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以间之(1 / 3)
——暮春三月初——
朝阳渐渐升到头顶, 东边窗户里斜进的光照便随着一点一点缩短,钟鼓院的直官进刻有时辰以金粉填之的象牙牌上报正点时辰,“正巳时!”
鸡唱便高声引唱道:“朝光发,万户开, 群臣谒...巳时正!”旋即击鼓十五下, 从紫宸殿朔参出来的文武百官途径文德殿, 鼓声将他们摇头叹息的议论声盖住。
朝议从五更三点开始至巳时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时辰, 朝官们出来时脚麻的只得扶墙慢慢挪动, “你说今儿韩尚书是哪根筋搭错了么?”
“何以见得?”
“他们都是改革派,且方之彦是官家最为器重的大臣,几番被贬如今还不是依旧回了中央, 韩尚书弹劾谁不好, 偏偏要弹劾官家一手提拔上去的心腹, 且...”朝官拿着笏板垂了垂, “竟还弹劾成功了,是何道理?”
“这有什么,你瞧瞧左相,再瞧瞧右相,他们哪个不是后来者而居韩尚书之上,韩尚书跟着官家这么多年,却从未挤进宰相之列,换做是你, 你心里不会有怨?”
“好像有些道理...”
--------------------------------
乾元二十九年三月, 韩汜及御史台共同弹劾右相章厚,知枢密院事方之彦以及一位副相与几位阁学士与侍制等天子的侍从官, 论数宰相为政过失要求皇帝罢相, 此举赢得一部分守旧派与文臣附和, 三月中,皇帝诏翰林学士刘妙仪与侍诏入宫于学士院锁院用白麻起草免去将相的诏书,三月十四日,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章厚罢相,且出关调离京城,贬谪至两浙路为衡州知州,知枢密院事方之彦与之一同被罢出国门调至利州路为兴元府知府,一同被贬黜的高官不下十人,遂惊动了一批大臣,纷纷上书求情。
王文甫一连上书十余道奏折皆被驳回,要求面见皇帝也遭到拒绝,无奈之下便去了翰林院。
“陛下当真是糊涂了吗?”王文甫拿着象牙笏板拍着桌子,“这种时候怎么可以将重臣往外派呢,我不知道官家到底在想什么,难道是真的老糊涂了?”
“王相稍安勿躁,官家自有官家的考量。”刘妙仪与之安抚。
“这是什么考量,难道官家也与那些帝王一样,狡兔死,走狗烹,方知彦与章厚为新政穷一生心血,可谓替天子肝脑涂地,亦为天子将外朝所有锋利的利刃挡下,如今新政尚未成功陛下...”
“王相!”刘妙仪稍大声道,“官家现在的身体王相并非不知道,有王相与诸多女官在,新政不会被废黜的。”
王文甫突然想到了祭天时皇帝的嘱托,但仍旧对皇帝的做法感到不满,“陛下这样做难道就不怕那些有功之臣寒心吗?陛下如此做,就算他们不寒心,我也替其寒心与不值。”
刘妙仪质问道:“新政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位极人臣?权倾朝野?还是为国与万民?若后者,今国法已成,何又在乎虚名。”
“这不是虚名不虚名的事,天子持利刃,我等为其刃,何忍遭人抛弃。”
刘妙仪将王文甫的话如数转给皇帝。
皇帝躺在木榻上沉沉的叹了一口气,“我就知道他会说这些。”
“臣也觉得陛下此举…着实有些伤人臣之心。”
皇帝摇头指着自己,“卿觉得我还有几年可活?”
刘妙仪睁着眼睛愣住,旋即跪伏下,“官家乃是...”
“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个心眼比较多的普通人罢了,女官因为我才得权势,因为我是皇帝,臣子的权势在君,满朝文武,数万人,女官十不足一,若我没了,你们该何去何从?继任者又是否会继续延续新政,我知道最根本者是在于人心,在于教化,但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掌握在上位者身上,要想真正得以延续,后世之君必要再出一个如前朝般的女帝,我不怕成为卫家的罪人,我不欠这个家任何。”
刘妙仪抬起头,心中涌出一阵酸涩,“恳请官家保重御体。”
皇帝侧过头,看着跪伏的刘妙仪,“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大限就在这几年,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所以有些事…”皇帝呼沉一口气,“我还要拜托一下你。”
乾元二十九年三月下旬,以翰林院草拟大制命进兵部尚书韩汜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正式拜相,进开府仪同三司封随国公,进翰林学士刘妙仪为知枢密院事与兵部分掌军务,同时掌枢密院兵符调取,以工部侍郎曹佩茹迁翰林学士、知制诰,执掌制诰。
----------------------------------
乾元二十九年四月初,皇帝突然下诏提前修建皇陵,命宰相韩汜为山陵使,以司天监监为山陵按行使,以入内内侍省押班薛进为山陵都监。
而后群臣以提前建陵不吉利为由上疏奏请皇帝罢撤诸使,遭皇帝言辞拒绝。 ↑返回顶部↑
朝阳渐渐升到头顶, 东边窗户里斜进的光照便随着一点一点缩短,钟鼓院的直官进刻有时辰以金粉填之的象牙牌上报正点时辰,“正巳时!”
