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节(2 / 4)
他早就知道了,这些年却隐忍不发,是不是就等着这一日。
萧翰林越想越觉得如此,心中越发觉得苏凤章心机深沉,明明知道自己做过手脚还能隐忍多年,可见城府之深。
如今他身后还站着诚亲王,站着云家,他哪里有硬碰硬的胆子。
回到家中,萧翰林辗转反侧,越发觉得自己危在旦夕,他舍不得荣华富贵,却更加舍不得自己的性命,那句身首异处可把他吓坏了。
于是第二天,萧翰林一咬牙,直接上了奏折告老还乡,甚至还暗地里劝说那几个怂恿他去求情的人,知道自己不干净就赶紧走,免得将来更加遭罪。
无形之中,萧翰林虽然妖魔化了苏凤章,但这股子宣传的尽头倒是也帮他省了不少事情。
第258章 赐婚(二)
吏治的改革开始的时候波澜不断,朝中反对的声音不绝,甚至一度弹劾苏凤章的奏折堆满了小皇帝的案头。
只可惜如今真正处理政事的是诚亲王,这位王爷一本本翻过去,只留下一个个知道了,随后便堆在那边积灰,这些大人注定是得不到反馈。
即使是苏凤章,一开始采取这般稳妥并且层层递进的改革方式,也是怕过于激进导致失败,最后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还会害死其他人。
可等吏治改革开始,苏凤章之前做下的多方准备,竟有一些没能用上,事实上,这一次吏治改革的反抗力度比他们预料的都要更小一些。
苏凤章惊讶过后,忍不住暗地里查探了一番,生怕是这些积蓄的势力捣鼓着更大的阴谋,结果查来探去,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背后的咒骂不少,阴谋却没有。
仔细一想,苏凤章却有些明白过来,这次看似顺风顺水,其实却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
太上皇后期,朝廷经过了三番五次的清理,每一次都有大量的官员落马,并且距离的时间极短,在这个过程中,诚亲王和荣亲王不停的在安插自己的人手。
等到新帝登基,朝中文武百官多是他们的人,即使有不同的声音也起不了大作用。
能够入朝为官的哪一个都不是傻子,眼看诚亲王铁了心要改革吏治,他们也不会直接上来硬碰硬,谁家的脑袋也值钱啊。
更甚者,如今的改革方向也不是那么激进,虽说侵害了一些利益,但也不是难以接受,毕竟太祖时期的严苛还历历在目,相比起来反倒是好接受一些。
倒是在云太后,小皇帝,云家面前说道是非的人不少,可云骞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苏凤章这边,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心底生出一股畏惧来。
苏凤章的意思,就是诚亲王的意思,而诚亲王的意思,就代表着小皇帝的意思,如今云太后和云家都支持了,难道他们要指望李太后吗。
瞧着李太后在云太后身后亦步亦趋,言听计从的模样,就知道这是行不通的。
倒是有人想劝说荣亲王出面,可荣亲王从宫中回去之后便再一次病倒了,连他的女婿熙郡王上门都避而不见,其他人更是见不着了。
双方力量差距太大,以至于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得不暂时压制下来,等待机会。
他们不知道的是,等这一场变革开始进行,他们等待的机会只会离得越来越远,苏凤章在其中埋下的伏笔,等几年之后才会展现出来。
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再想要反对已经来不及了,温水煮青蛙不外乎如此。
吏治十则传遍大周,比起朝中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民间却多是称颂,老百姓显然不关心官员会不会被裁减,自己得到了好处才是真真切切的。
至于那些被裁减下来的人,自己做的不好,不被人人唾骂就是幸运,更别提其他了。
苏凤章并未将事情做绝,除非是犯事儿的,其他人即使被裁减也并不是取缔了功名,只要考核符合标准,依旧可以入朝为官,只是相比起来严格了一些。
为了做好这件事,他手中掌控的暗卫散布大周,时时刻刻的盯着,以免地方与中央信息差导致最后的失败。
吏治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太上皇的身体却终于撑不住了。
当初登基大典之后,王太医明言太上皇最多只能活三五个月,可如今已经过了半年,也算是太医院的医术高明,这才保住这位皇帝性命这么久。 ↑返回顶部↑
