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3 / 4)
“可是民众已经相信这是一场大捷……”奉命传令的军官为难地说道,这是陆军部让他传达的密令,正副两位部长都不愿意用书面命令说明这个难处,所以只能用口头传达。
“我不知道制宪会议的难处,不过身为陆军军官,我必须要为将士们的安危考虑,而这个对易师长他们来说更重要,怎么可以让他们还在李军长的手下效力?”相比易猛,唐德生显得比较冷静:“当初新军就是一味遮掩,为了所谓的‘大局’讳败为胜,为败军之将开脱,最后把敢说话的人全推去闯军那边了,自己也不反省检讨;他们已经把大半个中国丢给李顺了,难道我们还要把剩下半个也丢掉吗?”
在两位将军面前,传令的军官显得非常局促,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再三声明陆军部也有顾虑,担心说出实情会打击民众对胜利的信心。
“这是需要陆军部考虑的吗?”不知道什么任红城也走进来,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诧异,反问那个陆军部的军官:“什么时候需要陆军部考虑民心了?你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汰弱留强,如何打胜仗吗?”
“任大夫。”
易猛和唐德生一起向制宪会议的代表行礼。
“我不会干涉任何军务,不过如果有军方人员在讨论如何欺瞒民众,那我就要过问了。”任红城看着脸色苍白的陆军部军官,向他和两位师长仔细询问了一番事情的来龙去脉。
“既然没有陆军部的书面命令,而且易师长和唐师长都没有答应,那陆军部这件事我就不汇报了,我就当陆军部是犯了一个错,他们在没有搞清楚黄池战役的经过前就过早地下发了勋章了嘉奖令。”任红城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逼迫太甚,就告诉那个陆军部的使者:“不过若是以后我又听说陆军部有类似的行为,或是因为唐师长和易师长因为不愿闭口不言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话,我一定会在制宪会议上要求弹劾临时陆军部。”
陆军部的军官敬礼退下,唐德生和易猛正要向任红城表示感激,任红城却抢先说道:“不必谢我,纸包不住火,这事迟早会被媒体知道,到时候若是大家发现欺骗民众的事也有我一份,那我就算是前途尽毁了。易师长不想在李军长手下白白送死,我也不想替他背黑锅。”
对任红城来说,黄石集团的势力对他仕途并不构成决定性影响,他没有必要去讨好李云睿,接着任红城就把还在淳化的一个记者找来,还让易猛和自己一起见这位记者:“我有一个独家新闻给你。”
……
南明百姓还沉浸在黄池大捷的喜悦中时,泉州新报就突然发行号外,一个从淳化赶回的战地记者指责陆军部公然对全体国民撒谎(任红城还没有告诉他陆军部曾经企图收买易猛),试图把一场惨败美化成大捷,同时企图让更多的志愿士兵被无能的军官带去送死。
战地记者手中有对易猛和其他众多公仆师军官的采访记录,他们关于黄池之战的描述与之前陆军声称的明显不符,这当然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随后陆军部也支支吾吾不肯明确回答媒体记者的疑问,这中态度当然更加令人生疑,很快制宪会议就开始介入,要陆军部的军官到议会接受公开咨询。
一个陆军部军官奉命前去应付制宪会议的咨询,临时陆军部部长命令这位军官一定要把本部门撇清。归根结底这不是陆军部的错,正副部长都觉得任红城说的不错,民心不需要他们关心,而任命这位军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有一个齐国公的姨夫,陆军部相信民众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但是如果继续隐瞒下去那将来就不容易说清了(陆军部认为隐瞒住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任红城已经知道了,陆军部又不可能命令下令淳化的陆军杀人灭口;其次媒体兴趣被调动起来后,迟早会打探个水落石出;最后易猛也不肯配合掩盖)。若只是一个顺水人情,陆军部不想得罪齐国公,但现在事情已经闹大了,陆军部相信齐国公一定也能体谅自己的难处:这确实已经不是陆军部能帮他妻甥掩盖住的了。
因此面对制宪会议的询问时,这位军官在众多议员和旁听记者的面前,虽然还是坚称黄池大捷的真实性可能存在,但他满口都是:李军长如何、如何自称,李军长如何、如何汇报;而这些自称和汇报陆军部都还在核实过程中——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否认黄池大捷没有发生。
当被问到第七军有何反应时,陆军部代表还声称易猛的第十三师和赵宁的第十四师都已经提交报告,他们都坚决要求脱离李军长的指挥,至于为什么会在大捷后发生这种事,陆军部代表说他们也很奇怪,所以已经派人前往一线询问——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宣布存在黄池惨败的可能性。
