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3 / 4)
1259年七月,蒙哥死于四川合州钓鱼城攻宋前线。
忽必烈即位前有些什么作为忽必烈是蒙哥的胞弟。1251年,蒙哥正式成为蒙古大汗后,为了加强拖雷家族的力量,派忽必烈治理中原汉地。忽必烈收罗了一批汉族谋士作为自己的幕僚,驻藩府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开始以汉法统治汉地。
当时的中原地区,由于久经战乱,已是民不聊生。忽必烈招募了一批汉族儒士和官吏,经选择后派往中原各地,轻徭薄赋,鼓励百姓恢复和发展生产。1251年,忽必烈设邢州安抚司;1252年,设河南经略司;1253年,设陕西宣抚司。任用汉族官员,推行汉法,建立了一套汉式的统治机构。在忽必烈的治理下,中原汉地的状况大大好转,经济得到恢复,吏治也得到改善,使忽必烈大得中原人心。
忽必烈的所作所为损害了许多蒙古贵族的利益,他们不断地向蒙哥进谗言,说忽必烈笼络中原人心,有篡夺汗位的企图。蒙哥相信了这些谗言,解除了忽必烈的军政权利,命他“回家养病”。
1258年,蒙哥命蒙古军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同年十一月,蒙哥命忽必烈统率左路军攻击南宋江淮地区。忽必烈于1259年七月出兵,九月抵达长江北岸。这时,蒙哥死讯传来,忽必烈认为大军已动,不可轻易后撤,指挥蒙古军由阳罗堡强渡长江,进围鄂州。围城二月余,阿里不哥谋夺汗位的消息传来,忽必烈匆忙撤兵北返。
忽必烈与谁争夺大汗之位阿里不哥是忽必烈的同胞幼弟,蒙哥亲征四川时命他留守蒙古国都城和林。1259年,蒙哥死于四川,阿里不哥在近臣阿兰答儿等人的支持下谋夺汗位。当时蒙古国的大多数军队都被派往攻宋前线,阿里不哥必须征兵以扩充自己的力量,他便派人到大漠南北进行征兵。这一举动被忽必烈的家人侦知,赶忙派人把忽必烈从征宋前线叫回。
1259年底,忽必烈回到燕京,遣散了阿里不哥所征漠南之兵,又于1260年三月,在部分亲王和大臣的拥戴下登上了汗位。同年四月,阿里不哥在另一些宗王的拥戴下在和林登上汗位。兄弟二人争夺汗位的斗争终于白热化了。当时,东部诸王是支持忽必烈的,所以阿里不哥只好向西部发展。
古代打渔图1260年秋,阿里不哥指挥大军分两路南下。一路直指燕京,另一路攻向六盘山。忽必烈亲自率军迎击进攻燕京的阿里不哥军,将其击败,并于初冬攻至和林,阿里不哥仓皇西逃。进击六盘山的阿里不哥军与退驻在那里的进攻四川的蒙古军会师,一战而击败忽必烈的军队。忽必烈又派兵入援,二军再战,阿里不哥军大败,川陕的控制权又回到忽必烈手中。
1261年秋,恢复了元气的阿里不哥卷土重来,占据了和林。忽必烈率军亲征,两军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境内),激战数日,胜负难分,两军遂各自撤退。忽必烈据有中原汉地,其军队的给养不成问题;而阿里不哥则不同,他只有向察合台汗国不停地征调才可保障自己部队的给养,而这种征调对于察合台汗国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其国大汗阿鲁忽便背叛了阿里不哥投向忽必烈的一边。阿里不哥只好率军西向讨伐阿鲁忽,双方相持不下,阿里不哥军的给养更是难以为继了。看到这种困境,本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们纷纷倒向忽必烈,阿里不哥十分孤立。
1264年七月,已是无路可走的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赦免了阿里不哥等宗王,诛杀了参加谋反的大臣。
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忽必烈是靠中原汉地起家的,加之他周围有一个庞大的汉人幕僚团,这使忽必烈认识到只有推行汉法方可治理汉地。所以,当忽必烈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以后,立即推行汉法。
首先,忽必烈建立了一套与中原王朝相同的礼仪制度。1266年,他在燕京立太庙,以祭祀祖先。1270年,他制定朝仪,模仿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1271年,他改国号为“大元”,并使用年号纪年。他又把都城南迁,设在燕京,改称大都。
其次,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机构。设立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设立枢密院主持全国军务,设立御史台主掌纠察百官。这些机构在各地都有自己逐层的分支,其中各级官吏都有定员、定职和定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统治网络。
再次,大力推行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忽必烈规定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发展所辖区域的农业生产,并把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定为是否发展了农业生产。甚至忽必烈还专门设立了劝农司以督导全国的农业生产。通过这样一些措施,中原汉地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最后,接受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族传统文化。忽必烈任命了许多儒士担任各级政府的官员,如任姚枢为大司农、许衡为国子祭酒等。又立孔庙,设国子监,这使中原的汉族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发展。
