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1 / 4)
恢复农业这段时间,由于贯彻了重视农桑的政策,各地的农业生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农业发展的表现,首先是水利灌溉业的发达。元初,内设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郭守敬作督水少监时,曾亲自到华北、西北一带进行规划,增辟水田数万顷。宋、金时的水利工程,在元朝都逐步得到了恢复。王祯《农书》中介绍用于灌溉的水车就有七种,其中高转筒车可引水到二百余尺的高地,这些工具在当时能够广泛应用,是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第二,表现在粮食产量的提高上。到元世祖时期,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盛于天下”,关、陇、陕、洛出现了“年谷丰衍,民庶康乐”的景象。长江以南地区产量更高,仅江浙一省的岁粮总数就占了全国岁粮总数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北至怯绿连河(克鲁伦河)、乞里吉思、谦谦州(均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南至罗罗斯(四川南部)、乌蒙(云南昭通),均有屯田。
农业发展的成果还表现在:元代我国南北各地棉花种植的逐渐推广,也是当时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成就。
由于南方农业的发展,南道棉的产区扩大得较快。与此同时,棉花在北方陕甘一带也普遍种植。当时大半个中国,已遍植棉花。
当然,在恢复与发展中,各地情况是不平衡的。由于封建统治机构的腐朽,在元世祖晚年,部分地区在水利、屯田、劝农等项工作上已出现了停滞和衰败的现象。到元代中后期,水利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地兼并加剧,加上旱、疫、蝗、水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进一步衰败了。
兴盛的海运大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当地农产品又无法满足首都的需求,于是,京都的粮食不得不“仰给于江南”。元政府除了利用陆路交通和运河外,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
元世祖派遣伯颜平江南的时候,就曾利用海运把南宋皇家图书馆所藏书籍全部运到大都。但大量运输粮食则始于公元1282年。这一年伯颜派人从海道运粮到直沽(今天津),开始时用平底船60艘运粮4.6万石,以后每年增加,最多达到360万石。航道改过三次,自苏州刘家港开航,“当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
海运比陆运和内河航运要省费得多,不仅“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富”,而且便于在政治上控御东南。
大运河的重生大运河自隋唐迄宋,大运河主要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一条南北运输线,经过元朝整修以后,大运河就成为以大都为中心的新型运河了。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元政府利用汶泗诸河的水源,沿着山东丘陵地的西北边缘,向南开凿了济州河,从山东的济宁到东平开辟了一条人工河道。
公元1289年又开凿了一条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和旧运河(即御河)接通。到了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当时任都水监的科学家郭守敬建议,在金代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一条通惠河,自大都至通州,利用北京西山泉水及白河水接济运河水量,总长160余里,这样从通州就可以顺白河到天津。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这三条河道的修成,就从当时黄河所经的徐州,向西北直达卫河上的临清打通了一条捷径。粮船可以从徐州直接北上,不必再绕道河南了,省去了六七百里的路程。
从此,北自大都,南至杭州的大运河贯通起来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政治上也起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五朝元老、一代奸相元朝自忽必烈以后,统治层开始走下坡路,铁木迭儿便是在此期间出现的著名奸相。
