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2 / 4)
“好!你给我讲讲王氏子弟的人品才貌。”
门生向郗鉴逐一描述:“……王氏子弟个个一表人才,大多举止得体,不过唯独有一位,在下看他的时候,他旁若无人地躺在床上吃饼。经王公介绍,在下才知道那人叫王羲之。”
“王导特别对你介绍他啦?”
“是。王公还说他的书法在家族中无人能及。”
“我明白了。王导是有意让王羲之成为郗家女婿呀……”
就这样,两家挑了个良辰吉日,郗璿嫁给王羲之为妻。从此,高平郗氏与琅邪王氏正式结为盟友。
郗王联盟延续了很久,等到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成年后,又娶了郗鉴次子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也就是王献之自己的表姐)。不过,四十多年后,王献之二十九岁时,竟被迫和郗道茂离婚。这起风波又牵扯另一个历史疑点,后文还会讲到。
皇宫的主人
前文讲过,司马绍继位仅半年,就册封庾亮的妹妹庾文君为皇后,这自然是为对付王敦,争取庾氏家族支持之故。那么说,司马绍和庾文君感情如何呢?我们基本可以断言,二人毫无感情可言。至少在司马绍扫平王敦一党后,他的心思就不在庾文君身上了。
如今,后宫嫔妃中最得宠的是个叫宋祎的女人。宋祎很有故事。她幼年曾师从著名美女绿珠(石崇宠妾)学习笛艺,后来侍奉王敦。王敦死后,她被送进皇宫,成了司马绍的宠妃。
宋祎生得天姿国色,司马绍一见到她,立马就把黄脸婆庾文君忘到九霄云外。庾文君有哥哥庾亮和一干朝臣为其撑腰。宋祎则没半点家世背景,她意识到仅仅抱着司马绍是不够的,但她还能找谁做靠山呢?恰在这段时间,两个怀着同样想法的人,频频向宋祎抛出橄榄枝。
这两个主动靠拢宋祎的人正是手握皇宫禁军兵权的左卫将军司马宗和右卫将军虞胤。
二人是皇亲国戚,死抱司马绍大腿,也正因为这个背景,让他们一没法靠庾亮,二没法靠王导。这是因为,庾亮和王导虽明争暗斗,但两大家族内部依旧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他们都代表士族利益,在臣权与皇权相互抗衡这个大立场下,他们与司马绍之间的矛盾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消弭的。
综上所述,司马宗和虞胤不可避免地和宋祎越走越近。对于二人来说,宋祎是他们对付庾亮的有力支持。而对于宋祎来说,二人则是自己将来有朝一日能登上皇后宝座的希望。
可想而知,因为宋祎整天吹枕边风,庾文君备受冷落,连带反应即是庾亮失宠,王导就更别提了。在这种局面下,庾亮和王导决定暂时搁置内部矛盾,一致对外。二人连番上疏,请求司马绍罢黜司马宗和虞胤。
司马绍看着庾、王两位重臣的奏疏,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父皇临终前的情景。当时他亲口说过:“儿臣用他们,却永远不会信任他们。那些世家豪门,哪个不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没错,即便是外戚庾亮,跟王导也是一丘之貉,而今,庾亮和王导联手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他没搭理庾亮和王导,反而对司马宗和虞胤更加宠信。
但好景不长,没多久司马绍便得了重病。他才二十七岁,却预感自己挨不过这一劫了。
皇太子司马衍年仅五岁,自己死后,朝政会不会落入庾亮掌中?到那时庾亮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王导?会不会再冒出第二个王敦?社稷能托付给谁?谁值得信任?司马绍满脑子都是这些疑问,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宗室成员更靠谱一些。
司马绍郑重地把皇宫大门的钥匙交给司马宗和虞胤。“从今天起,朝中重臣没有朕的同意,谁都不准迈进皇宫一步!”他准备临死前托孤司马宗和虞胤,但他知道这么干肯定会招致群臣反对,唯有躲着不见,以缓解压力。
可能有人会问,司马宗和虞胤的政治影响力远不及庾亮和王导,就算二人得到托孤辅政的遗诏,他们真能斗得过庾、王吗?司马绍躲着不见,岂非自欺欺人?实事求是地讲,司马绍此举还是很有意义的。所谓政治,无论本质上多么不靠谱,暗地里多么龌龊,表面上必须要讲究名正言顺。举个例子,西晋时,像杨骏那么弱智的人因为在司马炎临终前争到托孤资格,就能堂而皇之位居首辅地位,而好不到哪儿去的司马亮也因为在托孤遗诏中被点名,政治呼声颇高,最后逼得贾南风必须靠政变来解决问题。总而言之,皇帝的一纸诏令可谓是最有价值的凭据,无凭无据则只能靠实力说话,但政变毕竟风险极高,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打这张牌。
中护军庾亮自然明白这道理,他一连好几天见不到皇帝,危机感陡生。
这天深夜,庾亮写了一封奏表,派使者呈递司马绍。
使者来到皇宫门口却见宫门紧闭。
“中护军大人有表要呈给陛下,赶紧把宫门打开!”
司马宗站在城楼上叱道:“你以为皇宫是你自己家,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他不管对方怎么软磨硬泡,就是不开门,最后,竟把使者赶了回去。
庾亮再也忍不下去了。
强谏
公元325年9月的一天,庾亮趁着皇宫开门的间隙,带着一票公卿硬闯皇宫,直奔司马绍而来。
司马绍正自昏睡,突然被群臣惊醒,抬眼见群臣蜂拥而至,心里不由得发虚。“你、你们怎么进来啦?” ↑返回顶部↑
门生向郗鉴逐一描述:“……王氏子弟个个一表人才,大多举止得体,不过唯独有一位,在下看他的时候,他旁若无人地躺在床上吃饼。经王公介绍,在下才知道那人叫王羲之。”
“王导特别对你介绍他啦?”