这种发言当然导致舆论哗然,不久后有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前线传来,对后方报道感到迷惑的战地记者不止一个,他们在前方打探到的消息明显和后方的报道不符合,这些记者送回来的消息中还有来自顺军渠道的。
眼见事情变得越来越明朗,制宪会议的党派领袖一个个也坐卧不宁,继续让李军长干下去显然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前途受到威胁,不过若是单纯为了选票就收拾了齐国公的妻甥,那说不定又会让齐国公觉得他们在抢班夺权——三大党党魁都觉得各省才把军法审判权收回来没有多久,就又要剥夺齐国公近亲的兵权似乎有些太过猖狂。
于是三大党的党魁就轮番去齐国公府求见,所图无非是想和齐国公取得谅解,希望齐国公松口同意他的这位妻甥能够先挪挪位置,在这个风声一天紧似一天的时候先去其他岗位效力——诸位党派领袖都打算同意齐国公的任何要求,只要他同意李军长离开军队不再那一切都好商量。
但是齐国公显然不像和他们商量,无论几位党魁如何轮番求见,齐国公就是说什么也不见。随着更多对黄池不利的消息传来——最后连许平都复活了,民众的愤怒开始从军方转向制宪会议,媒体也开始指责制宪会议的大夫们眼睁睁地看着南明的年轻人去送死。
事情发展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制宪会议的大部分议员们把心一横,赌齐国公还是不会发飙,连夜起草并发布了对陆军部措辞强烈的谴责声明,向选民们保证一定会严查陆军部,追究他们工作低效和草芥士兵生命的原因,还保证一定会严惩不贷,给选民们一个交代。
陆军部在得知谴责决议几乎全票通过后,也知道大事不妙,陆军部的高官们这几天同样去苦苦哀求过齐国公的门房,希望能够得到指示——如果没有明示那暗示也好。但他们同样一无所后,和大夫们一般无二地吃饱了闭门羹。
和那些大夫们一样,陆军部现在是顾得了初一顾不了十五,齐国公会不会暴怒那是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不给制宪会议个交代大伙儿转眼就会乌纱不保。为了向制宪会议证明自己既是工作高效而且也绝无草芥士兵生命的意图,陆军部立刻发布了早就准备好的调查报告,把李军长和十三、十四师的两位副师长骂了个狗血喷头,并宣布立刻革去他们一切军中职务。
几乎是同一时刻,陆军部还下令把第十三师转隶给第六军,这个安排传到淳化时让易猛感到非常满意,他并不知道李军长最后是不是真能靠他那位神通广大的姨夫逃脱惩罚,但是即使他最后依旧无事,易猛也不再是他的手下了。
在这次事件的最后,真正救了陆军部一命的反倒是他们的老冤家海军部,在南明媒体群情激愤的时候,临时海军部突然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们攻陷了山东的重要港口——登州。
上次空军在媒体上出的风头让海军部很眼红,因此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各种有关铁甲舰的资料,还专门请来画家为铁甲舰做画,画了很多威风凛凛,绝对比实物看上去要威猛得的多的铁甲舰外貌图。在向制宪会议通报大捷的消息后,海军部立刻召开记者招待会,海军部部长亲自上阵,向记者们大肆吹嘘海军这一胜利的伟大意义,并请媒体注意是海军首先杀入山东,最后当然也没有忘记介绍他们的明星武器——铁甲舰。
不过这次南明的记者们显得谨慎得多,他们并没有如同海军部期盼的那般立刻为王师杀入山东而欢呼,而是纷纷询问这个消息的真假,以及海军是否会放弃这个据点等,还有记者提出要求到登州亲眼去看一看,显然黄池之战导致这些记者都对海军部的信用也产生的怀疑。海军部宣称王师会守土不失,而且他们很欢迎记者前去山东,大明海军会护送他们亲眼去看一看收复的山东领土。
明军反攻山东的消息,总算是给尴尬不已的制宪会议和陆军部稍稍解围,对此感激不已的制宪会议慷慨地同意了给海军再拨款修新的铁甲舰(当然不是海军部最初的那种超级豪华版,制宪会议同意再修两条规模差不多的,同样也得采用多层包钢板防护模式,这样花费可以少点。),陆军部罕见地没有反对这个提案。至于这次登州之战的英雄,先是亲自指挥铁甲舰一次又一次在顺军堡垒前几十米下锚,把近三百磅的大炮顶着对方垒墙轰;后来又带领陆战队登陆,一举夺取港口的双料英雄施天羽,也会回到福建来向制宪会议亲自报告这次大捷的全过程。
在施天羽踏上归程的时候,黄乃明也离开江西大军返回福建,回家拜见了父亲后,黄乃明一张口就是要人:“父亲,孩儿想把贺飞虎、唐德生和易猛调去江西。”想了一想后,黄乃明补充道:“陈伟我也要。”
“哦?”黄石显得有点奇怪:“为什么?” ↑返回顶部↑
“我不知道制宪会议的难处,不过身为陆军军官,我必须要为将士们的安危考虑,而这个对易师长他们来说更重要,怎么可以让他们还在李军长的手下效力?”相比易猛,唐德生显得比较冷静:“当初新军就是一味遮掩,为了所谓的‘大局’讳败为胜,为败军之将开脱,最后把敢说话的人全推去闯军那边了,自己也不反省检讨;他们已经把大半个中国丢给李顺了,难道我们还要把剩下半个也丢掉吗?”
