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2 / 4)
甄卓凡干脆换了一种说法:“我妈听毓秀奶奶说,隔壁村出去读书的,就是毓秀的同班同学,出门一共就带了三十块。”
这下轮到郝新明傻眼了。
愣了半天,他才结结巴巴的说:“隔、隔壁村?”
隔壁村这个词用得非常好,郝新明彻底惊呆了。
“不是,毓秀她不是你青梅竹马吗?”郝新明回想起大一那会儿,他是记得甄卓凡说过的,那张合照里,一个是妹妹一个是妹妹的同学?当然,这是套话,是个人都能听出来,甄卓凡喜欢他妹的那个同学,换句话说,可不就是青梅竹马吗?
“……嗯。”甄卓凡听到青梅竹马这个词,略有些出神,随后才点了点头,“我跟她一个村的,苗家在村头,我家住村尾。”
郝新明的脑子有些转不过弯儿来。
其实,学生时代包括大学里头,交朋友都还是比较纯粹的,至少没有出社会以后那么现实。也就是说,碰了面以后,问的多是你家是哪儿的?而不是你爹妈是干啥的,你家里有多少钱。
而所谓的,你家是哪儿的,对方回答的也是个大概的地名,一般是什么省,最多也就是到市,你要是说你家住在红太阳乡,那人家也没听说过呢!当初,除非那地儿特地有名,那自然是另当别论了。
甄卓凡报的就是他们省的名儿,在郝新明耳里自动转换成了南方人。反正同宿舍两年多了,他也不知道甄卓凡是农村出身的。
两人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郝新明又开了口:“不是啊,你家不是个体户吗?我记得我问过你的,而且你不也没申请农村困难补助吗?”
好歹认识那么久了,对于交情比较好的几个舍友家里的大概情况,郝新明还是知道的。他分明记得他曾经问过甄卓凡家里的事儿,那时甄卓凡是说,他爸以前在县运输大队开长途大货车的,后来改革开放了,就承包了一辆小客车。
包车啊,那不就是个体户?
“……农村人就不能当个体户了?”甄卓凡也被他问得有点儿懵,“农村困难补助那个,我爸说,咱们家不是靠天吃饭的农家,让我别去申请。”
申请没通过倒是无所谓,万一申请通过了领了补助后又被人举报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行了,真相大白了。
郝新明自诩也是个能说会道的,这会儿愣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算是明白了,在不知不觉中啊,他造孽了。
“刚降温那两天,苗同学说她没有过冬的衣服,我就带她去百货商城买了两身……最便宜的羽绒服。哦,还有胶鞋和毛皮鞋。”
胶鞋这玩意儿,甄卓凡也有的。没办法,北方冬日里是必下雪的,以前在老家常穿的千层底布鞋在这儿压根就不管用,一落雪整个鞋从鞋面到鞋底,那是全部湿透了。所以,大一那年的初冬,甄卓凡就买了一双胶鞋,挑最便宜的买,才一块八,质量极好,不光冬日里能用,平常季节要是下雨了穿着也很方便。反正这都两年多了,依旧没穿坏。
至于羽绒服和毛皮鞋,甄卓凡再度陷入了沉默,就算他没买过,那还能没见人穿过吗?一看就知道不便宜。
郝新明心知是他坑了毓秀,哪怕不是故意的,看着毓秀那样儿也知道她是涉世未深,估摸着上大学之前都没咋买过东西。
“怨我,都怨我,苗同学头一次来京市,我寻思着女孩子怕冷,就想带她去买两身暖和的冬衣。真就只两身羽绒服和一双毛皮鞋,我还想着她没厚被褥,也没帽子围巾手套的,还打算叫她出去买,结果就发现她钱不凑手了。”
“那几样多少钱?”甄卓凡来京市两年多了,可他一次百货商场都没去过。事实上,他就算要买东西,也是在学校附近解决的,不会特地跑那么远去买好牌子的东西。
“羽绒服都是最便宜的,两件才一百五十,算上毛皮鞋,我记得大概一百八不到一些吧。”
甄卓凡:…………
其实就算这样,毓秀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北方的冬天跟南方真的不能比,也亏得学校宿舍在两年前改造了一番,至少如今能做到教室和宿舍里都集体供暖了。毓秀是从张杨那头知晓的这个事儿,听说以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因为她早先还在犯愁,这连十一月都没到,天就冷成了这个样子,那以后等到了数九寒天,日子咋过啊?
幸好,张杨告诉她,北方有集体供暖,到时候只穿单衣都没啥问题的。
可等毓秀刚刚松了一口气,张杨又补充了一句,集体供暖要十一月才开始。
毓秀裹紧了她的小被子,把搭在上面的两件羽绒服摆弄整齐,可饶是如此,还是觉得瑟瑟发抖。 ↑返回顶部↑
这下轮到郝新明傻眼了。
愣了半天,他才结结巴巴的说:“隔、隔壁村?”
