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2 / 4)
如今他又来了襄城,万一想起谢兰衣,想要再折磨折磨他怎么办?
因此不等休沐结束,她便急急忙忙地上山,找到谢兰衣,皱着小眉头,忧心忡忡地把自己的担忧说了。
谢兰衣正在看书,他翻着书页,目光没有偏移半分。
他说道:“无妨,五年前我忍他,避他,让他,如今却不必了。”
襄荷不解:“为什么?不是说他如今更得皇上宠信了么?”
谢兰衣笑了笑,揉了揉她的脑袋:“襄荷,你记住,狐假虎威,能逞一时猖狂,却逞不了一世猖狂。”
这种被当做小孩教导的感觉是肿么回事?襄荷囧了一下,但心中还是不解。“我知道,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嘛!可是现在姓李的不是还有虎威可以借么,皇帝……”她放小了声音,“也不像快要死的样子啊……”
谢兰衣面色未改,丝毫没觉得议论皇帝生死是多么大不韪的事情,淡淡地道:“皇帝是不是快死我不知道,但如果李恒泰来招惹,他会死。”
那双凤眼微微眯起,丹丸似的点漆黑瞳蕴于其中,似收敛了一江秋水的寒意,又似林间静栖的猛虎,一动不动也散发着危险的气息。
襄荷呆了呆。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谢兰衣。
看出她的怔忡,谢兰衣凤眼微翘,露出一丝笑意,方才的寒意和危险气息瞬间消失不见。
“总之,不必为我担心。”他温声道。
襄荷点了点头。
虽然他没具体说,但她莫名地就是相信他。他说不用担心,那就是真的不用担心。
又等了几天,李恒泰那边并无动静,似乎望了书院还有谢兰衣这一号人物在。襄荷又跟周清芷打听,得知那李恒泰整日跟着襄城的官员们饮酒作乐,似乎连书院的事也不准备管,心里便安定了些。
放下这事,她便将全部心力都放在为刘寄奴送行上了。
去往北地的兵员们不日便要动身,兵院几乎空了一半,书院中处处可见其他学子为兵院学子送别的场面。
襄荷只专心为刘寄奴准备行李,并未将李恒泰回襄城的事告诉他。
一来她觉得告诉了也没用,二来他马上就要走,她不想让他临走还担心。
很快变到了动身那日。
襄荷一早便将为刘寄奴准备的行李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她为刘寄奴准备的许多东西,但因为普通士兵都是要徒步走到北地去,因此最终还是去掉不少原先准备的,只捡重要的带上。尤其是从谢兰衣那搜刮来的药材,都分门别类的放好,又将整整五千两的银票或塞进荷包,或缝进衣裳夹层,还另备了些碎银子方便刘寄奴随时取用。
检查完行李,襄荷与兰郎中一起去城外的长亭。
去北地的兵将们,都要在那里集合。
一路上,襄荷不断回忆自己匮乏的军营知识,絮絮地说着,希望能帮到刘寄奴一丁半点。兰郎中也在一边不时插两句,将自己当年在军中的经验。刘寄奴认真听着,不说话,只郑重的点头。
襄荷说着说着,又觉得自己对军营的认识基本都是得自前世的经验和今世兰郎中的吹牛,便怕自己说地不对误了刘寄奴,因此又赶紧道:“我说的也不一定对。”
刘寄奴微微笑道:“无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都知道的。”停顿了片刻,他又道,“因为……父亲的缘故,我对军营并不陌生。”
襄荷点点头,想起他亲生父亲毕竟也是兵将,他也算长在军中,恐怕对军中的了解比自己还多,因此心下便也不太担忧了。
到了长亭,只见人头涌动,车马辚辚,襄荷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有附近乡里子弟,也有书院的同窗,有人离去,有人送别。 ↑返回顶部↑
因此不等休沐结束,她便急急忙忙地上山,找到谢兰衣,皱着小眉头,忧心忡忡地把自己的担忧说了。
谢兰衣正在看书,他翻着书页,目光没有偏移半分。
他说道:“无妨,五年前我忍他,避他,让他,如今却不必了。”
襄荷不解:“为什么?不是说他如今更得皇上宠信了么?”
谢兰衣笑了笑,揉了揉她的脑袋:“襄荷,你记住,狐假虎威,能逞一时猖狂,却逞不了一世猖狂。”
这种被当做小孩教导的感觉是肿么回事?襄荷囧了一下,但心中还是不解。“我知道,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嘛!可是现在姓李的不是还有虎威可以借么,皇帝……”她放小了声音,“也不像快要死的样子啊……”
谢兰衣面色未改,丝毫没觉得议论皇帝生死是多么大不韪的事情,淡淡地道:“皇帝是不是快死我不知道,但如果李恒泰来招惹,他会死。”
那双凤眼微微眯起,丹丸似的点漆黑瞳蕴于其中,似收敛了一江秋水的寒意,又似林间静栖的猛虎,一动不动也散发着危险的气息。
襄荷呆了呆。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谢兰衣。
看出她的怔忡,谢兰衣凤眼微翘,露出一丝笑意,方才的寒意和危险气息瞬间消失不见。
“总之,不必为我担心。”他温声道。
襄荷点了点头。
虽然他没具体说,但她莫名地就是相信他。他说不用担心,那就是真的不用担心。
又等了几天,李恒泰那边并无动静,似乎望了书院还有谢兰衣这一号人物在。襄荷又跟周清芷打听,得知那李恒泰整日跟着襄城的官员们饮酒作乐,似乎连书院的事也不准备管,心里便安定了些。
放下这事,她便将全部心力都放在为刘寄奴送行上了。
去往北地的兵员们不日便要动身,兵院几乎空了一半,书院中处处可见其他学子为兵院学子送别的场面。
襄荷只专心为刘寄奴准备行李,并未将李恒泰回襄城的事告诉他。
一来她觉得告诉了也没用,二来他马上就要走,她不想让他临走还担心。
很快变到了动身那日。
襄荷一早便将为刘寄奴准备的行李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她为刘寄奴准备的许多东西,但因为普通士兵都是要徒步走到北地去,因此最终还是去掉不少原先准备的,只捡重要的带上。尤其是从谢兰衣那搜刮来的药材,都分门别类的放好,又将整整五千两的银票或塞进荷包,或缝进衣裳夹层,还另备了些碎银子方便刘寄奴随时取用。
检查完行李,襄荷与兰郎中一起去城外的长亭。
去北地的兵将们,都要在那里集合。
一路上,襄荷不断回忆自己匮乏的军营知识,絮絮地说着,希望能帮到刘寄奴一丁半点。兰郎中也在一边不时插两句,将自己当年在军中的经验。刘寄奴认真听着,不说话,只郑重的点头。
襄荷说着说着,又觉得自己对军营的认识基本都是得自前世的经验和今世兰郎中的吹牛,便怕自己说地不对误了刘寄奴,因此又赶紧道:“我说的也不一定对。”
刘寄奴微微笑道:“无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都知道的。”停顿了片刻,他又道,“因为……父亲的缘故,我对军营并不陌生。”
襄荷点点头,想起他亲生父亲毕竟也是兵将,他也算长在军中,恐怕对军中的了解比自己还多,因此心下便也不太担忧了。
到了长亭,只见人头涌动,车马辚辚,襄荷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有附近乡里子弟,也有书院的同窗,有人离去,有人送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