元成宗铁穆耳的统治情况如何铁穆耳是忽必烈早亡的皇太子真金的幼子,至元三十一年(1294),在伯颜、不忽木、玉昔帖木儿等重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这就是元成宗。
成宗即位后,谨循世祖遗训,奉行“守成”的国策。对外停止扩张,尽量减少用兵,先后罢征安南、拒侵日本。在西北,对反叛藩王的防线也多有后撤。对内则以宽民为务,如减少漕粮北运的数额,以减轻人民负担;又大力整顿南方混乱的吏治,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到了大德年间,成宗奉行的“守成”政治已取得一定效果,元朝的国力有所增强,成宗逐渐开始对外用兵。大德二年(1298),元藩属国缅国发生内乱,其士官阿散哥也兄弟率众攻杀该国国王及太子。大德四年,元廷出兵讨伐。但部分元军将领由于收受了阿散哥也的贿赂,擅自撤兵,导致全部元军撤退。大德五年,元廷又出兵讨伐曾与阿散哥也相通的八百媳妇国,引起西南许多地区的骚动,至大德七年,才逐次将其平定。
除西南地区,成宗对西北诸叛王也大举用兵。经过几年较小规模的战斗,于大德五年元军与叛王海都、都哇的军队大战于铁坚古山。经此一役,西北诸藩纷纷约和,至大德七年,所有西北藩王均与元约和,西北地区的战事平息了。
成宗的“守成”政治到了统治晚期发生了很大的弊端,主要是法纪坏废,吏治腐败。这使成宗不得不施行“更政”。大德七年,因审理漕运万户朱清、张瑄行贿一案,元廷中书省诸重臣受贿事被发现,成宗在一天之内连罢八员中书省大臣,随后任用哈剌哈孙为中书右丞相,积极整顿吏治,不过收效甚微。
成宗晚年重病连年,已不能处理政务,于大德十一年(1307)去世。
元朝为什么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发生战争1251年,经过激烈的斗争,拖雷长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入了拖雷系手中。窝阔台系后王自然不愿意,密谋称兵造反,被蒙哥残酷镇压。随后,蒙哥以窝阔台汗国之地分赐无罪的窝阔台系后王,以此来削弱他们的力量。窝阔台之孙海都就在这次分封中得到了一小块封地。
蒙哥死后,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无暇西顾,海都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海都的羽翼已成,数次拒绝了忽必烈的征召。随后,海都在钦察汗国的支持下击败了察合台汗国。1269年,三国相会,订立同盟。次年,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联兵攻击亲忽必烈的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军被击败,海都乘机控制了察合台汗国。这样,海都就成为了雄踞元廷西北的巨大势力。他对拖雷系夺走汗位的事耿耿于怀,决心以武力恢复自己的正统地位,由此开始了对元廷西北边境的长期侵扰。
大德五年(1301),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对抗之后,海都率大军倾巢而出,东犯元廷西北边境,两军大战,海都败退。两天后,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率援军赶来,海都与之会合后,声势大振,复与元军大战。海都与都哇在战斗中都受了伤,各自引兵退去。次年,海都因伤死去。
大德七年,都哇立海都之子察八儿为窝阔台汗国大汗。次年,都哇、察八儿等人相聚谋议,认为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相互间多年的征战,是在“自隳(堕)祖宗之业”,遂遣使赴元廷请和,成宗许和。至此,在元朝西北边境燃烧了四十余年的战火终于熄灭了。
第十八章
元武宗是怎样登上皇帝之位的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病死,因皇太子德寿早亡,帝位没有法定的继承人,因此引发了对帝位的激烈争夺。
争夺帝位的一方是成宗的堂弟、被封为安西王的阿难答。他手握重兵,并有成宗后卜鲁罕的支持。另一方是成宗的侄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海山于大德三年(1299)被派往漠北镇边,封怀宁王,手中亦握有重兵,在朝中也有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支持。
阿难答等人密谋以卜鲁罕临朝称制,并定于三月三日发难。哈剌哈孙亦在成宗死后立即派人通知漠北的海山和怀州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时坚持守值中书省控制朝廷的统治中枢以与阿难答等人周旋。
海山得哈剌哈孙密报后欲率兵南下,但得知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已先至大都,遂决定按兵不动,以观动向。 ↑返回顶部↑
