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3 / 4)
他不知道刘婆要做什么,心里万千兵马交战一般,却仍跟着刘婆走到了桥边,腿都有些抖。
刘婆仍盯着他,神色有些古怪难测。虽然左近无人,她仍压低着声音:“十七娘的丈夫也知道了。”
洪山听了,几乎连头皮惊飞。
“是十七娘跟他说的。你那天逃走后,我气得站都站不稳,抓起扫帚就要把十七娘撵走,并要告诉她公婆去。我家里容得下贼,藏得了匪,单单不许有这些脏云臭雨、败坏门风的污秽事儿。十七娘却哭着跟我说了她家的事,我听了,这心才不由得软了。你知不知道那事?”
洪山早已心昏神乱,只茫然摇了摇头。
刘婆把声音压得更低:“十七娘的丈夫程得助原先不是个屠子?有回宰牛,不是被牛踢到了?你猜猜踢到哪里了?命根子!踢得太重,再做不成男人了。他爹娘却不认这个命,瞒着这事,把十七娘娶进了家。十七娘到了他家这些年,至今还是个闺女呢。直到你俩那天……十七娘和她丈夫虽说没有那些夫妻事,两口儿情谊却好。十七娘也是个果断人,不愿瞒着丈夫。那天回去,她就把这事告诉了她丈夫。她丈夫听了自然气恨,可过了两天,她丈夫却跟十七娘说,你是他的至交,人品信得过。她若真的中意你,他只作不知道,从此不管你们两个。但是呢,有件事你们两个必须答应他——若你们有了孩儿,不论男女,都归他,只许是他程家的后代……”
梁兴踏着月色回到虹桥,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只是禁军一个低阶节级之子,只因自小酷嗜武艺,才闯出了“斗绝”的名号。这名号曾让他自豪了许久,但习惯之后,便兴致大减。不过是个空名,如今自己也不过只是个教头。名号反倒成了负累。禁军内外常有好武之人来向他挑战,有时避都避不开。那时他才想起儿时父亲曾教导他:“我不望你求功名,但望你能成就一番功业。”
当时年幼,他并不知道功名与功业之别,便问父亲。父亲指着他屁股下面那只木凳说:“这木凳原是一棵树,被拿来做木料。大树去做了栋梁,中树去做了桌柜,它原先恐怕只是一棵小树,或者只是大树枝丫,做不得其他东西,便制成了这凳子。虽说只是小小一只凳子,却是人离不得的。若没有它,人便得坐在潮地上,或者一直蹲着。能让人坐着歇息,这就有了它的用,它便没白生为木料,这便是它的功业。”
“那功名呢?”
“功名是这木料不愿做个寻常的小凳子,一心只想做个大物件。哪怕做小凳子,也要去高官富户,甚而皇宫里,做个名贵的凳子。”
“这凳子嫌咱们穷?”他顿时有些厌恶屁股下面的小凳子,忙站起来瞪着它。
“呵呵,这只小凳子可不是一心求功名的凳子。它跟你同岁,是你生下来后,我特地去求木匠给你做的。这么多年了,它不是始终安安稳稳让你坐着?”
“它是求功业的好凳子?”
“嗯。物有物之材,人有人之才。只要尽了自己本分,有了自己用处,便是好物好人。”
父亲这番话他当时虽没有真正明白,却一直印在心底。成年之后,自然而然不愿意汲汲于功名。但对于功业,他却始终有些自疑自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父亲所言的大树、中树,或者只是一段枝丫。
初得“斗绝”名号的那两年,他理所当然认定自己是棵大树。等这虚名浮光一般散去后,他才发觉自己不过是匹夫之力、一技之才。如同前缘注定一般,那时他遇见了施有良。施有良教他读兵书战策,他才打开眼界,不再依仗一刀一枪、一拳一脚的末技。尤其是读到《孙子兵法》那句“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以及《六韬》中的相似之语:“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读到这两句,他忽然想起少年时跟着父亲所学《庄子》中河伯自大、望洋兴叹的典故。自己所缺何止一二才干?这“五德”“六守”,他恐怕只勉强占到一条勇。那时他才开始虚心处世。
哪怕这样,他也始终不知道自己才当用于何处,功业该去哪里树立,更找不见安身立命之所。
清明那天,自从他上了钟大眼的船,之后又遭逢了这些事,隐约窥见其中深险难测,他才头一回觉着有了大用武之地,也才真正明白了父亲所言的“功业”二字——不为其他,只为当为。
