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节(3 / 4)
潘小园也微微一惊。她自己都不太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位御史中丞倒真是妇女之友,简直是当世稀缺。
当然也可能是见风使舵, 向她示好。但以在座其他官员的大男子主义程度,为了一个“男女同堂”而直接开怼尚书右丞李纲,这份魄力让人肃然起敬。
不由得对他多看一眼。只见他三十左右年纪,根骨劲瘦,一身褐色绸衫,乍一看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然而眼不大而亮,眉不浓而尖,虽然眼下只是个从三品言官,但依着某种奇怪的直觉,此人腹中韬略十足,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力排众议给她帮腔,潘小园觉得有必要对他拉拢示好。可又总有些隐隐约约的别扭感觉:方才讨论其他议题的时候,这人一直没什么出格言论;眼下矛盾爆发,他才立刻抓住机会,毕露锋芒,审时度势之能可谓一流。
不管那么多。眼下盟友稀缺,能拉拢一个是一个。朝他微微一笑,表示感激。
对方却十分恭谨,看也没多看她一眼,继续挥毫记笔记了。摆明了是表示,方才仗义出言,并非是帮扶美女,也不是相助弱小,而只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而已。
潘小园忽然心感惭愧。也许自己小人之心,错怪他了。
但旁边还是有人颇有微词。管立法的修敕局提举官小心提议:“下官以为,男女同堂,这个……过去在武周朝的确有先例。但天下女子……潘夫人不是说你……下官是说,大多数女子,卑弱和顺,才干欠缺,只能持家教子,可胜任不了朝政大事啊……国家兴亡,让男子汉来担着便是了,男女总得有个分工嘛,不然这世界不是乱套了?”
周围几人纷纷赞同:“女人家精于闺绣之事不假,但识字做文章可不成啊。”
一边说,一边别有用心地看一眼潘小园。屋子里现成的一个半文盲。
方金芝对她突然抛出这个议题也有些奇怪。但她也懒得对大宋法令多加过问,只是听任一群老夫子指手画脚,微微冷笑。
宗泽也眯着眼看她。虽说小妮子间接救过他一命,但这种异想天开之事,他不出言反对,算是给她面子。
饶她脸皮再厚,此时也忍不住微微一热。一屋子老少夫子经过了筛选,倒都是通情达理的,没人刻意和她过不去,纵然心底万般看不起女子,也不太敢在她面前流露出来。在他们眼里,女子的才干确实是远不及男子的,毕竟大多数女人根本就没机会读书。士大夫家庭里的闺女们倒是有能读书的,可大多数根本走不出闺房,也就谈不上胸怀天下的眼界。
折断了翅膀的燕子如何能高飞。因此她若是强行宣传“女子的才干不逊于男儿”,和现状差距太大,未免会被看成是睁眼说瞎话。
但还是要努力挣扎一下。捋捋思绪,笑道:“也亏得诸位晚生了几十年。否则若是在元祐前几年那会儿说什么‘女子不能胜任朝政大事’,叫宣仁皇后听了,你们可没法安安稳稳的在这儿议事啦。”
元祐初年,先皇哲宗登基时只有十岁,由高太皇太后——也就是宣仁皇后——垂帘听政,她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个清明盛世。这段历史过去没几年,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犹有记忆。
那位帮她说话的御史中丞立刻公允评价道:“宣仁皇后是女中尧舜,非常人能及也。”
这话没人敢表示反对,大伙稀稀拉拉的附和两句。
潘小园表示同意:“女子中有才之人确实不多,但男人里庸庸碌碌的也不少嘛。咱们既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自然是才干为先,才算公平——又不是让你们徇私枉法,立刻把妻女带过来封官,诸位慌什么?”
大家被一句噎回去。既然坚信女子不如男,那自然也不用担心让女人抢了官去。若是一味阻止女人当官,不等于承认自己心虚了么?
但还是有人不满:“女子责在内闱,要是一个个都去读书了,没人相夫教子持家,那也不成啊。”
潘小园还是得体一笑。讲经论史,自己万万不及这些高知文人。但逻辑思维她不欠缺,胡搅蛮缠也玩得来。
“这话也未必尽然。圣人有言,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可见男子汉也得持家,持不好家的,如何去给百姓当父母官?女子同理嘛,若真是有才干之人,如何不会持家?”
忽然转头,问赵明诚:“尊夫人持家如何?”
赵明诚一怔。当然明白她的意思。李清照出身富贵,哪里会亲力亲为的下厨上灶,自然也算不上勤恳持家;但如此情景,难道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夫人坏话?
赶紧答:“贱内持家有道,赏罚严明,敝家上下无人不服。”
还挺凑趣。潘小园冲他一笑,眼神转而扫过众学究,意思是“你们看”!