隔壁村这个词用得非常好,郝新明彻底惊呆了。
“不是,毓秀她不是你青梅竹马吗?”郝新明回想起大一那会儿,他是记得甄卓凡说过的,那张合照里,一个是妹妹一个是妹妹的同学?当然,这是套话,是个人都能听出来,甄卓凡喜欢他妹的那个同学,换句话说,可不就是青梅竹马吗?
“……嗯。”甄卓凡听到青梅竹马这个词,略有些出神,随后才点了点头,“我跟她一个村的,苗家在村头,我家住村尾。”
郝新明的脑子有些转不过弯儿来。
其实,学生时代包括大学里头,交朋友都还是比较纯粹的,至少没有出社会以后那么现实。也就是说,碰了面以后,问的多是你家是哪儿的?而不是你爹妈是干啥的,你家里有多少钱。
而所谓的,你家是哪儿的,对方回答的也是个大概的地名,一般是什么省,最多也就是到市,你要是说你家住在红太阳乡,那人家也没听说过呢!当初,除非那地儿特地有名,那自然是另当别论了。
甄卓凡报的就是他们省的名儿,在郝新明耳里自动转换成了南方人。反正同宿舍两年多了,他也不知道甄卓凡是农村出身的。
两人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郝新明又开了口:“不是啊,你家不是个体户吗?我记得我问过你的,而且你不也没申请农村困难补助吗?”
好歹认识那么久了,对于交情比较好的几个舍友家里的大概情况,郝新明还是知道的。他分明记得他曾经问过甄卓凡家里的事儿,那时甄卓凡是说,他爸以前在县运输大队开长途大货车的,后来改革开放了,就承包了一辆小客车。
包车啊,那不就是个体户?
“……农村人就不能当个体户了?”甄卓凡也被他问得有点儿懵,“农村困难补助那个,我爸说,咱们家不是靠天吃饭的农家,让我别去申请。”
申请没通过倒是无所谓,万一申请通过了领了补助后又被人举报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行了,真相大白了。
郝新明自诩也是个能说会道的,这会儿愣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算是明白了,在不知不觉中啊,他造孽了。
“刚降温那两天,苗同学说她没有过冬的衣服,我就带她去百货商城买了两身……最便宜的羽绒服。哦,还有胶鞋和毛皮鞋。”
胶鞋这玩意儿,甄卓凡也有的。没办法,北方冬日里是必下雪的,以前在老家常穿的千层底布鞋在这儿压根就不管用,一落雪整个鞋从鞋面到鞋底,那是全部湿透了。所以,大一那年的初冬,甄卓凡就买了一双胶鞋,挑最便宜的买,才一块八,质量极好,不光冬日里能用,平常季节要是下雨了穿着也很方便。反正这都两年多了,依旧没穿坏。
至于羽绒服和毛皮鞋,甄卓凡再度陷入了沉默,就算他没买过,那还能没见人穿过吗?一看就知道不便宜。
郝新明心知是他坑了毓秀,哪怕不是故意的,看着毓秀那样儿也知道她是涉世未深,估摸着上大学之前都没咋买过东西。
“怨我,都怨我,苗同学头一次来京市,我寻思着女孩子怕冷,就想带她去买两身暖和的冬衣。真就只两身羽绒服和一双毛皮鞋,我还想着她没厚被褥,也没帽子围巾手套的,还打算叫她出去买,结果就发现她钱不凑手了。”
“那几样多少钱?”甄卓凡来京市两年多了,可他一次百货商场都没去过。事实上,他就算要买东西,也是在学校附近解决的,不会特地跑那么远去买好牌子的东西。
“羽绒服都是最便宜的,两件才一百五十,算上毛皮鞋,我记得大概一百八不到一些吧。”
甄卓凡:…………
其实就算这样,毓秀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北方的冬天跟南方真的不能比,也亏得学校宿舍在两年前改造了一番,至少如今能做到教室和宿舍里都集体供暖了。毓秀是从张杨那头知晓的这个事儿,听说以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因为她早先还在犯愁,这连十一月都没到,天就冷成了这个样子,那以后等到了数九寒天,日子咋过啊?
幸好,张杨告诉她,北方有集体供暖,到时候只穿单衣都没啥问题的。
可等毓秀刚刚松了一口气,张杨又补充了一句,集体供暖要十一月才开始。
毓秀裹紧了她的小被子,把搭在上面的两件羽绒服摆弄整齐,可饶是如此,还是觉得瑟瑟发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