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2 / 3)
吴襄接旨之后顿时大喜,虽然两万两银子对他来说不算多,但是这在大中军之中,也算是非常罕见的赏赐了,另外肖天健还特许他保留京城外三千亩田产,也属不易,起码今后他们吴家吃饭是没有问题了,单单靠着这三千亩田产,他以后也可以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富家翁了,更何况肖天健还启用了他的大儿子吴三凤,这便说明肖天健是很有诚意给他们吴家子孙一个好出路的,于是吴襄立即叩头谢恩,将肖天健给他的这份圣旨小心翼翼的收藏了起来,全力以赴的开始配合赶赴到山海关的彦书亭,开始对山海关一带的兵马进行起了大规模的整编行动。
除了新编近卫第三师和改编的山海关加强守备师这两个师之外,肖天健还下旨令在北方各地以各地民壮,组建起了三个预备师,下辖二十个预备营,每个预备师编制一千正规全脱产兵将,其余的则是由当地百姓青壮组成,农忙务农,农闲集中操练,构成二线预备兵力,为未来北上辽东对建奴作战打下基础。
虽然肖天健现如今通过在京城的大清洗,弄到了不少的银子,但是肖天健也没敢大手大脚的便挥霍这些银子,之所以暂时组建预备师,就是因为他不敢花太多的钱,毕竟大中军养兵的成本要远比建奴和旧明前朝的成本要高很多,而且北方经过历年的战祸,人口数量也大幅度的减少,现如今虽然他平定了北方,但是第一要务却是先要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如果呼啦啦一下子便招募起数万新兵的话,便会严重影响到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而北方农业如果不能尽快恢复的话,那么就要依靠南方不断的朝北方转运粮食,来养活北方大批的兵马,这样做成本实在是太高,故此肖天健斟酌再三,考虑到这次建奴吃了大亏,短时间之内,已经无力南下入寇了,于是才变通了一下,组建起三个预备师,这样一来,既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农业恢复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前储备下一大批未来可以用于辽东战场的兵马,而养兵成本也少了很多。
但是这么短时间之中,大中军在北方又增添了这么多的兵马,于是装备上便成了问题,虽然他们缴获了不少官军的器甲,其中刀枪藤牌和甲胄之类的东西倒是还好说,可是大中军引以为豪的火器,却很是缺乏。
京城之中三大营的神机营在投降的时候,倒是从他们手中缴获了三千多支鸟铳和鲁密铳,但是除了那两百多杆鲁密铳尚可称之为利器之外,剩下的那些鸟铳,因为缺乏有效的保养,再加上打造的时候粗制滥造,多已不堪大用,而且口径上和大中军现在普遍装备的自生火铳也就是大口径燧发枪差异很大,威力小且不说,精度也差,而且质量堪忧,炸膛率很高,所以除了挑选出来制作精良的五六百杆暂时留下供给预备师训练之用以外,其余的则全部淘汰回炉了。
所以新编第三师和山海关守备师以及这几个预备师的装备问题,便难住了暂时主管兵务的李信,更难住了负责后勤供应的后勤部。
大中军这些年发展虽然迅速,而且也逐步的以阳城县为基础,形成了大中军的军工供应体系,但是眼下大中军主要的兵工基地却集中在晋北的阳城、平阳府、河南的汝州、湖广的大冶、南直隶的南京等地,北方刚刚攻占下来,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火枪生产基地。
猛然间要重新武装起来这么多兵马,仅凭着后勤部从南方向北方转运,很显然对于刚刚立国不久的大中朝来说,压力非常大。
就在李信和后勤部为此头疼的时候,肖天健的一个命令暂时解决了他们的问题,肖天健直接下旨,令撤回山西的左路军,以及返回南直隶的第四镇的部队,在离开北京之前,将他们手中使用的火器以及火炮,以及一部分甲胄,都留在了北京,令他们空着手返回各自原来的驻地。
然后肖天健下旨利用他们留下的这些火器,直接装备给新编以及整编的部队,如此一来,北方新编和整编的部队便立即可以武装起来。