众人无语,只得一个个勉强笑道:“那是,那是——就是个纲领么。非常时期,国家也可以启用女子,没什么丢脸的。”
议事厅内的氛围一时间有些微妙。旁边伺候的随从们连忙低声吩咐,给众官面前换了新鲜热茶。又觉得室内过热,低声吩咐通风。
潘小园长吁口气,心头烦闷。不就是个“女子入仕”的可能性,这帮老夫子——除了那个御史中丞——一个个仿佛天塌下来,瞻前顾后,浪费多少时间。况且眼下土匪们才是主人,武松在朝堂上说一不二,几乎相当于拿刀逼着大伙做这做那。即便如此,这些人还“不畏强暴”,跟她唱了那么久的反调,实在是精神可嘉。 ↑返回顶部↑
当然也可能是见风使舵, 向她示好。但以在座其他官员的大男子主义程度,为了一个“男女同堂”而直接开怼尚书右丞李纲,这份魄力让人肃然起敬。
不由得对他多看一眼。只见他三十左右年纪,根骨劲瘦,一身褐色绸衫,乍一看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然而眼不大而亮,眉不浓而尖,虽然眼下只是个从三品言官,但依着某种奇怪的直觉,此人腹中韬略十足,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力排众议给她帮腔,潘小园觉得有必要对他拉拢示好。可又总有些隐隐约约的别扭感觉:方才讨论其他议题的时候,这人一直没什么出格言论;眼下矛盾爆发,他才立刻抓住机会,毕露锋芒,审时度势之能可谓一流。
不管那么多。眼下盟友稀缺,能拉拢一个是一个。朝他微微一笑,表示感激。
对方却十分恭谨,看也没多看她一眼,继续挥毫记笔记了。摆明了是表示,方才仗义出言,并非是帮扶美女,也不是相助弱小,而只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而已。
潘小园忽然心感惭愧。也许自己小人之心,错怪他了。
但旁边还是有人颇有微词。管立法的修敕局提举官小心提议:“下官以为,男女同堂,这个……过去在武周朝的确有先例。但天下女子……潘夫人不是说你……下官是说,大多数女子,卑弱和顺,才干欠缺,只能持家教子,可胜任不了朝政大事啊……国家兴亡,让男子汉来担着便是了,男女总得有个分工嘛,不然这世界不是乱套了?”
周围几人纷纷赞同:“女人家精于闺绣之事不假,但识字做文章可不成啊。”
一边说,一边别有用心地看一眼潘小园。屋子里现成的一个半文盲。
方金芝对她突然抛出这个议题也有些奇怪。但她也懒得对大宋法令多加过问,只是听任一群老夫子指手画脚,微微冷笑。
宗泽也眯着眼看她。虽说小妮子间接救过他一命,但这种异想天开之事,他不出言反对,算是给她面子。
饶她脸皮再厚,此时也忍不住微微一热。一屋子老少夫子经过了筛选,倒都是通情达理的,没人刻意和她过不去,纵然心底万般看不起女子,也不太敢在她面前流露出来。在他们眼里,女子的才干确实是远不及男子的,毕竟大多数女人根本就没机会读书。士大夫家庭里的闺女们倒是有能读书的,可大多数根本走不出闺房,也就谈不上胸怀天下的眼界。
折断了翅膀的燕子如何能高飞。因此她若是强行宣传“女子的才干不逊于男儿”,和现状差距太大,未免会被看成是睁眼说瞎话。
但还是要努力挣扎一下。捋捋思绪,笑道:“也亏得诸位晚生了几十年。否则若是在元祐前几年那会儿说什么‘女子不能胜任朝政大事’,叫宣仁皇后听了,你们可没法安安稳稳的在这儿议事啦。”
元祐初年,先皇哲宗登基时只有十岁,由高太皇太后——也就是宣仁皇后——垂帘听政,她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个清明盛世。这段历史过去没几年,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犹有记忆。
那位帮她说话的御史中丞立刻公允评价道:“宣仁皇后是女中尧舜,非常人能及也。”
这话没人敢表示反对,大伙稀稀拉拉的附和两句。
潘小园表示同意:“女子中有才之人确实不多,但男人里庸庸碌碌的也不少嘛。咱们既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自然是才干为先,才算公平——又不是让你们徇私枉法,立刻把妻女带过来封官,诸位慌什么?”
大家被一句噎回去。既然坚信女子不如男,那自然也不用担心让女人抢了官去。若是一味阻止女人当官,不等于承认自己心虚了么?
但还是有人不满:“女子责在内闱,要是一个个都去读书了,没人相夫教子持家,那也不成啊。”
潘小园还是得体一笑。讲经论史,自己万万不及这些高知文人。但逻辑思维她不欠缺,胡搅蛮缠也玩得来。
“这话也未必尽然。圣人有言,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可见男子汉也得持家,持不好家的,如何去给百姓当父母官?女子同理嘛,若真是有才干之人,如何不会持家?”
忽然转头,问赵明诚:“尊夫人持家如何?”
赵明诚一怔。当然明白她的意思。李清照出身富贵,哪里会亲力亲为的下厨上灶,自然也算不上勤恳持家;但如此情景,难道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夫人坏话?
赶紧答:“贱内持家有道,赏罚严明,敝家上下无人不服。”
还挺凑趣。潘小园冲他一笑,眼神转而扫过众学究,意思是“你们看”!
众人无语,只得一个个勉强笑道:“那是,那是——就是个纲领么。非常时期,国家也可以启用女子,没什么丢脸的。”
议事厅内的氛围一时间有些微妙。旁边伺候的随从们连忙低声吩咐,给众官面前换了新鲜热茶。又觉得室内过热,低声吩咐通风。
潘小园长吁口气,心头烦闷。不就是个“女子入仕”的可能性,这帮老夫子——除了那个御史中丞——一个个仿佛天塌下来,瞻前顾后,浪费多少时间。况且眼下土匪们才是主人,武松在朝堂上说一不二,几乎相当于拿刀逼着大伙做这做那。即便如此,这些人还“不畏强暴”,跟她唱了那么久的反调,实在是精神可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