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节(2 / 4)
巴达维亚总督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了郑森的要求,但是他提出来,他们可以撤走,但是要求大中朝准许他们在巴达维亚保留一个商馆,作为他们在这一带的商业贸易场所,同时请郑森允许他们修好船之后,再离开这里,否则的话他们是无法乘坐这些被打烂的破船驶回到他们在印度的加勒的。
郑森没想到荷兰人答应的这么痛快,于是当即也答应了荷兰人的请求,准许荷兰人修理船只之后再撤离巴达维亚城。
至此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在经历了台湾之战和廖内海战以及巴达维亚港之战之后,公司旗下拥有的四十多条战船,和一百五十多条武装货船,基本上已经损失了一大半,实质上已经濒临破产,早已无力再在南海和大中朝进行对抗了。
而这个时候荷兰人虽然海上实力还很强大,但是荷兰人在这段时间,和英国人之间正在大西洋上争夺霸权,即便是知道了东印度公司的事情,也无力抽出更多的战船,来亚洲和大中朝交战。
所以郑森误打误撞之下,居然一下便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南洋一带清除了出去,赶回到了锡兰的加勒,彻底控制住了南中国海。
但是郑森毕竟不是按照原定计划行动的,虽然取得了大胜,但是他手头上却没有多少可以占领巴达维亚的军队,他总不能把船上的水兵都全部调到陆上去,对巴达维亚进行占领吧!
在谈判结束之后,他一边让各船先抽调三分之一的水兵登陆,组成接受军,接管巴达维亚城重要的地点,一边赶忙派人赶往马六甲和巴淡港调那里的陆师守军,来帮忙接收巴达维亚。
另外他也想起来,这次他把事情闹大了,国内还不知道这边发生的事情,于是又连忙派快船返回国内通知朝廷这边的情况,请朝廷立即派兵增援,来接管荷兰人在婆罗洲和爪哇一带的城堡村镇,建立这边的统治。
当两个多月之后,郑森攻占巴达维亚的消息传到北京城的时候,肖天健看着郑森呈报上来的这份战报,以及他和荷兰人谈判的结果,真是又惊又喜,另外还有点哭笑不得。
本来他这次派兵攻打马六甲,暂时并没有想过,趁机马上便将巴达维亚也打下来,将荷兰人从南洋一带逐离,但是没成想郑森这个家伙,却胆子大的包住了身子,居然拿下马六甲还不知足,进而又率领船队擅自跑到巴达维亚,去炮轰巴达维亚城。
结果是一通乱炮之下,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总督大人,居然当场尿了裤子,直接宣布了投降,这下倒好,突然间整个南洋一带,都成了他大中朝的地盘了。
内阁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该嘉奖郑森这个家伙,还是该将这个擅作主张的家伙抓回来问罪的好了!
这突然间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有点措手不及,于是内阁和肖天健连夜进行商议布置,马上下令增派船只,装运一个东南军区的步兵师从宁波府直接登船出发,前往巴达维亚接管当地的防务。
对于郑森的越权行事,肖天健并未给予斥责,而是相反力排众议,下旨对郑森以及参战海军将士进行嘉勉,同时宣布在此次南海之战派遣舰队的基础上成立南洋舰队,升任郑森为南洋舰队的司令长官,舰队司令部将常驻于巴达维亚港,舰队则分别进驻马六甲、巴淡港和巴达维亚三地,负责对南洋水域进行管理和统治,授予郑森为三等定海伯,以示对于此次他指挥攻克马六甲和巴达维亚的奖励。
(今日特别鸣谢skydiou朋友的打赏!另外告诉大家一个悲催的消息,原定于这本书完结上传新书的计划搁浅了!纵横总编对我的新书再一次提出修改意见,恐怕还要好事多磨!估计是纵横的老大们对我的期待太高,所以这本新书有点难产!不过相信一次次的琢磨之后,新书质量不会太差!现在纵横老大们的意见是让我月底开始上传新书!所以恐怕赶不上老书完本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飞速发展
也许是因为在旧时空接受过完善的疫苗注射的缘故,也许是肖天健自身常年习武,并且即便是在当了皇帝之后,也照旧勤练不辍,另外对于女色方面,肖天健也颇为自制的缘故,肖大皇帝的身体相当不错,虽然在他执政十多年之后,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还是相当的不错。
但是内阁大臣们这些年来,却一个个的老去,开始换上了一批新的官员,接替了这些最早的内阁大臣,开始主理国务。
卢象升这个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在担当了八年的总理大臣之后,也因为积劳成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向肖天健递交了辞呈,辞去了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在正式得到了肖大皇帝的批准之后,卸任回乡荣养。