不倒翁武宗海山沉溺于酒色,坐上皇位不到四年,就一命呜呼了,年仅31岁。太后答吉也不得不叹服算命先生的未卜先知。按照原先的约定,公元1311年3月,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皇帝位,是为仁宗。仁宗上台后尊孔崇儒,力行汉法。他曾紧握拳头对臣下说:“我之所以重用儒者,因为他们能牢固地维持三纲五常。”他实行科举选士,重用汉人,但在与奸臣铁木迭儿的斗争中,却始终占不到上风。
铁木迭儿是五朝元老,平时作恶多端却像个不倒翁,根本原因就在他的后台是皇太后答吉。早在武宗时期,做云南地方官的铁木迭儿就因玩忽职守受到处分,但被答吉保了下来。武宗死后,答吉趁仁宗尚未执政,就下旨召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仁宗天性慈孝,在老母面前总是十分软弱,只得承认既成事实。
铁木迭儿居相位两年就因罪罢官,但他通过皇太后的关系,不久又官复原职。
过街老鼠复相后的铁木迭儿愈加肆无忌惮,受贿卖官,强占民田,无所不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几个儿子也先后当上了大官,家奴也狗仗人势胡作非为,连不少朝臣也得让他们三分。
有个富人张弼因犯杀人罪被关入牢中,向铁木迭儿送了五万贯钱。铁木迭儿派家人胁迫有关官员,要他们放人。事情给捅出来后,中书平章萧拜住、中丞杨朵儿只、上都留守贺胜联合御史台四十余名官员,联名弹劾铁木迭儿的罪行,所列罪状,有根有据。他们揭发铁木迭儿欺下瞒上,蠹政害民,搞得天怒人怨,要求将他车裂斩首,以快人心。
仁宗向来看不惯铁木迭儿,早就想杀他,又不敢得罪母后,就提拔御史中丞萧拜住为中书右丞,以牵制削弱铁木迭儿的权力。这回看了大臣的奏书后,怒不可遏,下诏逮捕铁木迭儿。铁木迭儿见势不妙,干脆逃到太后的宫中藏了起来。投鼠忌器,皇帝也对他这一招毫无办法,仁宗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毕竟不敢得罪太后,只得把铁木迭儿罢相了事。
古代风景画鉴赏小人得意铁木迭儿罢相不到一年,又东山再起,当上了太子太师。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御史中丞赵世延拍案而起,又联络四十多人,联名上疏责问:“这种坏东西怎么能当皇太子的老师?”但太后仍多方庇护,皇帝还是对这个头号奸臣无可奈何。公元1320年正月,仁宗去世。三月,仁宗之子硕德八刺即位,是为英宗。仁宗死后的第四天,皇太后一道懿旨,铁木迭儿又当上了中书右丞相。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铁木迭儿开始大肆迫害政敌。
英宗尚未登极之前,铁木迭儿就传太后旨,将曾经弹劾过他的萧拜住、杨朵儿只抓来审问,罪名是他们过去违背太后的旨意。杨朵儿只反问道:“以中丞的职权恨不得杀掉你以谢天下。如果我们真的不从太后的旨意,你还能活到今天吗?”铁木迭儿又找来两个朝臣,让他们证明杨朵儿只有罪。杨朵儿只对二人吐了一口,说:“二位也是御史台的人,想不到会干这种下流的勾当。”二人惭愧地低下了头。铁木迭儿可不管这些,借太后的旨意将萧拜住和杨朵儿只当众斩首。不久,铁木迭儿又找了个借口,杀了曾经弹劾过他的贺胜,罪名是“便服迎诏”大不敬,就是身穿便服接皇帝的诏书,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贺胜死时,百姓纷纷为他烧纸钱,围在尸体边上痛哭不已。
对于第二次弹劾他的赵世延,铁木迭儿派人对他威胁利诱,如他告发同谋,就许以高官,否则将大难临头。赵世延不吃这一套,铁木迭儿就将他逮至京师,交法官严刑拷打,欲置于死地。英宗知道后两次赦免赵世延,但铁木迭儿还是不放人,将赵关进死牢,逼他自杀。赵世延在大牢里呆了两年,宁死不屈,在大臣的呼吁下,终于得旨获释。铁木迭儿听说赵世延出狱,说:“这是朝臣欺骗皇上干的事。”英宗知道后说:“这是我的主意。”赵世延这才得以虎口逃生。
诛奸相铁木迭儿排斥异己,结党营私。英宗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太后答吉死后,铁木迭儿的权力就被逐渐剥夺,不久生病死了。英宗气仍难平,下旨砸了铁木迭儿的坟碑,追夺其官爵,抄了他的家,诛杀了他的党羽,但是却赦免了铁木迭儿的义子御史大夫铁失。斩草不除根,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文化盛世元朝继唐宋以后造就了又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
官修史籍元朝建立之后,沿袭中原旧制,各帝死后,都由翰林国史院或指定史官编纂《实录》。只有顺帝因国亡而未及编写。明洪武二年修《元史》就是以元代累朝《实录》及《后妃功臣列传》等为蓝本的。《元实录》今已佚,仅能从《元史》中略窥其梗概。元代官撰的主要史籍流传下来的有《宋史》、《辽史》、《金史》。元代官修的大型史籍还有《大元一统志》和《经世大典》等。
