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2 / 4)
“评委们一上台,你来我往的打点机锋,这不是热闹?蒋老出手这都不算口碑算什么?再说人气,美食圈这几年离开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谁拿了大赛冠军谁研究出了震惊世界的名菜,都没有媒体感兴趣,自然观众们也就不懂。我们这些评委在上面吧啦吧啦地说着,纯粹站着说话不腰疼似的,观众们心里都会想什么什么来头的大厨关我什么事,正儿八经的东西看着沉闷,不喜庆,太没意思,你们要是真有本事就来一手啊。我们上去了,露一手的绝活儿,这都赚不到人气,您还要什么人气?”
彦朗据理力争,说的一段话寸土不让,可是语气里却一点火星都没有,咬字清晰,字正腔圆,每句话从他的唇里吐出来,好似疲惫的身体埋进热水了,暖洋洋的,没有一丝反抗的想法。
编剧说不出话来,心里已经默认了彦朗的提议。是啊,一个人上去总没有一堆人上去热闹,他之前怎么没想到,还是说怕自己的提议没通过,才会揪着一个人不放吗?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编剧急急忙忙的跑下去做最后一次的台本修改。彦朗的视线穿过人群,和施洋对上了,漆黑的眸子好似一汪深潭,里面压着所有的锋芒和寒光,只有偶尔划过的一道光芒,漾出一抹绝色的风华。
施洋对着彦朗咧嘴笑,笑容傻乎乎的一点不精明,在心里想着,这么好的男人怎么就被我追上手了呢?这一定是我这辈子干的最漂亮的一件事。
彦朗看见施洋笑了,于是也勾着嘴角笑了,很温柔的笑容,像是一瞬间隔开了空间和时间,在那双眼底只能够看见自己的身影,是如此的清晰。
“洋洋,来了?”蒋姥爷转过身来,煞风景的开口。
施洋对着姥爷笑了下:“嗯,您累不累,要不我给您搬个凳子。”
蒋姥爷摇头呵呵的笑。施洋其实是个聪明孩子,别看大多时候都拽的不行,他要是愿意跟你好,能哄得你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他。或许就是这种差别待遇,这几年施洋冷淡下来的时候蒋姥爷不习惯极了,总怀念那个在膝边上绕来绕去甜甜的喊上一声“姥爷”的小孩儿。好在现在又一切都恢复了,好似随着施洋的回归,他的人生都圆满了一样。
眼瞅着观众进场的时间就快到了,评委嘉宾们都撤到了后台,演播厅的工作人员开始做最后的调试工作。
还差十五分钟三点的时候,观众们纷纷进场,按照国际惯例全场五百观众大约有二十个表情帝演员,还有特别邀请过来的俊男美女方便在切换镜头的时候给观众养眼。这些人分散开来,谁都不认识谁一样,就等着关键时刻出现在镜头里面。
三点钟,在一阵音乐声中,主持人登上了舞台中间,灯光落在他们身上,清晰的照出了精心妆扮的容颜。
施洋就是这个时候从后台离开,回到了观众席。
首先,进场的是全部十二名进入决赛的厨师,还有他们的两个助手。在这个央视最大的演播厅里,已经摆上了十二个料理台,勉强能容下三个人在里面忙碌。
到底还是第一次做这么大的比赛,组织方和导演组都没有考虑周全,都说下一次干脆租个体育馆得了,绝对容得下。
王墩在第二排的中间位置,摄像机无论怎么扫都能够扫到他,这算是节目组开的一个后门吧。王墩带来的两个助手都是他原本餐厅一起工作的兄弟,等到度假村开业准备外招厨师团队的时候,王墩就介绍了曾经和他一起工作的这些人,管理公司考察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于是呼啦啦地来了十多人,可以说王墩原本的班组全部都过来了,这样下来,干起活儿更是得心应手。
来参加这种程度的比赛,然子和金奎是不行的,王墩就带了两个手艺好也最信得过的兄弟过来,帮了他很大的忙。
其实吧,王墩原本的手艺还达不到参加“华菜”的水准,可是谁叫他确实拜了一个好师父呢?
