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先生 第102节(3 / 4)
只要想想,都能让人热血沸腾起来。
卫苏点点头,“当然是真的了,只等再商议完善一番,就能够下发政令了。”
“这可太好了。”齐逞不仅抚掌,“这样一来用不了几年,秦国就会兴盛强大起来,有这样的军队,外敌又岂敢入侵?”
卫苏微微一笑,“一切才刚开始,不仅仅是军队,还有装备,民生都要好好发展起来。等到政令下来,就得全靠下面的人好好去实施,一定要让百姓真正懂得政令的好处。你这里的处事方式很好,需要传扬出去。另外我想将你这里作为试点,政令先在这里过一遍,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发现改善,等到没问题了再推广向全国。”
见齐逞不明白试点,卫苏跟他解释了一番,“这是关乎着秦国政令是否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之举,政令的好坏,总是要百姓才能亲身体会的。所以由他们来说对与错,才是最好的方式。只要是对的可以推广到全国,而错处可以改进,以免所有人都蒙受损失。所以,你这里作为试点的话,就必须要好好听取百姓的意见,你可明白了?”
齐逞这才明白卫先生这是对他给予多大的厚望,当即答道:“学生必不负先生所托。”
卫苏一路过来的所见所闻,只有这兰芜县,在卫苏心目中是理想的选择,县令齐逞也是个好的。卫苏将这里定点,也是经过全方位的考虑才决定下来的。
他现在已经想到了,关于收取民意调查之类的办法,那就是派专门的小吏下到百姓中去,听取百姓们的意见,然后整理归纳上交。这样一来,朝中官员自然也就能听得到百姓们的心声。从而在思考问题上,也能将这些建议综合考虑进去。
秦湛接手的秦国是被糟践得千疮百孔,逐渐败落的秦国。如果不以百姓的利益为重,真的很难恢复民生。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支撑,秦国的军队也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最后也逃不过崩塌的命运。所以一定要两手抓,不仅要发展军队,更要发展经济。这些东西最基本的都离不开人手,只要有了人,很多东西也就简单好办了。
现在也不知道谢灼陶瑾二人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如果他们能煽动娄国的百姓来秦,秦国就算是捡了大便宜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卫苏已经有些乏了,这些天连着在各处奔波,身体也有些吃不消。
齐逞见状,便不再说话,只拿了小案几上的一本书轻轻翻看。不多时,卫苏在马车的晃动下,闭上眼小寐起来。
吴兴与吴四叔总算跟着马队到了蜀地,看着四处的山岭,吴兴有些失望。这些山地能种粮食吗?他满心满眼的以为来到了秦国就能有大片的良田土地,结果呢,除了山还是山。
他一不小心将心中的话给说了出来,吴四叔倒是嘿嘿一笑,“既来之则安之,管它那么多。只要有土地,哪里不能种庄稼?况且,其他的不说,光是头三年,官府补贴也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吴兴想想也是,心也渐渐放下来,他们同行的人,一到了秦国境内,一路上就分散到了各个郡县乡里。今日他与四叔也到了地方,以后他们就会在这里安居下来,等待他们的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境地。
早有等候着的小吏走了过来,笑眯眯的跟领队打了个招呼。“人都到了?”
“到了,这是名册,你们清点清点,看看怎么安排。”
那小吏接过名册,来到吴兴他们面前,吴兴瑟缩了一下。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最怕与官府中人打交道,更何况他们还是逃难来的外乡人。
那小吏倒是笑眯眯的,摆摆手,“你们不用害怕,既然来了秦国,那就是秦人了,都是自己人。你们来到这里安顿下来,以后有什么困难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会帮你们反馈给县令大人,县令一定会想法子解决的。对了,我叫田福,有什么事直接找我就行。”
以前的他们可是根本不会跟平民百姓多说一句话,现在不一样了,上头有命令下来。将安抚远来的娄国人做为奖赏升职的任务,也就是说他们安顿下来多少娄国人,如果能让人死心塌地留下来,他们得到的奖赏不会少。
为了未来的升官发财,他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
吴四叔见他笑得和气,心头也放松了一些,连连点头应是。
知道这些人一时间放开也不可能,反正以后接触的时日还长,慢慢来呗,总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反正既然来了,就绝对没有再离开的可能。
第143章
“来来来!过来记录名册, 报上自家大人孩子的人数,就能领到半月之粮了。等会儿还要带你们去村里安顿下来。”田福说道。
吴兴四下里张望一眼,与他们同队的还有十几户人家。听了这话, 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知道该不该行动。
吴四叔也瞅了瞅,下决心上前一步道:“我先来。”
吴兴小心的拉了拉他的衣角,示意他莫要当出头鸟, 吴四叔却没有当一回事, 径直走上前去。
田福执笔,“什么名字?家中还有几口人?” ↑返回顶部↑
卫苏点点头,“当然是真的了,只等再商议完善一番,就能够下发政令了。”
“这可太好了。”齐逞不仅抚掌,“这样一来用不了几年,秦国就会兴盛强大起来,有这样的军队,外敌又岂敢入侵?”