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办法,北方局势经过这段时间的大战之后,基本上已经底定,大中军彻彻底底的打出了威风,虽然这么做等于是解除了后撤兵马的武装,但是在他们返回原驻地的路上,也没人敢找他们的麻烦,所以他们撤装火器,并不会影响到什么。
而且他们各自返回原来的驻地之后,便立即可以就地重新武装起来,如此一来便大幅减少了后勤部门运输的压力,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且他们青壮后撤,也可以加快速度,又可以毫不费力的将北方新编的军队给武装起来,可以说是一举数得,让李信等人无不连连称赞他们的肖大皇帝的脑子真是好使,让肖天健为此感到倍儿有面子。
而北方战区至此也基本上成型,有罗立和李凌风还有李定国、彦书亭这几员悍将坐镇北方,肖天健也就对北方没有了后顾之忧了,相信在他们的统御之下,最短一年时间,在北方农业恢复之后,便可以在北方关内外,形成一支拥有数万精兵的作战集团,为未来的辽东之战提前做好准备,于是肖天健在九月份到来的时候,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西面。
(今天还是五千字大章!大家接招!呵呵!)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自成的老底
自从潼关一败之后,李自成便不敢轻易再对潼关一带动什么念头了,转而开始调集兵马,朝着陕西西部开始进兵,意图在肖天健腾出手对付他之前,争取将整个陕西都控制在他的手中,为以后做好准备。
但是陕西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天灾人祸之后,早已是残破不堪到了极点,在经历几十年时间的乱战之后,陕西境内的人口剧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许多地方已经是十室九空,甚至于出现几十里范围内,几乎见不到人烟的情况。
原来陕西人口有一千多万人,可是到了崇祯十四年这一年的时候,陕西各地人口粗略估计,已经仅剩下了几百万人了。
自从李自成攻克了西安府之后,陕西明朝官府和官军已经彻底星散,也彻底的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就连高杰也投降了大中军,所以李自成挥师向西基本上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一般,很轻松的便拿下了巩昌府、平凉府、岷州卫、临洮府等地。
可是向西攻势的顺利,却并不代表着李自成的日子就好过了,地盘大虽然有好处,但是陕西这个时候实在是太穷了,李自成这一路上几乎将陕西境内所过之处的富户杀了个精光,能抢的也抢了个精光,可是银子倒是抢了过百万之多,可是粮食却并没有抢到多少。
而且李自成已经感觉到了肖天健的大中朝对他的威胁,深知肖天健这次只要北伐成功,腾出手便会挥师大举进入到陕西境内,对他的大顺动手,所以危机感始终压迫着他和麾下的诸将,使得他们在潼关大败之后,再一次放弃了以前想要效仿肖天健走精兵路线的策略,再一次大肆开始扩充兵力。
随着李自成向西发展,李自成的大顺军也滚雪球一般的将陕西的大批民众裹挟了进去,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再一次如同吹气球一般的膨胀到了近四十万的兵马数量上。
但是表面上看起来这四十万大军兵力不少,但是其实大顺军已经恢复到了当年的那种流民军的程度,四十万大军之中,老弱病残占了近半,有一半的人连把像样的兵器都没有,只能掂着一些棍棒、锄头、镰刀等物,充作武器,九成以上的兵卒没有甲胄,骑兵虽然不少,号称拥有三万骑兵,但是这三万骑兵之中,多是一些瘦马,甚至连骡子和驴也滥竽充数。
至于火器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号称拥有大炮数量不少,但是都是一些官军丢弃的乱七八糟的各式旧炮,破烂不堪不说,火药奇缺,而且多是一些碗口铳之类的家伙,而火铳就不用说了,李自成虽然知道火铳的厉害,在控制了汉中之后,他也曾经招募了一些工匠为他打造鸟铳,试图通过这样的手段,取得和大中军对抗的手段。
