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2)(3 / 4)
那过两天咱们就回西北,这两天我陪你到城里逛逛,别的不说,至少江南的布匹要精美许多。
西北也有,只不过,我们西北纺织作坊里的只是卖给普通平民用的棉布,花样和颜色也不再多,实用就行,其他的该贵的还是一样贵。西北和江南不一样人,魏若瑾还是跟着蔺衡一块出去了。
约好启程回西北的那天,杜明身后却跟着十几个人,大多都是一身短褐,两三个身上穿着锦衣,都背着包袱。
杜老先生。魏若瑾行揖礼。
公子,这些都是老夫的学生,听闻我要去往别处,也想跟着一起,不知道公子收不收。杜明脸上带着骄傲,想必这些都是他喜欢的学生。
荣幸之至,请!蔺衡侧身,让他们先上船;跟着杜明的学生,都清楚知道他们的身份,因此,每个人上船时,都对他们弯腰行礼。
回去的路感觉要比来时更快,连带着蔺衡都没有那么难受了,一到地方,尚管家就已经安排好了屋子休息。
还真是像蔺衡说的那样,这王府都住上别人了,搬进刺史府的事情真的是一拖再拖,只是现在还真的不好再搬,免得让人误以为他们是被杜老先生赶出来的。
第二天尚管家本来是准备了席面的,但他们一大早就出去了,想了想,还是等公子的吩咐吧。
这里果然和江南不一样,虽然从秦冲嘴里听说了不少,但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让人感觉到像是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杜明说。
一直到晚上大家才聚集在一起,也才吃上了尚管家安排的宴席;每个人桌前的份量都不算多,但菜品丰富,边吃边上,菜上完,也吃饱了。
我没想到,这里的妇人还能当家,我在闲逛的时候,听到城南居然有一家全靠媳妇养活,在江南,除了浆洗衣物,哪还有女子能干的活。这是跟着杜老生先一起来的人说的。
这大冷天的,城里城里竟然也没闲汉,听说是都上工去了。
秦明哈哈一笑,这些变化都是公子和王爷带来的,可现在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些话,莫名的也与荣有焉,公子和王爷为了西北可是操了不少心了,来这里一定没有错。
杜明看向魏若瑾,说道:我还听到有呀呀学语的小儿念童谣,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话,很有意思,这是西北的特有的吗?
说到这个,魏若瑾就真的不太好意思了,这叫他怎么说了,根本就不是他想的啊,他只是个文化的搬运工。
公子说,这是他曾经被一个老者启蒙的书,觉得容易上口,便着人印了这些书,还建了学堂,交了学费就能学。秦冲有些得意,活字印刷他可是出了力的,更是从一开始到至于完工。
哦?这确实出乎杜明的意料之外。
主要还是因为西北能用的人太少了,总不能让以后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吧,这《三字经》和《千字文》全认下来,也能识得大部份的文字了。魏若瑾不想让追根究底。
公子果然一般。杜明举杯敬了魏若瑾一杯。
魏若瑾心里很慌,害怕他们继续问下去人,幸好杜明只说了这么一句就转了话题,他才松了一口气。
有了现在这群人,蔺衡很快就把人安排了,他们也轻松了许多。没两天杜明来了,说:重制税务的话,下臣须做实际了解才行,所以下臣想带着几个学生去看看。
蔺衡很痛快地点头了,没多久就要过年了,先生就在附近瞧瞧吧,兴临城是种得最多的,年后,您想去哪里,本王会安排人跟着您的。
多谢王爷。
魏若瑾刚觉得自己闲下来了,蔺衡又进来了,手里拿着文公,直冲魏若瑾笑。看来是闲不下来了,这是秦冲提出来的,你看看。
魏若或不解地拿过文公,看了一眼,笑了,我之前一直让秦冲看着工匠那边是不是太委屈他了,这个想法好是好,地方也好找,可是人就难找了。普通人家的孩子,估计都得帮家里人干活,真能学的,怕是没有那么多。
我觉得,与其考虑让幼童跟着学,不如打造一个读书人的氛围,就和江南一样,大家都知道读书有好处,自然就会心甘情愿地送人来读书了。魏若瑾放下公文,拿出册子,将刚冒出来的想法写下来。
写完递给蔺衡看,又继续说道:不过,得先看看杜明先生怎么想,这个法子,没有杜老先生办起来的效果可能会不太好。
你倒是挺会用人的。蔺衡看了,怎么也想不到,魏若瑾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行,我就找杜老先生商量一下,等确定后再把消息散出去,等慕名而来的人也差不多要到上元节才能齐了。
雅集?请大昌所有的读书人相聚于此,倒是有趣,只是,这个地方,怕是得劳民伤财吧。杜明听了蔺衡的话,很是意动,只是,若是要建造场地的话,只怕要花费不少银子。 ↑返回顶部↑
