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面子与原则,哪个更重要?(1 / 3)
07
面子与原则,哪个更重要?
◎ 讲义气要分是非
提起义气,人们通常都会想到“两肋插刀”这个词。什么是两肋插刀呢?难道真的是为了义气甘愿为朋友牺牲,在自己的两边肋骨上各插一把刀吗?这个说法来源于隋唐时期发生在秦琼身上的一段故事。
隋朝末年,山东好汉秦琼在县衙当差。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朝廷认为的“响马”,实则是一群聚啸山林、劫富济贫的义士,很多老百姓将他们视为草莽英雄。
秦叔宝结交的江湖朋友中,就有一些“响马”英雄。秦叔宝接上司抓捕令后,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这些朋友。最后,抓捕行动失败,秦叔宝遭牵连,险些丧命。后来,聚义瓦岗寨的“响马”朋友在登州城奋力抢救秦叔宝,聚义瓦岗,共举义旗。
隋亡后,秦叔宝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名扬天下。后来,说书艺人为歌颂秦叔宝当年帮朋友脱险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义举,就将岔道口附近的村庄称作“两肋庄”,由此产生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神奇故事。因“两肋岔道”的“岔道”与“插刀”谐音,所以随着人们口耳相传,就渐渐演化成“两肋插刀”了。
朋友之间相处需要讲义气,一个人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是非常可贵的。讲义气没错,不过要分清是非,如果毫无原则地讲义气,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不正当的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
小辉和小勇是从小一起玩儿到大的朋友。几天前,小辉与一家饭店的老板起了冲突,事后,他越想越不服气,于是去找小勇,希望他能帮自己出这口气。
小勇问:“你想怎么办?”
小辉说:“那人把我打了一顿,我现在身上还疼呢,必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你的意思是,让我帮你去打架?”
“不是,就去教训他一下,砸店。咱们哥们儿一场,你不会看着我受人欺负吧?讲不讲义气啊?”
小勇原本担心惹事,可小辉说起哥们儿义气,他不好拒绝,只能答应下来。第二天,两个人各持一把铁锤,冲进那家饭店内,将饭店砸了个稀巴烂,然后迅速钻进停放在不远处的车里,逃之夭夭。
饭店老板报了案,不久,小辉和小勇双双被警方拘捕。
义气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朋友之间应当讲义气,但凡事都要有度,盲目义气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自从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袁世凯一直不满足,1915年9月,他又觊觎起皇帝的宝座。为了当上皇帝,他让手下的人制造舆论,说只有封建君主制才能挽救中国,中国需要一个皇帝。
这番言论令举国震惊。此前,梁启超已经看穿了袁世凯的心思,而且当着他的面痛斥:“复辟就等同于叛国!”后来,梁启超还专门写了一篇正义凛然的文章,为的就是揭穿袁世凯的阴谋。
袁世凯收到消息后大惊失色,当时正赶上梁启超的父亲大寿,袁世凯命人送去二十万大洋,表面上说是给梁父庆寿,实则是想收买梁启超,希望他收回那篇文章,不要登报。出乎他意料的是,梁启超声色俱厉地拒绝了那笔钱。
见这一计没成功,袁世凯又生一计,直接派人去跟梁启超说:“你在国外流亡了十多年,如今总算熬出头,过上了太平日子,难道还想再过回以前的生活吗?”这几乎是赤裸裸的威胁了。然而,梁启超毫不畏惧,坦荡地说:“再次流亡也没什么,反正我这方面已经有的是经验了。”
袁世凯这么做,除了威胁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当初,梁启超和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帝变法,实施新政,但只维持了103天,就以失败告终。此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直到袁世凯上台后才把他请回国。
在这件事情上,袁世凯一直自认为有恩于梁启超,所以才会故意重提旧事。但他失策了,梁启超虽然感念他的旧情,但还是把文章发表了。
袁世凯贼心不死,还是于1916年1月1日复辟,登上了帝位。梁启超马上联合蔡锷将军,于云南发起了讨伐袁世凯的正义之战,随后得到了其他各省的积极响应,袁世凯的皇帝只做了83天,就被赶下了台。
站在袁世凯的角度,梁启超所做的事对他来说的确不够讲义气,当初人家为了让他不再受流亡之苦,特地把他从日本请回国,回国后还提拔重用他,他不知恩图报也就罢了,反而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但站在民族正义的立场上,梁启超的做法却是令人钦佩的,他一生效忠真理,堪称后世楷模。
◎ 人情债怎么还?
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别人有恩于你,比如搭救过你,或是在你危难时拉过你,甚至救过你的命等,你一定要报恩,而且还得加倍报,否则就会被指为“知恩不报”“忘恩负义”。
欠人情的一方往往都会尽力报答,可很多时候,无论怎么报答,还是觉得亏欠人家的。相反,另一方不管得到了多少回馈,都心安理得,于是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欠人情的,认为自己一辈子也还不清了,于是就只能以身相报,以命相报。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一个故事: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这段话的意思是,吴起将军去打仗,有个士兵得了毒疮,吴起亲自跪下来给士兵吸脓。士兵的母亲知道以后,哭得很伤心。别人问她:“吴将军为你儿子亲自吸脓,你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反倒哭了,还哭得那么伤心?”
士兵的母亲说:“吴起将军以前也是这样为他爹吸毒脓的,最后他爹战死了。现在吴起为我儿子吸毒脓,我想,他用不了多久也会战死的。”果然,那个士兵为了报答吴起对自己的恩情,在打仗时拼尽全力,奋勇杀敌,最终战死沙场。 ↑返回顶部↑
面子与原则,哪个更重要?