在两位将军面前,传令的军官显得非常局促,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再三声明陆军部也有顾虑,担心说出实情会打击民众对胜利的信心。
“这是需要陆军部考虑的吗?”不知道什么任红城也走进来,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诧异,反问那个陆军部的军官:“什么时候需要陆军部考虑民心了?你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汰弱留强,如何打胜仗吗?”
“任大夫。”
易猛和唐德生一起向制宪会议的代表行礼。
“我不会干涉任何军务,不过如果有军方人员在讨论如何欺瞒民众,那我就要过问了。”任红城看着脸色苍白的陆军部军官,向他和两位师长仔细询问了一番事情的来龙去脉。
“既然没有陆军部的书面命令,而且易师长和唐师长都没有答应,那陆军部这件事我就不汇报了,我就当陆军部是犯了一个错,他们在没有搞清楚黄池战役的经过前就过早地下发了勋章了嘉奖令。”任红城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逼迫太甚,就告诉那个陆军部的使者:“不过若是以后我又听说陆军部有类似的行为,或是因为唐师长和易师长因为不愿闭口不言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话,我一定会在制宪会议上要求弹劾临时陆军部。”
陆军部的军官敬礼退下,唐德生和易猛正要向任红城表示感激,任红城却抢先说道:“不必谢我,纸包不住火,这事迟早会被媒体知道,到时候若是大家发现欺骗民众的事也有我一份,那我就算是前途尽毁了。易师长不想在李军长手下白白送死,我也不想替他背黑锅。”
对任红城来说,黄石集团的势力对他仕途并不构成决定性影响,他没有必要去讨好李云睿,接着任红城就把还在淳化的一个记者找来,还让易猛和自己一起见这位记者:“我有一个独家新闻给你。”
……
南明百姓还沉浸在黄池大捷的喜悦中时,泉州新报就突然发行号外,一个从淳化赶回的战地记者指责陆军部公然对全体国民撒谎(任红城还没有告诉他陆军部曾经企图收买易猛),试图把一场惨败美化成大捷,同时企图让更多的志愿士兵被无能的军官带去送死。
战地记者手中有对易猛和其他众多公仆师军官的采访记录,他们关于黄池之战的描述与之前陆军声称的明显不符,这当然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随后陆军部也支支吾吾不肯明确回答媒体记者的疑问,这中态度当然更加令人生疑,很快制宪会议就开始介入,要陆军部的军官到议会接受公开咨询。
一个陆军部军官奉命前去应付制宪会议的咨询,临时陆军部部长命令这位军官一定要把本部门撇清。归根结底这不是陆军部的错,正副部长都觉得任红城说的不错,民心不需要他们关心,而任命这位军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有一个齐国公的姨夫,陆军部相信民众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但是如果继续隐瞒下去那将来就不容易说清了(陆军部认为隐瞒住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任红城已经知道了,陆军部又不可能命令下令淳化的陆军杀人灭口;其次媒体兴趣被调动起来后,迟早会打探个水落石出;最后易猛也不肯配合掩盖)。若只是一个顺水人情,陆军部不想得罪齐国公,但现在事情已经闹大了,陆军部相信齐国公一定也能体谅自己的难处:这确实已经不是陆军部能帮他妻甥掩盖住的了。
因此面对制宪会议的询问时,这位军官在众多议员和旁听记者的面前,虽然还是坚称黄池大捷的真实性可能存在,但他满口都是:李军长如何、如何自称,李军长如何、如何汇报;而这些自称和汇报陆军部都还在核实过程中——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否认黄池大捷没有发生。
当被问到第七军有何反应时,陆军部代表还声称易猛的第十三师和赵宁的第十四师都已经提交报告,他们都坚决要求脱离李军长的指挥,至于为什么会在大捷后发生这种事,陆军部代表说他们也很奇怪,所以已经派人前往一线询问——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宣布存在黄池惨败的可能性。
