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先生 第101节(3 / 4)
听他说完经历,卫苏笑了,“之前你的经历也没白费。我一向主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游历列国,途中所见所闻,便是你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
卫苏这话让齐逞宽解了不少。拱手道:“先生之言有理,多谢先生一番话语,让学生如醍醐灌顶,学生明白了。”
卫苏点点头,说起来此地的目的,“我来主要是想了解朝堂之上颁发下来的政令,作为地方可有落实,或者说朝堂政令可有什么为难之处?”
“这?先生说的是?”齐逞不明其意。不知道卫苏说得是哪一桩。
卫苏笑道:“之前大王下达王令,凡十六以上,六十以下男子农闲训练之事,齐大人可有安排?”
齐逞明白过来,松了一口气,说起正事来他当然不敢怠慢,忙点头道:“此地位于王都附近,因此朝堂的政令一下来,我们这里都会第一时间接收到。此时学生已经颁发了告示下去了,还专门安排了官差去乡里一条一条逐字逐句的解释清楚。”
“哦?”卫苏诧异。
齐逞以为卫苏不明他的意思,不好意思的笑着解释道:“这个,官衙颁发下去的告示,很多的乡民都不懂。以前都是请各乡绅耆老前来官衙,让他们知道政令告示,回去后再告知百姓。可是这样也有弊端,一来怕乡绅耆老无法理解,回去后更是说不清楚造成民不知令。二来,很多乡民对于政令这些根本就不重视,认为这都是官员之事,与他们无关。所以学生走访以后发现这个问题,便做出了一些改变。”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看了一眼卫苏,见他聚精会神的听他所言。便放下心来继续说道:“于是,除了让乡绅耆老告知与民,我还派出衙门官差,到乡里去,亲自给百姓们解说清楚,让他们真正能了解朝堂的政令。”
卫苏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没有开口说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先生可以放心,关于训练之事,兰芜县之内的百姓都已经一清二楚。已经有乡民开始编伍,只等着农忙一过,就开始着手组织人手训练。”
卫苏听得十分满意,齐逞能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这点是卫苏最为欣赏的。现在的很多官员,总是带着高人一等的姿态,不能融入到百姓中,不了解百姓的意愿,这样的人又如何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
“那么百姓可对此政令有怨言?”卫苏倾身问道。这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齐逞摇摇头,“这倒没有听说。”
如果真有什么怨言,下面的小吏也会跟他反馈的。他也不至于不知道。
不过想来也不可能有什么怨言。他还特意问过的,这条政令一下,百姓们可都高兴无比。农闲之时本就无所事事,让他们操练也无甚紧要。最重要的是,朝廷还有补偿,但凡操练之人还能有粮有肉管饱,单单是这样,就能让大多数的百姓趋之若鹜了。
“也好,今日我主要下来体察民情,还是要走访一番的。不知齐大人是否愿意与我同行?”卫苏询问道。
“求之不得。”齐逞欣然同意。卫苏要调查民情,他于心无愧,当然愿意了。当即换下官服与卫苏一道同行。
有齐逞这个向导,一路倒也不无聊,齐逞说了一些地方上的事,卫苏都饶有兴致的听着。不时也会询问上两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齐逞从卫苏的话中也得到了一些不错的见解和建议,往往都是一针见血。齐逞听得连连点头,不由得暗暗记下来,方便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借鉴。
对于齐逞的态度,卫苏十分欣赏,他也是听说了齐逞为官的口碑不错,这才找上门来。像其他的郡县,他也就是在百姓中间暗地里调查,根本就没有惊动官府。
兰芜县东阳村村头的一颗槐树下,一大群人都挤在树下,围着中间一个官差小吏,似乎在听他说些什么。
等到小吏说完了,人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那小吏也不着急,他说了半天,早就口干舌燥起来。这时人群中有人送过来一葫芦瓢的凉水,“赵小哥,说渴了吧?来来来,先喝点水。”
小吏脸上笑开了花,道了声谢才接过来,“还是周大伯最体谅人,这么半天,总算是喝上一口水了。”
这要换做以前,身为官差的小吏岂会与百姓混做一堆?因为每每官差一下来就是催收税收,或者服劳役。百姓一见到他们便如同见鬼一般,躲都躲不及,又哪里会主动听他说话,还送上水来。
现在齐大人上任以来,每每有什么官府告令,都会派他们走访乡里,给百姓解说个清楚明白。时间一长,自然也就混了个眼熟。
一开始百姓还以为是来催债的,哪里知道这次不一样。这些官差个个都和颜悦色,只是宣布了县令大人的告示,然后什么都没做就走了。众人都诧异,这是怎么了?他们什么时候转性子了?