◎ 讲义气要分是非
提起义气,人们通常都会想到“两肋插刀”这个词。什么是两肋插刀呢?难道真的是为了义气甘愿为朋友牺牲,在自己的两边肋骨上各插一把刀吗?这个说法来源于隋唐时期发生在秦琼身上的一段故事。
隋朝末年,山东好汉秦琼在县衙当差。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朝廷认为的“响马”,实则是一群聚啸山林、劫富济贫的义士,很多老百姓将他们视为草莽英雄。
秦叔宝结交的江湖朋友中,就有一些“响马”英雄。秦叔宝接上司抓捕令后,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这些朋友。最后,抓捕行动失败,秦叔宝遭牵连,险些丧命。后来,聚义瓦岗寨的“响马”朋友在登州城奋力抢救秦叔宝,聚义瓦岗,共举义旗。
隋亡后,秦叔宝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名扬天下。后来,说书艺人为歌颂秦叔宝当年帮朋友脱险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义举,就将岔道口附近的村庄称作“两肋庄”,由此产生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神奇故事。因“两肋岔道”的“岔道”与“插刀”谐音,所以随着人们口耳相传,就渐渐演化成“两肋插刀”了。
朋友之间相处需要讲义气,一个人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是非常可贵的。讲义气没错,不过要分清是非,如果毫无原则地讲义气,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不正当的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
小辉和小勇是从小一起玩儿到大的朋友。几天前,小辉与一家饭店的老板起了冲突,事后,他越想越不服气,于是去找小勇,希望他能帮自己出这口气。
小勇问:“你想怎么办?”
小辉说:“那人把我打了一顿,我现在身上还疼呢,必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你的意思是,让我帮你去打架?”
“不是,就去教训他一下,砸店。咱们哥们儿一场,你不会看着我受人欺负吧?讲不讲义气啊?”
小勇原本担心惹事,可小辉说起哥们儿义气,他不好拒绝,只能答应下来。第二天,两个人各持一把铁锤,冲进那家饭店内,将饭店砸了个稀巴烂,然后迅速钻进停放在不远处的车里,逃之夭夭。
饭店老板报了案,不久,小辉和小勇双双被警方拘捕。
义气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朋友之间应当讲义气,但凡事都要有度,盲目义气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自从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袁世凯一直不满足,1915年9月,他又觊觎起皇帝的宝座。为了当上皇帝,他让手下的人制造舆论,说只有封建君主制才能挽救中国,中国需要一个皇帝。
这番言论令举国震惊。此前,梁启超已经看穿了袁世凯的心思,而且当着他的面痛斥:“复辟就等同于叛国!”后来,梁启超还专门写了一篇正义凛然的文章,为的就是揭穿袁世凯的阴谋。
袁世凯收到消息后大惊失色,当时正赶上梁启超的父亲大寿,袁世凯命人送去二十万大洋,表面上说是给梁父庆寿,实则是想收买梁启超,希望他收回那篇文章,不要登报。出乎他意料的是,梁启超声色俱厉地拒绝了那笔钱。
见这一计没成功,袁世凯又生一计,直接派人去跟梁启超说:“你在国外流亡了十多年,如今总算熬出头,过上了太平日子,难道还想再过回以前的生活吗?”这几乎是赤裸裸的威胁了。然而,梁启超毫不畏惧,坦荡地说:“再次流亡也没什么,反正我这方面已经有的是经验了。”
袁世凯这么做,除了威胁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当初,梁启超和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帝变法,实施新政,但只维持了103天,就以失败告终。此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直到袁世凯上台后才把他请回国。
在这件事情上,袁世凯一直自认为有恩于梁启超,所以才会故意重提旧事。但他失策了,梁启超虽然感念他的旧情,但还是把文章发表了。
袁世凯贼心不死,还是于1916年1月1日复辟,登上了帝位。梁启超马上联合蔡锷将军,于云南发起了讨伐袁世凯的正义之战,随后得到了其他各省的积极响应,袁世凯的皇帝只做了83天,就被赶下了台。
站在袁世凯的角度,梁启超所做的事对他来说的确不够讲义气,当初人家为了让他不再受流亡之苦,特地把他从日本请回国,回国后还提拔重用他,他不知恩图报也就罢了,反而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但站在民族正义的立场上,梁启超的做法却是令人钦佩的,他一生效忠真理,堪称后世楷模。
◎ 人情债怎么还?
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别人有恩于你,比如搭救过你,或是在你危难时拉过你,甚至救过你的命等,你一定要报恩,而且还得加倍报,否则就会被指为“知恩不报”“忘恩负义”。
欠人情的一方往往都会尽力报答,可很多时候,无论怎么报答,还是觉得亏欠人家的。相反,另一方不管得到了多少回馈,都心安理得,于是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欠人情的,认为自己一辈子也还不清了,于是就只能以身相报,以命相报。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一个故事: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这段话的意思是,吴起将军去打仗,有个士兵得了毒疮,吴起亲自跪下来给士兵吸脓。士兵的母亲知道以后,哭得很伤心。别人问她:“吴将军为你儿子亲自吸脓,你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反倒哭了,还哭得那么伤心?”
士兵的母亲说:“吴起将军以前也是这样为他爹吸毒脓的,最后他爹战死了。现在吴起为我儿子吸毒脓,我想,他用不了多久也会战死的。”果然,那个士兵为了报答吴起对自己的恩情,在打仗时拼尽全力,奋勇杀敌,最终战死沙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