮薄且做事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总是退缩不前,拉不下脸去争取。
如果我们只能求助于这个人,但对方确实力不从心、爱莫能助,那自然没话说。如果对方只是找理由敷衍你,那你就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来,尽力争取争取。
有一名做销售的下岗女工,在报上看到了一家公司招聘销售业务员的广告,赶忙跑去应聘。结果老板告诉她,她来晚了,招聘工作已结束了。
老板这个说法只是一种借口,其实老板根本没看中她,因为她年纪大了。现在做销售的,尤其是待遇好的公司,大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但这位女工十分想得到这份工作,因为她在另一家公司时推销过这家公司的产品,手里有一定的客户资源,推销起来会比较容易成功,但无论她怎样解释和争取,老板似乎是铁了心不要她。
按常理来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一般人会选择放弃,然而这位女工却没有。她三天两头地去公司,对老板软磨硬泡,一遍遍地介绍自己的营销经历和经验,诚挚地表示愿意为公司效力。但老板懒得理她,甚至多次轰她出去,还告诉门口的保安不准放她进来。
公司她不能去了,她换了另外一种“骚扰”方式,隔三岔五地给老板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尤其是周末或者是节日,她总是少不了献上一个慰问电话或一条祝福的短信。起初老板烦得要命,见是她的电话要么不接,要么骂上一句:“你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不会要你的。”
不管老板怎么说,女工都和颜悦色,从不生气。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老板对她的态度温和起来了,偶尔地还和她聊上一句半句的。 ↑返回顶部↑
别不好意思求助
◎ 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许行的楚国人来到滕国,他和几十个门徒穿着粗麻织成的衣服,靠编草鞋、织席谋生,以能自耕自足、不求他人为乐,并据此指责滕国的国君不明事理。在许行看来,人不能依赖别人,不能向人求助,所以身为一个真正贤明的国君,他既要替老百姓服务,同时还要和老百姓一样自耕自食。如果自己不耕种而要别人供养,那就不能算是贤明的国君。
一个叫陈相的人把许行的所作所为及其主张告诉了孟子。
孟子问陈相:“许行一定只吃自己耕种收获的粮食吗?”
陈相回答:“是的。”
孟子接着又问:“那么,许行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他戴的帽子也是自己做的吗?他做饭的铁甑都是自己亲手浇铸的吗?他耕作用的铁器也都是自己亲手打制的吗?”
陈相说:“不,那些物品是他用米和草鞋交换的。”
孟子说:“既然如此,许行说的那些话就是毫无道理的嘛。”
许行主张自给自足,绝不开口求人,然而,通过孟子的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即使许行竭尽所能去自给自足,他仍然需要与人打交道,用自己种的粮食和编的草鞋去换取生活必需品。生活在社会之中,没有人能完全脱离他人的帮助,从不有求于人。
有的人性格比较内向,遇到难题时,就算再怎么走弯路、浪费时间,也不愿意开口麻烦别人。坚持独立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问题,就应该开口求助于别人。有些事对你来说很难,但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小事一桩,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大胆一点儿,麻烦对方一下呢?
四年前,小宇就读于一所设计学院,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毕业之前,一位来自上海著名企业的总裁来到他所在的大学做了一次演讲。那位总裁的演讲精彩极了,在场的许多学生都受到了鼓舞。小宇听过演讲之后感慨万千,同时也对那位总裁充满了敬佩之情。
这时,小宇忽然很想把自己亲手设计的图纸拿给那位总裁,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些指导意见。可是,他心里很犹豫:“这样做是不是太唐突了?如果我设计得不好,岂不是会被耻笑?”后来,他把心一横:“反正我们素不相识,就算设计得不好,也顶多被奚落几句。怕什么呢?”就这样,他大胆地把图纸递给了那位总裁,并希望他能给自己点评一下。
他把电话留给了那位总裁,几天之后,总裁打来电话,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设计受到了总裁的高度评价,对方还鼓励他继续努力,说他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没过多久,小宇面临毕业实习,而实习地正好在上海。他在上海没有亲戚朋友,唯一认识的就是那位总裁,小宇想让对方帮自己联系一家实习单位,可毕竟只有一面之缘,人家能愿意帮忙吗?小宇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再一次硬着头皮给那位总裁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总裁一口答应了,而且没过几天就通知他去一家著名的设计单位报到。实习期结束的时候,小宇表现出众,实习单位以高薪聘用他留在公司任职。小宇凭借出色的设计,很快就成了公司最器重的精英。
关系是走动出来的,要是你从不找别人帮忙,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当然也不好意思来麻烦你了。
在社交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很耐人寻味,人们称之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总结起来,这种效应说的是:人都喜欢帮助别人的感觉,因此,当你开口求助时,对方不但乐意帮忙,而且还会对你更有好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当时,他想和一位议员建立友好的关系,可不管他怎么示好,对方就是无动于衷。后来,富兰克林想了一个办法——开口向议员借一本绝版书。议员把书借给了富兰克林,更让人意外的是,从那以后,议员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客气,两个人渐渐成了好朋友,议员还表示,如果富兰克林有需要的话,可以尽管开口。
人都是渴望被需要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帮别人一点儿小忙是件很愉快的事。所以说,当你请人帮忙的时候,不是在给别人添麻烦,而是在增进双方的感情。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事都请人帮忙,如果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别给他人添麻烦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为他人着想。另外,总是请别人帮忙,久而久之,难免养成依赖别人的坏习惯,丧失人格上的独立。只要把握好这个度,请人帮忙就没什么难以启齿的。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是万能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互相帮助,这次别人帮了你一把,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你再帮他一把,这样不是很好吗?
◎ 求人办事,脸皮别太薄
出于工作、生活的需要,我们有时候需要找人办事,遇到好说话的人,事情可能很容易就办成了,遇到难缠的人,我们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碰钉子。脸皮薄且做事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总是退缩不前,拉不下脸去争取。
如果我们只能求助于这个人,但对方确实力不从心、爱莫能助,那自然没话说。如果对方只是找理由敷衍你,那你就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来,尽力争取争取。
有一名做销售的下岗女工,在报上看到了一家公司招聘销售业务员的广告,赶忙跑去应聘。结果老板告诉她,她来晚了,招聘工作已结束了。
老板这个说法只是一种借口,其实老板根本没看中她,因为她年纪大了。现在做销售的,尤其是待遇好的公司,大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但这位女工十分想得到这份工作,因为她在另一家公司时推销过这家公司的产品,手里有一定的客户资源,推销起来会比较容易成功,但无论她怎样解释和争取,老板似乎是铁了心不要她。
按常理来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一般人会选择放弃,然而这位女工却没有。她三天两头地去公司,对老板软磨硬泡,一遍遍地介绍自己的营销经历和经验,诚挚地表示愿意为公司效力。但老板懒得理她,甚至多次轰她出去,还告诉门口的保安不准放她进来。
公司她不能去了,她换了另外一种“骚扰”方式,隔三岔五地给老板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尤其是周末或者是节日,她总是少不了献上一个慰问电话或一条祝福的短信。起初老板烦得要命,见是她的电话要么不接,要么骂上一句:“你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不会要你的。”
不管老板怎么说,女工都和颜悦色,从不生气。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老板对她的态度温和起来了,偶尔地还和她聊上一句半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