到后来,经常见到他们下来普及官府政令,或者是劝农劝桑之类的。一来二去,与众人混得熟了,自然大家都亲热了不少。
“我说赵小哥,你喝完了继续再说说,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啊?你能不能催催县令大人,让他快些安排。我们早早将地里的活计赶完了,都盼着呢。”有个年轻人说道。 ↑返回顶部↑
卫苏这话让齐逞宽解了不少。拱手道:“先生之言有理,多谢先生一番话语,让学生如醍醐灌顶,学生明白了。”
卫苏点点头,说起来此地的目的,“我来主要是想了解朝堂之上颁发下来的政令,作为地方可有落实,或者说朝堂政令可有什么为难之处?”
“这?先生说的是?”齐逞不明其意。不知道卫苏说得是哪一桩。
卫苏笑道:“之前大王下达王令,凡十六以上,六十以下男子农闲训练之事,齐大人可有安排?”
齐逞明白过来,松了一口气,说起正事来他当然不敢怠慢,忙点头道:“此地位于王都附近,因此朝堂的政令一下来,我们这里都会第一时间接收到。此时学生已经颁发了告示下去了,还专门安排了官差去乡里一条一条逐字逐句的解释清楚。”
“哦?”卫苏诧异。
齐逞以为卫苏不明他的意思,不好意思的笑着解释道:“这个,官衙颁发下去的告示,很多的乡民都不懂。以前都是请各乡绅耆老前来官衙,让他们知道政令告示,回去后再告知百姓。可是这样也有弊端,一来怕乡绅耆老无法理解,回去后更是说不清楚造成民不知令。二来,很多乡民对于政令这些根本就不重视,认为这都是官员之事,与他们无关。所以学生走访以后发现这个问题,便做出了一些改变。”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看了一眼卫苏,见他聚精会神的听他所言。便放下心来继续说道:“于是,除了让乡绅耆老告知与民,我还派出衙门官差,到乡里去,亲自给百姓们解说清楚,让他们真正能了解朝堂的政令。”
卫苏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没有开口说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先生可以放心,关于训练之事,兰芜县之内的百姓都已经一清二楚。已经有乡民开始编伍,只等着农忙一过,就开始着手组织人手训练。”
卫苏听得十分满意,齐逞能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这点是卫苏最为欣赏的。现在的很多官员,总是带着高人一等的姿态,不能融入到百姓中,不了解百姓的意愿,这样的人又如何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
“那么百姓可对此政令有怨言?”卫苏倾身问道。这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齐逞摇摇头,“这倒没有听说。”
如果真有什么怨言,下面的小吏也会跟他反馈的。他也不至于不知道。
不过想来也不可能有什么怨言。他还特意问过的,这条政令一下,百姓们可都高兴无比。农闲之时本就无所事事,让他们操练也无甚紧要。最重要的是,朝廷还有补偿,但凡操练之人还能有粮有肉管饱,单单是这样,就能让大多数的百姓趋之若鹜了。
“也好,今日我主要下来体察民情,还是要走访一番的。不知齐大人是否愿意与我同行?”卫苏询问道。
“求之不得。”齐逞欣然同意。卫苏要调查民情,他于心无愧,当然愿意了。当即换下官服与卫苏一道同行。
有齐逞这个向导,一路倒也不无聊,齐逞说了一些地方上的事,卫苏都饶有兴致的听着。不时也会询问上两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齐逞从卫苏的话中也得到了一些不错的见解和建议,往往都是一针见血。齐逞听得连连点头,不由得暗暗记下来,方便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借鉴。
对于齐逞的态度,卫苏十分欣赏,他也是听说了齐逞为官的口碑不错,这才找上门来。像其他的郡县,他也就是在百姓中间暗地里调查,根本就没有惊动官府。
兰芜县东阳村村头的一颗槐树下,一大群人都挤在树下,围着中间一个官差小吏,似乎在听他说些什么。
等到小吏说完了,人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那小吏也不着急,他说了半天,早就口干舌燥起来。这时人群中有人送过来一葫芦瓢的凉水,“赵小哥,说渴了吧?来来来,先喝点水。”
小吏脸上笑开了花,道了声谢才接过来,“还是周大伯最体谅人,这么半天,总算是喝上一口水了。”
这要换做以前,身为官差的小吏岂会与百姓混做一堆?因为每每官差一下来就是催收税收,或者服劳役。百姓一见到他们便如同见鬼一般,躲都躲不及,又哪里会主动听他说话,还送上水来。
现在齐大人上任以来,每每有什么官府告令,都会派他们走访乡里,给百姓解说个清楚明白。时间一长,自然也就混了个眼熟。
一开始百姓还以为是来催债的,哪里知道这次不一样。这些官差个个都和颜悦色,只是宣布了县令大人的告示,然后什么都没做就走了。众人都诧异,这是怎么了?他们什么时候转性子了?
到后来,经常见到他们下来普及官府政令,或者是劝农劝桑之类的。一来二去,与众人混得熟了,自然大家都亲热了不少。
“我说赵小哥,你喝完了继续再说说,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啊?你能不能催催县令大人,让他快些安排。我们早早将地里的活计赶完了,都盼着呢。”有个年轻人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