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2 / 4)
他深深的感觉到以前那个遇到任何事都能沉住气的主子,越来越失去耐心,而让他改变如此大的竟然是一个太医之子。
若是在一年之前,他是如何不敢置信,但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
贺远铭的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
朝堂上因为海盗再次侵袭之事惊起轩然大波。
晟麟帝盛怒,要再亲自带兵将那群海盗赶回去,立即被众臣拦住。
其中尤以大皇子最为言辞恳切,以担心晟麟帝为由,愿意自己带兵去赶走流寇。
晟麟帝见状有些感动,又有些犹豫。
毕竟大皇子长居宫中,外出任务都很少去,何况是带兵打仗。
晟麟帝感动其孝心,也担心他在外吃苦,遇到危险。
但大皇子执意如此,萧丞相也坚持想要外孙锻炼,晟麟帝被一众重臣劝说之后,终是点头应允。
如贺远铭所料,流寇之事不能耽搁,晟麟帝只能选择最近的军队去攻打,等贺远成离开京城,京城边防只留下小小的一支留守,再从其他地方调派一些暂时把守。
而其他地方军队还未来到之前的时间差,便是贺远铭行动的最佳时机。
于是,一个没有月亮漆黑一片的夜里,晟麟帝最小的女儿魁月公主刚过完生辰,众人热闹之后都有些疲累,整座皇宫内昏睡沉沉。
这安逸的环境,就连把守宫门的侍卫都懈怠了几分。
一队人飞檐走壁,如梁上燕子来去如风,在宫内穿梭,目标直指晟麟帝的寝宫。
他们的目标是先将晟麟帝的寝宫团团包围,逼迫晟麟帝签下立贺远铭为储君的诏书,再杀了晟麟帝,由贺远铭控制住禁军,将皇宫全部包围,翌日直接登上帝位。
这一招先斩后奏,即便朝中大臣有所异议,贺远铭也不怕。
实在不行,杀一儆百,株连九族,相信所有大臣,即便不珍惜自己的命,也会珍惜家人的命。
贺远成即便控制了京城边防几只军地,可是流寇亦然再犯,他没有空暇回京,反而会被他安排的棋子杀死在沿海一带。
而大将军那边,他有淑妃和三公主,再许他们一世安稳,否则将三公主送去和亲,不愁大将军与淑妃不就范。
至于贺锦熙与莫天然。
贺远铭冷冷的想,贺锦熙是必定要杀了,莫天然却可以好好留在身边,为自己所用。
只要他肯,贺远铭愿意封他做个贵妃,依旧让他执掌太医院。
只要他肯。
晟麟帝的寝宫一如往常,只有外殿还点燃着烛火,方便宫人伺候。
贺远铭的人武功奇高,行如鬼魅,轻易点住了宫人们的穴道,让他们想要尖叫的话停留在喉咙里,惊恐的看着一群神秘莫测的人进了晟麟帝的寝宫,却不能发出半句提醒。
晟麟帝寝宫的门被缓缓打开。
床上的人睁开了眼睛,“谁在那里?”
没有如往常一般,有人提着烛火低声询问,“陛下您怎么了?” ↑返回顶部↑
若是在一年之前,他是如何不敢置信,但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
贺远铭的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
朝堂上因为海盗再次侵袭之事惊起轩然大波。
晟麟帝盛怒,要再亲自带兵将那群海盗赶回去,立即被众臣拦住。
其中尤以大皇子最为言辞恳切,以担心晟麟帝为由,愿意自己带兵去赶走流寇。
晟麟帝见状有些感动,又有些犹豫。
毕竟大皇子长居宫中,外出任务都很少去,何况是带兵打仗。
晟麟帝感动其孝心,也担心他在外吃苦,遇到危险。
但大皇子执意如此,萧丞相也坚持想要外孙锻炼,晟麟帝被一众重臣劝说之后,终是点头应允。
如贺远铭所料,流寇之事不能耽搁,晟麟帝只能选择最近的军队去攻打,等贺远成离开京城,京城边防只留下小小的一支留守,再从其他地方调派一些暂时把守。
而其他地方军队还未来到之前的时间差,便是贺远铭行动的最佳时机。
于是,一个没有月亮漆黑一片的夜里,晟麟帝最小的女儿魁月公主刚过完生辰,众人热闹之后都有些疲累,整座皇宫内昏睡沉沉。
这安逸的环境,就连把守宫门的侍卫都懈怠了几分。
一队人飞檐走壁,如梁上燕子来去如风,在宫内穿梭,目标直指晟麟帝的寝宫。
他们的目标是先将晟麟帝的寝宫团团包围,逼迫晟麟帝签下立贺远铭为储君的诏书,再杀了晟麟帝,由贺远铭控制住禁军,将皇宫全部包围,翌日直接登上帝位。
这一招先斩后奏,即便朝中大臣有所异议,贺远铭也不怕。
实在不行,杀一儆百,株连九族,相信所有大臣,即便不珍惜自己的命,也会珍惜家人的命。
贺远成即便控制了京城边防几只军地,可是流寇亦然再犯,他没有空暇回京,反而会被他安排的棋子杀死在沿海一带。
而大将军那边,他有淑妃和三公主,再许他们一世安稳,否则将三公主送去和亲,不愁大将军与淑妃不就范。
至于贺锦熙与莫天然。
贺远铭冷冷的想,贺锦熙是必定要杀了,莫天然却可以好好留在身边,为自己所用。
只要他肯,贺远铭愿意封他做个贵妃,依旧让他执掌太医院。
只要他肯。
晟麟帝的寝宫一如往常,只有外殿还点燃着烛火,方便宫人伺候。
贺远铭的人武功奇高,行如鬼魅,轻易点住了宫人们的穴道,让他们想要尖叫的话停留在喉咙里,惊恐的看着一群神秘莫测的人进了晟麟帝的寝宫,却不能发出半句提醒。
晟麟帝寝宫的门被缓缓打开。
床上的人睁开了眼睛,“谁在那里?”
没有如往常一般,有人提着烛火低声询问,“陛下您怎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