由翰林国史院用蒙文编写、类似汉文《实录》的《脱卜赤颜》是蒙古皇室的秘史。由蒙古近臣编写,藏在奎章阁。《脱卜赤颜》后来不断续修,原本已佚,但在后来编写的《黄金史》等书中,尚保存一些片断。
除了官修史籍以外,民间的史学家的成就也不少,马端临(公元1254年—公元1323年),字贵与,饶州乐平(属江西)人。他见杜佑《通典》自天宝以后阙而未备,就仿《通典》的体例,写成了《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一部着重叙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分类通史。全书348卷,分为24类。它以《通典》为蓝本,但在选材范围和规模上都超过了《通典》。内容不仅采用经史,而且摘引奏疏议论,尤详于宋代史实,反映出他重视近现代史研究的精神。
司马光《资治通鉴》成书后,其门人刘安世曾为之作注,但此注已佚。元代胡三省重为注释。胡三省,字身之,浙东宁海人。宋亡,他隐居不仕,写成了294卷的《通鉴注》。《通鉴》内容繁富,需要训释之处较多,《通鉴注》是后人读《通鉴》必不可少的一部参考书。
特别的元曲元代的元曲,是这个时期文学上最突出的成就。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两种。剧曲当时称为杂剧,在元代极为盛行。据统计,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80多人,作品有500多种,保存到现在的还有160多种。
在元以前,传统的文学体裁是抒情的诗歌和散文,而从元以后,文学作品的体裁出现了有情节、有人物、有说有唱的戏剧。
元初城市经济的逐渐复苏和繁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荡,儒学封建道德思想的约束在各少数民族文化冲击下的相对松弛,专业剧作家的出现,这些,都是杂剧兴起的有利条件。蒙古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更助长了这个文艺形式的发展。
在至元、大德时期(公元1264年—公元1307年),出现的著名剧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世称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品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等。此外,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是脍炙人口的名著。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有空前的成就。 ↑返回顶部↑
第二,表现在粮食产量的提高上。到元世祖时期,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盛于天下”,关、陇、陕、洛出现了“年谷丰衍,民庶康乐”的景象。长江以南地区产量更高,仅江浙一省的岁粮总数就占了全国岁粮总数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北至怯绿连河(克鲁伦河)、乞里吉思、谦谦州(均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南至罗罗斯(四川南部)、乌蒙(云南昭通),均有屯田。
农业发展的成果还表现在:元代我国南北各地棉花种植的逐渐推广,也是当时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成就。
由于南方农业的发展,南道棉的产区扩大得较快。与此同时,棉花在北方陕甘一带也普遍种植。当时大半个中国,已遍植棉花。
当然,在恢复与发展中,各地情况是不平衡的。由于封建统治机构的腐朽,在元世祖晚年,部分地区在水利、屯田、劝农等项工作上已出现了停滞和衰败的现象。到元代中后期,水利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地兼并加剧,加上旱、疫、蝗、水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进一步衰败了。
兴盛的海运大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当地农产品又无法满足首都的需求,于是,京都的粮食不得不“仰给于江南”。元政府除了利用陆路交通和运河外,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
元世祖派遣伯颜平江南的时候,就曾利用海运把南宋皇家图书馆所藏书籍全部运到大都。但大量运输粮食则始于公元1282年。这一年伯颜派人从海道运粮到直沽(今天津),开始时用平底船60艘运粮4.6万石,以后每年增加,最多达到360万石。航道改过三次,自苏州刘家港开航,“当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