再一次被师父“押对题”的王墩从容的从黑色密封的水箱里捞出了一只阳澄湖的大闸蟹。
决赛的第一道考题,蟹。
螃蟹是一道鲜美至极的美味,最简单也最好吃的做法就是上锅蒸熟,从那坚硬的壳里挖出一块白嫩的肉来,沾沾酱油,原汁原味,鲜美至极。尤其是秋天的蟹,满满的蟹膏,吃在嘴里醇厚浓香,是秋天最好吃的美食之一。
然而,即便傻子都知道这样做出来的螃蟹最好吃,却没人敢这么做。“华菜大赛”考验的是厨师的手艺和创新,拾人牙慧虽然保险,拿冠军却远远不够,如何在保留蟹本身的鲜美上,做出滋味更加丰富且营养均衡的美食,是这道考题的关键。
王墩去了隔壁的食材房间里,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一篮子青豆。
青豆和阳澄湖大闸蟹怎么配?
而且只有青豆吗?
比起其他人挑拣的辣椒、香葱之类的配菜,王墩的选择确实另辟蹊径,观众的目光和镜头不自觉的追随着他,好奇他到底要做出什么来。
王墩先将大闸蟹和青豆分别放在锅里做熟。青豆必要煮,才能够煮掉那青涩的味道。大闸蟹则必须蒸,才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蟹肉的鲜美。再加上一些佐料,经过不同的烹饪方式后,粗加工的材料就准备好了。
首先要将煮好的青豆捞出来沥干水,在搅拌机里搅拌成泥。锅里加入猪油烧至三层热,将青豆泥放入,小火煸炒半分钟,翻入调味料后再炒5、6分钟后出锅,放入青玉雕花的小碗里。
大闸蟹剥壳取肉,尽量将肉保留成小手指般的大小,呈颗粒状,调上料酒和一些特制的酱料,再放入锅里煸炒,入鸡汤,烹入香醋后翻炒均匀,最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平分在青豆泥上即可。
很简单的做法,然而却推陈出新,另辟蹊径,绿油油的青豆泥上摆着一小撮的蟹肉,装在一个青瓷小碗里,让人看着眼前一亮,比起那些煎烤炸煮出来的螃蟹平白多了几分期待。 ↑返回顶部↑
彦朗据理力争,说的一段话寸土不让,可是语气里却一点火星都没有,咬字清晰,字正腔圆,每句话从他的唇里吐出来,好似疲惫的身体埋进热水了,暖洋洋的,没有一丝反抗的想法。
编剧说不出话来,心里已经默认了彦朗的提议。是啊,一个人上去总没有一堆人上去热闹,他之前怎么没想到,还是说怕自己的提议没通过,才会揪着一个人不放吗?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编剧急急忙忙的跑下去做最后一次的台本修改。彦朗的视线穿过人群,和施洋对上了,漆黑的眸子好似一汪深潭,里面压着所有的锋芒和寒光,只有偶尔划过的一道光芒,漾出一抹绝色的风华。
施洋对着彦朗咧嘴笑,笑容傻乎乎的一点不精明,在心里想着,这么好的男人怎么就被我追上手了呢?这一定是我这辈子干的最漂亮的一件事。
彦朗看见施洋笑了,于是也勾着嘴角笑了,很温柔的笑容,像是一瞬间隔开了空间和时间,在那双眼底只能够看见自己的身影,是如此的清晰。
“洋洋,来了?”蒋姥爷转过身来,煞风景的开口。
施洋对着姥爷笑了下:“嗯,您累不累,要不我给您搬个凳子。”
蒋姥爷摇头呵呵的笑。施洋其实是个聪明孩子,别看大多时候都拽的不行,他要是愿意跟你好,能哄得你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他。或许就是这种差别待遇,这几年施洋冷淡下来的时候蒋姥爷不习惯极了,总怀念那个在膝边上绕来绕去甜甜的喊上一声“姥爷”的小孩儿。好在现在又一切都恢复了,好似随着施洋的回归,他的人生都圆满了一样。
