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父王指的是谁?可是大明天子?”
  马哈木摇摇头,看着脱欢的眼神,很有些恨铁不成钢。
  大明天子?亏他想得出来!
  “我说的是大宁镇守,御赐国姓一等伯,兴宁伯!”
  “他?”
  马哈木不愿多讲,说太多,这个儿子未必明白,反倒误事。吸一口水烟,道,“你回去吧,明日把额森送来。其他的不必多问。”
  “是。”
  脱还退出大帐,回头看一眼,帐帘已经落下。
  父亲说,兴宁伯?
  鞑靼和瓦剌的反应在朝廷预料之内。原本,北京国子监设立新科,为的就是他们。
  锦衣卫递上条子,如实禀报,朱棣很满意。
  皇帝高兴了,作为计划的提出者,孟清和得赏金一百两,银三百两,宝钞一千贯,丝绸十匹。沈瑄未得明旨封赏,但在见过京中来人后,交给孟清和五张地契。
  捏着地契,孟清和很是无语。一张抵得上两箱,人和人,果真是不能比。
  至此,事情并没结束。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预料,连出主意的孟清和都没有料到。
  北京国子监增设学科,对外扩招一事,不只引来瓦剌鞑靼,西南番邦也闻风而动。暹罗,占城,老挝,真腊,纷纷派遣使臣,希望能送王室和贵族子弟到大明求学。
  番邦王室贵族子弟到中原求学之事,古已有之。南京国子监中就有琉球王室子弟。
  使臣万分恳切,声泪俱下,大有明朝不同意,就在殿前撒泼打滚的迹象。未免样子太不好看,朱棣勉强同意,增加二十个名额。
  消息传出,西南番邦自然对大明感恩戴德。
  没等朱棣高兴太久,又出了问题。
  白帐汗国遣人来访,同样希望能送贵族子弟到大明求学。
  “伟大的大明皇帝,希望您能够仁慈的敞开胸怀!”
  为了和平,也为展现大明的胸怀,朱棣点头,好,人收下。
  白帐汗国的使者欢喜离开,群臣都以为事情会到此为止。可惜,现实给了众人迎头一击,太傻太天真!
  被白帐汗国压着打的立陶宛大公国和莫斯科大公国,不知从何处得来消息,派出使臣,费尽千难万险来到大明。目的只有一个,同大明建立友好关系,送大公继承人到明朝学习先进文化知识。
  由于语言不通,又是一身狼狈,两国使臣差点被当做骗子。直到有鸿胪寺序班听懂他们半生不熟的蒙古话,确认文书不是造假,才住进会同馆。
  不等此事解决,大食朝贡的商队进京。紧接着,郑和船队曾到访过的西洋岛国按期朝贡。获悉此事,纷纷求见天子,希望大明不要厚此薄彼。
  是不是能跟上学习进度?总之,人先送来再说。
  不按照程序走,私自偷渡的也大有人在,例如日本。新将军对大明不太友好,和大明的关系日渐冷淡。架不住民间向往中原繁荣,抱个木盆跳海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僧多粥少,最能形容当前情形。
  朱棣头疼,答应谁,不答应谁,都是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