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钢琴协奏曲_第89章(2 / 2)
于是他点点头道:“好。”
第一百零九章
距讲座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学校的小演奏厅里已经挤满了人。几天前校方把讲座的海报贴出来后,这个消息就迅速传开了去,今天慕名而来的不止是本校师生,还有从外校赶来的师生以及一些抱着侥幸心理想趁机采访秦海鸥和谭硕的媒体。讲座的时间定在下午两点半,一部分学生吃完午饭就提前到演奏厅占座,却不料比他们早的大有人在,演奏厅里竟只剩下最后几排座位还空着,而这几排座位也很快被人占满,此后进来的人只能往当中和靠墙的几条过道里填。
于是,当秦海鸥和谭硕走上讲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演奏厅的观众席上座无虚席,所有的过道从前往后挤满了整整齐齐席地而坐的学生,连个下脚之处都没留下,从观众席的最后一排到后墙之间也站满了人,导致入口处的两扇门无法合上,还有许多进不了门的学生,就在门外垫着脚尖往里张望。
这个多功能的演奏厅只有约四百个座位,平日里主要供在校师生教学、排练或是进行小型的内部演出时使用,有时也会安排大师课。这时,演奏厅里满满当当全是人,越发显得空间局促、观众热情高涨。负责安排讲座的老师一见这阵仗,顿时后悔选错了场地,他们料到了这场讲座会很受欢迎,却没料到会来这么多的人,连外校的师生也来了,早知如此,就该在学校的大礼堂里来办。
不过这时后悔已经晚了,秦海鸥刚一露面,台下的掌声和叫声就炸成了一片,放眼望去到处是拿起相机或手机拍照的学生。音乐会上的观众再怎样兴奋,也会顾及当时的场合和相应的礼仪,但这是学校组织的校内活动,秦海鸥又在这些学生们的心中拥有绝对的偶像地位,因此大家只顾尽情表达见到他时的激动之情,沸腾的局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被主持讲座的老师平息下来。
谭硕跟在秦海鸥后面上了台,见到这场面就本能地想往后缩。但在这小小的演奏厅里,讲台和观众席之间几乎没有距离,谭硕一上台就看见了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正中的王一夫和杨其声,其余的每一张脸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站在讲台上的只有他、秦海鸥和客串主持的老师,根本没有可以让他暂且躲一躲的地方。
主持讲座的是作曲系的系主任,好容易让大家安静下来后,就先讲了一段简短的开场白,并介绍了台上的两位主讲人。介绍时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待掌声终于停歇,按照事先商定的顺序,接下来就该由谭硕开讲。
谭硕拿起手中的话筒,望着台下,干巴巴地打了个招呼:“大家好。”然后顿了顿,接着就道,“下面我先讲讲这个作品。”
此言一出,正准备转身的秦海鸥不由也停顿了一下。他知道谭硕其实已经事先准备好了几句开场白,内容大致是感谢校方的邀请之类,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为此还特意征求过他的意见。可刚才谭硕竟直接把这段话跳过了,可见此人颇为紧张。秦海鸥有点想笑,只好忍住,他倒不担心谭硕的紧张会引发任何尴尬——自己的手中还有一个话筒,即使出现意外,他也能立刻帮谭硕将局面兜回来——他只是觉得谭硕这样子实在罕见,风水轮流转,如今总算也轮到这家伙紧张一回。
谭硕说完后就看看秦海鸥,后者会意,转身向一旁的钢琴走去。这个所谓的讲台就是演奏厅里的舞台,平常演出时偶尔会显得拥挤,可对于一个讲座来说却是绰绰有余,尽管台上安放着电脑、音响、投影、座椅和一台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但眼下却是整个演奏厅中最宽敞的地方。根据两人事先商量好的,谭硕讲解时,秦海鸥会在钢琴上对他所讲的段落进行演示,以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
那边秦海鸥在钢琴前坐好,这边谭硕便开始了。身为过来人,谭硕很清楚学生们想听什么,关于作品的创作,一般不外乎主题是如何写就的、作品的特色与创新,以及对一些重要段落的分析等等。谭硕不多废话,就从主题的创作讲起,先播放了一些采风时收集的典型民歌素材,将其投影出来,然后逐步讲解这些民间音乐的特点,如何提取其关键要素运用到主题的创作中,主题又是怎样生成和发展变化的,每个环节都讲到了。台下的学生起初是抱着对这位神秘作曲家的好奇在听他说话,但很快,他们就被谭硕所讲的内容吸引住了,好奇心化作了求知欲,不少人都掏出本子来记笔记。他们发现谭硕在分析自己的作品时始终表现出一种朴实平易的态度,面对重点总是直接将最根本和关键的部分剖开,毫无保留,没一点含糊——简言之,谭硕的讲解务实、高效,全都是干货。