这种发言当然导致舆论哗然,不久后有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前线传来,对后方报道感到迷惑的战地记者不止一个,他们在前方打探到的消息明显和后方的报道不符合,这些记者送回来的消息中还有来自顺军渠道的。
眼见事情变得越来越明朗,制宪会议的党派领袖一个个也坐卧不宁,继续让李军长干下去显然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前途受到威胁,不过若是单纯为了选票就收拾了齐国公的妻甥,那说不定又会让齐国公觉得他们在抢班夺权——三大党党魁都觉得各省才把军法审判权收回来没有多久,就又要剥夺齐国公近亲的兵权似乎有些太过猖狂。
于是三大党的党魁就轮番去齐国公府求见,所图无非是想和齐国公取得谅解,希望齐国公松口同意他的这位妻甥能够先挪挪位置,在这个风声一天紧似一天的时候先去其他岗位效力——诸位党派领袖都打算同意齐国公的任何要求,只要他同意李军长离开军队不再那一切都好商量。
但是齐国公显然不像和他们商量,无论几位党魁如何轮番求见,齐国公就是说什么也不见。随着更多对黄池不利的消息传来——最后连许平都复活了,民众的愤怒开始从军方转向制宪会议,媒体也开始指责制宪会议的大夫们眼睁睁地看着南明的年轻人去送死。
事情发展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制宪会议的大部分议员们把心一横,赌齐国公还是不会发飙,连夜起草并发布了对陆军部措辞强烈的谴责声明,向选民们保证一定会严查陆军部,追究他们工作低效和草芥士兵生命的原因,还保证一定会严惩不贷,给选民们一个交代。
陆军部在得知谴责决议几乎全票通过后,也知道大事不妙,陆军部的高官们这几天同样去苦苦哀求过齐国公的门房,希望能够得到指示——如果没有明示那暗示也好。但他们同样一无所后,和大夫们一般无二地吃饱了闭门羹。
和那些大夫们一样,陆军部现在是顾得了初一顾不了十五,齐国公会不会暴怒那是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不给制宪会议个交代大伙儿转眼就会乌纱不保。为了向制宪会议证明自己既是工作高效而且也绝无草芥士兵生命的意图,陆军部立刻发布了早就准备好的调查报告,把李军长和十三、十四师的两位副师长骂了个狗血喷头,并宣布立刻革去他们一切军中职务。
几乎是同一时刻,陆军部还下令把第十三师转隶给第六军,这个安排传到淳化时让易猛感到非常满意,他并不知道李军长最后是不是真能靠他那位神通广大的姨夫逃脱惩罚,但是即使他最后依旧无事,易猛也不再是他的手下了。
在这次事件的最后,真正救了陆军部一命的反倒是他们的老冤家海军部,在南明媒体群情激愤的时候,临时海军部突然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们攻陷了山东的重要港口——登州。
上次空军在媒体上出的风头让海军部很眼红,因此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各种有关铁甲舰的资料,还专门请来画家为铁甲舰做画,画了很多威风凛凛,绝对比实物看上去要威猛得的多的铁甲舰外貌图。在向制宪会议通报大捷的消息后,海军部立刻召开记者招待会,海军部部长亲自上阵,向记者们大肆吹嘘海军这一胜利的伟大意义,并请媒体注意是海军首先杀入山东,最后当然也没有忘记介绍他们的明星武器——铁甲舰。
不过这次南明的记者们显得谨慎得多,他们并没有如同海军部期盼的那般立刻为王师杀入山东而欢呼,而是纷纷询问这个消息的真假,以及海军是否会放弃这个据点等,还有记者提出要求到登州亲眼去看一看,显然黄池之战导致这些记者都对海军部的信用也产生的怀疑。海军部宣称王师会守土不失,而且他们很欢迎记者前去山东,大明海军会护送他们亲眼去看一看收复的山东领土。
明军反攻山东的消息,总算是给尴尬不已的制宪会议和陆军部稍稍解围,对此感激不已的制宪会议慷慨地同意了给海军再拨款修新的铁甲舰(当然不是海军部最初的那种超级豪华版,制宪会议同意再修两条规模差不多的,同样也得采用多层包钢板防护模式,这样花费可以少点。),陆军部罕见地没有反对这个提案。至于这次登州之战的英雄,先是亲自指挥铁甲舰一次又一次在顺军堡垒前几十米下锚,把近三百磅的大炮顶着对方垒墙轰;后来又带领陆战队登陆,一举夺取港口的双料英雄施天羽,也会回到福建来向制宪会议亲自报告这次大捷的全过程。
在施天羽踏上归程的时候,黄乃明也离开江西大军返回福建,回家拜见了父亲后,黄乃明一张口就是要人:“父亲,孩儿想把贺飞虎、唐德生和易猛调去江西。”想了一想后,黄乃明补充道:“陈伟我也要。”
“哦?”黄石显得有点奇怪:“为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