鸡唱便高声引唱道:“朝光发,万户开, 群臣谒...巳时正!”旋即击鼓十五下, 从紫宸殿朔参出来的文武百官途径文德殿, 鼓声将他们摇头叹息的议论声盖住。
朝议从五更三点开始至巳时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时辰, 朝官们出来时脚麻的只得扶墙慢慢挪动, “你说今儿韩尚书是哪根筋搭错了么?”
“何以见得?”
“他们都是改革派,且方之彦是官家最为器重的大臣,几番被贬如今还不是依旧回了中央, 韩尚书弹劾谁不好, 偏偏要弹劾官家一手提拔上去的心腹, 且...”朝官拿着笏板垂了垂, “竟还弹劾成功了,是何道理?”
“这有什么,你瞧瞧左相,再瞧瞧右相,他们哪个不是后来者而居韩尚书之上,韩尚书跟着官家这么多年,却从未挤进宰相之列,换做是你, 你心里不会有怨?”
“好像有些道理...”
--------------------------------
乾元二十九年三月, 韩汜及御史台共同弹劾右相章厚,知枢密院事方之彦以及一位副相与几位阁学士与侍制等天子的侍从官, 论数宰相为政过失要求皇帝罢相, 此举赢得一部分守旧派与文臣附和, 三月中,皇帝诏翰林学士刘妙仪与侍诏入宫于学士院锁院用白麻起草免去将相的诏书,三月十四日,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章厚罢相,且出关调离京城,贬谪至两浙路为衡州知州,知枢密院事方之彦与之一同被罢出国门调至利州路为兴元府知府,一同被贬黜的高官不下十人,遂惊动了一批大臣,纷纷上书求情。
王文甫一连上书十余道奏折皆被驳回,要求面见皇帝也遭到拒绝,无奈之下便去了翰林院。
“陛下当真是糊涂了吗?”王文甫拿着象牙笏板拍着桌子,“这种时候怎么可以将重臣往外派呢,我不知道官家到底在想什么,难道是真的老糊涂了?”
“王相稍安勿躁,官家自有官家的考量。”刘妙仪与之安抚。
“这是什么考量,难道官家也与那些帝王一样,狡兔死,走狗烹,方知彦与章厚为新政穷一生心血,可谓替天子肝脑涂地,亦为天子将外朝所有锋利的利刃挡下,如今新政尚未成功陛下...”
“王相!”刘妙仪稍大声道,“官家现在的身体王相并非不知道,有王相与诸多女官在,新政不会被废黜的。”
王文甫突然想到了祭天时皇帝的嘱托,但仍旧对皇帝的做法感到不满,“陛下这样做难道就不怕那些有功之臣寒心吗?陛下如此做,就算他们不寒心,我也替其寒心与不值。”
刘妙仪质问道:“新政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位极人臣?权倾朝野?还是为国与万民?若后者,今国法已成,何又在乎虚名。”
“这不是虚名不虚名的事,天子持利刃,我等为其刃,何忍遭人抛弃。”
刘妙仪将王文甫的话如数转给皇帝。
皇帝躺在木榻上沉沉的叹了一口气,“我就知道他会说这些。”
“臣也觉得陛下此举…着实有些伤人臣之心。”
皇帝摇头指着自己,“卿觉得我还有几年可活?”
刘妙仪睁着眼睛愣住,旋即跪伏下,“官家乃是...”
“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个心眼比较多的普通人罢了,女官因为我才得权势,因为我是皇帝,臣子的权势在君,满朝文武,数万人,女官十不足一,若我没了,你们该何去何从?继任者又是否会继续延续新政,我知道最根本者是在于人心,在于教化,但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掌握在上位者身上,要想真正得以延续,后世之君必要再出一个如前朝般的女帝,我不怕成为卫家的罪人,我不欠这个家任何。”
刘妙仪抬起头,心中涌出一阵酸涩,“恳请官家保重御体。”
皇帝侧过头,看着跪伏的刘妙仪,“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大限就在这几年,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所以有些事…”皇帝呼沉一口气,“我还要拜托一下你。”
乾元二十九年三月下旬,以翰林院草拟大制命进兵部尚书韩汜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正式拜相,进开府仪同三司封随国公,进翰林学士刘妙仪为知枢密院事与兵部分掌军务,同时掌枢密院兵符调取,以工部侍郎曹佩茹迁翰林学士、知制诰,执掌制诰。
----------------------------------
乾元二十九年四月初,皇帝突然下诏提前修建皇陵,命宰相韩汜为山陵使,以司天监监为山陵按行使,以入内内侍省押班薛进为山陵都监。
而后群臣以提前建陵不吉利为由上疏奏请皇帝罢撤诸使,遭皇帝言辞拒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