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春庭鸳草(3 / 4)
“我自然有对。”谢母从容不迫地站起身,“你有月季四季常开,我便有山茶 ‘雪裹开花到春晚’1。 ‘胜春’对 ‘耐冬’,你觉得如何?”
月季对山茶,胜春对耐冬。
众夫人们喃喃琢磨着,都觉得是好对。谢母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居高临下地瞥了眼脸色难看起来的言家娘子,扭头离开了席位。
闲适地走出了众人视线之后,谢母连忙加快脚步,踏着青石小径一路绕至假山之后,那身形快得连后面的侍女都跟不上她。果然,却见在如绦的柳枝尽头、成荫的花树之下,正站着一位青衣的年轻公子,此时听闻脚步声,抬起头来向她微微一笑。
“沈、沈大人!”谢母急匆匆地住了脚步,有些不好意思地抚了抚云鬓,向他颔首,“不知大人这时候上门……真是失态了。”
“是在下唐突了。”沈梒行礼,含笑问道,“方才行至此处,偶然听得夫人们正在斗草……可扰了大家的雅兴?”
“没有没有。”谢母被他那盈盈如水的秀目看着,一时间竟有些脸红,忙道,“若不是大人提醒,我真忘了 ‘胜春’该对个什么。也都是那言家娘子,偏爱斗狠,我若对不出她便真得意了——”
她的话头一顿,忙看了眼沈梒,有些尴尬地道:“哎,都是些后宅妇人们的无趣之事,不提了。这边请。”
沈梒与她一同而行,安慰道:“纵使是才高八斗之人,也有文思堵塞之时。偶尔对不出,也是常事嘛。”
“说的也是。”谢母叹道,“但像大人这般的才子,肯定没有遇到过这种窘境。”
“怎么没有。”沈梒笑道,“不怕夫人笑话。早年我未入仕之时,在江南一带游历,最喜欢参加清谈会。那时年少不知天高地厚,与前辈泰斗同席而坐,经常是被问得哑口无言。”
“真的?”谢母有些惊讶。她只知沈梒少年成名,却不知他还有这段青涩往事,“那、那大人怎么办,不尴尬么?”
“起初也是尴尬的,但后来便摸索出了个法门。”沈梒悠悠笑道,“被问到了不会的,便从容不迫地坐着,故作目下无尘之状,或平静地饮一口茶。旁人不知你不会,只会道你已胸有成竹,或觉此问太过庸俗故而不愿作答。反而会自惭形秽,不再追问了。”
“这……”谢母听着,竟忍不住失笑出声,“真是好法子。”
“夫人见笑了。”沈梒亦笑着,又柔声道,“吟诗颂对,本就是风雅之事。在这种事上争强斗狠,着实失了风骨。若夫人下次在遇到这种情况,不如便静坐饮茶,任旁人去斗便罢,不必突惹烦恼。”
谢母一怔,随即便忍不住大为感动。她们这些后宅夫人们的明争暗斗,在爷们儿们看来都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输了、受了委屈,说给丈夫儿子们听却都无人理解,也无人安慰。
这么多年来,也只有沈梒一人,愿意听她诉说,还给她出主意。
谢母心里软成一团,又是感慨又是感激。
说话间,二人来至堂内,谢母忙着吩咐人奉茶又端来糕点,又取来了那幅《观碑》图,将前后的事情原委说了一遍给沈梒听。沈梒了然,让两个下人展图,自己起身细细地端详起来。
“怎么样?”谢母在旁看着他,轻声问道,“此画可是真迹?”
“唔……”沈梒直起了身,有些无奈地道,“不瞒夫人说,可说是真,也可说是假。”
“这、这是何意?”
“夫人可知 ‘一截成双’之法?”
谢母一怔,心中一凉,顿时明白了。
文人们题词作画多用宣纸,墨水在宣纸上极易渗透,而宣纸又多有五六层之厚。画商为图厚利,一画卖多人,必设法将一幅画揭出若干层。揭层越多,笔墨越淡,每层的原作也比较淡,作伪者便再用宣纸裱数层,墨迹轻淡之处再照样添补,再用熏旧之法使其变旧变暗,真伪便难以分辨。
“夫人细看此处。”沈梒指着画中的一棵老松枝丫道,“这一笔收尾处,最上层墨迹之下偏又多了道浅浅的墨痕,那便是原作的笔迹,作伪者不慎描了出去。但若是不细看,实在难以发现。”
“这……唉。”谢母跌坐了回去,头痛地道,“这样一幅伪作,是没法再送给皇后了。无论如何,还是多谢大人了。”
“区区小事。”沈梒笑道,“以后若有帮得上忙的地方,夫人随时知会。”
谢母连忙道谢,迟疑了下,又问道:“不知——不知让之他最近可好?”