卫苏微微一笑,“一切才刚开始,不仅仅是军队,还有装备,民生都要好好发展起来。等到政令下来,就得全靠下面的人好好去实施,一定要让百姓真正懂得政令的好处。你这里的处事方式很好,需要传扬出去。另外我想将你这里作为试点,政令先在这里过一遍,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发现改善,等到没问题了再推广向全国。”
见齐逞不明白试点,卫苏跟他解释了一番,“这是关乎着秦国政令是否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之举,政令的好坏,总是要百姓才能亲身体会的。所以由他们来说对与错,才是最好的方式。只要是对的可以推广到全国,而错处可以改进,以免所有人都蒙受损失。所以,你这里作为试点的话,就必须要好好听取百姓的意见,你可明白了?”
齐逞这才明白卫先生这是对他给予多大的厚望,当即答道:“学生必不负先生所托。”
卫苏一路过来的所见所闻,只有这兰芜县,在卫苏心目中是理想的选择,县令齐逞也是个好的。卫苏将这里定点,也是经过全方位的考虑才决定下来的。
他现在已经想到了,关于收取民意调查之类的办法,那就是派专门的小吏下到百姓中去,听取百姓们的意见,然后整理归纳上交。这样一来,朝中官员自然也就能听得到百姓们的心声。从而在思考问题上,也能将这些建议综合考虑进去。
秦湛接手的秦国是被糟践得千疮百孔,逐渐败落的秦国。如果不以百姓的利益为重,真的很难恢复民生。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支撑,秦国的军队也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最后也逃不过崩塌的命运。所以一定要两手抓,不仅要发展军队,更要发展经济。这些东西最基本的都离不开人手,只要有了人,很多东西也就简单好办了。
现在也不知道谢灼陶瑾二人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如果他们能煽动娄国的百姓来秦,秦国就算是捡了大便宜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卫苏已经有些乏了,这些天连着在各处奔波,身体也有些吃不消。
齐逞见状,便不再说话,只拿了小案几上的一本书轻轻翻看。不多时,卫苏在马车的晃动下,闭上眼小寐起来。
吴兴与吴四叔总算跟着马队到了蜀地,看着四处的山岭,吴兴有些失望。这些山地能种粮食吗?他满心满眼的以为来到了秦国就能有大片的良田土地,结果呢,除了山还是山。
他一不小心将心中的话给说了出来,吴四叔倒是嘿嘿一笑,“既来之则安之,管它那么多。只要有土地,哪里不能种庄稼?况且,其他的不说,光是头三年,官府补贴也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吴兴想想也是,心也渐渐放下来,他们同行的人,一到了秦国境内,一路上就分散到了各个郡县乡里。今日他与四叔也到了地方,以后他们就会在这里安居下来,等待他们的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境地。
早有等候着的小吏走了过来,笑眯眯的跟领队打了个招呼。“人都到了?”
“到了,这是名册,你们清点清点,看看怎么安排。”
那小吏接过名册,来到吴兴他们面前,吴兴瑟缩了一下。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最怕与官府中人打交道,更何况他们还是逃难来的外乡人。
那小吏倒是笑眯眯的,摆摆手,“你们不用害怕,既然来了秦国,那就是秦人了,都是自己人。你们来到这里安顿下来,以后有什么困难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会帮你们反馈给县令大人,县令一定会想法子解决的。对了,我叫田福,有什么事直接找我就行。”
以前的他们可是根本不会跟平民百姓多说一句话,现在不一样了,上头有命令下来。将安抚远来的娄国人做为奖赏升职的任务,也就是说他们安顿下来多少娄国人,如果能让人死心塌地留下来,他们得到的奖赏不会少。
为了未来的升官发财,他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
吴四叔见他笑得和气,心头也放松了一些,连连点头应是。
知道这些人一时间放开也不可能,反正以后接触的时日还长,慢慢来呗,总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反正既然来了,就绝对没有再离开的可能。
第143章
“来来来!过来记录名册, 报上自家大人孩子的人数,就能领到半月之粮了。等会儿还要带你们去村里安顿下来。”田福说道。
吴兴四下里张望一眼,与他们同队的还有十几户人家。听了这话, 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知道该不该行动。
吴四叔也瞅了瞅,下决心上前一步道:“我先来。”
吴兴小心的拉了拉他的衣角,示意他莫要当出头鸟, 吴四叔却没有当一回事, 径直走上前去。
田福执笔,“什么名字?家中还有几口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