但是打造这东西,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连肖天健当初在阳城县起家的时候,为了打造鸟铳,即便是依托着阳城丰富的铁产量,也消耗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步的培养起来了一批可以打造火铳的工匠,别说汉中本来铁产量就不丰富,会打造鸟铳的铁匠更是有限的很,所以李自成这几年下来,通过从官军手中缴获和自造,仅仅是装备了几千支形制混乱的鸟铳,而且其中一批还是当年肖天健送给他的淘汰鸟铳,口径不统一且不说,李自成也没有掌握纸壳弹的秘诀,依旧是用的散装黑火药,而且还不是粒状的,质量根本无法和大中军相媲美。
如果他用这样的兵马,对付已经没有还手之力的明军的话,倒是还可以所向披靡,在肖天健暂时没有腾出手收拾他之前,李自成的兵马还可以在陕西横行一段时间,但是也仅限于延安府和庆阳府以南以及陕西以西一带,就连陕北一带,李自成也不敢轻易去找大中军的麻烦。
但是虽然他们在陕西发展还算是顺风顺水,可是李自成也发现随着他兵力的增加,他又回到了以前的怪圈之中,兵马是越来越多了,可是就粮却越来越难了,想以陕西这个穷地方,一下养活他三四十万兵马,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只能派人去更远的地方抢,可是越抢陕西就越穷,他的壮大对于陕西百姓来说,非但没有将他们救出水深火热之中,相反却使得更多的陕西百姓流离失所,为了活命才不得不跟着大顺军混口饭吃。
缺乏粮食供应,成了李自成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于是李自成不得不再一次将目光盯在了富庶的湖广一带和四川一带,可是四川多山,因为肖天健比他下手更早,在去年底便派出李栓柱所部攻入了四川,并且迅速的攻克了重庆和成都,进而又飞速的将川北一带给控制在了大中军的手中。
李自成在五月间派出少量人马试图从利州试探着想要入川捞一笔,但是当看到大中军已经严阵以待之后,便没敢继续深入,退回了汉中一带,但是李自成实在是被逼的没法子,还是经不住富庶的湖广对他的诱惑,在肖天健率军北伐的时候,又一次想要利用大中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北方,湖广一带兵力缺乏,派高一功率兵偷袭郧阳,可是李自成的算盘还是落到了空出,虽然肖天健北伐,但是丝毫没有轻视对于湖广的防御,兵部在出发之前,早已安排赵二驴坐镇郧阳。 ↑返回顶部↑
除了新编近卫第三师和改编的山海关加强守备师这两个师之外,肖天健还下旨令在北方各地以各地民壮,组建起了三个预备师,下辖二十个预备营,每个预备师编制一千正规全脱产兵将,其余的则是由当地百姓青壮组成,农忙务农,农闲集中操练,构成二线预备兵力,为未来北上辽东对建奴作战打下基础。
虽然肖天健现如今通过在京城的大清洗,弄到了不少的银子,但是肖天健也没敢大手大脚的便挥霍这些银子,之所以暂时组建预备师,就是因为他不敢花太多的钱,毕竟大中军养兵的成本要远比建奴和旧明前朝的成本要高很多,而且北方经过历年的战祸,人口数量也大幅度的减少,现如今虽然他平定了北方,但是第一要务却是先要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如果呼啦啦一下子便招募起数万新兵的话,便会严重影响到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而北方农业如果不能尽快恢复的话,那么就要依靠南方不断的朝北方转运粮食,来养活北方大批的兵马,这样做成本实在是太高,故此肖天健斟酌再三,考虑到这次建奴吃了大亏,短时间之内,已经无力南下入寇了,于是才变通了一下,组建起三个预备师,这样一来,既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农业恢复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前储备下一大批未来可以用于辽东战场的兵马,而养兵成本也少了很多。
但是这么短时间之中,大中军在北方又增添了这么多的兵马,于是装备上便成了问题,虽然他们缴获了不少官军的器甲,其中刀枪藤牌和甲胄之类的东西倒是还好说,可是大中军引以为豪的火器,却很是缺乏。