沈梒一怔,抬眼看谢母望着他有些忐忑的样子,顿时心下便明白了。他暗暗叹息了一声,温和道:“让之他最近忙,船坞厂开工在即,很多单子数目需要他亲自过目。但夫人放心,他的衣食都有人照看着。” ↑返回顶部↑
月季对山茶,胜春对耐冬。
众夫人们喃喃琢磨着,都觉得是好对。谢母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居高临下地瞥了眼脸色难看起来的言家娘子,扭头离开了席位。
闲适地走出了众人视线之后,谢母连忙加快脚步,踏着青石小径一路绕至假山之后,那身形快得连后面的侍女都跟不上她。果然,却见在如绦的柳枝尽头、成荫的花树之下,正站着一位青衣的年轻公子,此时听闻脚步声,抬起头来向她微微一笑。
“沈、沈大人!”谢母急匆匆地住了脚步,有些不好意思地抚了抚云鬓,向他颔首,“不知大人这时候上门……真是失态了。”
“是在下唐突了。”沈梒行礼,含笑问道,“方才行至此处,偶然听得夫人们正在斗草……可扰了大家的雅兴?”
“没有没有。”谢母被他那盈盈如水的秀目看着,一时间竟有些脸红,忙道,“若不是大人提醒,我真忘了 ‘胜春’该对个什么。也都是那言家娘子,偏爱斗狠,我若对不出她便真得意了——”
她的话头一顿,忙看了眼沈梒,有些尴尬地道:“哎,都是些后宅妇人们的无趣之事,不提了。这边请。”
沈梒与她一同而行,安慰道:“纵使是才高八斗之人,也有文思堵塞之时。偶尔对不出,也是常事嘛。”
“说的也是。”谢母叹道,“但像大人这般的才子,肯定没有遇到过这种窘境。”
“怎么没有。”沈梒笑道,“不怕夫人笑话。早年我未入仕之时,在江南一带游历,最喜欢参加清谈会。那时年少不知天高地厚,与前辈泰斗同席而坐,经常是被问得哑口无言。”
“真的?”谢母有些惊讶。她只知沈梒少年成名,却不知他还有这段青涩往事,“那、那大人怎么办,不尴尬么?”
“起初也是尴尬的,但后来便摸索出了个法门。”沈梒悠悠笑道,“被问到了不会的,便从容不迫地坐着,故作目下无尘之状,或平静地饮一口茶。旁人不知你不会,只会道你已胸有成竹,或觉此问太过庸俗故而不愿作答。反而会自惭形秽,不再追问了。”
“这……”谢母听着,竟忍不住失笑出声,“真是好法子。”
“夫人见笑了。”沈梒亦笑着,又柔声道,“吟诗颂对,本就是风雅之事。在这种事上争强斗狠,着实失了风骨。若夫人下次在遇到这种情况,不如便静坐饮茶,任旁人去斗便罢,不必突惹烦恼。”
谢母一怔,随即便忍不住大为感动。她们这些后宅夫人们的明争暗斗,在爷们儿们看来都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输了、受了委屈,说给丈夫儿子们听却都无人理解,也无人安慰。
这么多年来,也只有沈梒一人,愿意听她诉说,还给她出主意。
谢母心里软成一团,又是感慨又是感激。
说话间,二人来至堂内,谢母忙着吩咐人奉茶又端来糕点,又取来了那幅《观碑》图,将前后的事情原委说了一遍给沈梒听。沈梒了然,让两个下人展图,自己起身细细地端详起来。
“怎么样?”谢母在旁看着他,轻声问道,“此画可是真迹?”
“唔……”沈梒直起了身,有些无奈地道,“不瞒夫人说,可说是真,也可说是假。”
“这、这是何意?”
“夫人可知 ‘一截成双’之法?”
谢母一怔,心中一凉,顿时明白了。
文人们题词作画多用宣纸,墨水在宣纸上极易渗透,而宣纸又多有五六层之厚。画商为图厚利,一画卖多人,必设法将一幅画揭出若干层。揭层越多,笔墨越淡,每层的原作也比较淡,作伪者便再用宣纸裱数层,墨迹轻淡之处再照样添补,再用熏旧之法使其变旧变暗,真伪便难以分辨。
“夫人细看此处。”沈梒指着画中的一棵老松枝丫道,“这一笔收尾处,最上层墨迹之下偏又多了道浅浅的墨痕,那便是原作的笔迹,作伪者不慎描了出去。但若是不细看,实在难以发现。”
“这……唉。”谢母跌坐了回去,头痛地道,“这样一幅伪作,是没法再送给皇后了。无论如何,还是多谢大人了。”
“区区小事。”沈梒笑道,“以后若有帮得上忙的地方,夫人随时知会。”
谢母连忙道谢,迟疑了下,又问道:“不知——不知让之他最近可好?”
沈梒一怔,抬眼看谢母望着他有些忐忑的样子,顿时心下便明白了。他暗暗叹息了一声,温和道:“让之他最近忙,船坞厂开工在即,很多单子数目需要他亲自过目。但夫人放心,他的衣食都有人照看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