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1 / 2)
李彦顿时大惊。那日他去皇阁村王豪宅前说话时,见一个锦衫孩童站在院门边,一双贼精精的小眼一直瞪着他,目光满是厌憎。那孩童恐怕正是王小槐,寻常孩童哪里敢这般瞅瞪中官?回想那目光,李彦心里一寒。那王小槐号称神童,恐怕知晓自己父亲死因。他若见了圣上,说出此事……
他忙问:“王小槐几日来京?住在哪里?”
“正月十五到京城,住在拱州知府京中宅子里。”
“你赶紧寻人设法,不能叫那猴儿面圣!”
李彦惶惶不宁,用“括田令”反括杨戬一事只能暂且搁下。好在到了正月十六,那手下来报,王小槐已死。李彦这才放了心,知道这手下行事妥当,不敢大意。谁知,第二天便听闻王小槐被烧死在虹桥上,开封府已在查问此案。他忙唤了那手下责问。那手下却说,是暗中使人在汤里下毒,并未在虹桥上纵火,不知王小槐为何又被烧死。
李彦恼愤不已,又无梁师成那等权柄,能差人去开封府干涉办案。他惴惴等到月底,幸而此案凶犯无从追查,那案子已搁了下来。他尚未松气,另一个手下又从襄邑赶来回报,说王小槐在家乡还魂闹鬼,半夜里四处撒了许多栗子。李彦越发惊怕,出宫回到自己宅中,却见妻妾慌作一团,扯着他去卧房。他进去一瞧,更是惊得险些栽倒。床上撒了许多栗子,并沾满血污。妻子哭着说这卧房一直关着,并没有人进来。今天听他要回宅来住,才叫侍女开了门,来铺床点香,却见床上竟有这些秽物……
李彦从没这般惊吓过,站在门边,半晌手足才能动弹,他忙伸手叫侍女扶拽着,慌慌逃离了卧房,宅里都不敢再停留,急急上了车,躲回了宫里。
这一床血栗子,将他多年心病击穿。其实,从十一岁入宫头一天起,他时时都在怕,从没安心过一刻,因而,他那牙始终在咬,大半不是为馋,而是为怕。怕人责,怕人打,怕人害……狠气长一分,怕意也跟着重一分。尤其升到这高处后,更怕人复仇,如同赤身行在夜林间,处处尽是狼影豺咻。
他躲在宫中自己那间昏暗宿房里,牙齿咬得声响极大,小侍从在门外恐怕都能听到。他慌慌寻思许久,才忽然想到了杜骋。这祸事是杜骋牵惹的,也得由他来解。于是他急急寻见杜骋,叫他去约请京中最负盛名的相绝陆青。
那天,他换了便装,从潘楼后门偷偷上了楼,等候陆青。陆青见了他,只微微一拱手,不等吩咐,便坐到他对面,静神注视他良久。那目光冷中带厌、明利中又含些怜,让他如同身浸寒水,却又感到几分春阳之暖。他想抗拒发怒,却又不由得忍住,似乎有些情愿叫陆青看透,觉着那目光能驱净自己心底积年之怕。
半晌,陆青才缓缓开口:“历劫之相,卦属未济。苦海逐浪,狂风兴波。争帆夺桅,此倾彼侧。旧险未尽,新患又生……”
他听着惊怕不已,却又忍不住想听,如同医者替他揭开积年旧疮。他忙问:“如何解此祸难?”
陆青微微笑叹一声:“观汝神气,积习难断。就算过得此劫,日后恐怕又陷灾祸。”
“久远之事,我顾不得。我只求解了目下之祸。”
“目下解祸,倒也不难。清明近午,你可派几个亲信之人,去东水门外虹桥上拦住一顶轿子——”
“做什么?”
“对着那轿窗念诵一句话。”
“什么话?”