西北也有,只不过,我们西北纺织作坊里的只是卖给普通平民用的棉布,花样和颜色也不再多,实用就行,其他的该贵的还是一样贵。西北和江南不一样人,魏若瑾还是跟着蔺衡一块出去了。
约好启程回西北的那天,杜明身后却跟着十几个人,大多都是一身短褐,两三个身上穿着锦衣,都背着包袱。
杜老先生。魏若瑾行揖礼。
公子,这些都是老夫的学生,听闻我要去往别处,也想跟着一起,不知道公子收不收。杜明脸上带着骄傲,想必这些都是他喜欢的学生。
荣幸之至,请!蔺衡侧身,让他们先上船;跟着杜明的学生,都清楚知道他们的身份,因此,每个人上船时,都对他们弯腰行礼。
回去的路感觉要比来时更快,连带着蔺衡都没有那么难受了,一到地方,尚管家就已经安排好了屋子休息。
还真是像蔺衡说的那样,这王府都住上别人了,搬进刺史府的事情真的是一拖再拖,只是现在还真的不好再搬,免得让人误以为他们是被杜老先生赶出来的。
第二天尚管家本来是准备了席面的,但他们一大早就出去了,想了想,还是等公子的吩咐吧。
这里果然和江南不一样,虽然从秦冲嘴里听说了不少,但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让人感觉到像是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杜明说。
一直到晚上大家才聚集在一起,也才吃上了尚管家安排的宴席;每个人桌前的份量都不算多,但菜品丰富,边吃边上,菜上完,也吃饱了。
我没想到,这里的妇人还能当家,我在闲逛的时候,听到城南居然有一家全靠媳妇养活,在江南,除了浆洗衣物,哪还有女子能干的活。这是跟着杜老生先一起来的人说的。
这大冷天的,城里城里竟然也没闲汉,听说是都上工去了。
秦明哈哈一笑,这些变化都是公子和王爷带来的,可现在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些话,莫名的也与荣有焉,公子和王爷为了西北可是操了不少心了,来这里一定没有错。
杜明看向魏若瑾,说道:我还听到有呀呀学语的小儿念童谣,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话,很有意思,这是西北的特有的吗?
说到这个,魏若瑾就真的不太好意思了,这叫他怎么说了,根本就不是他想的啊,他只是个文化的搬运工。
公子说,这是他曾经被一个老者启蒙的书,觉得容易上口,便着人印了这些书,还建了学堂,交了学费就能学。秦冲有些得意,活字印刷他可是出了力的,更是从一开始到至于完工。
哦?这确实出乎杜明的意料之外。
主要还是因为西北能用的人太少了,总不能让以后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吧,这《三字经》和《千字文》全认下来,也能识得大部份的文字了。魏若瑾不想让追根究底。
公子果然一般。杜明举杯敬了魏若瑾一杯。
魏若瑾心里很慌,害怕他们继续问下去人,幸好杜明只说了这么一句就转了话题,他才松了一口气。
有了现在这群人,蔺衡很快就把人安排了,他们也轻松了许多。没两天杜明来了,说:重制税务的话,下臣须做实际了解才行,所以下臣想带着几个学生去看看。
蔺衡很痛快地点头了,没多久就要过年了,先生就在附近瞧瞧吧,兴临城是种得最多的,年后,您想去哪里,本王会安排人跟着您的。
多谢王爷。
魏若瑾刚觉得自己闲下来了,蔺衡又进来了,手里拿着文公,直冲魏若瑾笑。看来是闲不下来了,这是秦冲提出来的,你看看。
魏若或不解地拿过文公,看了一眼,笑了,我之前一直让秦冲看着工匠那边是不是太委屈他了,这个想法好是好,地方也好找,可是人就难找了。普通人家的孩子,估计都得帮家里人干活,真能学的,怕是没有那么多。
我觉得,与其考虑让幼童跟着学,不如打造一个读书人的氛围,就和江南一样,大家都知道读书有好处,自然就会心甘情愿地送人来读书了。魏若瑾放下公文,拿出册子,将刚冒出来的想法写下来。
写完递给蔺衡看,又继续说道:不过,得先看看杜明先生怎么想,这个法子,没有杜老先生办起来的效果可能会不太好。
你倒是挺会用人的。蔺衡看了,怎么也想不到,魏若瑾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行,我就找杜老先生商量一下,等确定后再把消息散出去,等慕名而来的人也差不多要到上元节才能齐了。
雅集?请大昌所有的读书人相聚于此,倒是有趣,只是,这个地方,怕是得劳民伤财吧。杜明听了蔺衡的话,很是意动,只是,若是要建造场地的话,只怕要花费不少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