忽必烈即位前有些什么作为忽必烈是蒙哥的胞弟。1251年,蒙哥正式成为蒙古大汗后,为了加强拖雷家族的力量,派忽必烈治理中原汉地。忽必烈收罗了一批汉族谋士作为自己的幕僚,驻藩府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开始以汉法统治汉地。
当时的中原地区,由于久经战乱,已是民不聊生。忽必烈招募了一批汉族儒士和官吏,经选择后派往中原各地,轻徭薄赋,鼓励百姓恢复和发展生产。1251年,忽必烈设邢州安抚司;1252年,设河南经略司;1253年,设陕西宣抚司。任用汉族官员,推行汉法,建立了一套汉式的统治机构。在忽必烈的治理下,中原汉地的状况大大好转,经济得到恢复,吏治也得到改善,使忽必烈大得中原人心。
忽必烈的所作所为损害了许多蒙古贵族的利益,他们不断地向蒙哥进谗言,说忽必烈笼络中原人心,有篡夺汗位的企图。蒙哥相信了这些谗言,解除了忽必烈的军政权利,命他“回家养病”。
1258年,蒙哥命蒙古军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同年十一月,蒙哥命忽必烈统率左路军攻击南宋江淮地区。忽必烈于1259年七月出兵,九月抵达长江北岸。这时,蒙哥死讯传来,忽必烈认为大军已动,不可轻易后撤,指挥蒙古军由阳罗堡强渡长江,进围鄂州。围城二月余,阿里不哥谋夺汗位的消息传来,忽必烈匆忙撤兵北返。
忽必烈与谁争夺大汗之位阿里不哥是忽必烈的同胞幼弟,蒙哥亲征四川时命他留守蒙古国都城和林。1259年,蒙哥死于四川,阿里不哥在近臣阿兰答儿等人的支持下谋夺汗位。当时蒙古国的大多数军队都被派往攻宋前线,阿里不哥必须征兵以扩充自己的力量,他便派人到大漠南北进行征兵。这一举动被忽必烈的家人侦知,赶忙派人把忽必烈从征宋前线叫回。
1259年底,忽必烈回到燕京,遣散了阿里不哥所征漠南之兵,又于1260年三月,在部分亲王和大臣的拥戴下登上了汗位。同年四月,阿里不哥在另一些宗王的拥戴下在和林登上汗位。兄弟二人争夺汗位的斗争终于白热化了。当时,东部诸王是支持忽必烈的,所以阿里不哥只好向西部发展。
古代打渔图1260年秋,阿里不哥指挥大军分两路南下。一路直指燕京,另一路攻向六盘山。忽必烈亲自率军迎击进攻燕京的阿里不哥军,将其击败,并于初冬攻至和林,阿里不哥仓皇西逃。进击六盘山的阿里不哥军与退驻在那里的进攻四川的蒙古军会师,一战而击败忽必烈的军队。忽必烈又派兵入援,二军再战,阿里不哥军大败,川陕的控制权又回到忽必烈手中。
1261年秋,恢复了元气的阿里不哥卷土重来,占据了和林。忽必烈率军亲征,两军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境内),激战数日,胜负难分,两军遂各自撤退。忽必烈据有中原汉地,其军队的给养不成问题;而阿里不哥则不同,他只有向察合台汗国不停地征调才可保障自己部队的给养,而这种征调对于察合台汗国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其国大汗阿鲁忽便背叛了阿里不哥投向忽必烈的一边。阿里不哥只好率军西向讨伐阿鲁忽,双方相持不下,阿里不哥军的给养更是难以为继了。看到这种困境,本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们纷纷倒向忽必烈,阿里不哥十分孤立。
1264年七月,已是无路可走的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赦免了阿里不哥等宗王,诛杀了参加谋反的大臣。
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忽必烈是靠中原汉地起家的,加之他周围有一个庞大的汉人幕僚团,这使忽必烈认识到只有推行汉法方可治理汉地。所以,当忽必烈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以后,立即推行汉法。
首先,忽必烈建立了一套与中原王朝相同的礼仪制度。1266年,他在燕京立太庙,以祭祀祖先。1270年,他制定朝仪,模仿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1271年,他改国号为“大元”,并使用年号纪年。他又把都城南迁,设在燕京,改称大都。
其次,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机构。设立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设立枢密院主持全国军务,设立御史台主掌纠察百官。这些机构在各地都有自己逐层的分支,其中各级官吏都有定员、定职和定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统治网络。
再次,大力推行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忽必烈规定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发展所辖区域的农业生产,并把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定为是否发展了农业生产。甚至忽必烈还专门设立了劝农司以督导全国的农业生产。通过这样一些措施,中原汉地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最后,接受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族传统文化。忽必烈任命了许多儒士担任各级政府的官员,如任姚枢为大司农、许衡为国子祭酒等。又立孔庙,设国子监,这使中原的汉族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发展。