“咬牙攀上最高枝,转眼春去近危时。”
第七章 乾
至健而易,至顺而简。故其险其阻,不可阶而升,不可勉而至。
——张载《横渠易说》
陆青极懒,懒得连眼皮都不愿睁。
他足不出户已近一年,独自在那西郊小院中,备好米麦薪炭,后院种了一畦瓜菜,自家造了两大缸姜豉酱菜。他只爱睡觉,每回睡前,都先烧起一大锅水,再煮一碗青菜面,吃过后,将自己那片小宅院里外清扫一遍,用帕子将屋中桌椅抹拭干净,再把床铺铺展平整,最后将烧好的水倒进浴桶中,慢慢沐浴一番。宅院身体都清净后,这才上床,舒舒坦坦酣睡一场,一觉能睡两三日。睡着时,浑身一丝都不动,也不做梦,睡得如同一棵树。
醒来后,再煮些白饭菜蔬,就着豉酱慢慢吃过,便静坐檐下一张竹椅上,看院中那株梨树,由枯而芽,由芽而叶,由叶而花,由花而果……看得久了,那树上每少一片叶,他都能发觉。
他这懒来自于厌。人人都巴望能借他的眼,看清自家的前程运命。他却看了太多悲喜欢愁之心、吉凶福祸之命,就如独坐于大筵中央,万千菜肴密布四周,长年累月络绎不绝,哪里还有丝毫举箸之欲?何况人非佳肴,坦然从容和美之人何须问命?来寻他的,尽是怀揣心事之人。人心一旦被缠缚,不但面相难看,心里更是积了诸般烦闷、焦忧、愁苦、煎熬……一眼望去,污泥深潭一般。看得多了,哪能不厌?让他不时生出悔意,不该习这相学。
九岁那年,他流落于杭州,有位相师一眼瞅见他,当即便说:“这孩儿眼里有毒。”却不知,他那眼中之毒,来自这世道人心。
三岁不到,陆青父亲便已亡故,留了数百亩地。他娘还算强干,独自带着他,将家计料理得停停当当。亲族乡邻们也都亲善,时时过来帮扶。却不知,那些人全都盯住了那片田。他一个伯父为首,先捏造他娘偷人,继而说他并非本家血脉,闹到了县衙。没有凭据,他们便生造出来。他娘被逼得夜里偷偷投了河,他也被逐出了家门。
那年他七岁,心里发了个狠誓,要将这些仇人一个个杀死。他去一家酒肆厨房偷到了一把尖刀,时时留意那些仇人。过了一年多,他终于撞见了一个报仇之机。他那伯父带着五岁的幼子来县里赴宴,夜里回去时,吃得大醉,倒在了麦田边。他一直悄悄跟在后头,见那伯父倒下,忙赶上去,一把推开幼弟,拔出刀子,准备戳烂这条豺狼。那堂弟顿时哭起来,叫着“哥哥”,拽住他的衣襟,大声哀求。他刀子连举了几回,都下不得手,只能恨恨离开,边走边不住抹泪,连声恨骂自己。
哭过一场后,对这人世,他便已心死。 ↑返回顶部↑
他忙问:“王小槐几日来京?住在哪里?”
“正月十五到京城,住在拱州知府京中宅子里。”
“你赶紧寻人设法,不能叫那猴儿面圣!”
李彦惶惶不宁,用“括田令”反括杨戬一事只能暂且搁下。好在到了正月十六,那手下来报,王小槐已死。李彦这才放了心,知道这手下行事妥当,不敢大意。谁知,第二天便听闻王小槐被烧死在虹桥上,开封府已在查问此案。他忙唤了那手下责问。那手下却说,是暗中使人在汤里下毒,并未在虹桥上纵火,不知王小槐为何又被烧死。
李彦恼愤不已,又无梁师成那等权柄,能差人去开封府干涉办案。他惴惴等到月底,幸而此案凶犯无从追查,那案子已搁了下来。他尚未松气,另一个手下又从襄邑赶来回报,说王小槐在家乡还魂闹鬼,半夜里四处撒了许多栗子。李彦越发惊怕,出宫回到自己宅中,却见妻妾慌作一团,扯着他去卧房。他进去一瞧,更是惊得险些栽倒。床上撒了许多栗子,并沾满血污。妻子哭着说这卧房一直关着,并没有人进来。今天听他要回宅来住,才叫侍女开了门,来铺床点香,却见床上竟有这些秽物……
李彦从没这般惊吓过,站在门边,半晌手足才能动弹,他忙伸手叫侍女扶拽着,慌慌逃离了卧房,宅里都不敢再停留,急急上了车,躲回了宫里。
这一床血栗子,将他多年心病击穿。其实,从十一岁入宫头一天起,他时时都在怕,从没安心过一刻,因而,他那牙始终在咬,大半不是为馋,而是为怕。怕人责,怕人打,怕人害……狠气长一分,怕意也跟着重一分。尤其升到这高处后,更怕人复仇,如同赤身行在夜林间,处处尽是狼影豺咻。
他躲在宫中自己那间昏暗宿房里,牙齿咬得声响极大,小侍从在门外恐怕都能听到。他慌慌寻思许久,才忽然想到了杜骋。这祸事是杜骋牵惹的,也得由他来解。于是他急急寻见杜骋,叫他去约请京中最负盛名的相绝陆青。
那天,他换了便装,从潘楼后门偷偷上了楼,等候陆青。陆青见了他,只微微一拱手,不等吩咐,便坐到他对面,静神注视他良久。那目光冷中带厌、明利中又含些怜,让他如同身浸寒水,却又感到几分春阳之暖。他想抗拒发怒,却又不由得忍住,似乎有些情愿叫陆青看透,觉着那目光能驱净自己心底积年之怕。
半晌,陆青才缓缓开口:“历劫之相,卦属未济。苦海逐浪,狂风兴波。争帆夺桅,此倾彼侧。旧险未尽,新患又生……”
他听着惊怕不已,却又忍不住想听,如同医者替他揭开积年旧疮。他忙问:“如何解此祸难?”
