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3 / 4)
陆玩对王导的态度代表了江东士族的普遍情绪。这说明什么呢?很显然,江东士族不接受这些初来乍到的外来户。看样子,司马睿要想在江东站稳脚跟,是没那么容易了。
《晋书·王导传》中讲述了一个王导帮司马睿开拓局面的故事。公元308年4月,王导借禊(xi)祭(古人于春秋两季在江边举办的祈福消灾仪式)的机会,安排司马睿抛头露面。同时,他力邀所有一起下江东的中原名士帮司马睿壮声势,这其中,更有他的堂兄——朝廷重臣王敦。江东名士顾荣等人见王敦都侍候在司马睿身旁,立刻对司马睿刮目相看,从此认可了司马睿,同意出任其幕僚。因为这事,司马睿才算赢得了江东士族的青睐。
《资治通鉴》中也有同样记载,但时间却发生在公元307年10月。
然而这件事很值得商榷。
首先,《资治通鉴》说的公元307年10月这个时间点根本讲不通。司马睿到江东等了一个多月都没人搭理,那时已是冬天,禊祭早就过了。
这么看来,《晋书》中的时间点可能性更大。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留在徐州琅邪的夏侯光姬刚刚去世,公元308年春天,司马睿正返回琅邪,忙着给母亲奔丧,就算他抽空参加了禊祭仪式,想必也很仓促。
除此之外,关于禊祭的故事还有很多不合理。
《晋书》说王敦参加禊祭给司马睿撑场面。可公元307年,王敦已经被王衍举荐调任青州刺史,在青州干了没几个月又被召回朝廷做了中书监(关于他被调回朝廷的原因,后面会讲到),并没跟司马睿下江东。而无论王敦是青州刺史还是中书监,他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撂挑子擅离职守,跑去江东出席一个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禊祭仪式。
至于说顾荣等人见到司马睿的排场才意识到司马睿的身价,这更是扯淡。包括顾荣在内的那些江东名士均曾在朝廷任职多年,他们对司马睿应该很熟悉,何以左顾右盼,然后单凭一次禊祭才看懂司马睿,接受其延揽?
由此,禊祭之说基本是个象征性大于真实性的故事。
不过,司马睿到底是听从了王导的建议,放下身价,亲自拜访江东名士顾荣、贺循、纪瞻,颇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架势,这才成功把这三人延揽为自己的幕僚,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这里提一句,身为司马睿笼络江东士族最大的一杆旗帜——顾荣于四年后(312)病逝。
有一则关于顾荣的逸事。早年间,顾荣和朋友们欢宴,席间,他发现负责上菜的仆役对烤肉垂涎欲滴。于是,他拿出自己那份烤肉送给了仆役。朋友们见状,纷纷讥笑顾荣有失身份。顾荣言道:“这人整天做烤肉,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这难道不是没天理吗?”从此以后,顾荣每逢遇到危难,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暗中帮他,他最终发现这神秘人物竟是当初接受烤肉的仆役。后来到了东晋,以厚重为家风的江东顾氏依旧显赫于世。
讲过顾荣的事迹,我们再讲讲贺循和纪瞻。
贺循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贺齐的曾孙,吴国灭亡后,他泛舟鼓琴,与江东人张翰(因思念家乡茭白菜、睡莲粥、鲈鱼,毅然辞官返乡的那位仁兄)一见如故,二人一起来到中原出仕。司马伦篡位时,贺循逃回江东。周玘“一定江南”时,他在江东会稽郡起兵响应。后来,陈敏割据江东征召贺循,他百般推托,又服用“寒食散”,披头散发,赤身裸体,以示自己精神不正常,不能做官。贺循是当时屈指可数的不对陈敏屈膝的江东名士。
然而,贺循却接受了司马睿的延揽。他心想:或许司马睿真是一个能保护江东的贤君吧。
纪瞻也属于江东士族,他担任过司马冏的幕僚,后逃回江东。他帮助周玘“二定江南”,击败了陈敏。