想明白这一点后,他心中顿时豁然,再无疑虑。行了近三十年的路,此时在月下大步而行,脚底才似乎头一回实实踩到了地上。他不由得笑起来,人生千里万里路,何如踩实这一步。
他边走,心里边细细盘算。目前事情虽已有了大致轮廓,但缺处太多,证据太少。尤其是义兄楚澜的死,更是毫无头绪。走到鱼儿巷时,他略停了停,转而向虹桥走去。他想去见一个人——梅大夫。
丁豆娘独自向新郑门外走去。
她是去金明池。庄夫人的丈夫名叫郭深,是殿前司虎翼营的都指挥使。这一指挥是水军,军营设在金明池西南角,这一路又是十里多地。常日里,丁豆娘一双鞋子至少穿三个月,儿子被掳走后,一个多月,丁豆娘已经穿破了三双鞋。如今脚底下这一双,是她为了走路,特地狠心花了六百三十文钱,买了双厚皮底、软皮帮的。才穿了二十来天,鞋子前头已绽开了口子,刚换了几天的布袜也被顶破,露出脚趾头,积满乌黑尘灰。她低头瞅着,不由得苦叹一声。庄夫人若是还活着,瞧见这脚趾,恐怕会赞她是真做娘的。
走了近一个时辰,她才到了金明池,又一路打问着,绕湖小半圈,找见了庄夫人丈夫郭深的军营。不像其他军营那般涣散,水军只有两支虎翼水军、一支神卫水军,以及登州澄海水军。这一营又是专为每年金明池御前争标而设,营前木栅大门关着,只开着边上一扇小门。丁豆娘走到那小门边,朝里探头望了望,营寨里一半是房舍,另一半挨着金明池,用木桩围了一大片水域,泊了许多大小船只。只看得到十来个兵士稀疏分散在各处,或闲聊,或呆坐。
丁豆娘正要走进去,门边宿值房里走出一个老军,瞪着她喝问:“你做啥?”
“这位伯伯,我是这营里郭指挥娘子的亲戚,来打问些事。”
“啥事?”
“这事恐怕只有郭指挥身边亲随才清楚。劳烦伯伯帮我唤一唤。”
“这里又不是草市,说唤谁就唤谁?再说,你真是郭夫人的亲戚?”老军上下打量,一眼瞅见了丁豆娘露出的脚趾。
“瞧这位伯伯说的,亲戚还敢乱认?我丈夫姓韦,是武严营的军头。就算不搭扯亲戚,咱们也都是同吃军粮的。” ↑返回顶部↑
刘婆仍盯着他,神色有些古怪难测。虽然左近无人,她仍压低着声音:“十七娘的丈夫也知道了。”
洪山听了,几乎连头皮惊飞。
“是十七娘跟他说的。你那天逃走后,我气得站都站不稳,抓起扫帚就要把十七娘撵走,并要告诉她公婆去。我家里容得下贼,藏得了匪,单单不许有这些脏云臭雨、败坏门风的污秽事儿。十七娘却哭着跟我说了她家的事,我听了,这心才不由得软了。你知不知道那事?”
洪山早已心昏神乱,只茫然摇了摇头。
刘婆把声音压得更低:“十七娘的丈夫程得助原先不是个屠子?有回宰牛,不是被牛踢到了?你猜猜踢到哪里了?命根子!踢得太重,再做不成男人了。他爹娘却不认这个命,瞒着这事,把十七娘娶进了家。十七娘到了他家这些年,至今还是个闺女呢。直到你俩那天……十七娘和她丈夫虽说没有那些夫妻事,两口儿情谊却好。十七娘也是个果断人,不愿瞒着丈夫。那天回去,她就把这事告诉了她丈夫。她丈夫听了自然气恨,可过了两天,她丈夫却跟十七娘说,你是他的至交,人品信得过。她若真的中意你,他只作不知道,从此不管你们两个。但是呢,有件事你们两个必须答应他——若你们有了孩儿,不论男女,都归他,只许是他程家的后代……”
梁兴踏着月色回到虹桥,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只是禁军一个低阶节级之子,只因自小酷嗜武艺,才闯出了“斗绝”的名号。这名号曾让他自豪了许久,但习惯之后,便兴致大减。不过是个空名,如今自己也不过只是个教头。名号反倒成了负累。禁军内外常有好武之人来向他挑战,有时避都避不开。那时他才想起儿时父亲曾教导他:“我不望你求功名,但望你能成就一番功业。”
当时年幼,他并不知道功名与功业之别,便问父亲。父亲指着他屁股下面那只木凳说:“这木凳原是一棵树,被拿来做木料。大树去做了栋梁,中树去做了桌柜,它原先恐怕只是一棵小树,或者只是大树枝丫,做不得其他东西,便制成了这凳子。虽说只是小小一只凳子,却是人离不得的。若没有它,人便得坐在潮地上,或者一直蹲着。能让人坐着歇息,这就有了它的用,它便没白生为木料,这便是它的功业。”
“那功名呢?”
