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1 / 4)
“……你不是辞职了吗?”
“对呀!可经理说,反正我的工资是按天来结算的,一天干八个小时,就是两块五毛钱,啥时候得空了直接过去就行了。”毓秀一脸的轻松自在,她觉得首都确实好,挣钱比老家那边容易太多太多了。
女同学不吭声了,她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毓秀不太在意其他人的反应,她想着辞掉了这么好的工作,可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埋头复习,誓要在半个月后的期末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讲道理,这个真的不容易。这年头的大学期末考试可以没有划范围这种说法,尤其是京大的,完完全全的各凭本事。期末考试的难度还非常得高,如果没有用心读书,挂科重修是很正常的。哪怕像毓秀这样,很用心的在学习了,其实多半也就刚过合格线,再想往上进步一点儿,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幸好,毓秀在学习方面还是很有动力的,她相当坐得住,也很乐意集中精神复习功课,一副要将专业书籍都啃下来的样子。还有一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里增加一个英语的情景对话考试。事实上,在毓秀她们专业里,英语成绩出色的有不少,可要说听力和口语好的,只怕真的不多。
哑巴英语这个问题,困扰的可不止毓秀他们那一代人。
与此同时,毓秀在找到工作后写的那封信,也慢悠悠的到了李桂芳手里。
李桂芳收到信就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她是真的怕了怕了。要知道,在上封信里,毓秀告诉她,说自己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没考好,没有拿到学校发的奖学金,还说困难补助倒是发下来了,却是最低一档的,每个月只有五块钱,她又添了一块钱,刚好够一年的党费。当然,她也着重提到了入党的事情,那时她还没有被集体活动逼疯,因此信上是满满的喜悦之情,毕竟甭管怎么说,入党都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儿。
收到上封信时,李桂芳何止崩溃啊。要知道,隔壁村那个一贯都不如毓秀的那个千年老二啊,她自打去省城念了师范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又是拿困难补助,又是拿奖学金的,具体是哪个级别的她家里人也不太清楚,只是在学校发了奖学金后,她往家里寄了一百块钱,汇款单上还写了备注,奖学金。
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不单单是自己家里人会往外头嚷嚷,还有就是邮递员会跟别人讲这个事儿。一来二去的,没多久就传到了李桂芳耳中,还是村里人知道这个事儿后特地跑到苗家告诉她的。
两件事情前后也就隔了一周时间,李桂芳是先听人讲了隔壁村大学生往家里寄了一百块钱的事儿,之后才收到了毓秀的信。这个顺序是很重要的,因为李桂芳自打脸了。她听人说隔壁村的事儿后,立马拍着胸口表示自家毓秀才是最最聪明的,是十里八乡最会念书的女娃娃,还是顶顶有孝心的孩子。她还说,等回头毓秀得了学校发的奖学金后,一定会给家里寄钱的。
其实吧,李桂芳说的也不算错,假如毓秀真的拿到了奖学金,她确确实实会往家里寄的。大不了回头钱又不凑手了,接着跟家里要。
可问题在于,毓秀啊,她在家乡时的确是最最优秀的哪一个,可当她来到了人才汇集的京大时,她就显得不是那么优秀了。
也因此,在收到毓秀上封信时,李桂芳别提有多难受了。
她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作为一个一天学都没上过的文盲,她真的不清楚这里头还有那些个弯弯绕绕,就是想不通啊,完全想不通为啥那么聪明会读书的毓秀,考上大学以后反而变笨了呢?想想看,以前每回考试都是第一名的,而奖学金又不是只有一份,最起码一个学校也得发三五份吧?当然事实上更多,就京大而言,起码有上百人得到了奖学金。
反正在李桂芳看来,毓秀以前每次都能拿第一的,而现在却拿不到第一了,那不是变笨了又是为啥呢?