在顾荣、贺循、纪瞻的带动下,大批江东名士加入司马睿的幕僚团。这些人中就有前面提到过的周玘和甘卓,以及陆玩的哥哥陆晔。不过,曾两次驳王导面子的陆玩实在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他还是不接受司马睿,一直撑了很久,不得已出仕。
总而言之,司马睿为争取江东士族的支持可谓下足了功夫,绝非凭借一次戏剧性的禊祭就达成所愿。话说回来,司马睿也的确跟“八王之乱”中那些藩王有所不同,他是个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的人。有件小事恰能说明这点。
司马睿生性嗜好喝酒,王导劝其戒酒。
“让我最后再喝一次。”司马睿当着王导的面开怀畅饮了一番,从此以后居然真的滴酒不沾了。
司马睿终于成功在江东站住脚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王导也同样欣慰。先前族兄王衍精心策划的“狡兔三窟”,这下变成了“狡兔四窟”,琅邪王氏面前的路更加开阔了。
结拜兄弟
就在司马睿和王导苦心经营江东的时候,中原已经是满目疮痍了。
牧民头子汲桑和羯族奴隶石勒发起的叛乱席卷整个黄河以北,不光杀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还在邺城放了把大火,将这个冀州重镇烧成了灰,逼得司马越顾不上管朝廷里那些糟心事,亲自驻军到官渡。当然,司马越是不会打仗的,为了平定汲桑和石勒的叛乱,他派出了一个相当得力的部下——苟晞(xi)前去讨伐。永嘉元年(307)的整个夏天,苟晞与汲桑、石勒在冀州一带展开连番大战。10月,苟晞一鼓作气,攻陷敌军九处堡垒,大获全胜,汲桑和石勒一蹶不振。几个月后,汲桑被另一股流民杀死,石勒投奔到匈奴人刘渊麾下。
苟晞帮司马越平定了汲桑的叛乱,又顺带给司马越报了杀弟之仇。司马越为表示感激,当场跟苟晞结拜为异姓兄弟,更许诺让苟晞担任青州、兖州都督。然而,司马越不是刘备,苟晞也不是关羽。
司马越的幕僚潘滔劝主子道:“兖州是战略要地,当年曹操就是从兖州牧起家的。苟晞欲望强烈,绝非忠臣,您让他担任兖州都督必后患无穷。依我看,您还不如自己担任兖州牧,只把青州留给他,这才是防患于未然的良策。”
“可我之前都已经许诺让他当青州和兖州都督啦!”
“无妨,您不是让他当两个州的都督吗?您再让他当个青州刺史,作为兖州都督的交换,如此一来,青州的军权和政权都给了他,再给他封个高官,应该也能安抚得住。”
“现在的青州刺史是王敦哪!” ↑返回顶部↑
《晋书·王导传》中讲述了一个王导帮司马睿开拓局面的故事。公元308年4月,王导借禊(xi)祭(古人于春秋两季在江边举办的祈福消灾仪式)的机会,安排司马睿抛头露面。同时,他力邀所有一起下江东的中原名士帮司马睿壮声势,这其中,更有他的堂兄——朝廷重臣王敦。江东名士顾荣等人见王敦都侍候在司马睿身旁,立刻对司马睿刮目相看,从此认可了司马睿,同意出任其幕僚。因为这事,司马睿才算赢得了江东士族的青睐。
《资治通鉴》中也有同样记载,但时间却发生在公元307年10月。
然而这件事很值得商榷。
首先,《资治通鉴》说的公元307年10月这个时间点根本讲不通。司马睿到江东等了一个多月都没人搭理,那时已是冬天,禊祭早就过了。
这么看来,《晋书》中的时间点可能性更大。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留在徐州琅邪的夏侯光姬刚刚去世,公元308年春天,司马睿正返回琅邪,忙着给母亲奔丧,就算他抽空参加了禊祭仪式,想必也很仓促。
除此之外,关于禊祭的故事还有很多不合理。
《晋书》说王敦参加禊祭给司马睿撑场面。可公元307年,王敦已经被王衍举荐调任青州刺史,在青州干了没几个月又被召回朝廷做了中书监(关于他被调回朝廷的原因,后面会讲到),并没跟司马睿下江东。而无论王敦是青州刺史还是中书监,他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撂挑子擅离职守,跑去江东出席一个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禊祭仪式。
至于说顾荣等人见到司马睿的排场才意识到司马睿的身价,这更是扯淡。包括顾荣在内的那些江东名士均曾在朝廷任职多年,他们对司马睿应该很熟悉,何以左顾右盼,然后单凭一次禊祭才看懂司马睿,接受其延揽?