京城之中三大营的神机营在投降的时候,倒是从他们手中缴获了三千多支鸟铳和鲁密铳,但是除了那两百多杆鲁密铳尚可称之为利器之外,剩下的那些鸟铳,因为缺乏有效的保养,再加上打造的时候粗制滥造,多已不堪大用,而且口径上和大中军现在普遍装备的自生火铳也就是大口径燧发枪差异很大,威力小且不说,精度也差,而且质量堪忧,炸膛率很高,所以除了挑选出来制作精良的五六百杆暂时留下供给预备师训练之用以外,其余的则全部淘汰回炉了。
所以新编第三师和山海关守备师以及这几个预备师的装备问题,便难住了暂时主管兵务的李信,更难住了负责后勤供应的后勤部。
大中军这些年发展虽然迅速,而且也逐步的以阳城县为基础,形成了大中军的军工供应体系,但是眼下大中军主要的兵工基地却集中在晋北的阳城、平阳府、河南的汝州、湖广的大冶、南直隶的南京等地,北方刚刚攻占下来,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火枪生产基地。
猛然间要重新武装起来这么多兵马,仅凭着后勤部从南方向北方转运,很显然对于刚刚立国不久的大中朝来说,压力非常大。
就在李信和后勤部为此头疼的时候,肖天健的一个命令暂时解决了他们的问题,肖天健直接下旨,令撤回山西的左路军,以及返回南直隶的第四镇的部队,在离开北京之前,将他们手中使用的火器以及火炮,以及一部分甲胄,都留在了北京,令他们空着手返回各自原来的驻地。
然后肖天健下旨利用他们留下的这些火器,直接装备给新编以及整编的部队,如此一来,北方新编和整编的部队便立即可以武装起来。
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办法,北方局势经过这段时间的大战之后,基本上已经底定,大中军彻彻底底的打出了威风,虽然这么做等于是解除了后撤兵马的武装,但是在他们返回原驻地的路上,也没人敢找他们的麻烦,所以他们撤装火器,并不会影响到什么。
而且他们各自返回原来的驻地之后,便立即可以就地重新武装起来,如此一来便大幅减少了后勤部门运输的压力,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且他们青壮后撤,也可以加快速度,又可以毫不费力的将北方新编的军队给武装起来,可以说是一举数得,让李信等人无不连连称赞他们的肖大皇帝的脑子真是好使,让肖天健为此感到倍儿有面子。
而北方战区至此也基本上成型,有罗立和李凌风还有李定国、彦书亭这几员悍将坐镇北方,肖天健也就对北方没有了后顾之忧了,相信在他们的统御之下,最短一年时间,在北方农业恢复之后,便可以在北方关内外,形成一支拥有数万精兵的作战集团,为未来的辽东之战提前做好准备,于是肖天健在九月份到来的时候,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西面。
(今天还是五千字大章!大家接招!呵呵!)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自成的老底
自从潼关一败之后,李自成便不敢轻易再对潼关一带动什么念头了,转而开始调集兵马,朝着陕西西部开始进兵,意图在肖天健腾出手对付他之前,争取将整个陕西都控制在他的手中,为以后做好准备。
但是陕西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天灾人祸之后,早已是残破不堪到了极点,在经历几十年时间的乱战之后,陕西境内的人口剧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许多地方已经是十室九空,甚至于出现几十里范围内,几乎见不到人烟的情况。
原来陕西人口有一千多万人,可是到了崇祯十四年这一年的时候,陕西各地人口粗略估计,已经仅剩下了几百万人了。
自从李自成攻克了西安府之后,陕西明朝官府和官军已经彻底星散,也彻底的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就连高杰也投降了大中军,所以李自成挥师向西基本上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一般,很轻松的便拿下了巩昌府、平凉府、岷州卫、临洮府等地。