秦海鸥见谭硕终于放松下来,越讲越投入,性格中的幽默不经意流露,把台下逗笑,不由觉得很怀念。他仿佛回到了米粉店的小楼上,看谭硕捧着谱子耐心讲解,兴致勃勃地同他讨论,那时他就发现,谭硕其实是很乐意与人分享音乐的,只不过多年的隐忍与其天性相逆,让他把日子生生割裂成两个不相干的部分,过得失意又热忱,绝望又倔强。但此刻这种矛盾感却已从谭硕的身上彻底消失了,他神采奕奕地站在台上,把由心血凝结的感悟毫不吝啬地播撒出去,那如数家珍的模样专注而诚挚,极其生动充满魅力,全场鸦雀无声地听他讲课,所有人的思维都被他牵引,秦海鸥知道,这才是谭硕原本该有的样子。
秦海鸥坐在钢琴前,配合着谭硕的讲解演奏了一些片段,谭硕不需要时,他就转过来认真听讲,看上去就像是学生中的一员。等谭硕全部讲完,秦海鸥又从演奏的角度讲了对这个作品的理解,此外,他在进行音乐处理时曾遇到的困难,思考和解决的过程,还有重要的心得体会,也都选了印象深刻的展示出来。他一边讲,一边在钢琴上演示,弹到谭硕反复修改过的地方,就顺便停下来讲讲修改前后的区别和对应的演奏变化。台下的学生边听他讲,边见他弹,这才领略到他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对细节的打磨和钻研到了何种程度,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而随着秦海鸥的讲解逐渐深入,他所讲的内容与谭硕所讲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彼此呼应,也终于让大家明白了这个作品能获得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创作者与演奏者的一次完美配合——作曲家有了演奏家的帮助,可以随时对作品进行试奏和调整,让作品自诞生之初就适于舞台演奏,而演奏家由于全程参与和切身体验了作品的创作过程,也自然对作品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演绎起作品来更加得心应手。两个挚爱音乐的灵魂在此过程中彼此碰撞,高度融合,才使得作品也有了灵魂,发出动人心魄的生命之音。
这样的一场讲座,无论是作曲专业还是演奏专业的学生都觉得受益匪浅。两人先后讲完,讲座便进入最后的提问环节,只见主持老师话音刚落,台下就有数不清的手举起来,这个机会实属难得,谁也不想错过。 ↑返回顶部↑
第一百零九章
距讲座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学校的小演奏厅里已经挤满了人。几天前校方把讲座的海报贴出来后,这个消息就迅速传开了去,今天慕名而来的不止是本校师生,还有从外校赶来的师生以及一些抱着侥幸心理想趁机采访秦海鸥和谭硕的媒体。讲座的时间定在下午两点半,一部分学生吃完午饭就提前到演奏厅占座,却不料比他们早的大有人在,演奏厅里竟只剩下最后几排座位还空着,而这几排座位也很快被人占满,此后进来的人只能往当中和靠墙的几条过道里填。
于是,当秦海鸥和谭硕走上讲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演奏厅的观众席上座无虚席,所有的过道从前往后挤满了整整齐齐席地而坐的学生,连个下脚之处都没留下,从观众席的最后一排到后墙之间也站满了人,导致入口处的两扇门无法合上,还有许多进不了门的学生,就在门外垫着脚尖往里张望。
这个多功能的演奏厅只有约四百个座位,平日里主要供在校师生教学、排练或是进行小型的内部演出时使用,有时也会安排大师课。这时,演奏厅里满满当当全是人,越发显得空间局促、观众热情高涨。负责安排讲座的老师一见这阵仗,顿时后悔选错了场地,他们料到了这场讲座会很受欢迎,却没料到会来这么多的人,连外校的师生也来了,早知如此,就该在学校的大礼堂里来办。
不过这时后悔已经晚了,秦海鸥刚一露面,台下的掌声和叫声就炸成了一片,放眼望去到处是拿起相机或手机拍照的学生。音乐会上的观众再怎样兴奋,也会顾及当时的场合和相应的礼仪,但这是学校组织的校内活动,秦海鸥又在这些学生们的心中拥有绝对的偶像地位,因此大家只顾尽情表达见到他时的激动之情,沸腾的局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被主持讲座的老师平息下来。
谭硕跟在秦海鸥后面上了台,见到这场面就本能地想往后缩。但在这小小的演奏厅里,讲台和观众席之间几乎没有距离,谭硕一上台就看见了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正中的王一夫和杨其声,其余的每一张脸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站在讲台上的只有他、秦海鸥和客串主持的老师,根本没有可以让他暂且躲一躲的地方。