由此,禊祭之说基本是个象征性大于真实性的故事。
不过,司马睿到底是听从了王导的建议,放下身价,亲自拜访江东名士顾荣、贺循、纪瞻,颇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架势,这才成功把这三人延揽为自己的幕僚,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这里提一句,身为司马睿笼络江东士族最大的一杆旗帜——顾荣于四年后(312)病逝。
有一则关于顾荣的逸事。早年间,顾荣和朋友们欢宴,席间,他发现负责上菜的仆役对烤肉垂涎欲滴。于是,他拿出自己那份烤肉送给了仆役。朋友们见状,纷纷讥笑顾荣有失身份。顾荣言道:“这人整天做烤肉,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这难道不是没天理吗?”从此以后,顾荣每逢遇到危难,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暗中帮他,他最终发现这神秘人物竟是当初接受烤肉的仆役。后来到了东晋,以厚重为家风的江东顾氏依旧显赫于世。
讲过顾荣的事迹,我们再讲讲贺循和纪瞻。
贺循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贺齐的曾孙,吴国灭亡后,他泛舟鼓琴,与江东人张翰(因思念家乡茭白菜、睡莲粥、鲈鱼,毅然辞官返乡的那位仁兄)一见如故,二人一起来到中原出仕。司马伦篡位时,贺循逃回江东。周玘“一定江南”时,他在江东会稽郡起兵响应。后来,陈敏割据江东征召贺循,他百般推托,又服用“寒食散”,披头散发,赤身裸体,以示自己精神不正常,不能做官。贺循是当时屈指可数的不对陈敏屈膝的江东名士。
然而,贺循却接受了司马睿的延揽。他心想:或许司马睿真是一个能保护江东的贤君吧。
纪瞻也属于江东士族,他担任过司马冏的幕僚,后逃回江东。他帮助周玘“二定江南”,击败了陈敏。
在顾荣、贺循、纪瞻的带动下,大批江东名士加入司马睿的幕僚团。这些人中就有前面提到过的周玘和甘卓,以及陆玩的哥哥陆晔。不过,曾两次驳王导面子的陆玩实在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他还是不接受司马睿,一直撑了很久,不得已出仕。
总而言之,司马睿为争取江东士族的支持可谓下足了功夫,绝非凭借一次戏剧性的禊祭就达成所愿。话说回来,司马睿也的确跟“八王之乱”中那些藩王有所不同,他是个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的人。有件小事恰能说明这点。
司马睿生性嗜好喝酒,王导劝其戒酒。
“让我最后再喝一次。”司马睿当着王导的面开怀畅饮了一番,从此以后居然真的滴酒不沾了。
司马睿终于成功在江东站住脚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王导也同样欣慰。先前族兄王衍精心策划的“狡兔三窟”,这下变成了“狡兔四窟”,琅邪王氏面前的路更加开阔了。
结拜兄弟
就在司马睿和王导苦心经营江东的时候,中原已经是满目疮痍了。
牧民头子汲桑和羯族奴隶石勒发起的叛乱席卷整个黄河以北,不光杀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还在邺城放了把大火,将这个冀州重镇烧成了灰,逼得司马越顾不上管朝廷里那些糟心事,亲自驻军到官渡。当然,司马越是不会打仗的,为了平定汲桑和石勒的叛乱,他派出了一个相当得力的部下——苟晞(xi)前去讨伐。永嘉元年(307)的整个夏天,苟晞与汲桑、石勒在冀州一带展开连番大战。10月,苟晞一鼓作气,攻陷敌军九处堡垒,大获全胜,汲桑和石勒一蹶不振。几个月后,汲桑被另一股流民杀死,石勒投奔到匈奴人刘渊麾下。
苟晞帮司马越平定了汲桑的叛乱,又顺带给司马越报了杀弟之仇。司马越为表示感激,当场跟苟晞结拜为异姓兄弟,更许诺让苟晞担任青州、兖州都督。然而,司马越不是刘备,苟晞也不是关羽。
司马越的幕僚潘滔劝主子道:“兖州是战略要地,当年曹操就是从兖州牧起家的。苟晞欲望强烈,绝非忠臣,您让他担任兖州都督必后患无穷。依我看,您还不如自己担任兖州牧,只把青州留给他,这才是防患于未然的良策。”
“可我之前都已经许诺让他当青州和兖州都督啦!”
“无妨,您不是让他当两个州的都督吗?您再让他当个青州刺史,作为兖州都督的交换,如此一来,青州的军权和政权都给了他,再给他封个高官,应该也能安抚得住。”
“现在的青州刺史是王敦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