“是。王公还说他的书法在家族中无人能及。”
“我明白了。王导是有意让王羲之成为郗家女婿呀……”
就这样,两家挑了个良辰吉日,郗璿嫁给王羲之为妻。从此,高平郗氏与琅邪王氏正式结为盟友。
郗王联盟延续了很久,等到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成年后,又娶了郗鉴次子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也就是王献之自己的表姐)。不过,四十多年后,王献之二十九岁时,竟被迫和郗道茂离婚。这起风波又牵扯另一个历史疑点,后文还会讲到。
皇宫的主人
前文讲过,司马绍继位仅半年,就册封庾亮的妹妹庾文君为皇后,这自然是为对付王敦,争取庾氏家族支持之故。那么说,司马绍和庾文君感情如何呢?我们基本可以断言,二人毫无感情可言。至少在司马绍扫平王敦一党后,他的心思就不在庾文君身上了。
如今,后宫嫔妃中最得宠的是个叫宋祎的女人。宋祎很有故事。她幼年曾师从著名美女绿珠(石崇宠妾)学习笛艺,后来侍奉王敦。王敦死后,她被送进皇宫,成了司马绍的宠妃。
宋祎生得天姿国色,司马绍一见到她,立马就把黄脸婆庾文君忘到九霄云外。庾文君有哥哥庾亮和一干朝臣为其撑腰。宋祎则没半点家世背景,她意识到仅仅抱着司马绍是不够的,但她还能找谁做靠山呢?恰在这段时间,两个怀着同样想法的人,频频向宋祎抛出橄榄枝。
这两个主动靠拢宋祎的人正是手握皇宫禁军兵权的左卫将军司马宗和右卫将军虞胤。
二人是皇亲国戚,死抱司马绍大腿,也正因为这个背景,让他们一没法靠庾亮,二没法靠王导。这是因为,庾亮和王导虽明争暗斗,但两大家族内部依旧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他们都代表士族利益,在臣权与皇权相互抗衡这个大立场下,他们与司马绍之间的矛盾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消弭的。
综上所述,司马宗和虞胤不可避免地和宋祎越走越近。对于二人来说,宋祎是他们对付庾亮的有力支持。而对于宋祎来说,二人则是自己将来有朝一日能登上皇后宝座的希望。
可想而知,因为宋祎整天吹枕边风,庾文君备受冷落,连带反应即是庾亮失宠,王导就更别提了。在这种局面下,庾亮和王导决定暂时搁置内部矛盾,一致对外。二人连番上疏,请求司马绍罢黜司马宗和虞胤。
司马绍看着庾、王两位重臣的奏疏,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父皇临终前的情景。当时他亲口说过:“儿臣用他们,却永远不会信任他们。那些世家豪门,哪个不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没错,即便是外戚庾亮,跟王导也是一丘之貉,而今,庾亮和王导联手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他没搭理庾亮和王导,反而对司马宗和虞胤更加宠信。
但好景不长,没多久司马绍便得了重病。他才二十七岁,却预感自己挨不过这一劫了。
皇太子司马衍年仅五岁,自己死后,朝政会不会落入庾亮掌中?到那时庾亮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王导?会不会再冒出第二个王敦?社稷能托付给谁?谁值得信任?司马绍满脑子都是这些疑问,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宗室成员更靠谱一些。
司马绍郑重地把皇宫大门的钥匙交给司马宗和虞胤。“从今天起,朝中重臣没有朕的同意,谁都不准迈进皇宫一步!”他准备临死前托孤司马宗和虞胤,但他知道这么干肯定会招致群臣反对,唯有躲着不见,以缓解压力。
可能有人会问,司马宗和虞胤的政治影响力远不及庾亮和王导,就算二人得到托孤辅政的遗诏,他们真能斗得过庾、王吗?司马绍躲着不见,岂非自欺欺人?实事求是地讲,司马绍此举还是很有意义的。所谓政治,无论本质上多么不靠谱,暗地里多么龌龊,表面上必须要讲究名正言顺。举个例子,西晋时,像杨骏那么弱智的人因为在司马炎临终前争到托孤资格,就能堂而皇之位居首辅地位,而好不到哪儿去的司马亮也因为在托孤遗诏中被点名,政治呼声颇高,最后逼得贾南风必须靠政变来解决问题。总而言之,皇帝的一纸诏令可谓是最有价值的凭据,无凭无据则只能靠实力说话,但政变毕竟风险极高,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打这张牌。
中护军庾亮自然明白这道理,他一连好几天见不到皇帝,危机感陡生。
这天深夜,庾亮写了一封奏表,派使者呈递司马绍。
使者来到皇宫门口却见宫门紧闭。
“中护军大人有表要呈给陛下,赶紧把宫门打开!”
司马宗站在城楼上叱道:“你以为皇宫是你自己家,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他不管对方怎么软磨硬泡,就是不开门,最后,竟把使者赶了回去。
庾亮再也忍不下去了。
强谏
公元325年9月的一天,庾亮趁着皇宫开门的间隙,带着一票公卿硬闯皇宫,直奔司马绍而来。
司马绍正自昏睡,突然被群臣惊醒,抬眼见群臣蜂拥而至,心里不由得发虚。“你、你们怎么进来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