陆青微微笑叹一声:“观汝神气,积习难断。就算过得此劫,日后恐怕又陷灾祸。”
“久远之事,我顾不得。我只求解了目下之祸。”
“目下解祸,倒也不难。清明近午,你可派几个亲信之人,去东水门外虹桥上拦住一顶轿子——”
“做什么?”
“对着那轿窗念诵一句话。”
“什么话?”
“咬牙攀上最高枝,转眼春去近危时。”
第七章 乾
至健而易,至顺而简。故其险其阻,不可阶而升,不可勉而至。
——张载《横渠易说》
陆青极懒,懒得连眼皮都不愿睁。
他足不出户已近一年,独自在那西郊小院中,备好米麦薪炭,后院种了一畦瓜菜,自家造了两大缸姜豉酱菜。他只爱睡觉,每回睡前,都先烧起一大锅水,再煮一碗青菜面,吃过后,将自己那片小宅院里外清扫一遍,用帕子将屋中桌椅抹拭干净,再把床铺铺展平整,最后将烧好的水倒进浴桶中,慢慢沐浴一番。宅院身体都清净后,这才上床,舒舒坦坦酣睡一场,一觉能睡两三日。睡着时,浑身一丝都不动,也不做梦,睡得如同一棵树。
醒来后,再煮些白饭菜蔬,就着豉酱慢慢吃过,便静坐檐下一张竹椅上,看院中那株梨树,由枯而芽,由芽而叶,由叶而花,由花而果……看得久了,那树上每少一片叶,他都能发觉。
他这懒来自于厌。人人都巴望能借他的眼,看清自家的前程运命。他却看了太多悲喜欢愁之心、吉凶福祸之命,就如独坐于大筵中央,万千菜肴密布四周,长年累月络绎不绝,哪里还有丝毫举箸之欲?何况人非佳肴,坦然从容和美之人何须问命?来寻他的,尽是怀揣心事之人。人心一旦被缠缚,不但面相难看,心里更是积了诸般烦闷、焦忧、愁苦、煎熬……一眼望去,污泥深潭一般。看得多了,哪能不厌?让他不时生出悔意,不该习这相学。
九岁那年,他流落于杭州,有位相师一眼瞅见他,当即便说:“这孩儿眼里有毒。”却不知,他那眼中之毒,来自这世道人心。
三岁不到,陆青父亲便已亡故,留了数百亩地。他娘还算强干,独自带着他,将家计料理得停停当当。亲族乡邻们也都亲善,时时过来帮扶。却不知,那些人全都盯住了那片田。他一个伯父为首,先捏造他娘偷人,继而说他并非本家血脉,闹到了县衙。没有凭据,他们便生造出来。他娘被逼得夜里偷偷投了河,他也被逐出了家门。
那年他七岁,心里发了个狠誓,要将这些仇人一个个杀死。他去一家酒肆厨房偷到了一把尖刀,时时留意那些仇人。过了一年多,他终于撞见了一个报仇之机。他那伯父带着五岁的幼子来县里赴宴,夜里回去时,吃得大醉,倒在了麦田边。他一直悄悄跟在后头,见那伯父倒下,忙赶上去,一把推开幼弟,拔出刀子,准备戳烂这条豺狼。那堂弟顿时哭起来,叫着“哥哥”,拽住他的衣襟,大声哀求。他刀子连举了几回,都下不得手,只能恨恨离开,边走边不住抹泪,连声恨骂自己。
哭过一场后,对这人世,他便已心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