在这第一批内阁大臣的协助之下,大中朝各种政务开展相当顺利,虽然他们也曾经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但是总体上却功远大于过,让大中朝上下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是既然有政治,那么就不可能杜绝党争,朝野之间,因为一些政见的不同,也开始逐步的出现结党情况。
这一点并不出肖天健的所料,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在他看来,堵不如疏,与其禁绝党争,倒不如引导这种党争公开化,走正当的途径。
于是干脆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肖天健以皇帝的名义,正式发放了两个政党牌照,一个是以比较激进的新任工部大臣马啸天为首的工党,他们代表了大中朝新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益,主张开拓市场,发展经济,对于肖天健提出的海外殖民政策非常支持,他们多是代表了新资产阶级的利益。
另一个则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一派,被定名为民党,他们以新任的吏部大臣为首,在政见方面力求稳妥一些,更注重大陆方面的事务,对于领土扩张方面并不算太积极。
从本质上来说,肖天健并不喜欢保守派的民党,但是毕竟他们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政见,所以其存在还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一下工党太过激进。
所以在天元十一年之后,大中朝朝野便开始分成了两个党派,但是肖天健也仅仅是只受了两个党派的牌照,并未再多增加其他政党,他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党派太多最终会闹得不可开交,有两个党派对于大中朝现在来说,已经足矣。
但是肖天健暂时也没有推行什么执政党组阁的方式,而是在内阁之中采取了联合组阁的办法,暂时让两个党派相互之间牵制,由他来主持朝政。
两个党派可以通过报纸,来宣扬他们的执政理念,今后逐步的引导民间,来决定由谁来主持政务,但是迟早有一天,他还是要推行君主立宪制,这不过是提前为以后在做打算罢了,而且他的身体状况相当不错,肖天健有信心再干个二十年,故此一些事情只是在做前期的准备。
党争的公开化和正规化,也免去了许多之前党争的弊病,两个党派之间,多了牵制和监督,这更利于今后官员之间的廉洁,虽然刚开始还不成熟,但是潜移默化之下,在肖天健的刻意引导和监督之下,两党制今后可以确定,将成为大中朝的政治制度。
随着卢象升这一代老臣逐步退下去之后,大中朝的官员系统之中,开始出现了大批新的大中朝培养的官员,比起老一代的官员,这些新的官员们,更具有冲劲,眼光也更加长远一些。 ↑返回顶部↑
郑森没想到荷兰人答应的这么痛快,于是当即也答应了荷兰人的请求,准许荷兰人修理船只之后再撤离巴达维亚城。
至此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在经历了台湾之战和廖内海战以及巴达维亚港之战之后,公司旗下拥有的四十多条战船,和一百五十多条武装货船,基本上已经损失了一大半,实质上已经濒临破产,早已无力再在南海和大中朝进行对抗了。
而这个时候荷兰人虽然海上实力还很强大,但是荷兰人在这段时间,和英国人之间正在大西洋上争夺霸权,即便是知道了东印度公司的事情,也无力抽出更多的战船,来亚洲和大中朝交战。
所以郑森误打误撞之下,居然一下便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南洋一带清除了出去,赶回到了锡兰的加勒,彻底控制住了南中国海。
但是郑森毕竟不是按照原定计划行动的,虽然取得了大胜,但是他手头上却没有多少可以占领巴达维亚的军队,他总不能把船上的水兵都全部调到陆上去,对巴达维亚进行占领吧!
在谈判结束之后,他一边让各船先抽调三分之一的水兵登陆,组成接受军,接管巴达维亚城重要的地点,一边赶忙派人赶往马六甲和巴淡港调那里的陆师守军,来帮忙接收巴达维亚。
另外他也想起来,这次他把事情闹大了,国内还不知道这边发生的事情,于是又连忙派快船返回国内通知朝廷这边的情况,请朝廷立即派兵增援,来接管荷兰人在婆罗洲和爪哇一带的城堡村镇,建立这边的统治。
当两个多月之后,郑森攻占巴达维亚的消息传到北京城的时候,肖天健看着郑森呈报上来的这份战报,以及他和荷兰人谈判的结果,真是又惊又喜,另外还有点哭笑不得。
本来他这次派兵攻打马六甲,暂时并没有想过,趁机马上便将巴达维亚也打下来,将荷兰人从南洋一带逐离,但是没成想郑森这个家伙,却胆子大的包住了身子,居然拿下马六甲还不知足,进而又率领船队擅自跑到巴达维亚,去炮轰巴达维亚城。
结果是一通乱炮之下,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总督大人,居然当场尿了裤子,直接宣布了投降,这下倒好,突然间整个南洋一带,都成了他大中朝的地盘了。
内阁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该嘉奖郑森这个家伙,还是该将这个擅作主张的家伙抓回来问罪的好了!