“功名是这木料不愿做个寻常的小凳子,一心只想做个大物件。哪怕做小凳子,也要去高官富户,甚而皇宫里,做个名贵的凳子。”
“这凳子嫌咱们穷?”他顿时有些厌恶屁股下面的小凳子,忙站起来瞪着它。
“呵呵,这只小凳子可不是一心求功名的凳子。它跟你同岁,是你生下来后,我特地去求木匠给你做的。这么多年了,它不是始终安安稳稳让你坐着?”
“它是求功业的好凳子?”
“嗯。物有物之材,人有人之才。只要尽了自己本分,有了自己用处,便是好物好人。”
父亲这番话他当时虽没有真正明白,却一直印在心底。成年之后,自然而然不愿意汲汲于功名。但对于功业,他却始终有些自疑自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父亲所言的大树、中树,或者只是一段枝丫。
初得“斗绝”名号的那两年,他理所当然认定自己是棵大树。等这虚名浮光一般散去后,他才发觉自己不过是匹夫之力、一技之才。如同前缘注定一般,那时他遇见了施有良。施有良教他读兵书战策,他才打开眼界,不再依仗一刀一枪、一拳一脚的末技。尤其是读到《孙子兵法》那句“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以及《六韬》中的相似之语:“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读到这两句,他忽然想起少年时跟着父亲所学《庄子》中河伯自大、望洋兴叹的典故。自己所缺何止一二才干?这“五德”“六守”,他恐怕只勉强占到一条勇。那时他才开始虚心处世。
哪怕这样,他也始终不知道自己才当用于何处,功业该去哪里树立,更找不见安身立命之所。
清明那天,自从他上了钟大眼的船,之后又遭逢了这些事,隐约窥见其中深险难测,他才头一回觉着有了大用武之地,也才真正明白了父亲所言的“功业”二字——不为其他,只为当为。
想明白这一点后,他心中顿时豁然,再无疑虑。行了近三十年的路,此时在月下大步而行,脚底才似乎头一回实实踩到了地上。他不由得笑起来,人生千里万里路,何如踩实这一步。
他边走,心里边细细盘算。目前事情虽已有了大致轮廓,但缺处太多,证据太少。尤其是义兄楚澜的死,更是毫无头绪。走到鱼儿巷时,他略停了停,转而向虹桥走去。他想去见一个人——梅大夫。
丁豆娘独自向新郑门外走去。
她是去金明池。庄夫人的丈夫名叫郭深,是殿前司虎翼营的都指挥使。这一指挥是水军,军营设在金明池西南角,这一路又是十里多地。常日里,丁豆娘一双鞋子至少穿三个月,儿子被掳走后,一个多月,丁豆娘已经穿破了三双鞋。如今脚底下这一双,是她为了走路,特地狠心花了六百三十文钱,买了双厚皮底、软皮帮的。才穿了二十来天,鞋子前头已绽开了口子,刚换了几天的布袜也被顶破,露出脚趾头,积满乌黑尘灰。她低头瞅着,不由得苦叹一声。庄夫人若是还活着,瞧见这脚趾,恐怕会赞她是真做娘的。
走了近一个时辰,她才到了金明池,又一路打问着,绕湖小半圈,找见了庄夫人丈夫郭深的军营。不像其他军营那般涣散,水军只有两支虎翼水军、一支神卫水军,以及登州澄海水军。这一营又是专为每年金明池御前争标而设,营前木栅大门关着,只开着边上一扇小门。丁豆娘走到那小门边,朝里探头望了望,营寨里一半是房舍,另一半挨着金明池,用木桩围了一大片水域,泊了许多大小船只。只看得到十来个兵士稀疏分散在各处,或闲聊,或呆坐。
丁豆娘正要走进去,门边宿值房里走出一个老军,瞪着她喝问:“你做啥?”
“这位伯伯,我是这营里郭指挥娘子的亲戚,来打问些事。”
“啥事?”
“这事恐怕只有郭指挥身边亲随才清楚。劳烦伯伯帮我唤一唤。”
“这里又不是草市,说唤谁就唤谁?再说,你真是郭夫人的亲戚?”老军上下打量,一眼瞅见了丁豆娘露出的脚趾。
“瞧这位伯伯说的,亲戚还敢乱认?我丈夫姓韦,是武严营的军头。就算不搭扯亲戚,咱们也都是同吃军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