元成宗铁穆耳的统治情况如何铁穆耳是忽必烈早亡的皇太子真金的幼子,至元三十一年(1294),在伯颜、不忽木、玉昔帖木儿等重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这就是元成宗。
成宗即位后,谨循世祖遗训,奉行“守成”的国策。对外停止扩张,尽量减少用兵,先后罢征安南、拒侵日本。在西北,对反叛藩王的防线也多有后撤。对内则以宽民为务,如减少漕粮北运的数额,以减轻人民负担;又大力整顿南方混乱的吏治,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到了大德年间,成宗奉行的“守成”政治已取得一定效果,元朝的国力有所增强,成宗逐渐开始对外用兵。大德二年(1298),元藩属国缅国发生内乱,其士官阿散哥也兄弟率众攻杀该国国王及太子。大德四年,元廷出兵讨伐。但部分元军将领由于收受了阿散哥也的贿赂,擅自撤兵,导致全部元军撤退。大德五年,元廷又出兵讨伐曾与阿散哥也相通的八百媳妇国,引起西南许多地区的骚动,至大德七年,才逐次将其平定。
除西南地区,成宗对西北诸叛王也大举用兵。经过几年较小规模的战斗,于大德五年元军与叛王海都、都哇的军队大战于铁坚古山。经此一役,西北诸藩纷纷约和,至大德七年,所有西北藩王均与元约和,西北地区的战事平息了。
成宗的“守成”政治到了统治晚期发生了很大的弊端,主要是法纪坏废,吏治腐败。这使成宗不得不施行“更政”。大德七年,因审理漕运万户朱清、张瑄行贿一案,元廷中书省诸重臣受贿事被发现,成宗在一天之内连罢八员中书省大臣,随后任用哈剌哈孙为中书右丞相,积极整顿吏治,不过收效甚微。
成宗晚年重病连年,已不能处理政务,于大德十一年(1307)去世。
元朝为什么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发生战争1251年,经过激烈的斗争,拖雷长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入了拖雷系手中。窝阔台系后王自然不愿意,密谋称兵造反,被蒙哥残酷镇压。随后,蒙哥以窝阔台汗国之地分赐无罪的窝阔台系后王,以此来削弱他们的力量。窝阔台之孙海都就在这次分封中得到了一小块封地。
蒙哥死后,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无暇西顾,海都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海都的羽翼已成,数次拒绝了忽必烈的征召。随后,海都在钦察汗国的支持下击败了察合台汗国。1269年,三国相会,订立同盟。次年,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联兵攻击亲忽必烈的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军被击败,海都乘机控制了察合台汗国。这样,海都就成为了雄踞元廷西北的巨大势力。他对拖雷系夺走汗位的事耿耿于怀,决心以武力恢复自己的正统地位,由此开始了对元廷西北边境的长期侵扰。
大德五年(1301),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对抗之后,海都率大军倾巢而出,东犯元廷西北边境,两军大战,海都败退。两天后,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率援军赶来,海都与之会合后,声势大振,复与元军大战。海都与都哇在战斗中都受了伤,各自引兵退去。次年,海都因伤死去。
大德七年,都哇立海都之子察八儿为窝阔台汗国大汗。次年,都哇、察八儿等人相聚谋议,认为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相互间多年的征战,是在“自隳(堕)祖宗之业”,遂遣使赴元廷请和,成宗许和。至此,在元朝西北边境燃烧了四十余年的战火终于熄灭了。
第十八章
元武宗是怎样登上皇帝之位的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病死,因皇太子德寿早亡,帝位没有法定的继承人,因此引发了对帝位的激烈争夺。
争夺帝位的一方是成宗的堂弟、被封为安西王的阿难答。他手握重兵,并有成宗后卜鲁罕的支持。另一方是成宗的侄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海山于大德三年(1299)被派往漠北镇边,封怀宁王,手中亦握有重兵,在朝中也有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支持。
阿难答等人密谋以卜鲁罕临朝称制,并定于三月三日发难。哈剌哈孙亦在成宗死后立即派人通知漠北的海山和怀州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时坚持守值中书省控制朝廷的统治中枢以与阿难答等人周旋。
海山得哈剌哈孙密报后欲率兵南下,但得知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已先至大都,遂决定按兵不动,以观动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