海运比陆运和内河航运要省费得多,不仅“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富”,而且便于在政治上控御东南。
大运河的重生大运河自隋唐迄宋,大运河主要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一条南北运输线,经过元朝整修以后,大运河就成为以大都为中心的新型运河了。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元政府利用汶泗诸河的水源,沿着山东丘陵地的西北边缘,向南开凿了济州河,从山东的济宁到东平开辟了一条人工河道。
公元1289年又开凿了一条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和旧运河(即御河)接通。到了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当时任都水监的科学家郭守敬建议,在金代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一条通惠河,自大都至通州,利用北京西山泉水及白河水接济运河水量,总长160余里,这样从通州就可以顺白河到天津。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这三条河道的修成,就从当时黄河所经的徐州,向西北直达卫河上的临清打通了一条捷径。粮船可以从徐州直接北上,不必再绕道河南了,省去了六七百里的路程。
从此,北自大都,南至杭州的大运河贯通起来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政治上也起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五朝元老、一代奸相元朝自忽必烈以后,统治层开始走下坡路,铁木迭儿便是在此期间出现的著名奸相。
不倒翁武宗海山沉溺于酒色,坐上皇位不到四年,就一命呜呼了,年仅31岁。太后答吉也不得不叹服算命先生的未卜先知。按照原先的约定,公元1311年3月,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皇帝位,是为仁宗。仁宗上台后尊孔崇儒,力行汉法。他曾紧握拳头对臣下说:“我之所以重用儒者,因为他们能牢固地维持三纲五常。”他实行科举选士,重用汉人,但在与奸臣铁木迭儿的斗争中,却始终占不到上风。
铁木迭儿是五朝元老,平时作恶多端却像个不倒翁,根本原因就在他的后台是皇太后答吉。早在武宗时期,做云南地方官的铁木迭儿就因玩忽职守受到处分,但被答吉保了下来。武宗死后,答吉趁仁宗尚未执政,就下旨召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仁宗天性慈孝,在老母面前总是十分软弱,只得承认既成事实。
铁木迭儿居相位两年就因罪罢官,但他通过皇太后的关系,不久又官复原职。
过街老鼠复相后的铁木迭儿愈加肆无忌惮,受贿卖官,强占民田,无所不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几个儿子也先后当上了大官,家奴也狗仗人势胡作非为,连不少朝臣也得让他们三分。
有个富人张弼因犯杀人罪被关入牢中,向铁木迭儿送了五万贯钱。铁木迭儿派家人胁迫有关官员,要他们放人。事情给捅出来后,中书平章萧拜住、中丞杨朵儿只、上都留守贺胜联合御史台四十余名官员,联名弹劾铁木迭儿的罪行,所列罪状,有根有据。他们揭发铁木迭儿欺下瞒上,蠹政害民,搞得天怒人怨,要求将他车裂斩首,以快人心。
仁宗向来看不惯铁木迭儿,早就想杀他,又不敢得罪母后,就提拔御史中丞萧拜住为中书右丞,以牵制削弱铁木迭儿的权力。这回看了大臣的奏书后,怒不可遏,下诏逮捕铁木迭儿。铁木迭儿见势不妙,干脆逃到太后的宫中藏了起来。投鼠忌器,皇帝也对他这一招毫无办法,仁宗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毕竟不敢得罪太后,只得把铁木迭儿罢相了事。
古代风景画鉴赏小人得意铁木迭儿罢相不到一年,又东山再起,当上了太子太师。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御史中丞赵世延拍案而起,又联络四十多人,联名上疏责问:“这种坏东西怎么能当皇太子的老师?”但太后仍多方庇护,皇帝还是对这个头号奸臣无可奈何。公元1320年正月,仁宗去世。三月,仁宗之子硕德八刺即位,是为英宗。仁宗死后的第四天,皇太后一道懿旨,铁木迭儿又当上了中书右丞相。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铁木迭儿开始大肆迫害政敌。
