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念 第1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丑闻是怎么曝出来的?”戚宁追问说。
  “是因为一个实习生,被他纠缠了好长时间,不堪其扰主动离职了。后来气不过,把他发的微信骚扰信息截图后一股脑全发到网上,便引发了网民广泛关注和热议,连带着酒店也遭到舆论大肆围攻。再后来眼瞅着事件持续发酵,已经严重影响到酒店声誉和形象,领导找老孔谈话,让他主动辞职,也算给他个台阶下。”郑传吉说。
  “孔家信在酒店到底有几个情人?”徐天成问。
  “这真说不清楚,大家也只是怀疑而已,谁也没抓到现行,当事人更不可能自己站出来承认。”郑传吉紧跟着补充,“不过那个实习生你们可以去人事部问问,应该有她的联系方式。”
  孔家信的验尸结果跟前两起案件大体相似,舌头也属于死后切割,也被凶手带离现场。值得注意的是其死亡时间为9月4日晚,与“王益德案”相隔六天,也就否定了戚宁先前的分析——认为数字“七”是凶手作案的必要因素。
  现场勘验显示:房间中的指纹基本属于孔家信本人和他妻子王文英的。现场没有被大肆翻动过的痕迹,没有财物损失。电脑中也未发现可疑线索。通过技术处理,孔家信手机微信中删除的私信记录得以还原,从中筛出包括实习生在内的多个被孔家信用淫秽言语骚扰过的对象。接下来警方将会以这几个人为重点,以及孔家信的社会交往中寻找作案人,同时也积极寻找该案与前面案件的交集。另外,凶手既然有孔家信的微信二维码,那他会不会是孔家信认识的人,这一点很值得研究。
  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孔家信与于梅、王益德一样,具有严重的道德缺陷,符合凶手选择被害人的一贯模式,基本可以认定孔家信被杀一案为本次连环凶案的第三起。问题是下跪、裸体、捆绑、整理衣物,到底意味着什么?两次割舌加一次掏心的惩罚手段有什么含义?手术刀和微信二维码真的是给警方的一种提示吗?太多的疑问像是一把把上了密码的枷锁,等着戚宁去破解。
  更令她忧心的是:凶手第一次作案与第二次之间的冷却期是七天,第二次与第三次之间是六天。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凶手作案的欲望会愈加强烈,理论上下一次作案时间距第三次间隔不会太长,那么是不是很快就会有第四起凶案?
  忙活了一天,戚宁开着小姑的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时,已是午夜。窗外夜色沉沉,一片幽静。突然,一个闪念钻进戚宁的脑子里——这样的夜晚“你”在做什么?会不会重访带给你无限满足的地方?景程花园是“你”由人成魔的起点,对“你”来说意义非凡,不作案的夜晚“你”会不会故地重游?
  戚宁一脚刹车踩下去,车子在马路中央停下。紧跟着她掉转车头,朝景程花园方向驶去。
  人从事某种工作久了,或者对某件事情过于投入,往往会产生一些所谓的神奇能力,比如直觉、灵感、感应等。虽然这些能力会让工作或者事情变得简单,但结局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戚宁的突发灵感,就让她几乎陷入绝境。
  夜里行车,速度要快很多,十几分钟后,戚宁的车便通过保安岗亭,停在了景程花园于梅的别墅门口。几乎与此同时,她恍惚地看到好像有一个黑影在别墅窗户附近闪了一下。她顾不上熄火,拉起手刹便冲下车去。
  但是等她跑到别墅前,人影早没了。她特意观察了下大门和窗户,没有被撬压的迹象。是自己看错了?戚宁在心里嘀咕着,走到别墅正对着的街道中央,不甘心地四下张望。
  突然,她听到一声汽车油门的轰响,还未来得及多做反应,就见不远处自己的车子突然启动,加速对着她冲将过来。在轮胎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声响中,戚宁的身子被撞飞,又重重地落下。
  她仰面躺在地上,气若游丝,残留的一点儿意识让她感觉到有人走到了身前。她用尽几乎是最后一丝力气,说道:“你……你是……谁?我……我是……警察……”
  3 示罪情节
  丽日当空,垂杨柳下的清水湖畔,湖水清澈见底,鱼儿穿梭嬉闹,雾气在湖面上升腾,
  犹如萦绕的白色云朵。
  一只灰白色的小木船缓缓游弋在湖面上,爸爸和妈妈轻轻划动着手中的木桨,对面小小的戚宁和姐姐兴高采烈地玩着拍手的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小船。”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
  “妈妈、爸爸、姐姐,我好想你们。”
  “宁宁,我们也想你。”
  “你们过得好吗?”
  “嗯,好,你呢?”
  “我也好,就是每天忍不住想你们。这下好了,我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永远不再分开了好吗?”
  “不,孩子,你不属于这里。知道吗?只要你过得开心,妈妈、爸爸,还有姐姐,在任何地方都会为你祈祷。”
  “不,我要和你们在一起!不……不……不要走……求你们……别丟下我……”
  心率监测器突然狂跳。“护士!”“医生!”“宁宁!”病房里立马响起一阵杂乱的喊声、脚步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