眼瞅着观众进场的时间就快到了,评委嘉宾们都撤到了后台,演播厅的工作人员开始做最后的调试工作。
还差十五分钟三点的时候,观众们纷纷进场,按照国际惯例全场五百观众大约有二十个表情帝演员,还有特别邀请过来的俊男美女方便在切换镜头的时候给观众养眼。这些人分散开来,谁都不认识谁一样,就等着关键时刻出现在镜头里面。
三点钟,在一阵音乐声中,主持人登上了舞台中间,灯光落在他们身上,清晰的照出了精心妆扮的容颜。
施洋就是这个时候从后台离开,回到了观众席。
首先,进场的是全部十二名进入决赛的厨师,还有他们的两个助手。在这个央视最大的演播厅里,已经摆上了十二个料理台,勉强能容下三个人在里面忙碌。
到底还是第一次做这么大的比赛,组织方和导演组都没有考虑周全,都说下一次干脆租个体育馆得了,绝对容得下。
王墩在第二排的中间位置,摄像机无论怎么扫都能够扫到他,这算是节目组开的一个后门吧。王墩带来的两个助手都是他原本餐厅一起工作的兄弟,等到度假村开业准备外招厨师团队的时候,王墩就介绍了曾经和他一起工作的这些人,管理公司考察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于是呼啦啦地来了十多人,可以说王墩原本的班组全部都过来了,这样下来,干起活儿更是得心应手。
来参加这种程度的比赛,然子和金奎是不行的,王墩就带了两个手艺好也最信得过的兄弟过来,帮了他很大的忙。
其实吧,王墩原本的手艺还达不到参加“华菜”的水准,可是谁叫他确实拜了一个好师父呢?
再一次被师父“押对题”的王墩从容的从黑色密封的水箱里捞出了一只阳澄湖的大闸蟹。
决赛的第一道考题,蟹。
螃蟹是一道鲜美至极的美味,最简单也最好吃的做法就是上锅蒸熟,从那坚硬的壳里挖出一块白嫩的肉来,沾沾酱油,原汁原味,鲜美至极。尤其是秋天的蟹,满满的蟹膏,吃在嘴里醇厚浓香,是秋天最好吃的美食之一。
然而,即便傻子都知道这样做出来的螃蟹最好吃,却没人敢这么做。“华菜大赛”考验的是厨师的手艺和创新,拾人牙慧虽然保险,拿冠军却远远不够,如何在保留蟹本身的鲜美上,做出滋味更加丰富且营养均衡的美食,是这道考题的关键。
王墩去了隔壁的食材房间里,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一篮子青豆。
青豆和阳澄湖大闸蟹怎么配?
而且只有青豆吗?
比起其他人挑拣的辣椒、香葱之类的配菜,王墩的选择确实另辟蹊径,观众的目光和镜头不自觉的追随着他,好奇他到底要做出什么来。
王墩先将大闸蟹和青豆分别放在锅里做熟。青豆必要煮,才能够煮掉那青涩的味道。大闸蟹则必须蒸,才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蟹肉的鲜美。再加上一些佐料,经过不同的烹饪方式后,粗加工的材料就准备好了。
首先要将煮好的青豆捞出来沥干水,在搅拌机里搅拌成泥。锅里加入猪油烧至三层热,将青豆泥放入,小火煸炒半分钟,翻入调味料后再炒5、6分钟后出锅,放入青玉雕花的小碗里。
大闸蟹剥壳取肉,尽量将肉保留成小手指般的大小,呈颗粒状,调上料酒和一些特制的酱料,再放入锅里煸炒,入鸡汤,烹入香醋后翻炒均匀,最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平分在青豆泥上即可。
很简单的做法,然而却推陈出新,另辟蹊径,绿油油的青豆泥上摆着一小撮的蟹肉,装在一个青瓷小碗里,让人看着眼前一亮,比起那些煎烤炸煮出来的螃蟹平白多了几分期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