萧翰林越想越觉得如此,心中越发觉得苏凤章心机深沉,明明知道自己做过手脚还能隐忍多年,可见城府之深。
如今他身后还站着诚亲王,站着云家,他哪里有硬碰硬的胆子。
回到家中,萧翰林辗转反侧,越发觉得自己危在旦夕,他舍不得荣华富贵,却更加舍不得自己的性命,那句身首异处可把他吓坏了。
于是第二天,萧翰林一咬牙,直接上了奏折告老还乡,甚至还暗地里劝说那几个怂恿他去求情的人,知道自己不干净就赶紧走,免得将来更加遭罪。
无形之中,萧翰林虽然妖魔化了苏凤章,但这股子宣传的尽头倒是也帮他省了不少事情。
第258章 赐婚(二)
吏治的改革开始的时候波澜不断,朝中反对的声音不绝,甚至一度弹劾苏凤章的奏折堆满了小皇帝的案头。
只可惜如今真正处理政事的是诚亲王,这位王爷一本本翻过去,只留下一个个知道了,随后便堆在那边积灰,这些大人注定是得不到反馈。
即使是苏凤章,一开始采取这般稳妥并且层层递进的改革方式,也是怕过于激进导致失败,最后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还会害死其他人。
可等吏治改革开始,苏凤章之前做下的多方准备,竟有一些没能用上,事实上,这一次吏治改革的反抗力度比他们预料的都要更小一些。
苏凤章惊讶过后,忍不住暗地里查探了一番,生怕是这些积蓄的势力捣鼓着更大的阴谋,结果查来探去,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背后的咒骂不少,阴谋却没有。
仔细一想,苏凤章却有些明白过来,这次看似顺风顺水,其实却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
太上皇后期,朝廷经过了三番五次的清理,每一次都有大量的官员落马,并且距离的时间极短,在这个过程中,诚亲王和荣亲王不停的在安插自己的人手。
等到新帝登基,朝中文武百官多是他们的人,即使有不同的声音也起不了大作用。
能够入朝为官的哪一个都不是傻子,眼看诚亲王铁了心要改革吏治,他们也不会直接上来硬碰硬,谁家的脑袋也值钱啊。
更甚者,如今的改革方向也不是那么激进,虽说侵害了一些利益,但也不是难以接受,毕竟太祖时期的严苛还历历在目,相比起来反倒是好接受一些。
倒是在云太后,小皇帝,云家面前说道是非的人不少,可云骞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苏凤章这边,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心底生出一股畏惧来。
苏凤章的意思,就是诚亲王的意思,而诚亲王的意思,就代表着小皇帝的意思,如今云太后和云家都支持了,难道他们要指望李太后吗。
瞧着李太后在云太后身后亦步亦趋,言听计从的模样,就知道这是行不通的。
倒是有人想劝说荣亲王出面,可荣亲王从宫中回去之后便再一次病倒了,连他的女婿熙郡王上门都避而不见,其他人更是见不着了。
双方力量差距太大,以至于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得不暂时压制下来,等待机会。
他们不知道的是,等这一场变革开始进行,他们等待的机会只会离得越来越远,苏凤章在其中埋下的伏笔,等几年之后才会展现出来。
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再想要反对已经来不及了,温水煮青蛙不外乎如此。
吏治十则传遍大周,比起朝中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民间却多是称颂,老百姓显然不关心官员会不会被裁减,自己得到了好处才是真真切切的。
至于那些被裁减下来的人,自己做的不好,不被人人唾骂就是幸运,更别提其他了。
苏凤章并未将事情做绝,除非是犯事儿的,其他人即使被裁减也并不是取缔了功名,只要考核符合标准,依旧可以入朝为官,只是相比起来严格了一些。
为了做好这件事,他手中掌控的暗卫散布大周,时时刻刻的盯着,以免地方与中央信息差导致最后的失败。
吏治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太上皇的身体却终于撑不住了。
当初登基大典之后,王太医明言太上皇最多只能活三五个月,可如今已经过了半年,也算是太医院的医术高明,这才保住这位皇帝性命这么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