主持讲座的是作曲系的系主任,好容易让大家安静下来后,就先讲了一段简短的开场白,并介绍了台上的两位主讲人。介绍时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待掌声终于停歇,按照事先商定的顺序,接下来就该由谭硕开讲。
谭硕拿起手中的话筒,望着台下,干巴巴地打了个招呼:“大家好。”然后顿了顿,接着就道,“下面我先讲讲这个作品。”
此言一出,正准备转身的秦海鸥不由也停顿了一下。他知道谭硕其实已经事先准备好了几句开场白,内容大致是感谢校方的邀请之类,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为此还特意征求过他的意见。可刚才谭硕竟直接把这段话跳过了,可见此人颇为紧张。秦海鸥有点想笑,只好忍住,他倒不担心谭硕的紧张会引发任何尴尬——自己的手中还有一个话筒,即使出现意外,他也能立刻帮谭硕将局面兜回来——他只是觉得谭硕这样子实在罕见,风水轮流转,如今总算也轮到这家伙紧张一回。
谭硕说完后就看看秦海鸥,后者会意,转身向一旁的钢琴走去。这个所谓的讲台就是演奏厅里的舞台,平常演出时偶尔会显得拥挤,可对于一个讲座来说却是绰绰有余,尽管台上安放着电脑、音响、投影、座椅和一台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但眼下却是整个演奏厅中最宽敞的地方。根据两人事先商量好的,谭硕讲解时,秦海鸥会在钢琴上对他所讲的段落进行演示,以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
那边秦海鸥在钢琴前坐好,这边谭硕便开始了。身为过来人,谭硕很清楚学生们想听什么,关于作品的创作,一般不外乎主题是如何写就的、作品的特色与创新,以及对一些重要段落的分析等等。谭硕不多废话,就从主题的创作讲起,先播放了一些采风时收集的典型民歌素材,将其投影出来,然后逐步讲解这些民间音乐的特点,如何提取其关键要素运用到主题的创作中,主题又是怎样生成和发展变化的,每个环节都讲到了。台下的学生起初是抱着对这位神秘作曲家的好奇在听他说话,但很快,他们就被谭硕所讲的内容吸引住了,好奇心化作了求知欲,不少人都掏出本子来记笔记。他们发现谭硕在分析自己的作品时始终表现出一种朴实平易的态度,面对重点总是直接将最根本和关键的部分剖开,毫无保留,没一点含糊——简言之,谭硕的讲解务实、高效,全都是干货。
秦海鸥见谭硕终于放松下来,越讲越投入,性格中的幽默不经意流露,把台下逗笑,不由觉得很怀念。他仿佛回到了米粉店的小楼上,看谭硕捧着谱子耐心讲解,兴致勃勃地同他讨论,那时他就发现,谭硕其实是很乐意与人分享音乐的,只不过多年的隐忍与其天性相逆,让他把日子生生割裂成两个不相干的部分,过得失意又热忱,绝望又倔强。但此刻这种矛盾感却已从谭硕的身上彻底消失了,他神采奕奕地站在台上,把由心血凝结的感悟毫不吝啬地播撒出去,那如数家珍的模样专注而诚挚,极其生动充满魅力,全场鸦雀无声地听他讲课,所有人的思维都被他牵引,秦海鸥知道,这才是谭硕原本该有的样子。
秦海鸥坐在钢琴前,配合着谭硕的讲解演奏了一些片段,谭硕不需要时,他就转过来认真听讲,看上去就像是学生中的一员。等谭硕全部讲完,秦海鸥又从演奏的角度讲了对这个作品的理解,此外,他在进行音乐处理时曾遇到的困难,思考和解决的过程,还有重要的心得体会,也都选了印象深刻的展示出来。他一边讲,一边在钢琴上演示,弹到谭硕反复修改过的地方,就顺便停下来讲讲修改前后的区别和对应的演奏变化。台下的学生边听他讲,边见他弹,这才领略到他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对细节的打磨和钻研到了何种程度,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而随着秦海鸥的讲解逐渐深入,他所讲的内容与谭硕所讲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彼此呼应,也终于让大家明白了这个作品能获得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创作者与演奏者的一次完美配合——作曲家有了演奏家的帮助,可以随时对作品进行试奏和调整,让作品自诞生之初就适于舞台演奏,而演奏家由于全程参与和切身体验了作品的创作过程,也自然对作品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演绎起作品来更加得心应手。两个挚爱音乐的灵魂在此过程中彼此碰撞,高度融合,才使得作品也有了灵魂,发出动人心魄的生命之音。
这样的一场讲座,无论是作曲专业还是演奏专业的学生都觉得受益匪浅。两人先后讲完,讲座便进入最后的提问环节,只见主持老师话音刚落,台下就有数不清的手举起来,这个机会实属难得,谁也不想错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