于此同时,也有人将这话传到了周萍那边。甄兴华依旧在乡里各处载客,周萍还是当她的售票员,哪怕乡亲们时不时的仍然有些赖票的,总得来说肯定还是有利润可赚的。就是吧,做买卖的很容易被人问到跟前来,还不能完全不搭理人。幸好,周萍是念过书的,家里还有一个大学生儿子。
“在京大拿不到奖学金有啥稀罕的?咱们全县每年考上京大清大的,最多也就一两个人,有时候一个都没有呢。那代表啥?所有能考上京大清大的,都是打小拿第一的好学生。”
虽说毓秀最终还是没认回甄家去,可周萍却还是没办法割舍这个亲闺女。她始终都认为,这是大人的问题,何家姐妹有错,苗解放有错,李桂芳也有错,可独独毓秀是无辜的。
不想责怪,也不忍责怪。
也因为有了周萍这个话,乡亲们仔细寻思了一番,纷纷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可不就是打小就拿第一名的好学生齐刷刷的进了京大清大这种全国顶尖名校,再要想考第一名,确实挺难的。还有人问了周萍,问她甄卓凡拿过奖学金没有。周萍说没有,还说要是真的拿过了,不得大一下学期就传开了?
这话相当得有说服力,大家伙儿也就不说毓秀变笨了。
可是吧,同样的话传到了李桂芳耳中,那感觉就大不相同了。
没错,毓秀没有变笨,只是因为她的同学都太聪明了。可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当初毓秀没去京大,那是不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再往深处想想,要是毓秀去的是省城的大学,就隔壁村那姑娘念的那个师范学校,以毓秀的聪明劲儿,还不一直拿第一名?就算不是第一,那隔壁村的都能拿到一百块奖学金了,没道理毓秀还不如她啊?
失策啊失策,真的是太失策了。
等李桂芳又想起省城的各项开销还低,更是悔恨不已。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不让毓秀去京市了,老老实实的待在省里面,照样是大学生不说,开销低,还能拿奖学金,说不定困难补助的档次也能往上提一提。
唉……
有了这么个经历,等再度收到毓秀来信时,李桂芳心里就一个咯噔,差点儿就不想看信了。 ↑返回顶部↑
“对呀!可经理说,反正我的工资是按天来结算的,一天干八个小时,就是两块五毛钱,啥时候得空了直接过去就行了。”毓秀一脸的轻松自在,她觉得首都确实好,挣钱比老家那边容易太多太多了。
女同学不吭声了,她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毓秀不太在意其他人的反应,她想着辞掉了这么好的工作,可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埋头复习,誓要在半个月后的期末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讲道理,这个真的不容易。这年头的大学期末考试可以没有划范围这种说法,尤其是京大的,完完全全的各凭本事。期末考试的难度还非常得高,如果没有用心读书,挂科重修是很正常的。哪怕像毓秀这样,很用心的在学习了,其实多半也就刚过合格线,再想往上进步一点儿,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幸好,毓秀在学习方面还是很有动力的,她相当坐得住,也很乐意集中精神复习功课,一副要将专业书籍都啃下来的样子。还有一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里增加一个英语的情景对话考试。事实上,在毓秀她们专业里,英语成绩出色的有不少,可要说听力和口语好的,只怕真的不多。
哑巴英语这个问题,困扰的可不止毓秀他们那一代人。
与此同时,毓秀在找到工作后写的那封信,也慢悠悠的到了李桂芳手里。
李桂芳收到信就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她是真的怕了怕了。要知道,在上封信里,毓秀告诉她,说自己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没考好,没有拿到学校发的奖学金,还说困难补助倒是发下来了,却是最低一档的,每个月只有五块钱,她又添了一块钱,刚好够一年的党费。当然,她也着重提到了入党的事情,那时她还没有被集体活动逼疯,因此信上是满满的喜悦之情,毕竟甭管怎么说,入党都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儿。