可是向西攻势的顺利,却并不代表着李自成的日子就好过了,地盘大虽然有好处,但是陕西这个时候实在是太穷了,李自成这一路上几乎将陕西境内所过之处的富户杀了个精光,能抢的也抢了个精光,可是银子倒是抢了过百万之多,可是粮食却并没有抢到多少。
而且李自成已经感觉到了肖天健的大中朝对他的威胁,深知肖天健这次只要北伐成功,腾出手便会挥师大举进入到陕西境内,对他的大顺动手,所以危机感始终压迫着他和麾下的诸将,使得他们在潼关大败之后,再一次放弃了以前想要效仿肖天健走精兵路线的策略,再一次大肆开始扩充兵力。
随着李自成向西发展,李自成的大顺军也滚雪球一般的将陕西的大批民众裹挟了进去,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再一次如同吹气球一般的膨胀到了近四十万的兵马数量上。
但是表面上看起来这四十万大军兵力不少,但是其实大顺军已经恢复到了当年的那种流民军的程度,四十万大军之中,老弱病残占了近半,有一半的人连把像样的兵器都没有,只能掂着一些棍棒、锄头、镰刀等物,充作武器,九成以上的兵卒没有甲胄,骑兵虽然不少,号称拥有三万骑兵,但是这三万骑兵之中,多是一些瘦马,甚至连骡子和驴也滥竽充数。
至于火器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号称拥有大炮数量不少,但是都是一些官军丢弃的乱七八糟的各式旧炮,破烂不堪不说,火药奇缺,而且多是一些碗口铳之类的家伙,而火铳就不用说了,李自成虽然知道火铳的厉害,在控制了汉中之后,他也曾经招募了一些工匠为他打造鸟铳,试图通过这样的手段,取得和大中军对抗的手段。
但是打造这东西,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连肖天健当初在阳城县起家的时候,为了打造鸟铳,即便是依托着阳城丰富的铁产量,也消耗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步的培养起来了一批可以打造火铳的工匠,别说汉中本来铁产量就不丰富,会打造鸟铳的铁匠更是有限的很,所以李自成这几年下来,通过从官军手中缴获和自造,仅仅是装备了几千支形制混乱的鸟铳,而且其中一批还是当年肖天健送给他的淘汰鸟铳,口径不统一且不说,李自成也没有掌握纸壳弹的秘诀,依旧是用的散装黑火药,而且还不是粒状的,质量根本无法和大中军相媲美。
如果他用这样的兵马,对付已经没有还手之力的明军的话,倒是还可以所向披靡,在肖天健暂时没有腾出手收拾他之前,李自成的兵马还可以在陕西横行一段时间,但是也仅限于延安府和庆阳府以南以及陕西以西一带,就连陕北一带,李自成也不敢轻易去找大中军的麻烦。
但是虽然他们在陕西发展还算是顺风顺水,可是李自成也发现随着他兵力的增加,他又回到了以前的怪圈之中,兵马是越来越多了,可是就粮却越来越难了,想以陕西这个穷地方,一下养活他三四十万兵马,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只能派人去更远的地方抢,可是越抢陕西就越穷,他的壮大对于陕西百姓来说,非但没有将他们救出水深火热之中,相反却使得更多的陕西百姓流离失所,为了活命才不得不跟着大顺军混口饭吃。
缺乏粮食供应,成了李自成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于是李自成不得不再一次将目光盯在了富庶的湖广一带和四川一带,可是四川多山,因为肖天健比他下手更早,在去年底便派出李栓柱所部攻入了四川,并且迅速的攻克了重庆和成都,进而又飞速的将川北一带给控制在了大中军的手中。
李自成在五月间派出少量人马试图从利州试探着想要入川捞一笔,但是当看到大中军已经严阵以待之后,便没敢继续深入,退回了汉中一带,但是李自成实在是被逼的没法子,还是经不住富庶的湖广对他的诱惑,在肖天健率军北伐的时候,又一次想要利用大中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北方,湖广一带兵力缺乏,派高一功率兵偷袭郧阳,可是李自成的算盘还是落到了空出,虽然肖天健北伐,但是丝毫没有轻视对于湖广的防御,兵部在出发之前,早已安排赵二驴坐镇郧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