这突然间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有点措手不及,于是内阁和肖天健连夜进行商议布置,马上下令增派船只,装运一个东南军区的步兵师从宁波府直接登船出发,前往巴达维亚接管当地的防务。
对于郑森的越权行事,肖天健并未给予斥责,而是相反力排众议,下旨对郑森以及参战海军将士进行嘉勉,同时宣布在此次南海之战派遣舰队的基础上成立南洋舰队,升任郑森为南洋舰队的司令长官,舰队司令部将常驻于巴达维亚港,舰队则分别进驻马六甲、巴淡港和巴达维亚三地,负责对南洋水域进行管理和统治,授予郑森为三等定海伯,以示对于此次他指挥攻克马六甲和巴达维亚的奖励。
(今日特别鸣谢skydiou朋友的打赏!另外告诉大家一个悲催的消息,原定于这本书完结上传新书的计划搁浅了!纵横总编对我的新书再一次提出修改意见,恐怕还要好事多磨!估计是纵横的老大们对我的期待太高,所以这本新书有点难产!不过相信一次次的琢磨之后,新书质量不会太差!现在纵横老大们的意见是让我月底开始上传新书!所以恐怕赶不上老书完本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飞速发展
也许是因为在旧时空接受过完善的疫苗注射的缘故,也许是肖天健自身常年习武,并且即便是在当了皇帝之后,也照旧勤练不辍,另外对于女色方面,肖天健也颇为自制的缘故,肖大皇帝的身体相当不错,虽然在他执政十多年之后,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还是相当的不错。
但是内阁大臣们这些年来,却一个个的老去,开始换上了一批新的官员,接替了这些最早的内阁大臣,开始主理国务。
卢象升这个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在担当了八年的总理大臣之后,也因为积劳成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向肖天健递交了辞呈,辞去了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在正式得到了肖大皇帝的批准之后,卸任回乡荣养。
在这第一批内阁大臣的协助之下,大中朝各种政务开展相当顺利,虽然他们也曾经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但是总体上却功远大于过,让大中朝上下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是既然有政治,那么就不可能杜绝党争,朝野之间,因为一些政见的不同,也开始逐步的出现结党情况。
这一点并不出肖天健的所料,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在他看来,堵不如疏,与其禁绝党争,倒不如引导这种党争公开化,走正当的途径。
于是干脆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肖天健以皇帝的名义,正式发放了两个政党牌照,一个是以比较激进的新任工部大臣马啸天为首的工党,他们代表了大中朝新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益,主张开拓市场,发展经济,对于肖天健提出的海外殖民政策非常支持,他们多是代表了新资产阶级的利益。
另一个则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一派,被定名为民党,他们以新任的吏部大臣为首,在政见方面力求稳妥一些,更注重大陆方面的事务,对于领土扩张方面并不算太积极。
从本质上来说,肖天健并不喜欢保守派的民党,但是毕竟他们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政见,所以其存在还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一下工党太过激进。
所以在天元十一年之后,大中朝朝野便开始分成了两个党派,但是肖天健也仅仅是只受了两个党派的牌照,并未再多增加其他政党,他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党派太多最终会闹得不可开交,有两个党派对于大中朝现在来说,已经足矣。
但是肖天健暂时也没有推行什么执政党组阁的方式,而是在内阁之中采取了联合组阁的办法,暂时让两个党派相互之间牵制,由他来主持朝政。
两个党派可以通过报纸,来宣扬他们的执政理念,今后逐步的引导民间,来决定由谁来主持政务,但是迟早有一天,他还是要推行君主立宪制,这不过是提前为以后在做打算罢了,而且他的身体状况相当不错,肖天健有信心再干个二十年,故此一些事情只是在做前期的准备。
党争的公开化和正规化,也免去了许多之前党争的弊病,两个党派之间,多了牵制和监督,这更利于今后官员之间的廉洁,虽然刚开始还不成熟,但是潜移默化之下,在肖天健的刻意引导和监督之下,两党制今后可以确定,将成为大中朝的政治制度。
随着卢象升这一代老臣逐步退下去之后,大中朝的官员系统之中,开始出现了大批新的大中朝培养的官员,比起老一代的官员,这些新的官员们,更具有冲劲,眼光也更加长远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