收到上封信时,李桂芳何止崩溃啊。要知道,隔壁村那个一贯都不如毓秀的那个千年老二啊,她自打去省城念了师范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又是拿困难补助,又是拿奖学金的,具体是哪个级别的她家里人也不太清楚,只是在学校发了奖学金后,她往家里寄了一百块钱,汇款单上还写了备注,奖学金。
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不单单是自己家里人会往外头嚷嚷,还有就是邮递员会跟别人讲这个事儿。一来二去的,没多久就传到了李桂芳耳中,还是村里人知道这个事儿后特地跑到苗家告诉她的。
两件事情前后也就隔了一周时间,李桂芳是先听人讲了隔壁村大学生往家里寄了一百块钱的事儿,之后才收到了毓秀的信。这个顺序是很重要的,因为李桂芳自打脸了。她听人说隔壁村的事儿后,立马拍着胸口表示自家毓秀才是最最聪明的,是十里八乡最会念书的女娃娃,还是顶顶有孝心的孩子。她还说,等回头毓秀得了学校发的奖学金后,一定会给家里寄钱的。
其实吧,李桂芳说的也不算错,假如毓秀真的拿到了奖学金,她确确实实会往家里寄的。大不了回头钱又不凑手了,接着跟家里要。
可问题在于,毓秀啊,她在家乡时的确是最最优秀的哪一个,可当她来到了人才汇集的京大时,她就显得不是那么优秀了。
也因此,在收到毓秀上封信时,李桂芳别提有多难受了。
她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作为一个一天学都没上过的文盲,她真的不清楚这里头还有那些个弯弯绕绕,就是想不通啊,完全想不通为啥那么聪明会读书的毓秀,考上大学以后反而变笨了呢?想想看,以前每回考试都是第一名的,而奖学金又不是只有一份,最起码一个学校也得发三五份吧?当然事实上更多,就京大而言,起码有上百人得到了奖学金。
反正在李桂芳看来,毓秀以前每次都能拿第一的,而现在却拿不到第一了,那不是变笨了又是为啥呢?
于此同时,也有人将这话传到了周萍那边。甄兴华依旧在乡里各处载客,周萍还是当她的售票员,哪怕乡亲们时不时的仍然有些赖票的,总得来说肯定还是有利润可赚的。就是吧,做买卖的很容易被人问到跟前来,还不能完全不搭理人。幸好,周萍是念过书的,家里还有一个大学生儿子。
“在京大拿不到奖学金有啥稀罕的?咱们全县每年考上京大清大的,最多也就一两个人,有时候一个都没有呢。那代表啥?所有能考上京大清大的,都是打小拿第一的好学生。”
虽说毓秀最终还是没认回甄家去,可周萍却还是没办法割舍这个亲闺女。她始终都认为,这是大人的问题,何家姐妹有错,苗解放有错,李桂芳也有错,可独独毓秀是无辜的。
不想责怪,也不忍责怪。
也因为有了周萍这个话,乡亲们仔细寻思了一番,纷纷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可不就是打小就拿第一名的好学生齐刷刷的进了京大清大这种全国顶尖名校,再要想考第一名,确实挺难的。还有人问了周萍,问她甄卓凡拿过奖学金没有。周萍说没有,还说要是真的拿过了,不得大一下学期就传开了?
这话相当得有说服力,大家伙儿也就不说毓秀变笨了。
可是吧,同样的话传到了李桂芳耳中,那感觉就大不相同了。
没错,毓秀没有变笨,只是因为她的同学都太聪明了。可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当初毓秀没去京大,那是不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再往深处想想,要是毓秀去的是省城的大学,就隔壁村那姑娘念的那个师范学校,以毓秀的聪明劲儿,还不一直拿第一名?就算不是第一,那隔壁村的都能拿到一百块奖学金了,没道理毓秀还不如她啊?
失策啊失策,真的是太失策了。
等李桂芳又想起省城的各项开销还低,更是悔恨不已。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不让毓秀去京市了,老老实实的待在省里面,照样是大学生不说,开销低,还能拿奖学金,说不定困难补助的档次也能往上提一提。
唉……
有了这么个经历,等再度收到毓秀来信时,李桂芳心里就一个咯噔,差点儿就不想看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