英宗尚未登极之前,铁木迭儿就传太后旨,将曾经弹劾过他的萧拜住、杨朵儿只抓来审问,罪名是他们过去违背太后的旨意。杨朵儿只反问道:“以中丞的职权恨不得杀掉你以谢天下。如果我们真的不从太后的旨意,你还能活到今天吗?”铁木迭儿又找来两个朝臣,让他们证明杨朵儿只有罪。杨朵儿只对二人吐了一口,说:“二位也是御史台的人,想不到会干这种下流的勾当。”二人惭愧地低下了头。铁木迭儿可不管这些,借太后的旨意将萧拜住和杨朵儿只当众斩首。不久,铁木迭儿又找了个借口,杀了曾经弹劾过他的贺胜,罪名是“便服迎诏”大不敬,就是身穿便服接皇帝的诏书,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贺胜死时,百姓纷纷为他烧纸钱,围在尸体边上痛哭不已。
对于第二次弹劾他的赵世延,铁木迭儿派人对他威胁利诱,如他告发同谋,就许以高官,否则将大难临头。赵世延不吃这一套,铁木迭儿就将他逮至京师,交法官严刑拷打,欲置于死地。英宗知道后两次赦免赵世延,但铁木迭儿还是不放人,将赵关进死牢,逼他自杀。赵世延在大牢里呆了两年,宁死不屈,在大臣的呼吁下,终于得旨获释。铁木迭儿听说赵世延出狱,说:“这是朝臣欺骗皇上干的事。”英宗知道后说:“这是我的主意。”赵世延这才得以虎口逃生。
诛奸相铁木迭儿排斥异己,结党营私。英宗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太后答吉死后,铁木迭儿的权力就被逐渐剥夺,不久生病死了。英宗气仍难平,下旨砸了铁木迭儿的坟碑,追夺其官爵,抄了他的家,诛杀了他的党羽,但是却赦免了铁木迭儿的义子御史大夫铁失。斩草不除根,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文化盛世元朝继唐宋以后造就了又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
官修史籍元朝建立之后,沿袭中原旧制,各帝死后,都由翰林国史院或指定史官编纂《实录》。只有顺帝因国亡而未及编写。明洪武二年修《元史》就是以元代累朝《实录》及《后妃功臣列传》等为蓝本的。《元实录》今已佚,仅能从《元史》中略窥其梗概。元代官撰的主要史籍流传下来的有《宋史》、《辽史》、《金史》。元代官修的大型史籍还有《大元一统志》和《经世大典》等。
由翰林国史院用蒙文编写、类似汉文《实录》的《脱卜赤颜》是蒙古皇室的秘史。由蒙古近臣编写,藏在奎章阁。《脱卜赤颜》后来不断续修,原本已佚,但在后来编写的《黄金史》等书中,尚保存一些片断。
除了官修史籍以外,民间的史学家的成就也不少,马端临(公元1254年—公元1323年),字贵与,饶州乐平(属江西)人。他见杜佑《通典》自天宝以后阙而未备,就仿《通典》的体例,写成了《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一部着重叙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分类通史。全书348卷,分为24类。它以《通典》为蓝本,但在选材范围和规模上都超过了《通典》。内容不仅采用经史,而且摘引奏疏议论,尤详于宋代史实,反映出他重视近现代史研究的精神。
司马光《资治通鉴》成书后,其门人刘安世曾为之作注,但此注已佚。元代胡三省重为注释。胡三省,字身之,浙东宁海人。宋亡,他隐居不仕,写成了294卷的《通鉴注》。《通鉴》内容繁富,需要训释之处较多,《通鉴注》是后人读《通鉴》必不可少的一部参考书。
特别的元曲元代的元曲,是这个时期文学上最突出的成就。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两种。剧曲当时称为杂剧,在元代极为盛行。据统计,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80多人,作品有500多种,保存到现在的还有160多种。
在元以前,传统的文学体裁是抒情的诗歌和散文,而从元以后,文学作品的体裁出现了有情节、有人物、有说有唱的戏剧。
元初城市经济的逐渐复苏和繁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荡,儒学封建道德思想的约束在各少数民族文化冲击下的相对松弛,专业剧作家的出现,这些,都是杂剧兴起的有利条件。蒙古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更助长了这个文艺形式的发展。
在至元、大德时期(公元1264年—公元1307年),出现的著名剧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世称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品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等。此外,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是脍炙人口的名著。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有空前的成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